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

于謙很快的來到了郕王府,他和金濂是最後兩個賀歲的人了。

“於少保、金尚書辛苦。”朱祁鈺轉頭對興安說道:“給兩位愛卿沏茶,沏好茶。”

“陛下不用麻煩了。”于謙趕忙阻止,但是興安已經把茶端上來了。

興安猜到了兩位忙完了國事,總是要來拜年的,他看着日頭準備的,這點察言觀色的能力都沒有,他當什麼皇帝近侍呢?

于謙坐在左面,金濂則是坐在了右側,興安立侍。

“於少保,最近的農莊法,推行的如何?”朱祁鈺關心起了他最關心的問題。

農莊法,是朱祁鈺推出的一個大明時代抵抗土地兼併的重要手段,也是他登基以來,最大的良政。

于謙紅光滿面,精神煥發,比以前的模樣不知道好了多少,他勝券在握一般的說道:“陛下容稟。”

他將自己在京畿推廣農莊法的事,事無鉅細的說了個清楚。

“爲何有人對於少保射箭?”朱祁鈺一聽有人反對農莊法並不意外。

這是理所當然,會發生的事,也在朱祁鈺的預期當中。按照經驗,高生產力,也就掌握了較多生產資料的地主們,是不樂意集體農莊的。

因爲是按勞分配,不是按資分配。

朱祁鈺定了定心神,頗爲認真的說道:“細細說來。”

于謙有點意外,其實陛下的性子有點急,他還以爲陛下會怒而興兵,前往捉拿,但是陛下卻是非常耐心。

天之人,君子不怒自威,不喜於言表,不喜於形,怒於色,善惡皆所自取,然後誅賞隨之,則功罪無不得其實。

陛下真的是越來越穩健了。

于謙早就打好了腹稿,趕忙說道:“陛下,其實臣剛開始推行農莊法,就發現了端倪,有人不滿農莊法推行,大肆散播謠言惑衆。”

朱祁鈺點頭說道:“這是必然,朕早有猜度。”

金濂無奈的說道:“這也是臣找到於少保的原因,臣無能,這農莊法推行看似簡單,卻是步步維艱。”

金濂並沒有多少和百姓打交道的經驗,他也在努力學習於謙的那些手段。

這些日子,多少有了點眉目。

帶節奏這種事,朱祁鈺見的很多,自然不會聽風就是雨,爲奸人所利用。

大明朝在萬曆年間,還有窯工跑到長安門前,跪拜求萬曆皇帝收回礦監。

開礦,國朝不能收稅?這是什麼道理!

大明朝的一些人,帶節奏,同樣是一把的好手。

于謙繼續說道:“陛下,謠言甚囂塵上,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百姓壓根分辨不出其中是非對錯來,稍被鼓動,尤其是這農莊法還是個新鮮事兒,他們會擔憂。”

“當時有人在人羣中向臣射箭,十團營勇字營軍士,差點在大興縣衙門前,與百姓發生衝突。”

“這就是在背後散播流言,妖言惑衆的目的!他們想看到朝廷和百姓發生衝突,鬧得一發不可收拾!”

“他們好在其中,渾水摸魚。”

于謙的分析非常透徹,而且並不是說胡話,無憑無據。

他繼續俯首說道:“臣已經將那個亂中射箭之人,抓到了,相信審訊之後,必有結果。”

“臣以爲,抓住這羣散播留言的罪魁禍首,背後之人,更爲妥當。”

“殺雞儆猴,方爲上策。”

這就是于謙,他做事,從來不是隻提出問題,而不給出問題的原因。

于謙不僅給出原因,還提出他的解決方案。

與都察院的御史們,完全不同。

都察院的御史們,總是提出問題,不給原因,然後提出一個似是而非的方案,實際上,是爲了攬權。

什麼是恭敬,什麼是不恭敬,這就是區別。

當然于謙的解決方案,還是需要陛下去聖裁。

朱祁鈺不由得想到了萬曆年間,窯民扣長安門,萬曆皇帝大怒,命令緹騎出動,驅趕人羣。

結果呢?

就是緹騎和窯工大打出手,長安門前血流成河。

解決羣衆問題,是個穿針引線的細活兒。

慈父就非常善於穿針引線,最後以間諜的名義,發出biubiu的聲音,將散播謠言之人,連根拔起。

慈父的穿針引線也要學。

“盧忠,將人拿了,到了北鎮撫司衙門,無論用手段,讓其開口。”朱祁鈺叫來了盧忠,吩咐他去做事。

于謙並沒有審訊那個射箭之人,因爲于謙是兵部尚書,他不是法司,他並沒有仗着自己深受皇帝信任,就隨意的擅權。

這就是臣子的恭敬。

于謙坐下之後,便講起了大興的事,尤其是說到了真武大帝轉世這一段,滿是笑意。

朱祁鈺有些愕然的說道:“朕這就成了…真武大帝轉世了?”

于謙趕忙解釋道:“陛下,百姓不視教化,若是講的太複雜,反而不妙,等到他們多讀些書,自然知道了道理,便是子不語怪力亂神了。”

金濂趕忙補充的說道:“陛下真武大帝轉世之事,百姓們反應還是很好的,這有些朝政不那麼容易解釋清楚,臣以爲這不失爲一個法子。”

“哦,這樣。”朱祁鈺想了想,這個時代,假託神明之名,其實也不是不可,實事求是的說,還有更快速的方法,去推廣農莊法嗎?

似乎也沒有。

真武大帝轉世,這個假託之名,朱祁鈺認了,也不是什麼壞事。

“可是於少保如此辛苦,大年三十還在忙碌,這一人講宣政令,還是速度太慢了些。”朱祁鈺略有些感慨的說道。

如果掌令官們,已經培養好了,于謙何必如此辛苦呢?

于謙則笑着說道:“臣不覺得辛苦,倒是怡然自得。”

“臣在地方巡撫十九年,也習慣了跟百姓們打交道。這百姓諸事繁瑣,但是頗爲有趣的很。”

“在這朝堂裡,臣有的時候,卻是應付不來。”

于謙是正統十三年,才從地方調到了京師任兵部左侍郎,他出任地方十九年年,這短短一年的時間,于謙還不太習慣在朝堂上和在京文武打交道。

結果土木堡驚變一事之後,他突然就變成了執掌牛耳者,頗爲不適應。

朱祁鈺沉吟了很久,說道:“於少保,朕以爲還是得培養一批人,眼下還只是京畿,若是行之有效,天下推行之時,難道還要於少保在兩京一十三省巡撫嗎?”

“那絕對不行。”

“不如這樣,專門組織國子監和翰林院的學士們,負責學習政策,宣講政策,尤其是對百姓宣講,這件事很有必要提上日程來。”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心裡已經有了定冊嗎?”

朱祁鈺認真思考了下,說道:“讓翰林院去做這些事吧,翰林院那麼多的侍讀學士、六曹章奏、經筵講官,食朝俸祿,總要做些事的。”

大明的翰林院學士的地位,是不如前代的。

因爲文淵閣大學士這一職務的出現,皇帝問政也不再詢問翰林院,而是詢問文淵閣大學士,翰林院也逐漸成爲了養才儲望之所。

于謙猶豫了下,才說道:“那也是可以,不過還是要專門選拔,臣也擔心,翰林們,他們做不好。”

爲什麼于謙擔心翰林院的翰林們,做不好宣講之事呢?

地方政務,千頭萬緒,百姓的問題,千奇百怪。

他非常不看好,掉書袋的翰林們,能講好陛下的政策,甚至適得其反。

下去一頓之乎者也,被老百姓罵的狗血淋頭。

但是于謙關於這個事,還不好多說,有攬權的嫌疑。

朱祁鈺卻立刻回過味兒來,頗爲肯定的說道:“啊,對,對,翰林們,五體不勤,他們整日裡風不吹、日不曬、雨不淋,日子過得舒坦,早就脫離了地面,飛在了天上,他們怎麼可能講得清楚呢?”

“讓他們乾點農活兒,能把他們累死似的。不妥,不妥。”

朱祁鈺爲什麼不信任翰林們,其實他們脫離百姓了,思考問題的角度,早就不是從大明的角度。

敵在宣傳部這種事,也不是大明獨有,蘇聯不也那樣嗎?

他認真的思考了半天,掌令官們,似乎又多了一項職能。

耕戰,耕戰不分家,只能辛苦即將入學的掌令官們了。

要不要考慮讓掌令官們,發展下線?

那就需要一個綱領了…

朱祁鈺突然發現,其實很多組織架構,並非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隨着歷史的進程,就不得不專設這種架構,來解決問題。

“這事朕來思慮吧。”朱祁鈺倒是沒讓于謙費這個心神。

于謙俯首說道:“臣領命。”

金濂感慨的說道:“這農莊法在山外九州的速度,可是要比臣快很多很多。”

“是臣失職。”

于謙面色猶豫了很久,低聲問道:“陛下,臣在京畿推行農莊法,聽說京師動盪不安,先是追繳私窯獲利,又是都察院被申斥,緊接着大小時雍坊改官邸,而且英國公府上的兩位都督,也被陛下訓斥了。”

“陛下,羣臣議論紛紛,惶惶不安。”

于謙回京之後,就被人攔着說了好幾次這個事兒,他也不清楚,陛下到底要做什麼,只是覺得奇怪。

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寫在十月末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十三章 拿去!第713章 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914章 馳道入交趾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寫在十月末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827章 堂堂亡國之君,名不副實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875章 大明軍該贏!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