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

“陛下要不要冉思娘,我們臣子哪裡知道?送走了再說,若是留在軍中,等着被陛下治罪嗎?”楊俊才懶得管陛下要不要。

陛下要不要是陛下的事兒,他送不送是自己的事兒。

楊俊是個軍中悍將,死戰不退他眉頭都不皺一下,但是讓他面對朝中那些個御史喋喋不休,他也有點畏懼。

萬一再扣一頂不忠、枉顧軍法的大帽子下來,他可擔不起。

正統年間,那種興文匽武的亂子,他可是不想承受。

軍隊就該想的簡單些,想的複雜了,既退不了敵,更保不住自己。

陛下治軍極爲嚴苛,臨陣連坐,堪稱酷烈,但是軍將們都知道,嚴明瞭軍紀,反而不會給御史們落下口實。

他們隨便折騰隨便噴,抓不到痛點,無法查實,纔是根本的立身之法。

這冉思娘倒是極爲靈秀,可是再靈秀,這是臨陣,楊俊雖然遠在靖遠府,但是軍紀常懸顱頂,他可不想給自己惹麻煩。

“吳侍郎,熟苗寨主、苗酋領來了嗎?”楊俊問到了正事,召集這些熟苗,宣諭陛下政令,和大軍的掌令官息息相關。

吳寧趕忙說道:“都到了。”

熟苗,有的是漢化的苗民,有的是從中原遷徙之九溪十八洞的中原百姓,漢蠻都有,但是無一例外,都是心向王化之人。

上次廣通王造反的時候,許多熟苗都走到了各個生苗寨子裡,安定苗寨。

楊俊站起身來說道:“我也去,他們畏威,以爲大明軍隊平叛之後,要燒殺搶掠,大屠苗寨,這個傳聞非常的廣泛。”

“陛下說過,我們不僅要軍事勝利,同樣要政治勝利,更要宣諭勝利。如果我們只是拿下了城池,攻城拔寨,是無法安定地方的。”

“宣諭教化萬民,乃是大軍前來的主要目的。”

楊俊乃是太平伯,四勇團營左都督,乃是大明的勳貴,大軍的元帥大將,他如果不出現的話,這些熟苗會很驚恐。

這些熟苗的心思,都無法安定,何況生苗?

府衙的偏堂十分的安靜,許多熟苗都是面露驚恐,他們有些驚懼,每到大軍至,那就是血雨腥風一片。

大屠少有,但是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大軍劫掠起來,可不是鬧着玩的。

尤其是王驥帶領大軍在貴州作威作福,軍紀敗壞,可是沒落下什麼好名聲。

但是這次來的大軍,軍紀嚴明,從不滋擾百姓,即便是城門前的軍士,只要安安穩穩,從不怒斥辭色。

劫掠從未有之。

楊俊以爲人數不多,因爲未進門的時候,十分的安靜。

但是他一進去,纔看到擠滿了人,至少有七八十人,這些都是附近的熟苗。

楊俊走到了正中央,大聲的說道:“大軍並不是爲了帶來殺戮,而是爲了平叛!除了平叛之外,也爲了安土牧民。”

“我在這裡,跟你們約法兩章,殺人者死,擾民者誅。”

殺人者死是朱祁鈺講的第一個公平,那麼第二個公平就是擾民者誅。

相比較手無寸鐵的百姓,大軍顯然是強勢的那一方。

楊俊話鋒一轉,厲聲說道:“但是若是有擾軍者,干擾大軍調動延誤軍機,襲擾大明軍隊平叛安民者,一律按叛軍論。”

“莫要自誤。”

大軍是暴力機器,如果有人膽敢襲擾大軍,干涉大軍的平叛,大明軍隊肯定不會饒恕他們。

權力和義務,從來都是對等的,沒有隻享受權力,而不履行義務的說法。

大明軍隊帶來了安定的同時,對百姓的要求並不多,如果這麼簡單都做不到,那和叛軍無二。

軍隊條例上,從來沒有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條例。

朱祁鈺用厚賞增加軍隊犯罪的成本,但是並沒有沒收大軍安定四方的武器,對於什麼行爲是等同叛軍,大明軍隊也有着嚴格的規定。

其中的界限就是襲擾。

襲擾就是襲擊擾亂。

楊俊要跟熟苗說清楚,哪些是絕對不要做的事兒,比如投砸石塊、張弓瞄準等等這些都會立刻引起反擊。

大軍是強勢方,手中握有火銃,是訓練有素的暴力工具。

楊俊先劃出了線,這條線很低很低,大低到熟苗們議論紛紛,一個熟苗試探的問道:“軍爺,就是說,我們不擾軍隊,大軍就不會侵擾我們了嗎?”

楊俊點頭。

“燒殺搶掠都不會?”

楊俊再次點頭想了想,解釋說道:“苗民苦寒,頗爲窮困,一家資財,還沒有一把火銃貴,爲何要搶?”

“敬請安心。”

楊俊這番話頗爲瞧不起苗民,但是就是這番話,卻讓熟苗鬆了口氣。

原來是看不上啊!

楊俊無奈,宣諭政令他們不聽,大軍說他們不會燒殺搶掠,他們不信。

但是說他們窮,搶他們浪費鉛子火藥,他們反而覺得合理了。

楊俊釐清了雙方權力責任之後,笑着說道:“我們將會在附近的地區,陛下手中持有湖廣等地的田契,會在貴州等地,更換一批田畝作爲官田,進行耕種,若是手中有地契田畝,可以前來更換,或者販售。”

“這些田畝都是官田,關於農莊法諸多事宜,還是請掌令官宣諭政策。”

對於農莊法,貴州百姓瞭解不多,十萬大山信息閉塞,又不住官道附近,比湖廣那些偏僻地區都不如,他們甚至連大明發生了土木堡之變都不太清楚。

但好在農莊法並非新鮮之物,在百姓看來,不過是更加複雜一些的軍衛法而已。

這讓楊俊鬆了口氣,大明當年四處設立衛所,即便是在永順宣慰司、播州宣慰司,也有軍衛所。

對於百姓而言,他們還是以甲裡生活,只不過多了掌令官管理,多了人教他們讀書識字。

雖然他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同,但是有書讀,有軍衛儒學堂設立,對於百姓而言,乃是好事。

楊俊全程都在,認真的解答了一下百姓的意見之後,繼續說道:“明日之後,諸多掌令官會跟隨你們前往苗寨,宣諭陛下諭旨,我這裡要警告你們,這些掌令官都是天子門生。”

“每一個都是陛下親自教授之後,纔到了大軍做了掌令官,現在他們到各苗寨宣諭,還請諸多土蠻,力保他們的安全。”

這番話有很強的威脅的性,就是告訴熟苗,掌令官在軍隊的地位極其特殊。

若是宣諭之中,因爲意外死去,那是天命,若是人禍,那就不能怪大軍無情了。

“幾日後我們將開始對龍巖山海龍屯進行進剿,若是有想看看大軍實力的,也可以等幾日。”

“看看,號稱永不陷落的海龍龍宮,抵抗大軍,會是什麼下場!”

“想來,沒有苗寨的地形比海龍屯更加險峻了吧。”

恩威並重,是陛下登基之後始終如一的執政方式,大軍也是如此,威以武彰,恩以文顯。

在冉思娘坐上船南下烏江至重慶府,然後順長江而下前往南京的時候,四勇團營的進攻開始了。

這一次的進攻,如同狂風暴雨一樣,比楊俊設想的速度更快,前兩道看似固若金湯的防線,在大明兵鋒之下,如同一張紙一般,迅速崩解。

楊俊的戰術很簡單,每一路都是集結優勢兵力以點破面,由點及面,迅速瓦解敵人的防線,先大水漫灌,然後在攻克難點,這種推進,讓土酋楊愛等人,不得不收縮防線,龜縮在龍巖山之上,不得寸進。

這種強大的武力,立刻讓那些牆頭草的山寨,望風而倒,不再生事。

只有死硬分子,還在向龍巖山挺近。

爲期兩個月的圍點打援開始了。

圍三缺一,大明軍並沒有封死土司土酋們下山請援的路,他們可以隨時請援,大軍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由長江順水而下,在三月春光爛漫的時候,朱祁鈺收到了來自楊俊的奏疏,當然還有冉思娘。

對於冉思娘,朱祁鈺也很頭疼。

朱祁鈺安置冉思娘在了南湖別苑之後,宣見了于謙,討論貴州平叛之事。

他對大軍的進展速度非常的驚訝,本以爲要打幾個月的南下平叛,湖廣、貴州的殘存叛軍,如同秋風掃落葉,就剩下了最後一個抵抗之地,海龍屯。

他滿是笑意的說道:“我軍進展神速,到貴州僅僅用了不到一月有餘,作戰英勇,不怕吃苦,也不怕犧牲,朕非常的欣慰,明軍威武!”

于謙俯首真心實意的說道:“陛下威武!”

大明軍求勝的意志和作戰手段,都不遜於永樂年間,這種百戰百勝的大明軍隊,像什麼?

像大明軍。

永樂年間正是有這種戰無不勝的軍隊,纔有了永樂朝安定的四方。

朱祁鈺拿着楊俊的奏疏,笑着說道:“虎父無犬子啊,楊洪爲國戍邊四十餘年,楊俊到了十萬大山,不墮其父威名,作戰進退有度,頗有名將之風。”

“跨重岡復嶺以疏疆,介絕澗茂箐以設險。丹巖紫澗,常截地而腸回;翠壁蒼巒,每橫天而嶻嶭。羊腸鳥道,一夫可以當關;虎嘯猿啼,萬騎總爲卻步。”

“加以腥煙幕覆,毒露縱橫。上漏下蒸,坐見飛鳶之墮;前溪後陷,常多有蜮之災。”

這是楊俊的奏疏,主要說的是雲貴地區的地形,山重水複岡嶺極多,很多地方,都是一夫當關,騎卒只能望而卻步。

朱祁鈺繼續說道:“我們可以從這隻言片語之中,看出十萬大山的地勢地貌和氣候等自然狀況,更可以看出該區域地勢之險,同時也能夠了解其自然條件之複雜。”

“在如此複雜的地形地貌之下,能夠快速的進軍,離不開楊俊親自前往各地勘路,做到了心中有數,作爲前軍指揮,四勇團營左都督,朕以爲,他是極爲優秀的。”

“同樣,朕以爲他的圍點打援戰術,是極爲合適的,地形如此複雜,將其土酋蠻主盡數圍困之後,將這些死硬分子,在龍巖山附近一網打盡,爲大明後續改土司世官爲流官,設立府州縣進行管理做了鋪墊,是有積極作用的。”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言之有理,臣以爲楊俊當得當世猛將。”

當世能戰者,楊洪、石亨、楊俊。

毫無疑問,于謙的評價是極爲中肯的。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保定伯樑珤遇難的事情,已經查明瞭,他是被播州宣慰同知楊文援所害。”

朱祁鈺一愣疑惑的說道:“這楊文援不是舉報了楊愛私鑄火銃,纔得到了宣慰同知職位嗎?”

于謙無奈搖頭,這又是一樁陳年舊案。

“楊愛其實算做是僭越自封。”于謙將其中的舊事講了出來。

楊輝纔是大明冊封的播州宣慰使,但是楊輝和王驥不合。

王驥是個很有辦法的人,他就挑唆着楊輝的兩個兒子,楊愛和楊文援兩人內訌,將楊輝架空。

土木堡之變之後,王驥將楊輝毒殺,隨後將楊愛扶爲了宣慰使,把楊文援任命爲了宣慰同知。

自此,土司正式成爲王驥作亂的左膀右臂。

事實上,楊輝是很不願意配合王驥的養寇自重,但是他一人獨木難支,正統年間,先是主少國疑,而後是國家利器,假手於人,王振擅權。

朝廷哪裡能顧的上土司諸蠻?

朝廷內依附於王振的官僚和不肯依附的官僚,斗的你死我活,朝中黨禍盈天,大明在土司之中的統御,才變得如此糜爛不堪。

朱祁鈺這才瞭然,王驥在陰謀詭計這方面,和會昌伯孫忠,不分上下。

“這種手段要不得。”朱祁鈺認真的想了想之後,十分確信的說道:“用這種辦法去挑唆土司內訌,反而會讓大明在雲貴之地的統治力,愈加薄弱。”

“王化教諭大道,方可期許。”

不止一次證明,鬼蜮伎倆只能維持一時,決計維持不了一世,甚至撐不了多久,就會爆發劇烈的無法調和的矛盾,最後就是兵禍至,民生調令,百姓不知朝廷,朝廷不知百姓。

就連財經事務上,魏國公徐承宗的陰毒手段,也不能阻攔利慾薰心的鉅商富賈。

于謙說這件事,只是交待保定伯樑珤之死的前因後果,當然,還有提醒陛下,大道之行,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于謙笑着說道:“陛下,楊俊在奏疏中說烏江疏通水道之後,會澤滇銅可運送至烏江南下了。”

“敘州府(宜賓)以上長江水道,道阻且長,水流湍急,不宜航船,但是烏江水道不同,只要能夠疏通潮砥、新灘、龔灘、灘漩塘灘、鎮天洞、一子三灘等等斷航險灘,大明在雲貴統御,方纔固若金湯。”

其實大明對雲南、貴州等地的態度是比較曖昧的,這地方窮的鳥不拉屎,除了有點銅以外,就這點銅,還運不出來。

洪武年間,大軍征伐,三十萬大軍,死了四萬多人,其中三萬五千人是非戰鬥減員,多數都是不適應煙瘴之地,準備不夠充分導致。

但是就那點銅,還運不出來。

敘州府上游的水路根本無法航船,滇銅難運,也是出了名的難。

大明不鑄錢有政治原因,更有資源的原因。

窮,道路不便,是無法統御十萬大山的主要原因。

于謙面色猶豫的拿出了一本奏疏說道:“陛下,趁着大軍還在貴州、湖廣、江西、南直隸,是不是可以整體疏通一下水道?”

“哦?”

朱祁鈺拿過了奏疏,瞪大了眼睛說道:“四萬裡水路?!”

于謙點頭,十分確信的說道:“四萬裡水路。”

第六十七章 各懷鬼胎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896章 沒有贏家,都是輸家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