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

(本章所有出現地名都在本章說有標註,請大家打開麥克風,不是,打開本章說查看。)

朱祁鈺風風火火的回到了講武堂,他來到了聚賢閣,而此時楊洪已經等在了聚賢閣。

他喝了口水,才問道:“前方傳來軍報,現在如何了?”

楊洪讓人搬來了堪輿圖,圖上已經標好了昨日的戰報。

他拿着一根長長的檀木棒,指着集寧的位置說道:“陛下,武清侯石亨率四武團營,已至萬全都司,宣府衛軍負責協防,打算攻打興和所。”

“而左都督楊俊率領的四勇團營已至東勝衛和鎮虜衛,大同總兵官郭登率部,攻打雲川衛,已然拿下。”

“昨日暮時,瓦剌人長驅直入,由土城南下,直逼雷公山,意圖趁我部後防空虛,一戰南下大同,被大同知府霍瑄所擊退,目前瓦剌人已經退回至集寧。”

楊洪簡單的介紹了下昨日的接戰情況。

朱祁鈺看着堪輿圖沉思了許久說道:“朕之前,不想讓於少保任總督軍務,本來打算讓兵部左侍郎陳汝言任總督軍務,隨軍征戰。”

“但是陳汝言跟朕說,我大軍所至瓦剌人,必然望風而逃,而於少保說,瓦剌人必定負隅抵抗,不打到最後一兵一卒,絕不投降!”

“瓦剌人果然好膽!”

于謙的理由很簡單,雖然瓦剌人的大軍已經回到了和林,但是在瓦剌人絕不會輕易放棄集寧。

集寧-卓資山-歸化-三降城,乃是控制河套的重鎮,一旦失去了這三處重鎮,那麼瓦剌人大勢將去,也先還如何成爲整個蒙兀人的可汗呢?

于謙的理由很多,引經據典,比如引用了焉支古歌中的詞句:「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翻譯翻譯就是河套草原,是長生天賜給瓦剌人的應許之地。

瓦剌人絕對不會輕易放棄。

陳汝言觀京師大軍威武,以爲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但是現在剛一接戰,瓦剌人就展示出了其悍勇。

于謙說陳汝言不大中用,朱祁鈺也覺得陳汝言不太可靠,現在看來,陳汝言,的確是有些過於樂觀。

楊洪點頭說道:“於少保的判斷是對的,但是軍旅之事,最耗人心力,於少保久病初愈,這一趟山外九州之行,可一點都不太平啊。”

朱祁鈺點了點頭,他人在京師,也不能飛到山外九州去,而且他就是到了,又能如何呢?

他一個臭棋簍子,還是讓軍將們自由發揮好了。

于謙耗心力了嗎?其實並沒有。

又不是京師之戰,大明危在旦夕,六師新喪,皇帝被俘,瓦剌入關在即。

那是真的耗心力。

現在屬於大明的進攻回合,正如朱祁鈺所言,戰爭包括了進攻和防禦的陰陽兩魚。

進攻的回合,是不耗心力的,最壞的結果,無外乎縮回去,等待時機罷了。

所以,人已經到萬全都司的于謙,絲毫不慌,穩坐釣魚臺,喝着茶甚至是有點怡然自得。

于謙在萬全都司,對軍務頗爲關注的同時,更多的是在點檢糧草軍備,和山外九州的掌令官們,瞭解各農莊的運營情況。

石亨、石彪、楊能、楊信、高遠等人,都在萬全都司中軍大帳中,看着堪輿圖默默的不說話,氣氛有些壓抑。

于謙喝了口水說道:“昨日是不是沒能拿下興和所,所以才愁眉苦臉?”

石亨點了點頭說道:“抵抗極爲激烈,楊能楊信率領宣府三衛軍攻伐,不勝。”

不勝,但是也沒輸,瓦剌人據城而守,不跟大明人接戰,楊能、楊信無功而返。

于謙搖了搖頭,石亨建功立業有點心急,這一點有點像陛下。

他坐直了身子說道:“大家靜一靜,於某來說兩句。”

“進攻,一次打不下來,我們就打兩次,兩次打不下來,就打十次,二十次,一百次。”

“只要不輕敵冒進,就當練兵了,今年打不下來,明年接着打,總有打下來的一天。”

“大明耗得起,他瓦剌人耗得起嗎?”

“現在正是水草豐茂的季節,瓦剌人不放牧,這個冬天,他們就餓死在了興和所了。”

“此戰,一如當初在京師軍前會議說的那樣,步步爲營,穩紮穩打,慢慢打,不急於推進。”

士氣有點低迷,作爲總督軍務,于謙要提振士氣。

石彪是石亨的同鄉,他長得五大三粗,虎背熊腰一看就是一名悍將,他悶聲悶氣的說道:“空耗糧草,卻無寸功,我等實在是有負陛下所託。”

于謙笑着說道:“陛下所託是讓我們贏,我們贏了,就不負所托。”

跟讀書人咬文嚼字,是石彪的失誤。

于謙這話說的非常有道理,只不過是換了個角度,就把興和所進攻失利,翻了頁。

石亨一衆愣愣的看着于謙,只要贏了就是不負所托嗎?

于謙站起來說道:“好了,整飭軍馬,明日再戰就是,這次把陛下的徵虜將軍炮推到興和所,轟他個人仰馬翻!”

徵虜將軍炮,是大將軍炮-改,比大將軍炮的口徑更大,火力更強,乃是王恭廠的新品,一共五門,全都拉到了萬全都司。

“明日依舊是天朗氣清,不急,跟他們耍耍。”

不急跟他們耍耍,自然是陛下的口頭禪,陛下喜歡打窩,整個京師都知道陛下打窩的習慣,當然釣不到魚也是必然的。

魚都成精了,也早就驚了,沒有水猴子掛鉤,自然是釣不上魚的。

衆將士左右看看,才鬆了口氣,打仗有很多的因素,手段和戰鬥意志決定了實力的強弱。

“韃靼人會不會支援瓦剌人?”石亨不無擔心的問道。

于謙笑了笑,他在京師有料敵於先的軍師之名,但是他又不是神算子,這種事他哪裡清楚?

之前大明是防守,韃靼人不敢參與瓦剌人的進攻,現在大明是試探性的進攻,韃靼人如果真的覺得草原上應當是他孛兒只斤氏說了算,那就會參與其中防守。

于謙搖頭說道:“誠不知也,但是就算是韃靼人加入了戰場,又能如何呢?”

Wшw⊕ Tтka n⊕ C〇 “連帶着一起收拾了就是。”

石亨點頭。

韃靼人會參與瓦剌人的防禦嗎?

滿都魯,脫脫不花的三弟已經趕至了官山議事臺,參與了阿剌知院召開的蒙兀大會。

此次大會,主要討論集寧,到底是否要守;蒙兀人的太子位該如何定奪;牧場的分配等問題。

脫脫不花、阿噶多爾濟、滿都魯是元昭宗嫡曾孫,乃是老正黃旗…正兒八經的黃金家族血脈!

純的。

元昭宗何許人也?

和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以天下爲棋盤,對弈之人。

而且元昭宗下的還挺不錯。

嶺北之戰,大明三路齊進,中路軍徐達戰敗,東路軍李文忠損失慘重,馮勝節節勝利,但是因爲另外兩路大敗,只能棄地千里。

嶺北之戰後,大明爲了安撫天下舊元藩屬國,不得不立下了十五個不徵之國安定人心。

因爲當時,高麗王辛禑都派了謝恩使李子鬆,前往北元朝廷朝貢。

高麗王辛禑的地位大約等同於漢少帝劉辯。

高麗在大明和北元之間反覆橫跳。

在捕魚兒海之戰後,高麗王辛禑被李成桂廢爲了庶人,隨後被殺,高麗國滅,李成桂建立朝鮮,正式對大明俯首稱臣。

昭德有勞曰昭,元昭宗在草原上的名望極高,如日中天。

草原人無不懷念元昭宗。

畢竟那是元朝爲數不多的有成君王,也是少數能和朱元璋在天下這個棋盤上,下兩手的人了。

元昭宗死後,朱元璋還專門派人到了草原上吊祭,說元昭宗一死,元朝、北元的氣數,就徹底盡了。

不出朱元璋所料,元昭宗的弟弟元天帝,就被大明打出了捕魚兒海之戰。

除了元天帝和他的兒子單騎逃脫之外。

元天帝的次子地保奴,及故太子必裡禿妃,並公主等一百二十餘人,官屬三千,軍士男女共七萬餘口,馬牛駝羊十五萬及寶璽、圖書、金銀印等物,悉數被大明繳獲。

大約等同於元天帝打出了一個縮小版的靖康之難。

自此之後,北元再無人敢稱帝了。

滿都魯雖然年紀尚幼,但是他代表了兩個哥哥來到了官山議事臺。

官山議事臺,是什麼地方?

這裡是當年成吉思汗告天攻金打的地方,成吉思汗當年是金國的附庸,金國長期在草原上執行減丁政策,每個三年都要大規模狩獵一次,還扶持塔塔爾人當狗,左右撕扯,蒙兀人深受其害。

這裡是當年忽必烈打贏了阿里不哥,召集蒙古七十二部,確定自己中原皇帝和草原可汗的地方。

官山議事臺,有九十九山泉環繞,設有涼城、是蒙古夏營盤所在,是草原人的千年龍脈。

滿都魯看着吵吵嚷嚷的韃靼王和瓦剌,一言不發,大明軍隊已經在興和所開始了攻城拔寨了!

連單于城(雲川衛)都被拔掉了!

瓦剌、韃靼、兀良哈的臺吉們,聚在一起,首先討論的不是退敵良策!而是討論應該立誰爲草原太子!

也先想要裡自己的長子爲太子。

脫脫不花想要立在津口學漢學的幼子小王子爲太子。

兀良哈則是一言不發,左看看,右看看,打算兩頭下注。

這怎麼可能打的退大明!

那可是二十萬的虎狼之師!

若是朱祁鈺知道滿都魯的想法,一定會說一句,此時此刻,正如他當初登基前的彼時彼刻。

當初大明朝在朱叫門被俘後的第一次朝議,也是議論的太子之位,然後確定了郕王監國、朱叫門庶長子朱見深爲太子的格局,還發生喋血奉天殿的一幕。

這種格局,直接將大明的朝堂撕裂成了兩派,黨禍立起。

若非朱祁鈺藉着退敵之功,直接廢了朱叫門的太上皇帝號,逼得朝臣不得不廢掉太子,大明的朝堂現在還是兩個聲音。

一個朝廷兩個聲音是什麼後果?

黨禍,歷來都是亡國之禍。

朱祁鈺要是不廢掉朱叫門的太上皇帝號,才真的是亡國之君。

滿都魯剛十四歲,但是卻站起身來,十分平靜說道:“大汗說,要立孛兒只斤·馬可古兒吉思爲世子,已經報於大明朝廷,送於四夷館就學。大皇帝已下了聖旨,立小王子爲世子。”

滿都魯此言一出,立刻讓整個議事臺變得極爲安靜。

阿剌知院猛地站了起來,憤怒不已的說道:“這等決定,乃是通敵之行徑!我等所不齒也!”

“你們這等行爲,是爲黃金家族蒙羞!我蒙兀人起於肯特山下,傲視天下寰宇,其領土之袤,蒼鷹從東飛到西,一次也飛不到盡頭!”

“你們也配姓孛兒只斤嗎?”

滿都魯就知道會被這麼說,他左右看了看,頗爲疑惑的說道:“那我們今日在這裡做什麼呢?議如何退大明之天兵。”

“爲何要議呢?”

阿剌知院不屑一顧的說道:“若非大明大皇帝興兵北伐,我們當然不用聚集於此,商量退敵之策。”

果然乳臭未乾的小兒也,連這等事都不清楚。

滿都魯深吸了口氣說道:“是啊,大明大皇帝陛下興兵北伐,我們打不過,所以才只能在水草豐茂的時候,聚在這裡討論如何退敵。”

“而不是在需要放牧的時候,引領着草原上的牧民,應該如何放牧,哪裡有水源,哪裡有牧草,讓孩子讀書識字。”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古今通論!自古國家興廢,氣運之常耳,豈人力所能爲?”

“自古生死廢興,非一時之偶然,乃天地之定數,逆天而行,致使百姓流離失所,就是黃金家族該做的事嗎?”

“我們黃金家族代長生天牧民,而非讓他們和不可力抗之敵作對,憑白送命。”

滿都魯突然面色一變,厲聲說道:“還有你們這羣肯特山下的養馬奴,現在指責我韃靼部,不顧黃金家族之榮光,那你們呢?”

“大明文皇帝征伐我韃靼人之時,你們做了什麼?馬哈木獻媚皇帝膝下,獻貢馬千匹,請印信封爵,得封順寧王!”

“你們瓦剌人能有今天,全是依靠與大明的朝貢貿易,不斷收攏部族,你阿剌知院,又是何德何能,指責我們韃靼人不願意打仗!”

阿剌知院猛地站了起來指着滿都魯,連點了數下,憤怒的說道:“你!”

這乳臭未乾的稚嫩小兒居然如此善辯!

滿都魯吐了口濁氣,無奈的說道:“大明也不錯了,承認我之祖宗昔起與沙漠,執彎弧奮矢,入城中國,百年橫行天下,九夷、八蠻盡皆歸之,彼時我大元入住中原乃是天命。”

“此時天命至大明,亦如彼時。”

“我韃靼人,不參加此次集寧之戰,你們好自爲之吧。”

滿都魯說完,甩了甩袖子,翻身上馬離開。

明太祖高皇帝實在是高,用天命這兩個字,給了草原人一塊臣服大明的遮羞布,滿都魯藉着這塊遮羞布,給了韃靼人最後的體面。

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729章 一貫作風,敢打敢勝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四百八十一章 陛下是真的不坑窮人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四百五十四章 在景泰年間做奸細,多少有點大病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一百二十七章 爲醫學研究持續做出貢獻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997章 胡濙教育理論,于謙教育實踐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