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

陳有德被授予了奇功牌。

大皇帝的奇功牌有那麼好拿的嗎?

時至今日三年有餘,大皇帝一共授勳了三十枚,其中跟隨朱祁鈺在德勝門前,戰陣奪朱祁鎮龍旗大纛的就有十三枚,包括大皇帝自己。

僅有六塊非軍功授予。

分別是徐四七、趙要承、陸子才、欣克敬、胡濙和他陳有德。

這六塊奇功牌代表着在大明前進的路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是來自皇帝的肯定,這是大明對他的肯定。

“好了,再接再厲。”朱祁鈺拍了拍陳有德的肩膀說道:“不要這副模樣,大明絕不薄待有功之臣。”

朱祁鈺看着陳有德激動的模樣,滿是笑意的勸慰着,大明的奇功牌不好拿,每一枚的背後,都代表着對世界的改變。

這些奇功牌都會登記在冊,或許他們都會被忘記,但是他們真的在用雙手改變這個世界。

朱祁鈺坐上了輅車,回到了京師,上元節燈會馬上就要開始了,但是朱祁鈺卻依舊是忙忙碌碌,百姓越是歡悅,他這個皇帝做的才越踏實。

胡濙回到了官邸,他收起了自己的奇功牌,放在了檀木盒子之內,用盒子裡的黃綢小心的將奇功牌包好,笑意盎然的放在了衣櫃之中。

身前事,身後名。 щшш ⊕тTk án ⊕co

他的《衛生預防簡易方》成書於永樂八年,永樂大帝帶領五十萬大軍親征蒙古,將蒙古可汗本雅失裡打的潰不成軍,翰海爲鐔,天山爲鍔。

本雅失裡很快就被馬哈木殺死,蒙古自此分崩離析爲了瓦剌、韃靼、兀良哈部。

胡濙獻上了衛生簡易方,將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寫到了書裡,但是這本書,最終被束之高閣。

他一直在思考此書到底因何廢置,這麼些年了,這個問題他終於想明白了。

他的書是簡易方,城裡的那些大善人們,他們壓根用不到這本書,自然有惠民藥局,各種良醫給他們診治。

但是城外鄉野的百姓們,根本看不懂這本書,有用纔怪呢。

自從陛下開始提倡俗字俗語之後,他就開始籌備這本書,而且這三十多年來,他一直在鑽研這本醫術。

永樂八年的時候,這衛生簡易方不過四卷,現如今已經十二卷之多,皆是俗字俗語。

“老爺,劉吉來了。”門房通稟,劉吉和胡濙是否是坐師門徒的關係,已經在朝堂有了許多猜測,但是劉吉從未私底下拜訪過胡濙。

這胡濙剛拿了奇功牌,劉吉就來了。

劉吉入門俯首說道:“見過胡尚書,恭賀胡尚書受賞。”

胡濙笑着說道:“坐。”

劉吉也是個無德之人,兩個人算是臭味相投。

劉吉猶豫了片刻說道:“胡尚書,翰林院最近想修一部書,讓胡尚書給看看,這東西對咱大明朝是否有用。”

他來找胡濙乃是公事,他拿出了一本書放在了案前。

胡濙拿起來看了片刻說道:“陛下賜名靖安省,你這書名的兩京一十三省通志就不對勁兒。”

“應該是兩京一十四省。”

劉吉恍然大悟,又有些無奈的說道:“陛下雄心壯志,就怕這寰宇通志還未修好,就得重新修了,唉。”

劉吉要修的書名叫做《寰宇通志》,共計一百二十卷,過百萬字的大部頭的天下地圖。

郡名、山川、形勝、風俗、土產、城池等物,具有標註。

修地理總志,乃是朝廷大功一件,讓皇帝心裡瞭然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都有些什麼,到哪裡有多遠,共有多少個官驛,天下的州府縣又有幾何,又有多少都司,天下兵馬糧道在何方。

唐太宗的兒子李泰,曾經用了四年的時間,修成了《括地誌》,並以此爲功,加入了皇權爭奪的行列之中。

胡濙不由的想起了一件舊事,笑着說道:“永樂十六年,胡某和夏忠靖受命編纂《天下郡縣誌》,最終書未曾修成,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

“你隨我來。”

胡濙站起身來,走出了書房,來到了後院,打開了後院一個小閣樓,周圍鋪滿了硫磺和石灰。

胡濙打開了小閣樓,一共三層。

他翻找了許久,站在了一個大箱子的面前,打開之後說道:“你讓翰林院抽空把這邊四箱都搬走便是,都是當初修《天下郡縣誌》時候留下的東西了。”

“雖然時過境遷,但是依舊有些用處。”

胡濙看着箱子裡未曾完結的舊書就是一陣嘆息,修地理志不應該嗎?那必然是應該,但是爲何這書未曾成呢?

因爲關於交趾布政司的性質問題,吵吵鬧鬧了不知道多久,這天下郡縣誌怎麼修,交趾三司修不修?

交趾三司下轄十七府、五州、縣一百五十七個,十一衛、三所。

爲何會在宣德三年放棄了交趾三司呢?這裡面衆說風雲。

比如永樂十九年遷都,導致在交趾的統治成本急速增高,但是再遠還能有川藏遠嗎?再遠有奴兒干都司遠嗎?

比如北方的威脅遠大於南方,導致了軍事壓力倍增,只能揮師北上,放棄交趾三司。

可是時至今日,大明依舊在麓川等地,設置了八大宣慰司,哪怕是麓川不斷反覆,但是大明依舊未曾放棄駐軍。

最遠的在西洋沿岸的底馬撒、大古剌宣慰司,依舊有大明的駐軍羈縻。

比如大明派往交趾的中官太監馬騏,在交趾橫徵虐斂,導致了交趾局勢極爲糜爛,當地百姓造反不斷,黎利稱帝反叛,最終不得不放棄。

但是大明撤軍之後,黎利的統治也不得人心,當地百姓數次起義,而且大明的一些人,似乎在交趾依舊是橫徵虐斂,民不聊生,密州市舶司的賬本上,來自安南國的米粱可絲毫不少。

這些理由,都是理由,而且堂堂正正。

但是在胡濙看來,不過是興文匽武的序幕罷了。

徵安南是誰?

英國公張輔,作爲勳臣之首,只要交趾三司還在一天,就有些人寢食難安。

交趾三司被棄置,英國公的戰功都變成了水中浮萍,興文匽武的大幕正式拉開。

胡濙拍了拍那些已經箱子,上面並未有太多的灰塵,他時常翻閱。

“胡尚書,這交趾修志嗎?”劉吉有些拿不準的問道,交趾三司已經被棄置,那這修還是不修呢?

ωωω.ttКan.¢ ○

胡濙轉過頭來,看了劉吉一眼,劉吉比他更無德,但是年輕的劉吉,經驗尚欠。

胡濙可是在講武堂看到過天下堪輿圖,上面的交趾三司和舊港宣慰司依舊在大明的堪輿圖上。

不過沒關係,胡濙自問身體還算撐得住,足夠爲劉吉撐傘到他有經驗的時候了。

十年,應該足夠了。

他轉過身來說道:“修,我跟你說,這寰宇通志,可以隨時增補嘛,不要設限,不要說得那麼死,若是有開闢,增補兩卷不就好了?”

“要懂得變通。”

劉吉趕忙俯首說道:“謝胡尚書教誨。”

劉吉看着這三層的小樓有些好奇的問道:“這一樓都是咱大明的書志,二樓是何物?”

這小樓裡的東西極多,比如他就看到了很多當年修永樂大典圖志,這二樓是什麼?

“二樓是禮法,三樓是天下醫書。”胡濙看了眼樓梯,笑意盎然。

肚子裡沒點墨水,怎麼給陛下當禮部尚書呢?

胡濙當然知道劉吉到底想問什麼,笑着說道:“若是想看,隨時可以過來借閱。”

“謝胡尚書!”劉吉頗爲驚喜的說道。

劉吉是個聰明人,胡濙有識人之明,他選劉吉在身邊,就是奔着自己走後,大明的體統繼續維持下去。

劉吉離開了胡濙的官邸,就來到了文淵閣找到了陳循。

這次想要修《寰宇通志》的正是陳循,但是陳循有很多都拿不定主意,他只能讓劉吉去問問胡濙。

這就是權柄丟失之後,不得不求人的時候了。

胡濙能不知道是誰在藉着劉吉這個年輕人嘴問事兒嗎?

他當然知道,但是胡濙知無不言。

作爲文淵閣大學士,陳循卻和陛下若即若離,很多事,陳循都已經無法拿主意了。

陳循聽聞劉吉的描述,頻頻點頭,如何修理《寰宇通志》,他心裡終於有數了。

禮部跟上了大皇帝的腳步,他們文淵閣、翰林院要是掉隊,那還有什麼權柄可言?

清名?

那玩意兒能變成印綬嗎?!

文淵閣、東閣大學士,歷來都是太子少師,東宮潛邸的老師,也都是他們的人。

但是胡濙現在纔是實授的太子少師!

陛下是愛惜人的,胡濙的退路,陛下都給找好了。

陳循站起身來,拿着請修寰宇通志的進表,來到了泰安宮請求覲見。

朱祁鈺正在書房,宣見了略微有些忐忑的陳循,他放下了手中的奏疏說道:“陳學士,今天可是天明節休沐的日子,你這也要給朕講經不成?不是經筵的日子啊!”

陳循俯首說道:“臣惶恐。”

這話聽得陳循實在是太憋屈了,文淵閣從設立至今,什麼時候就變成了講經的代名詞?

陳循自問陛下在削太上皇帝號、廢太子、太廟殺人等大事之中,未曾掉隊,他雖然未曾支持,但是更未反對,但是三年了,他終於嚐到了左右搖擺的惡果。

身在朝廷樞紐,卻只有講經二字了。

而且講的陛下還不喜歡聽。辯呢,又辯不過胡濙。

陳循剛忙俯首說道:“臣請旨修寰宇通志。欲使宇宙數萬裡之外,不出戶而可知庶幾,上下千百年之間,一舉目而畢見。”

“豈徒備一時之廣覽,將以垂萬世之宏規,此誠陛下經天緯地之文,足以顯繼志述事之孝,而光前振後者也。“

“臣等章句腐儒,草茅迂士,叨承委任忝效編。”

“車同軌、書同文,寰宇通志,永傳於悠久。”

朱祁鈺很不喜歡陳循的一點,就是他老是文縐縐的,他認真的看了許久說道:“很好,陳學士,修吧。”

“需要多少錢?”

修地理志自然是必然的,也給未來一個自古以來的大義的機會。

否則到時候爲了國界吵架的時候,沒啥真憑實據,如何去吹?

日記開疆自然不可取,但是大明這實打實統治地區,還是的著書立傳纔是。

朱祁鈺肯定了陳循的修地理志書的想法,因爲他把館驛、戶丁都放在了書中。

館驛,是大明皇權的朝廷權柄的延伸。

戶丁,是大明擁有多少的財富。

土地在沒有勞動的時候,一文不值。價值的唯一衡量標尺爲勞動。

陳循雖然有點掉隊,但終究知道大明的權柄以什麼形式展現,大明的財富應該由朝廷掌控。

這《寰宇通志》成書的時間應該在景泰七年五月,算算日子,剛成書,奪門之變就發生了。

明英宗朱祁鎮並不是個大氣的人,他爲了不讓明代宗朱祁鈺有修志書志美譽,便將修好的一百一十九卷的《寰宇通志》盡數毀掉了。

明英宗修了一本《大明一統志》。

大明一統志共九十卷,建置、沿革、郡名、形勝、風俗共計三十八門。

那少了的二十九卷是什麼?

是館驛,是戶丁。

後世研究大明的驛路,都是研究《寰宇通志》,因爲之後的大明地理志再無驛路刊載了。

所以天順年間修成的《天下一統志》,復辟後的朱祁鎮,除了失去了皇權之外,還失去了財富。

南宮復辟,絕不僅僅是一場皇室內訌那麼簡單。

幸好,朱祁鈺已經把朱叫門給直接殺死在了太廟之中。

陳循趕忙俯首說道:“只需十萬銀幣,以供二十九員文林郎出京,四年可成。”

十萬兩多嗎?並不算多,動用人員也僅僅二十九員文林郎出京。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再多給你五萬兩。”

“讓戶部清吏司配合你們文淵閣和翰林院,這戶丁雖然不要求精確,但是千以內,要確定下來。大計之後,要重造黃冊,確定天下丁口。”

“此事讓翰林院掌院事吳敬也參與其中,翰林院的算學太差勁兒了。”

陳循長鬆了口氣說道:“謹遵陛下皇命。”

沒事做,是陳循最害怕的事兒,沒事幹,代表着權柄丟失。

他自己找了點活兒,而且看陛下的意思,對此事還頗爲重視。

“靖安布政司四府之地,也要做志嗎?可是河套地區百廢待興,四府之地,也只是簡單的劃分,之後必然有沿革。”朱祁鈺拿着手中的進表疑惑的問道。

河套地區剛戡定,以後對地方肯定會有沿革。

陳循俯首說道:“隨時增補便是,地理志豈是不便之物?”

朱祁鈺恍然大悟,好嘛,都學會這句了。

怪不得這陳循要把館驛、戶丁都寫到前面,這是有胡濙在指點啊!

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三百六十五章 看他宴賓客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四百一十五章 父慈子孝,兵戎相見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862章 隻手遮天賀總憲要做惡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730章 無題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