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

朱祁鈺知道自己沒什麼軍事天賦,不像大明太祖和太宗皇帝那般,在軍事上可以獨斷專行。

朱元璋的戰力之強悍毋庸置疑,整個明末,論軍事天賦,朱元璋本人無出其右,無論是定鼎之戰的鄱陽湖之戰,還是遙控指揮對納哈出的遼東之戰,亦或者是三路北伐,擊破胡元朝廷,把胡元變成北元再把北元變成元裔汗廷,無不說明了朱元璋的軍事天賦何等的神武。

而朱棣更是以藩王造反入京的唯一一個,其軍事天賦毋庸置疑。

軍事天賦這東西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皇帝的決策,到底是重武還是重文,沒有軍事天賦的君主,很難獲得軍隊的擁護,尤其是在朝中主要將領和皇帝的意見向左的時候,興文匽武似乎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皇位的穩固。

朱祁鈺一直在試圖建立一種制度,來確保在興文的同時振武,並且獲得軍隊的忠誠來確保自己的能夠坐在寶座上,對着大好河山,指指點點。

直到景泰十一年,朱祁鈺對於振武的種種政令,都保證了大明軍的忠誠,至少小張屠戶在看到皇帝和武清侯的時候,第一時間認出了皇帝,而後才發現了五大三粗的武清侯。

沒有軍事天賦朱祁鈺也不逞強,前線打仗的將領,才最有發言權,而文安侯于謙和武清侯石亨的意見就顯得格外重要。

而於謙和石亨認爲,要打。

不是因爲朱祁鈺承諾給了于謙和石亨國公的位置,兩個人爲了進公爵,而執意繼續打下去,如果是石亨會爲了自己的進位而做出一些瘋狂的決定,于謙則不會。

但是在主戰二字,于謙比石亨還要主戰,京師之戰中,于謙就是鐵桿的主戰派,寧肯玉碎不肯瓦全的剛硬,是于謙一生的座右銘。

于謙的奏疏裡以千年未有之大變,來形容大明軍的北伐,希望皇帝陛下能夠繼續鼎力支持大明軍的北伐,完成自古以來的未竟之業,那便是將草原和中原之間的矛盾衝突、數千年的廝殺,從根源解決,于謙的奏疏很長,分了三封鴿書送回了京師。

而石亨的奏疏簡單了許多,石亨在奏疏中,除了表示一貫的敢打敢勝,能打能勝之外,還對軍事上面做了一個綜述,大明軍進入草原之後,逐漸習慣了草原作戰的種種,在持續的剿匪過程中,大明軍在草原上已經形成了強悍的戰力,遠征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當然石亨在最後也表示,若是有皇命召回,君有命,莫敢不從的立場。

忠誠。

石亨很瞭解皇帝,哪怕是這次撤了,皇帝還要再繼續北伐之事,石亨很信任皇帝,就像皇帝一如既往的信任他一樣。

一來,陛下心中擰着瓦剌人這個疙瘩,登基之時皇帝被圍在京師城中,如同龍困淺灘。二來,陛下承列祖列宗之遺志,顯然北伐之事未盡,怎肯罷休?三來,陛下不止一次表示過,勝敗乃兵家常事,大明軍第一次北伐,這次輸了,下次贏回來便是。

“陛下,鴻臚寺卿馬歡求見。”興安低聲說道。

朱祁鈺將於謙和石亨的奏疏合上說道:“宣。”

“臣馬歡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馬歡進門就是三拜五叩行了個大禮,朱祁鈺不喜歡跪禮,滿朝文武皆知,私下覲見,作揖也是常理,馬歡也時常私下覲見,這個禮不尋常。

“說事兒吧。”朱祁鈺沒讓馬歡平身,而是讓他跪着說話,先聽聽馬歡說什麼。

馬歡將頭埋得很低說道:“臣奉皇命,遣了人和阿剌知院溝通議和,阿剌知院說,殺了于謙,才能議和。”

朱祁鈺的神情頗爲古怪,似怒似笑,滿是疑惑的說道:“殺他媽大頭鬼!阿剌知院他怎麼敢?殺了于謙方肯議和,他算哪根蔥!朕把他的腦袋擰下來當球踢,做夢呢!”

朱祁鈺不是生氣,而是覺得好笑,他是誰?朱祁鈺,殺兄繼位的人,爲了保住大明,他可以親自披掛上陣奪旗的人。

作爲皇帝,朱祁鈺一向重視禮儀二字,很少說髒話,但是這次他也罵娘了。

讓他殺于謙,整個大明朝,有人敢說這句話?

連南衙僭朝造反的時候,喊出的清君側的口號裡,于謙都不是那個奸臣!胡濙纔是奸臣!連不靠譜的南衙僭朝都知道,把于謙列到奸臣那一列,太不靠譜了。

鴻臚寺卿馬歡是奉命和阿剌知院溝通議和之事,初步看看互相議和的意向,這是奉了朱祁鈺的皇命,並不是禮部尚書姚夔或者太子少師胡濙的命令。

“陛下,羣臣慷慨激憤,翰林院的翰林們都怒斥阿剌知院膽大包天,簡直是天理不容。”馬歡跪在地上說道:“臣有負君上所託,臣有罪。”

“平身吧,錯不在你,溝通溝通,嘴長在阿剌知院的身上,咱們還能左右阿剌知院怎麼想?”朱祁鈺示意馬歡平身,嗤笑了一聲說道:“這下好了,這見好就收,就屬翰林們叫囂的厲害,現在這要接着打,估計也屬他們叫囂的厲害了。”

“倒是省了朕的麻煩。”

朱祁鈺本來還在頭疼翰林院那羣翰林們到底該怎麼擺平,雖然他們不能左右結果,但是整天亂叫,確實煩人,這下好了,阿剌知院直接替他把這些翰林們的嘴給堵上了。

于謙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是天下百官的楷模,是天下讀書人的榜樣,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樑,是暴戾的昏君朱祁鈺身邊唯一一個能勸得動仁恕的臣子。

殺于謙,別說朱祁鈺不答應,這羣臣先不答應,翰林們更是不答應,若是沒了于謙,皇權和臣權起了衝突,誰來勸陛下仁恕,誰又來庇佑百官?跳的最歡的、整天指着皇帝鼻子罵的翰林們,便是首當其衝。

朱祁鈺真的答應,大明文武羣臣,就要把朱祁鈺和宋高宗完顏構相提並論了。

于謙勸仁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於謙似乎找到了一種很新的勸仁恕的法子,只要比陛下更加暴戾,走陛下的路,陛下便只能回過頭勸于謙仁恕一些了。

“起來吧,還讓朕去扶你不成?”朱祁鈺看馬歡還是戰戰兢兢的樣子,就知道阿剌知院這條件提出來,馬歡這頭的壓力絕對小不了,這會兒心裡估計打鼓,要不要致仕。

君辱臣死是君君臣臣的儒家大義,提要求殺于謙,這是在羞辱大明,羞辱大明皇帝,馬歡和阿剌知院溝通,談了這麼個前置條件出來,不是馬歡無能,是阿剌知院的夢做的太美了。

馬歡這才起身,致仕不致仕皇帝說了算,既然皇帝寬宥,那風雨都是陛下擔着。差事是朱祁鈺派下去的,責任不能讓馬歡一個人擔着不是?

“於少保果然料敵於先。”朱祁鈺打開了于謙的奏疏,讓興安遞給了忐忑的馬歡。

于謙雖然沒有料到阿剌知院要議和的條件居然是殺了他,但是在奏疏中詳細的陳述了塞外不知大明的具體情況,關內關外有着巨大的認知差距。

在很多草原人眼中,大明還是正統年間的那個大明,大明軍依舊是不堪一擊,這是關外的一種廣泛認知,否則阿剌知院鼓譟聲勢,也不能成功的弄出這麼大的聲勢。

這種認知差距也表現爲:阿剌知院真的相信大明皇帝是個昏君,完全是因爲于謙的輔佐,大明皇帝的那些昏政纔沒把大明折騰的零零散散,只要殺了于謙,大明立刻分崩離析。

要打破這種認知差距,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勝利來證明。

大明在韃靼的王化,需要大明軍用實力告訴草原人,大明的確還是那個大明,不過是之前武德充沛打的北虜遠遁千里不敢接戰的大明。

用於謙的原話形容,此戰爲大明定勝之戰。

想要獲得政治勝利,就必須要取得軍事勝利,想要成功王化韃靼,就必須要從一個勝利走向另外一個勝利,大明想要的郡縣化,想要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融合纔有望實現,這也是于謙所言的千年未有之大變。

徹底融爲一體,需要戰火的錘鍊。

“陛下,太子少師胡濙、文淵閣大學士王文領六部尚書在聚賢閣外恭候,請求覲見。”一個小黃門又匆匆的跑了進來稟報着。

“今天衙門這麼清閒,都跑到朕這裡來了?”朱祁鈺都樂了,笑着說道:“宣,讓他們進來便是。”

胡濙帶着一衆進來之後,先看到的就是陛下身後還有馬六甲海峽舊港宣慰司的大明堪輿圖,同樣還有大明軍行軍圖,而後便是陛下正對面的那副夜不收出徵的畫卷。

一衆羣臣見禮之後,胡濙斟酌再斟酌的說道:“陛下,於少保有功於社稷。”

“胡老師父!”朱祁鈺用力的敲了敲桌子,極爲不滿的說道:“你們這麼多人過來,是打算逼宮嗎?”

“陛下,很多事情都是少個由頭,金國使者對宋高宗說必殺飛,始可和,不過是宋高宗的一個臺階。”胡濙反而硬着頭皮,瞪着眼睛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完。

胡濙認爲,宋高宗殺岳飛,一直缺個由頭,殺了岳飛,便不用收復兩京;殺了岳飛劃江而治,便不用再勵精圖治了;殺了岳飛,就可以貪圖享樂了;宋高宗早就不想努力了,早就懈怠了,可是這南宋朝京師還是開封府的汴梁,而不是行在臨安。

金國使者的話,給了宋高宗這個由頭,給了宋高宗臺階。

胡濙生怕阿剌知院的話,就成了那個由頭,這麼大的事兒,不問清楚,胡濙是決計不肯罷休的。

朱祁鈺本來打算生氣的,可是看着胡濙那張臉,他實在是生不出氣來,這張臉快九十歲了,滿是溝壑,寫滿了大明的歲月。

朱祁鈺無奈搖頭說道:“胡老師父啊,你可是諂臣啊,這什麼時候變成了這番直臣模樣咧?當着咱的面兒,跟咱吵吵,你看看你,哪裡還有一點諂臣的模樣。”

胡濙老是說景泰朝臣都略顯幼稚,這胡濙在這個大染缸裡,自己都變得幼稚了起來。

“興安。”朱祁鈺和興安耳語了幾聲,讓興安取幾樣東西來。

“這是朕給文安侯和武清侯的世券,不過是新做的,上面是國公。”朱祁鈺打開了幾個錦盒,讓興安端着給諸位臣工看了一遍。

“朕早就打好了這世券,就等着文安侯和武清侯凱旋,諸位可看清楚了!”朱祁鈺示意興安將世券收回去,才猛地站起身來厲聲說道:“朕很生氣!”

“若是市井之人,亦或者是四品以下朝官,不知朕秉性脾氣有所誤會,也就罷了,爾等爲朕之肱骨,你們能不知道?跑過來作甚?”

“議和是你們說的,再戰也是你們說的,這好話賴話都讓你們說了,全天下就你們把理兒佔盡了是吧!明日輟朝,你們商量出到底怎麼辦了,給朕個結果出來,朕照辦就是!”

朱祁鈺說完一甩袖子便揚長而去,留下了羣臣面面相覷。

朱祁鈺走出了御書房,臉上的怒氣一收,端着手卻是一樂,而後向着大別野走去,一邊走一邊說:“興安,你看朕剛纔是不是像真的在生氣?”

“陛下?”興安都迷糊了,撓着頭滿腦門官司的說道:“陛下不氣?”

興安還以爲陛下真的動了真怒,還在想怎麼勸陛下消消氣,結果這出了門,陛下就笑了,這喜怒無常四個字,實在是把興安給繞糊塗了。

朱祁鈺的腳步輕快的說道:“氣什麼氣,這可是求榮得辱的亡國大事!這大明的明公們,連惹皇帝生氣的勇氣都沒有,不敢刨根問底,不敢問個明白,甚至不敢問,朕纔要擔心這大明,是不是明日就真的要亡國,朕是不是要做亡國之君了。”

“正好藉着這由頭,休息一天,朕也忙活了那麼些年了,終於能歇歇了。”

胡濙出了聚賢閣後,越琢磨越是不對勁兒,終於回過味兒來,被陛下襬了一道,一向國事爲重的陛下,怎麼會爲羣臣覲見詢問究竟而生氣?

朱祁鈺這當值坐班也就坐了一會兒的功夫都回來了,冉思娘這冰鎮酸梅湯都沒弄好,她訝異的問道:“這怎麼這麼早就回來了?”

朱祁鈺把剛纔的事兒講的清楚明白,笑着說道:“他們本來理直氣壯的,現在變成了理虧。”

冉思娘欲言又止,止又欲言纔開口說道:“也不能怪朝臣們擔憂,這實在是國朝榮辱之大事,他們要是不吱聲,不敢問,這朝堂纔是出了問題,正統十四年,稽戾王非要親征,刑部尚書鄺埜和英國公張輔也是據理力爭,最終還是拗不過稽戾王,若是當初鄺埜和張輔有這等助力,焉能有土木天變之事?”

“國事爲先,陛下也不要太怪罪朝臣們不體聖心。”

朱祁鈺摟着冉思孃的腰身,耳鬢廝磨,輕聲說道:“稽戾王那會兒他們哪裡敢啊,跑去逼宮真的做成了,也要事後清算。朕整日忙碌辛苦爲哪般?不就爲了這般?”

“這天下是朕的,更是天下人之天下,朕一個人,天下就能向治?衆人拾柴,火焰才能高。”

冉思娘頗爲認真的、真心實意的說道:“陛下英明。”

這個時候,殺了于謙,觀衆老爺們能接受嗎?反正作者不能接受。但是趙構能接受,他還那麼幹了。求月票,嗷嗚!!!!!!

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八章 有內鬼!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九十章 歷史的風會把垃圾吹乾淨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1000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二百八十五章 生老病死不饒人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672章 文人曲筆,是非黑白顛倒說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816章 朕輸了,但是也贏了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