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

王復和王悅是無法理解撒馬爾罕比較古怪的統治模式,尤其是沙利亞法典裡的內容。

爲什麼會有神人相擾,神的使者行走人間之事。

因爲在中原王朝,這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神權君授還是君權神授,這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

中原王朝歷來都是神權君授,無論什麼神仙,都別想爬到皇帝的頭上。

早在顓頊的時代,也就是朱祁鈺給孫太后賀歲的時候,寫的那四個字,德比顓頊。

在顓頊之前,民神不雜,巫覡成風,所以顓頊就命令自己的兩個孫子重和黎,一個任司天,一個任司地,絕地天通,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周昭王有次就問自己的臣子觀射父,爲什麼顓頊要絕地天通呢?

觀射父說: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

所以,早在三皇五帝,幾近於傳說年代裡,中原王朝已經開始絕地天通,宗教力量雖然屢次登上政治博弈的舞臺,但是始終都未曾有君權神授的朝代存在。

所以,正統十四年,郕王監國時,大臣們對於送走大明國師楊禪師去感化瓦剌人這種做法,一致贊同,最終楊禪師被送到了瓦剌。

即便是黑衣宰相姚廣孝,本身是個和尚,但是姚廣孝在上朝的時候,也從來沒穿過僧服,而是以朝服入仕。

王復對於基於經書制定法律這種行爲,是不能理解的,但是王復是一個很務實的人,這裡的風土人情就是如此。

制定政令,應該順天之時,得地之宜,忠人之和,隨時而變,因俗而動。

如果他在撒馬爾罕,直接搞西門豹治鄴,破除爲河伯娶婦的陋習沉巫的事兒,那樣做,會直接激化矛盾,既不順應天時,也不得地利,更傷人和,

政令需要因爲風俗而變動。

所以王復找來了楊禪師,請楊禪師推行佛法。

先把這攤水攪渾,然後再以利柄驅動,最後治理康國府。

“楊禪師。”王復看着楊禪師就不忍直視。

他記得楊禪師當年非常的富態,這幾年不見,已經骨瘦如柴了,看來在和林沒少受苦。

王復是讀書人,子不語怪力亂神,他很少和楊禪師接觸。

楊禪師也被裹挾着西進了。

也先雖然對佛學不感興趣,但是還是帶他到了和林,西進的時候,也把他帶上了。

“王資政。”楊禪師趕忙行禮。

好死不如賴活着,他一直在求活,他當初帶了不少弟子,到現在,他身邊只有兩個弟子了。

王復和楊禪師溝通了一番,在撒馬爾罕宣揚佛法的想法。

王復笑着說道:“楊禪師竭力施爲便是,自然有大軍爲楊禪師做依仗,不用擔心。”

楊禪師不是徒有虛表,而是真的很懂佛法,他能夠混到朱祁鎮的身邊,做大明國師,那是上下嘴皮一碰,就是禪機。

“好。”楊禪師沒跟王復說禪機,王復是交代事情,而不是商量,這是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

在貳臣賊子的這個圈子裡,混的最好的便是王復,其次是王悅,然後是賽因不花,之後是韓政,再然後纔是他楊禪師。

現在王復位高權重,楊禪師不好怠慢,而且能夠宣揚佛法,他求之不得。

至於如何宣揚,那就是他楊禪師的能力了。

最先感化的的就應該是懂突厥語通譯,然後是依舊十分活躍的韃靼人,他們是撒馬爾罕的上層建築,然後在通過他們的影響力,擴大佛法的影響力。

楊禪師走後,王復拿起了那封大秦國過來的國書,思考了許久。

首先大秦國,也就是羅馬帝國的皇帝,對大明遠征軍表示了感謝,而且不是口頭感謝,是有謝禮的。

這也是王悅隱瞞也先的原因,這份謝禮是給大明皇帝的,怎麼可以讓也先截胡?

有一種名叫西征的恐懼,深深的烙印在在泰西、極西和樛西,西域所有人的心頭。

當初蒙古人的三次西征,給西域的所有人都打上了東方人不可戰勝的標籤。

而也先的這次西征在撒馬爾罕首戰告捷,以摧枯拉朽的勝利,再次喚起了西域所有人心中的恐懼。

要讓西域人搞清楚大明和瓦剌之間的恩怨情仇,就像是理清楚泰西(歐洲)王室的家譜一樣的困難。

當瓦剌人在撒馬爾罕獲勝之後,圍困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軍隊,也停下了進攻的步伐。

他們得知道此時瓦剌人到底什麼態度,會不會聯合帖木兒王國一起攻打他們奧斯曼王國。

帖木兒王國俘虜過他們的閃電蘇丹,更攻破過他們的都城。

其次,大秦國的皇帝,請求大明遠征軍的幫助,和上次的國書一樣,希望大明的遠征軍能夠阻攔奧斯曼王國對大秦國最後堡壘的攻打,無論用什麼辦法。

大秦國的皇帝送來的謝禮,是一個女人,三百人左右的使團,還有成堆的書籍。

大秦國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說:他曾經寫了封國書請求大明援兵,屬於病急亂投醫,但是萬萬沒想到,援軍真的到了。

爲了表示對大明的感謝,他們送給皇帝謝禮。

謝禮如何瞞過也先的耳目,送到大明,讓王復有些爲難。

王復敲着桌子陷入了思考之中。

奧斯曼王國並不好惹,尤其是現在的奧斯曼蘇丹法提赫,號稱征服者。

法提赫在瓦爾納戰役之中,殺死了波蘭和匈牙利共主,阻攔了泰西對大秦國的救援,而後在攻克了大秦國最後的屬國莫里亞公國。

現在大秦國只剩下了孤城一座,就是拜法提赫所賜。

王復終於寫好了給帖木兒國王卜賽因和奧斯曼王國的法提赫的國書。

他決定嚇唬下奧斯曼國王,如果能夠嚇到的話。

遠交近攻,是在和林就定好的策略。

這次的西進,絕對不是歷代的盲目西進,而是有序西進,如何讓大軍順利走到拔都薩萊,然後順利完成也先的期許,成爲可汗,都有定策。

也先也不打算打破定好的計策,因爲和帖木兒王國交好,有利於西進。

王復也是抱着有魚沒魚甩一杆,能嚇到最好,嚇不到也無傷大雅的心態,寫的國書。

事實上,大秦國的皇帝的禮物並不讓能讓人心動,那位龜縮在城堡中的君主,已經沒有什麼好失去的了。

那是一個女人,二十歲的模樣,王復雖然沒見到長相,不過應該不會太差。

而且大明大皇帝,似乎對蠻夷的女人,並不是很感興趣。

君士坦丁十一世很窮,他的賀禮中並沒有什麼貴重之物,只有幾千冊的書籍。

王複寫好了國書,拿起了一堆的政疏和憲章,去蘭宮王庭讓也先下印,順便安撫一下有些暴躁的也先。

也先崇尚武力,推崇暴力,但是撒馬爾罕是他們西進的重要巢穴,他不能在撒馬爾罕大動干戈。

那就得找人揍一下,讓所有人畏懼他的武力。

王復來到了王庭的門前,看到了伯顏帖木兒和王悅自遠處走來。

伯顏帖木兒滿臉悲痛的應了過來,痛心疾首的說道:“我的兄弟,白帳汗國可汗的兒子克烈和他的哥哥賈尼別克死了,他們在前往碎葉城的路上,不幸蒙難。”

王復反應了一陣,才意識到伯顏說的是誰…

現在的情況,大約可以等同於安南國國王陳氏有兩個孩子,在黎氏作亂的時候,逃到了大明朝避難。

大明派出了英國公張輔率領大軍,平定了黎氏叛亂之後,送這倆孩子回安南做國王,走到半路死在了路上。

安南國再無陳氏子弟,只能郡縣化,稱交趾了。

政治邏輯是相通的。

至於當初安南國到底有沒有陳氏子孫,到大明尋求避難,那得問胡濙了,胡濙是當事人。

反正胡濙當時說沒有。

當然日後,大明再徵交趾的時候,可能會突然又有了陳氏子孫存世,等到平定交趾後,陳氏子孫再次病逝也不是不可能。

“那真是太可悲了。”王復滿是悲傷的問道:“發生了什麼?”

王悅和王復溝通過這件事,這兩兄弟是絕對不能回到碎葉城的。

這是也先、伯顏帖木兒、瓦剌奴酋、王復共同的選擇,但是爲了安撫烏茲別克人,也先只能答應克烈的請求。

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現在白帳汗國已經沒有子嗣可以做可汗了,這真是一個悲痛的消息。

伯顏帖木兒甚至擠出了兩滴鱷魚的眼淚,他嘆息的說道:“馬匪火併,王子暴死,這真是太不幸了。”

“節哀。”王復勸慰的說道。

王復和伯顏帖木兒走進了王庭之內,將這個不幸的消息奏稟了也先。

“大石,應該找到兩位王子的遺骸,擇地隆重下葬,庇佑烏茲別克人。”王悅朗聲說道。

如何善後,在做這件事之前,就已經定好了。

伯顏帖木兒是他的部族在碎葉城外的膏腴之地放牧,是利益相關。

那麼王復和王悅爲何也不願意這兩個人當烏茲別克人的可汗呢?

因爲王復要組建烏軍團營,共計有四個團營的編制,如果烏軍有可汗,那還能被王復控制嗎?

顯然不能。

也先聽聞兩位王子蒙難的消息,頗有點心酸的說道:“嗯,保民官去做吧,一定要宣傳到位。”

相比較信任,一個突然冒出來的白帳汗國可汗後人和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也先更信任王復。

“這是給奧斯曼國王和帖木兒國王的國書,大石。”王復將兩封國書遞給了也先。

也先拿過了那兩封國書,看都沒看就準備下印簽字,王復無奈的說道:“大石看一看。”

也先無奈的拿起了兩封國書,看了片刻說道:“不就是和帖木兒王國交好,和奧斯曼王國交惡嗎?”

和奧斯曼王國交惡的原因很簡單,因爲到了拔都薩萊之後,定然要和奧斯曼王國打一架。

那是立威之戰,想坐穩金帳汗國的汗位,那必然是要有軍功。

帖木兒當初稱王的時候,一直和奧斯曼的閃電蘇丹說垃圾話,最後生擒了閃電蘇丹,纔開始稱王稱霸。

也先可不覺得自己的軍事能力會比帖木兒更弱。

也先愉快的簽字下印,笑着問道:“我的好兄弟,還有什麼東西要我簽字嗎?”

王復拿出了幾份政疏說道:“民院要鑄錢,這是鑄錢令,大石一定要看一下。”

“重錢以大明銀幣爲主,我們並沒有鑄銀幣的能力,輕錢我們用通寶的母錢,將景泰二字磨平,換作康國。”

也先看了兩眼簽字下印說道:“我要是問輕錢重錢的差異,你是不是又有一堆的道理要講?”

王覆沒說話,也先不愛聽,他講也沒意義。

他拿出第二份政疏,笑着說道:“這是上院通過的一條政令,推行佛法,楊禪師很擅長這個,可能需要大石的配合。”

也先看着那些政疏,象徵性的問了兩句,開始簽字。

這些政疏林林總總有十幾本,到了後面也先都有點不耐煩了。

“諮政院都已經下印了!”也先看着王復手中的政疏,終於有點忍不住說道:“終於知道爲何大明會有司禮監了。”

文淵閣大學士有票擬的權力,具體就是給奏疏貼條,司禮監有批紅的權力。

文淵閣票擬,司禮監批紅,又要說到正統初年,明英宗幼衝,主少國疑。

事實上,諮政院的票擬,不就是從文淵閣票擬,變成了二十五個諮政大臣票擬嗎?

這些決議不會傷害到瓦剌人的利益,甚至有很多對瓦剌人都有不少的好處,也先已經批覆很多這樣的政疏了。

王復拿出了最後一份厚重的政疏說道:“之前大石讓我結合大明律法制定憲章六十四條,已經定好了。”

“大石一定要好好看看,這裡面可不只是權利,還有義務。”

“這裡面有幾條是一定要注意的,比如這條,無故殺人者死。”

王復和也先挨個講解了這六十四條,這是憲章,簽字了就要約束瓦剌人遵守。

這同樣是一份有利於瓦剌人的憲章,比如瓦剌八團營的具體世襲制度,簡單來說,覈定戶數,按戶發俸。

比如,每年都會遴選,如果這一戶,沒有人能夠通過遴選,那俸祿就會減半發放,直到有遴選合格之人。

這不過是大明軍戶制的另外一種翻版,並不是很難理解。

相比較大明軍戶高度捆綁田畝,這種軍戶制度,則是一種恩養的性質。

王復講解的很細,每字每句,這是鬥斛、權衡、印璽、仁義的總綱,馬虎不得。

但是也先一直打着哈欠,有些心不在焉,等到王復終於說完的時候,也先終於如蒙大赦一樣,簽字下印,溜之大吉。

王復走出了蘭宮王庭,具體執行也是伯顏帖木兒去做,伯顏帖木兒聽的還算仔細。

“棟樑之材,治世之臣啊。”伯顏帖木兒拿過了那份憲章連連稱讚的說道:“先生真是大才,我拿回去看看,然後發榜。”

伯顏帖木兒拿着那份憲章離開了。

王悅看着伯顏帖木兒的背影問道:“你到底是他的先生,還是他的兄弟呢?”

王復低聲說道:“你把大秦國的禮物,安排去碎葉城,藉着這次克烈的事兒,掩人耳目。”

在伯顏帖木兒說那個悲傷的消息的時候,王復已經想到了送走大秦國謝禮的方法。

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一百九十四章 鑄幣不精美 等於不鑄幣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一百四十八章 三十年不決口?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第四百九十四章 寒磣,很寒磣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948章 讓出部分權力,換取長久存續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一百五十四章 兵推棋盤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推薦幾本書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999章 以自我爲中心的朱見治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