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

“你看到了什麼?”朱祁鈺問起了太子的見聞。

太子的表情非常奇怪,帶着幾分稚氣的面色五味成雜,他又是沉默了許久才說道:“兒臣本來看不到,有些人不想讓兒臣看到那些貧窮。”

“就像是有人想要織造出一張密集的大網,告訴兒臣世間美好,後來我還是看到了。”

太子是儲君,能瞞得住他一時,絕對不可能一直瞞着他,那些迎檢特別準備的節目,朱祁鈺其實也碰到過,爲了展現一些儒家六德,搞出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兒,比如朱祁鈺在南巡到泰安州的時候,泰安州搞得捨身崖。

若父母生病,子女從那捨身崖輕輕一躍,粉身碎骨,可換的父母平安康樂。

這真的是孝道嗎?

顯然,朱見澄在南巡的路上遇到了類似的事,才引起了他的警惕,最終他戳破了那層網,看到世界的全貌。

朱見澄繼續說道:“兒臣偷偷跑了出去,帶着三名緹騎和兩個番子,就上街親自去看,結果,沒人願意跟兒臣說話,兒臣才知道,兒臣走路,都和百姓不同,孃親從小就教兒臣,應該如何走路,應當,矩步引頸,俯仰朝廟,束帶矜莊,徘徊瞻眺,方纔器宇軒昂。”

朱見澄身上掛着很多的零碎,都是各種各樣的掛飾,玉鉤、玉佩、玉珩、衝牙、璜、玉花、玉滴等等出席場合不同,都要換着花樣帶,這些掛飾若是走路不穩,做不到腳踏四方,就會叮鈴叮鈴響,這是儀態。

太子的意思很明確,他要和百姓打交道,就要先變成百姓,才能和百姓們說話。

金三爺,就是湖口縣渡口的大把頭,被朱祁鈺一騎槍正中心口,給打了個心花怒放。

胡濙把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註解成了朱見澄理解的那個模樣。

當朱見澄真的設身處地的去思慮如何解決問題的時候,才發現,父親這些年,真的太不容易了,他處置的還是些邊角料,朝中大事,利益方方面面,更是繁雜,更難處置。

“兒臣告退。”朱見澄略顯無奈,他其實很想說自己已經遊山玩水玩了兩年了,自己這番沒有小抄的奏對,到底是過關了,朱見澄深知父親秉性,有話會當面說,有錯會當面訓誡。

朱見澄走後,朱祁鈺對着于謙等一干臣工說道:“太子不錯,朕很欣慰,不求其開闢,但求守成。”

“有一戶老農,有兒女四人,卻無人供養,只能住在山裡,養着三畝山田爲生,山田本就貧瘠,結果當地的縉紳、糧長仍然要上門討要藁稅、谷租和私求,這老農家裡無糧,兒子不孝,遂死。”

結果禮部尚書姚夔說:明隨唐制,那唐朝女子不也拋頭露面,唐朝還有女官,大明爲何不可?要否定女子嫁人後仍可做繡娘之議,就要先反駁唐朝,宋朝小家子氣,大明臣子瞧不上,總不能說唐朝小氣吧。

太子看衆人都能聽懂他的意思,才繼續說道:“如此三個月,兒臣外出行走,百姓們終於不再避讓,雖然他們仍然知道兒臣是貴人,但多少願意跟兒臣說話。”

“兒臣以爲此言甚是謬也,那些狗,看到了緹騎們,趴在地上,甚至連嗚咽聲都不敢發出,惶恐躲閃。”

朱祁鈺和于謙等人商議了很久的國事,纔拿起了胡濙註解的四書五經看了看,果然發現了一些不對勁兒的地方,胡濙真的把經典註解的奇奇怪怪了。

他的父親已經做的很好了。

“十數年前,兩廣生民南下西洋逃離,福建兩廣,甚至是江浙,都有百萬民亂,沸沸湯湯,雲貴川黔百姓逃入大山三十餘萬,南衙僭朝束手無策,陝西、甘肅、山西,百姓甚至要套入韃靼麾下求活。”

朱見澄去玩了,他從講武堂出來後,就直奔西土城而去,朱祁鈺已經讓他每日跟着操閱軍馬,去西土城大營的權限他已經有了,他這次去西土城,是嚐鮮去了!

忠國公石亨,要帶着泰安一號前往宣府,途徑北土城,朱見澄要坐着火車去宣府!

石亨打北土城坐火車至西土城,聽聞太子到了西土城,就嚇了個激靈,這小太子想什麼?

石亨現在可是大明勳貴第一人,國公爺,還掌着兵權,眼下昌平侯楊俊人在西域。

朱祁鈺想了想回答道:“你已經學會把一件事辯證的看待了,如此便有了儲君的景象。”

王文則是略顯惆悵和擔憂,他也是太子的老師,可是他講的內容,太子聽了,可只聽進去了一點點。

“還有,徐有貞媚上之言,不可輕信。”

給一件嫁衣不是什麼難事,關鍵是有了這個人情,生子後再回織造局,才能切實改變繡孃的生活軌跡。

“他們的富有,是肯吃苦,肯出力氣,肯腳踏實地,肯踏踏實實,不畏懼風霜雨雪,更不怕辛勞奔波,他們的貧窮若是和遮奢戶相比,又是如此的明顯。”

朱見澄頗爲認真的說道:“兒臣依照大明律,將不孝子三人罰去了雞籠伐木,伐木累,卻有豐厚的勞動報酬,兒臣在南衙請南鎮撫司緹帥楊翰,稽查了一批遮奢豪戶,該殺的殺,該流的流,既然給狗常年吃肉,如此浪費,錢財來的便不會乾淨,兒臣翻了翻他們的腚下那些爛賬,果然是沒有乾淨的。”

“李賢、陳宗卿、姚龍、陳汝言、徐有貞等,聽聞兒臣疑惑,便是大笑,他們給臣的答案大抵是一樣的,他們說兒臣看到的苦難根本不算是什麼苦難。”

“民亂四起,盜寇羣生,百姓顛沛,流民無數,方爲苦難。”

就以給繡娘漲一銀勞動報酬之事,漲的這一銀,還是會被其父母收取去;

于謙、姚夔等一干臣子立刻就緊張了起來。

朱見澄讀這種四書五經,再走萬里路,不把聖賢書讀出“世道把人變成鬼”才奇怪。

“仍是在江西都昌,兒臣見豪奢之家錦衣玉食,穿金戴銀,不僅如此,他們隨行的箱子裡碼着整整齊齊的銀幣,一箱又一箱,着實耀眼,而他們家裡養的狗,卻是常年吃肉,說是如此纔有兇性。”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

于謙總覺得陛下的要求太高,再怎麼看太子也是個守成之主,這已經屬實不易了,若是有漢宣帝那般繼往開來的本事,實乃大明之幸事。

興安悵然,陛下也知道勞逸結合,自己整天忙的腳打後腦勺,也不肯多休沐幾日。

朱祁鈺記得自己南巡的時候,和于謙、李賓言、陳宗卿等人即便是坐在村頭的柳樹下,那迫害楊鐵的小楊善人都不敢招惹,在湖口縣鐵鎖橫江,那碼頭上的大壩頭金三爺,打遠一看,就知道來者不善,語氣頗爲恭順。

“去玩吧,這奔波了兩年,歇五日再進學侍左右聽政吧。”朱祁鈺揮了揮手,示意太子去玩幾天,不用太着急上課,也不用太着急聽政,勞逸結合纔是王道。

其實大明諸府織造局都在上奏此事,繡娘嫁了人,各府織造局缺員嚴重,女工又不好招攬,繡娘又不好培養,這婦人生子後再回織染局,已經在朝中形成了一定的風力,朱祁鈺硃批了奏疏,廷臣們對這件事爭論比較大,主要是女子拋頭露面。

徐有貞的答案和其他人是一樣的!爲什麼徐有貞的話就不能信!

“現在太子南巡還得想發設法才能看到的苦難,在十數年前,只是尋常,地方官僚想瞞也瞞不住,家事國事天下事,不可能事事順意。”

京營上下人人,認得陛下,掌令官、庶弁將都是天子門生,石亨得多想不開,纔在大明朝搞將領造反這種事?

小張屠戶那可是忠國公府的座上賓!

石亨想了想,若是太子真的有什麼打算的話,他打算用出襄王絕技——裝病。

于謙本來還想勸諫,看緊張的氣氛緩和,便打消了念頭,但是聽到陛下最後一句,也清楚了,爲何徐有貞不肯回朝爲官了,換成是他于謙,他也不會回來。

朱祁鈺開口說道:“你其實換個思路,江寧織造,滿五年的繡娘,出嫁時,給嫁衣一件,並且准許其生子後回到織造局繼續織染,是不是更好一些呢?”

“另有一戶,因爲不堪藁稅、谷租和私求逃入大山,種植了山田,到了傍晚,放下鋤犁,拿起了簸箕去山裡採野果,卻不慎遭遇野豬,被野豬拱了一下,遂死,兒臣看到的時候,此戶翁媼正欲死,被兒臣救下,送至養濟院。”

“你是怎麼處置的?”朱祁鈺問到了太子的處置方案。

“兒臣生下來之後,記事時,大明萬象更新,兒臣巡視南衙時,大明新政已初有成效,地方官員極盡全力想要兒臣看到的善和美是真的,孩兒自己看到的苦難也是真的。”

唐朝太子李承乾和侯君集舊事,就像是畫片一樣在石亨的眼前閃現着,誰敢說京營姓石?石亨非要拔出鉤鐮槍和對方拼命不可。

“兒臣處置了江西若干貪官污吏,大多數都流天山以北了。”

繡娘可是熟練工種,那可不是誰都能當的,繡孃的勞動報酬已經快要趕上京師苦作勞力了。

當得知太子放了假,只是要坐火車去宣府嚐嚐鮮之後,石亨反覆權衡利弊之後,決定讓天子乘坐下一班,他這班打的是頭陣,也算是爲王前驅了。

“兒臣心中的確有怨氣。”朱見澄大大方方的承認了,天下黎民期盼英主,結果英主治下的大明江山,還是處處充斥着苦難,流離失所,這算是什麼英主?

“上知不移。”

“南衙織造戶,年年壓金線,秀嫁衣,自己出嫁若是有一襲紅衣,也算是極其珍貴了,大抵是要珍視一生之物,可大多繡娘出嫁,都只有紅色的頭繩。”

“江西饒州府安仁縣大水,百姓田沒屋浸,兒臣在安仁,查看縣庫的時候,發現裡面的糧食,上面爲了迎檢鋪一層新糧,兒臣蹲下查看,發現底下略有腐爛之糧,最底下的糧食卻化成了土,考成法以來巡視嚴密,便不敢大張旗鼓的竊府庫爲私,只敢竊一點,但他們還是任由糧食糜爛庫中,也不肯給百姓分毫。”

“兒臣給大明的織造繡娘提升了一些勞動報酬,大約每年漲了一枚銀幣,但大抵這一枚銀幣還是會被她們父母收去,但兒臣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若是把這筆錢存到了銀莊,等到繡娘出嫁支取,又難免會有侵佔、貪腐之事,最後又變成了藏污納垢,甚至繡娘爲了支取這筆錢,還得賄賂有司,無論是用錢,還是用物,亦或者是用人。

“兒臣在南衙問了應天巡撫李賢,松江巡撫陳宗卿,江西方伯姚龍、兩廣總督陳汝言、巡河總督徐有貞,爲什麼大明的百姓如此的富有,卻又如此的貧窮。”

“求其上,而得其中。”

朱祁鈺平靜的問道:“你在埋怨朕,埋怨人人都在稱聖明、英明的皇帝,爲何沒有掃蕩天下疾苦,爲何沒有大庇天下黎民,安有業、入有居、勞有得、闔家盡歡言。”

到底是勞動力缺失,各地織染局可是朝廷國帑的一個大進項,最終此議,廷議通過,在松江府試行。

“謝父親教誨。”朱見澄認真思考了一番,發現自己雖然年輕,雖然滿腔熱忱,但經驗奇缺。

“朕本事不大,能力平庸,可是這江山社稷交到了朕的手裡,到底是沒有辱沒祖宗,世人讚我譽我,是真的,世人毀我謗我,也是真的,對於這些攻擊詆譭,對於這些阿諛奉承,朕都能說一句無愧於心。”

“行萬里路,只得一理,治國不易,治人更難,有些事,需要妥協,需要讓步,才能徹底的貫徹實行。”

“興安,你現在去把胡老師父給太子的註解的那些四書五經取來,朕也看看,總覺得胡老師父對朕有所隱瞞。”朱祁鈺越琢磨越是不對味兒,胡濙講學,他時常去聽,這胡老倌沒給太子摻私貨,他決計不信。

這就是朱見澄爲何會說治國不易,治人更難,他只是處理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兒,就發現他想要做到的真的很難實現。

至於太子那班車,參考陛下舊事,搞個防滾架,軟包車廂,五點安全帶,一個時辰跑個二十里,隨走隨停便是,權當觀光旅行了。

朱見澄看到了石亨那班火車在汽笛鳴響之後,開始緩緩加速,雖然不及快馬,但速度仍然算得上風馳電掣,比一般車駕快得多。

他滿是期待的坐上了火車,然後就發出了和他父親一樣的疑問。

這車怎麼這麼慢。

求月票,嗷嗚!!!!!

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五百八十一章 老虎不發威,就會有人把老虎當病貓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二百零五章 酒池肉林亡國之君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一百二十章 大明天下無敵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五百三十六章 在讓人失望的這件事上,從不讓人失望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