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

上臺下棋的一名國手倒在了血泊之中,還有一名賭客踉蹡了幾步,趴在了地上,懷裡的銀幣猛地撒了出去,滾向了角落裡。

三十二名棋女尖叫着跑開,一些膽子大的還搶了一把銀幣才跑,而輸紅眼的三名賭徒,略有些茫然的看着手中的匕首和倒在腳下的人,似乎這才反應過來,他們殺了人。

冉思娘瞥了一眼,搖頭說道:“沒救了。”

冉思娘說的自然是倒在血泊裡的兩個人,也是這棋盤園的賭徒們。

贏了的那個國手被人抹了脖子,還有一個贏麻了的賭客,也被攮死了。

“真真假假一場戲,反誤了卿卿性命。”朱祁鈺連連搖頭,稍微等待了下緹騎維持樓下的秩序。

案件並不是很複雜,兇手殺完人,就呆在原地,全都是目擊證人,連大明的皇帝都算是,案件簡單清楚,大概會辦個加急。

下棋的國手並沒有享受到一月日日不重樣的勝利果實,賭客因爲殺人被收監等待秋後問斬,滿地的賭客們輸的褲腰帶都賠給了賭坊。

這場鬧劇,只有櫃坊受了益,這可能就是所謂平臺的魅力。

當然櫃坊的老闆胡文虎,也被緝拿,這場鬧劇終究是沒有獲利的人。

很快三名緹騎就衝了過去,將案犯扣下,給屍體蓋上了白布,朱祁鈺纔開始緩步下樓。

“夫君,這酒樓出了命案,日後還能開的下去嗎?”冉思娘攙着朱祁鈺的胳膊,站在這棋盤園的門前,看着海天一色的海面,低聲問道。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應當是能的,這種事在櫃坊應當是時有發生,不過是選擇了熟視無睹而已。”

“倒也是。”冉思娘抓住了朱祁鈺的手一用力,上到了車駕之上,緩緩的駛向了別苑。

朱祁鈺在別苑裡處理着奏疏,他發現一個非常古怪的事兒,他離京師越遠,京師就越安靜,往日在水面下的刀光劍影都少了幾分,大家做事都是謹慎且低調,行色匆匆,這打小報告的奏疏都少了許多。

朱祁鈺自然樂得清閒,還抽空給大明進階版的教材進行了配圖。

最近大明的造夢師、景泰五年的狀元郎,翰林院文林郎海南人丘濬寫了本教材,名叫《景泰文選》,這本書收錄了上啓先秦,下至大明共計二百二十二篇散文作品,涉及到了史傳、策論、遊記、書信、筆記等。

第一章周文之中經典的文本有《鄭伯克段於鄢》、《曹劌論戰》、《燭之武退秦師》等,第二章的秦文經典文本有《蘇秦以連橫說秦》、《范雎說秦王》、《鄒忌諷齊王納諫》、《觸讋說趙太后》、《唐雎不辱使命》等等。

歷朝歷代都會做《文選》,比較知名的就是南樑朝太子蕭統的《昭明文選》。

《景泰文選》裡挑選的散文,題材廣泛、代表性強、語言簡潔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辭優美,非常適合在讀完了俗字表之後,對文言文的入門使用。

朱祁鈺對這個《景泰文選》的排版和選取的古文,都是頗爲滿意的,但是在卷十二明文之中,丘濬選用了一篇《豫讓論》。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真正的忠臣烈士應以國家的利益爲重,具有改治遠見,敢於犯顏直諫,防患未然;

而不應計較個人恩怨,或在禍患發生之後,憑血氣之勇,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

據實說理,剖析透徹,文章層層深入,邏輯極強,甚至符合大明當下公私分明的政治正確。

唯一的問題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方孝孺。

就是那個在文皇帝靖難入南京時候逃跑,又被文皇帝給抓到砍了全家的方孝孺。

方孝孺的文章是沒問題的,學問是極好的,但唯獨是說到做不到,他在《豫讓論》裡怎麼批判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在建文四年,他就是怎麼做的。

朱祁鈺最後還是劃掉了方孝孺的這篇文章。

大明的翰林海了去了,找一篇替代的雄文易如反掌,沒必要在一鍋好肉裡面,摻雜這麼一粒老鼠屎。

在去掉《豫讓論》後,景泰文選,就可以作爲《俗字表》的進階教材,進行大規模的印刷了。

朱祁鈺則是給景泰文選配圖,一來,是表達皇帝對教育的重視。

二來則是爲了移風易俗,爲了刨走進了死衚衕的酸腐儒學的根兒。

景泰文選,不僅僅收錄了儒家經典,還有諸子百家的經典,比如震耳發聵的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莊子·胠篋》。

哪個儒學士想要把這些大規模刊印的教材收回焚燬,就得掂量下這上面皇帝陛下的丹青墨寶。

是夜,朱祁鈺收到了來自康國的一封奏疏,王複寫的奏疏,送到了京師,而後飛鴿傳書送到了朱祁鈺的手裡。

朱祁鈺敲着奏疏說道:“果然不出王復所料,因爲康國和奧斯曼王國的巨大壓力,帖木兒王國的卜撒因終於扛不住壓力,舉國南下了。”

卜撒因之前想要和奧斯曼蘇丹法提赫合兵一處,共擊康國,但是在經過了一輪外交交鋒之後,卜撒因敏銳的發現了問題的癥結。

老大和老二幹仗,他這個實力最弱的、夾在中間的老三,是最容易滅亡,所以卜撒因果斷的選擇了南下。

南邊有極其廣闊的、豐沃的土地,供給帖木兒王國撒歡,何必跟奧斯曼王國、康國死磕呢?

相比較如狼似虎的兩個國家,南下的那羣順民,似乎更加可口。

“他們就沒有故土難離嗎?這說走就走?”興安有些不明所以的問道。

大明開海,皇帝陛下抓着刀子在後面趕人,遮奢豪戶纔不情不願的繳納了移民稅,去海外擴張,去朘剝外番蠻夷了。

故土難離,幾乎是大明開海上一個無解的難題。

朱祁鈺搖頭說道:“相比之下,開拓很是辛苦,遠不如收租來的輕鬆,說什麼故土難離、安土重遷,不過生意罷了。”

“若真是難離,那些跑去呂宋、渤泥的遮奢豪戶,那就留在大明啊,些許家財罷了,害怕什麼呢?害怕自己不肯租遵紀守法,被朕給抄了去?”

若說窮人,除了家國一無所有,他們故土難離是被迫的,那這些遮奢豪戶可沒什麼故土難離,當大明皇帝的繩索逐漸收緊的時候,他們跑的比誰都快。

在推行士紳一體納糧和考成法的時候,朱祁鈺就曾經在廷議上表過態,可以造反,必須交稅。

在這些遮奢豪戶繳納了足夠的移民稅之後,朱祁鈺也就放開了口子,讓他們走了。

“陛下說的是。”興安咂咂嘴,陛下這話說的,看似違背常理,但頗有道理,也確實如此。

一如土木堡之變後,百姓們因爲龐大的遷徙耗費,而無法逃跑,反而是那些在司法、賦稅、徭役上享受了特權,負有安土牧民之責的縉紳們,跑的比誰都快。

連京畿直隸的縉紳們也在跑。

所以說什麼故土難離、說什麼安土重遷呢?

而王覆在奏疏中說已經完成了對輪臺城(今烏魯木齊)的撤軍,大明邊軍可以繼續進場駐軍了。

輪臺作爲西域最爲關鍵的地方,有着不輸於嘉峪關的戰略地位。

而朱祁鈺收到了柯潛的奏疏也證實了瓦剌撤軍的消息,而築城成爲了頭等大事,大明工部也對輪臺城的城建進行了論證,重開西域的國策,正在穩步而有序的進行。

而王覆在塘報中寫了很多自己的疑惑,朱祁鈺做了硃批。

朱祁鈺在泉州駐蹕了五日,在再次南下之前,盧忠終於將倭國花魁竊聞大明機密案和胡文虎買得吳船買吳女的兩個案子的主要案犯給緝拿歸案,送回了南鎮撫司審訊。

這些人,最終都要送去解刳院。

在大明皇帝再次南巡之時,因爲鴿路的順暢,大明皇帝的敕諭只用了五天的時間就送到了輪臺城,而又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送到了撒馬爾罕。

從撒馬爾罕、碎葉城到輪臺城,並不是沒有鴿路,這條鴿路在墩臺遠侯手中掌控,非急務不會輕易啓動。

王覆在滿是拱形連廊的諮政大院收到了陛下的敕諭,認真看完之後,小心的收好。

最近康國發生了幾件小事。

第一件是也先的次子阿失臺吉,失手打死了幾個寵妾,這幾個女子死的極慘,還有一個有了身孕。

阿失臺吉不能生育這件事,康國公王復、敬順王也先、伯顏帖木兒、阿史那合霍特勤、隔乾颱吉、萬戶和碩等人都是知之甚詳,若是阿失臺吉還有生育的能力,衆人也不會這麼旗幟鮮明的支持王復了。

所以這個寵妾,到底懷了誰的孩子?是怯薛軍萬戶和碩企的怯薛勇士嗎?

這個沒人清楚,反正寵妾是被阿失臺吉給打死了。

第二件事則是分屯別居令的屯田令執行的很徹底,這是讓王復完全沒有預料到的。

對於完全不會收租,或者根本沒有收租經驗的康國勢要們而言,那些土地的價值並不是很大,甚至他們並不能理解什麼叫做土地就是最大的生產資料。

既然康國公要分屯別居,並且言明好處之後,以勢要豪右組成的諮政院並沒有玩陽奉陰違,而是完全執行了編民齊戶、分屯別居。

好處已經顯現,瓦剌諸部的臺吉、突厥諸部的特勤、烏茲別克的鄂拓克們,立刻變成了人人稱頌的大善人,一幫土匪強盜出身的這幫蠻貴人們,哪裡感受到過這樣的讚譽?

而且經過了一次的屯耕之後,糧倉裡充盈的糧食,讓所有人都對康國公頂禮膜拜,幾條道理,就可以讓人吃飽飯,簡直是聞所未聞。

本來已經激化的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在編民齊戶、分屯別居的政令下,得到了大幅度的緩解,一時間康國居然有了政通人和的局面。

第三件事,則是大明皇帝冊封的康國公詔書,經過了數月的傳召終於來到了大明遣康使陳循的手中,並且擇期宣佈冊封了王復爲大明的康國公。

根據陛下的旨意,康國公並沒有賜下世券,並非世爵,而是獎勵個人貢獻的流爵,不是世爵而是流爵,大明的武勳,完全可以接受。

爲了慶賀康國公敕封,康國上下,將受封的這一天,定爲了康定節,取意康國安定。

好巧不巧,宣旨敕封的這天,就是大明的天明節,陳循作爲大明的師爺,曾經的首輔,就是故意挑的這一天,即便是遠在萬里之外的陳循,依舊固執的遵循着大明的禮法。

所以康國的康定節和大明的天明節是同一天。

康國公王相公到底是不是大明的墩臺遠侯夜不收?

康國上下保持了不談就不會觸雷的默契。

沒有人提及康國公是大明的康國公,王復是大明臣子,這是涉及國本的問題。

康國的國本級問題一共有三個。

第一個也先、阿失臺吉的地位,雖然也先仍然爲王,阿失臺吉仍然爲太子,但是他們的話管用,還是康國公王復的話管用?

顯而易見,康國公王復說話更管用。

那康王呢?

康王在蘭宮寢殿。

第二個就是王相公王復是不是大明的墩臺遠侯,這一件事在大明皇帝冊封了康國公之後,已經有了標準答案,但默契是誰都不提,則不用討論定性,就不會動搖國本。

第三個,則是康國繼承人的位置,瓦剌諸部臺吉、突厥諸部特勤、烏茲別克諸部鄂托克們一致認爲王相公和阿史那儀的兒子王永貞,纔是康國實際的太子。

阿史那儀已經不再像前兩年躲躲藏藏,而是走到哪裡,都能碰到匍匐在地上恭敬行禮的人,王永貞這個一歲的娃娃,尚在襁褓裡,已經開始接受康國人的跪拜。

“夫君,你時常注視着東方,是在思鄉嗎?”阿史那儀注意到他夫君的一個小特點,在發呆的時候,夫君的目光始終看向了東方。

王復喃喃的說道:“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阿史那儀雖然會說漢話,但是並不那麼精通漢學,撒馬爾罕,要比燕然山要遠的多。

燕然山在瓦剌西進前的老巢和林。

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665章 讓子彈飛一會兒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688章 康國公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二十章 登基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848章 陛下,罪臣有話要說!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684章 除了幫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車詣闕,上書鳴冤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954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807章 馳道所及之地,皆爲大明疆土!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四百一十一章 還有這種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