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

朱祁鈺放下了奏疏,靠在了椅背上。

這張椅子是一種很特殊的軟篾藤椅,太醫院專門找篾匠做的。

背部是彎曲的,腰部是凸起支撐,專門還有頭部支撐。

樣子有點奇形怪狀,大約等同於人體工學椅,追求的是久坐不累,減輕腰椎骨承受的大部分人體的重量,緩解背脊疲勞。

全鋼支撐,篾匠使用了最好的青篾絲,製作了數把椅子之後,就發完了六部和文淵閣。

要知道大明朝的官僚,坐班常常都是從五更天一直坐到華燈初上的時候,有的時候臨事,還要加個班。

每天下班就是渾身的痠痛。

寒窗苦讀十數年,考中舉人進士,然後再久坐案牘之前,到了京師的時候,基本都是五十歲左右了。

這個年紀還要坐班這麼久,可見辛苦。

太醫院這麼做,當然不僅僅是爲了大明官員謀福利,這中軟篾藤椅是拿出去做實驗的,等到反饋之後,再進行數次更改。

太醫院終於完成了最終版本的敲定,做好了,送到了朱祁鈺的御書房來。

太祖高皇帝當年那麼的勤勉,天下未定四處征戰,晚年案牘勞心勞形,最後落了一身的傷病。

太醫院爲了感謝大明皇帝對醫學研究的支持,製作了這把經過了反覆驗證後的椅子。

就是爲了讓陛下處理案牘不那麼勞累。

朱祁鈺靠在篾藤椅子上,他非常滿意,坐一天都不覺得有多累。

他深吸了口氣,面色帶着些許的憤怒說道:“沒有朕的允許,瓦剌人怎麼敢西進呢?”

朱祁鈺在南下之後,其實一直比較擔心瓦剌人和韃靼人聯合起來,再次南下。

無論是集寧還是河套,亦或者宣府,朱祁鈺都留有了足夠的後手去應對。

一如當初攻打集寧之前,範廣帶着遼東都司,陳兵廣寧衛,牽制韃靼人一樣。

但是他在親征的過程中,北方極其安靜,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的衝突,還是爭奪前往宣府互市賣馬的事兒。

“獵物看到獵人的時候,不跑難不成等死?”

“陛下申飭韃靼王不恤民力的詔書到了草原,脫脫不花送來了奏疏,請旨舉辦韃靼王盟會,萬請陛下批准。”興安將一本奏疏放在了案牘之上。

朱祁鈺拿起來看了許久,硃批之後放下。

“朕有點低估了大明對北方的影響。”朱祁鈺敲着桌上的奏疏說道。

興安笑着說道:“是陛下對北虜的影響力。”

“其實無論韃靼人,還是兀良哈人,他們不是大明的子民,但是是陛下的子民。”

四海一統之大君,是宗主。

朱祁鈺作爲宗主在理論上的確是所有人的君王。

比如此時遠在西域的帖木兒帝國,在宣德三年恢復對大明的朝貢以外,大明皇帝也是要冊封他們的國王。

但是他們不是大明的子民。

朱祁鈺搖頭說道:“他們不是朕的子民,即便是,也是逆子,必須要每年都教訓一頓!”

“畏威而不懷德,大明軍力強橫之後,他們就如同恭順的如同綿羊家犬,求着大明做這個,做那個。”

朱祁鈺的手端起來,放到這邊,放到那邊,頗爲不忿的說道:“等到大明軍隊實力衰亡的時候,就開始原形畢露!他們就開始提刀南下。”

朱祁鈺對做天可汗沒啥興趣,他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大明皇帝便是。

一如慈父始終如一的以蘇俄利益爲第一要務,比如烏克蘭三番五次的要求克里米亞地區,都被慈父強硬的拒絕了。

蘇穗宗上臺後,居然把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

朱祁鈺是大明的皇帝,所以,他總是先顧着大明。

所以朱祁鈺纔會讓商舶帶着火炮、火銃,將商舶打造成武裝商舶,讓他們仗劍行商。

所以朱祁鈺纔會讓徐承宗邀請商總們,傳遞他的意願,大明土地不許朘剝,但是他們可以去海外朘剝。

所以朱祁鈺纔會將大明天朝棄民納入大明的管理範圍之內,但是對海外之人,不理不睬。

大明目前的生產力水平,根本不可能消滅朘剝剩餘價值,朱祁鈺沒有做無用功。

但是,你要朘剝過重就去海外。

大明朘剝過重,那是要挨皇帝的鐵拳,但是你去海外朘剝,那大明皇帝不反對,甚至鼓勵。

這就是朱祁鈺作爲宗主國宗主的態度。

事有輕重,人有遠近。

出了事,這些夷狄只會佔便宜。

朱祁鈺拿出一本奏疏放在桌上說道:“這是正統七年壬戌科進士,翰林院文林郎桂言良的《上太平治要十二條》。”

“太-平-治-要!狗-屁-不-通!”

興安不是每本奏疏都要看,陛下既然一字一句的說狗屁不通,心中顯然是有些怒氣。

他拿過了奏疏低聲說道:“夫馭夷狄之道,守備爲先,征討次之,開邊釁,貪小利,斯爲下矣。”

“蠻夷朝貢乃洪武祖制,間有未順,當修文德以來之,遣使以喻之,彼將畏威懷德,莫不率服矣,何勞勤兵於遠哉!”

“羈縻之道,服而赦之,勿極武窮兵,過深殘掠。”

興安呆滯的看着這封奏疏,的確是狗屁不通。

這個桂言良意思很簡單,就是駕馭夷狄,應該守備爲首,征討次之,如果大明擅開邊釁,就是貪圖小利,下乘的手段。

蠻夷朝貢是祖制,如果有不恭順的地方,應當修文德,宣諭訓斥,這些蠻夷小國,必然畏威懷德,沒有不服從的,爲何要勞師勤兵,去攻打呢?

“朕就是貪圖小利怎麼了?朝廷沒了銀子,沒了糧食,他們去沿街乞討啊!”朱祁鈺一甩袖子,憤怒的說道。

朱祁鈺點着桌子說道:“他在反對朕對舟山倭寇用兵,用的是太祖高皇帝的懷柔遠人祖制,用祖宗之法來壓朕!意思很明顯,說朕不尊祖宗之法。”

潛臺詞無外乎指向亡國之君,貪圖小利的亡國之君!

朱祁鈺這種獨夫一樣的大明皇帝,不懷柔遠人,是不是不符合禮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

太祖定祖制,懷柔遠人,以達到四夷賓服,萬國來朝的目的。

這一點的確是做到了,並且,這種制度在永樂年間達到了最高峰!

但是之後呢?

無論是盤踞在雞鳴島上的倭寇,還是舟山的倭寇,朝鮮王世子拒絕跪拜禮接旨,滿者伯夷國吞併舊港宣慰司,如此種種不臣之表現,都代表修文德這種事。

如果朱祁鈺依舊沉浸在宗主國天可汗的大夢裡,最終將會失去海洋,何談中華海權的巔峰呢?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你拿着這本奏疏,去給他講一個東郭先生與狼,呂洞賓與狗,農夫與蛇,大明與番夷的故事!”

興安有點迷茫,東郭先生與狼還好說,就是子系中山狼的典故。

呂洞賓與狗,自然是不識好人心。

至於農夫與蛇,則是天方夜譚裡的故事,興安倒也是知道。

但是這大明與番夷的故事,又從何說起呢?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洪武年間,占城、安南、西洋的瑣裡、爪哇、浡尼、三佛齊、暹羅斛、真臘等處新附國土,無力造船,太祖高皇帝派出了大明工匠幫他們造船。”

“永樂年間,建成了滿剌加外府、蘇門答剌官廠、察地港抽分所及古裡官廠,幫助夷狄百姓造船朝貢發展民生。”

“示以中國之威,道以王化之法。”

“大明對他們不好嗎?興禮儀,促教化,定朝綱,幫他們梳理國內外大小事務,幫他們從野人變成了人。”

“他們是怎麼回報大明的?”

“人面獸心!”

“這個故事一定要講!你去翰林院講,讓翰林院的翰林,跟朕解釋解釋,這羈縻之道,服而赦之的修文德以來之道,到底換來了什麼?”

“換來了一羣喂不飽的白眼狼!!”

興安這才知道,這朝貢體系下,還有教諭之功在,他才知道原來大明在海外見了這麼多廠幫助番國。

興安知道了這個故事怎麼講,俯首說道:“臣明白了,這就前往翰林院。”

朱祁鈺點頭說道:“皇叔的是我、有我、無我,要佔頭版頭條。這些故事,放在次版之上,讓所有人都看看,這修文德以來之道,到底該怎麼個修法!”

“一羣糊塗蛋。”

興安想了想說道:“陛下舟山海戰在即,是不是把這個大明與番夷的故事放在頭版頭條啊?”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那皇叔的頭版呢?”

“那隻能移到次版上了。”興安無奈的說道,畢竟舟山海戰纔是大事。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那就移到次版吧。”

嫡皇叔朱瞻墡這頭條,終究還是被陛下的故事給搶了去。

興安領命,前往了翰林院,在吳敬掌院事的召集之下,興安講了陛下說的故事。

東郭先生與狼,呂洞賓與狗,農夫與蛇,大明與番夷這四個故事。

興安對着吳敬說道:“陛下說了,讓翰林院的文林郎們,結合這四個故事,講講到底怎麼修文德以來之道。”

“尤其是最近倭使搶劫百姓財物,打傷大明官員,不服大明鈔法之事。”

“講明白怎麼養修文德,才能讓這些畏威而不懷德之夷狄,不反咬大明!”

吳敬嘆息的說道:“大璫啊,這怎麼能講的明白呢?事情已經發生了。”

“明明德至精至一,然亦未嘗離卻事物。”

興安笑着說道:“咱家只負責宣諭,其他的事,咱家也管不着。”

“道理文林郎不應該比我們宦官更會講嗎?”

興安帶着人離開了翰林院,便去了惠民藥局。

太醫院一分爲二,緊鄰東郊米巷的是解刳院,依舊是一個人影都看不到,但是另外一側,則是惠民藥局,卻是人來人往。

興安從惠民藥局的偏門進入,巡視了許久之後,便離開了。

他是花鳥使,他也見到了冉思娘,和陸子才溝通一番,陛下很喜歡太醫院進獻的軟篾藤椅,表示了高度的讚揚。

興安也着重和陸子才聊了下冉思娘,他是想讓冉思娘和陛下多見見面,讓太醫院多配合一下。

陸子才表示通力配合。

而此時的冉思娘,正在解刳院內,已經逐漸適應瞭解刳院的冉思娘,表現出了她的專業,努力的學習着很多新的醫術。

興安走的時候,帶走幾幅老花鏡,這些老花鏡自然也是太醫院最新的成果。

老花鏡在大明朝並不是什麼稀罕玩意兒,馬可波羅就曾經在遊記中說:中國的老人看小字的時候,都帶眼睛。

胡濙歲數大了,眼睛已經看不太清楚了,他的老花鏡,是用綾絹系在腦後。

胡濙在自己家裡的時候,還好些,但是到了衙門,就有些失儀了。

畢竟大殿上有糾儀官。

這個老花鏡就是太醫院裡,進行了全面的改良,比如增加了松木鏡架,固定在耳朵上,非常的方便。

興安回到了講武堂的時候,陛下正在和石亨玩兵棋推演,已經戰到了最後時刻。

舟山海戰。

陛下手持大明軍和舟山倭寇進行了一場大戰,但是不到三十個回合,石亨就直接敗的一塌糊塗。

大明軍悍勇,舟山倭寇哪裡是對手?

興安嘆氣,又用不到自己了,陛下已經學會自己勝利了。

朱祁鈺放下了手中的旗子,滿是感慨的說道:“舟山海戰之後,我們就要組建水師了,可是水師總兵官還未確定。”

石亨一愣,搖頭說道:“這有什麼不好確定的,那…確實蠻不好確定的啊!”

石亨說了個半截,立刻止住了自己的話,身上驚出了一聲的冷汗,他已經是大明十二團營的總兵官了。

雖然平日裡他都是帶着四武團營在行軍打仗,但是名義上,無論是楊俊,還是孫鏜劉安等人,都是他的部下!

他要是再在海軍之事上插手,那是讓陛下睡覺寢食難安嗎?

石亨話說了一半,思緒裡剛從兵推棋盤上抽離出來,立刻發現自己差點咬了陛下隨意撒下的餌料!

大意了!

朱祁鈺疑惑的說道:“武清侯可有水師總兵官人選舉薦?”

石亨笑着說道:“臣大同府,馬上將軍,旱鴨子一個,哪裡有什麼浪裡白條舉薦?陛下慧眼識珠,自然是找到了英才。”

朱祁鈺點頭,拿起了一個厚重的題注本說道:“朕這裡倒是有人才若干,都記錄在案,這本書水師方面的。”

朱祁鈺笑着說道:“第一個是現在水師都督陶瑾,在京師之戰中多有功勳。”

“第二個則是平江伯陳豫,他就是在月港宣慰司,組建月港護漕軍的那位,現在人也在南衙。第三位則是都督馬雲。”

番都指揮馬雲,既不是明朝開國時定遼東,打的納哈出跟個孫子一樣的遼東猛將馬雲,也不是後世那個搞次貸的馬雲。

而是番都指揮馬雲。

正統年間的馬雲,何許人也?

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一百六十三章 明正典刑,再斬一遍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666章 功名利祿動人心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