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

彝倫堂,建築形式爲單檐懸山頂,面闊七間,在正中設有皇帝要坐的寶座,只是朱翊鈞沒有讓人升座,而是拿着一卷書,旁邊放着一塊大黑板,和幾根粉筆,他站在臺上,看着臺下的衆人。

這是一堂很特殊的課,一堂皇帝站着,監生們坐着的一堂課,這是違反禮法的,皇帝站着,學生卻坐着,可是禮部尚書並沒有提出質詢,因爲這是陛下要求的。

學子們要做筆記,要做隨堂測,站着是沒辦法做到的。

學子之後,坐着十幾個朝臣,參與到了此次的旁聽之中。

朱翊鈞看着臺下的學子,他清楚的知道,下面的人基本可以確定是明年的進士了,爲了不讓皇帝的授課弄的君臣失誼,這些全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參加了多次大朝會、廷議的朱翊鈞,面對臺下烏泱泱的腦袋,絲毫不怯場,就是長得還不算高,畢竟年齡還小。

長得不高沒關係,晉黨、葛守禮的門徒範應期已經把講臺增高了不少。

“郭守敬。”朱翊鈞在黑板上寫了幾個大字,而後開口說道:“郭守敬和朱世傑是中國算學的最後輝煌,不少的學子,都在疑惑,我們爲什麼要學算學?”

“算學是一本萬殊之理,達之於通原之法,算學是算學是三才萬物之總經綸,算學是無窮萬物的語言,讓萬物開口說話的不二法門。”

“可是這門學問,在唐末之後的發展就陷入了停滯不前,而宋元是其最後輝煌的時刻。”

“朱世傑的《算學啓蒙》和《四元玉鑑》,直到最近才被皇叔撿了起來,將其完全解釋明白。”

“我們在追趕先人算學的輝煌。”

度數旁通的意義,不需要贅述,它對大明的生產和生活的滲透是方方面面的,就連朝臣們上諫,也對妖妄之術不再談及,多數都是在說太難了,請皇帝給點時間,讓大家都習慣下已經兩百多年不曾學習的算學了。

大明在算學的落後是毋庸置疑的事實,受限於各種風力輿論的影響,大明的讀書人,或者說儒學生這個羣體,對算學並不重視,比如現在朱翊鈞講的四元術,就是四個未知數的方程,別說四元術了,就是天元術,一個未知數的方程,對於大明而言都是一個難以理解的事兒。

“我們首先來看這個三角形,這是楊輝賈憲三角,出自《詳解九章算術》,三百年前由楊輝提出,而大約五百二十年前的北宋,賈憲就已經用到了這個三角,是典型的數形結合。”

“我們很容易看到,這個三角形的兩條邊全都是1,而三角形內,每個數等於它上方兩數之和。”

“這個楊輝三角具體該怎麼用呢?(a+b)^n的展開式中,各項係數依次對應楊輝三角的第(n+1)行中的每一項。”

朱翊鈞展開了一個(a+b+c+d)^2,演示了一下這個楊輝三角的具體應用,將a+b和c+d看做是一個整體,而後展開,這在四元圖鑑中叫做《四元自乘演段圖》。

他講的很快,語速還算適中,很快就把四元玉鑑裡的幾個例題講的十分明白和透徹。

朱翊鈞講了將近半個時辰,發現講的例題都沒什麼困難的,忽然開口說道:“這裡有道例題。”

“依立方招兵,初招方面三尺,次招方面轉多一尺,得數爲兵。今招一十五日,每人日支錢二百五十文,問招兵及支錢幾何?”

一尺站一人,立方招兵,就是第一天3×3×3=27人,第二天每一面都多一人,則是4×4×4=64人,第三天就是5^3=125人,以此類推。

朱翊鈞讓學子們算,學子們摸出了算盤開始噼裡啪啦的計算,都是整數,這沒什麼難得,招兵總數爲3^3+4^3+5^3+……+15^3,最後的結果是23400人,總支銅錢23462000,也就是23462貫。

用了一刻鐘的時間,九十名學子陸陸續續給出了答案,而朱翊鈞則笑着說道:“算的太慢了,現在將四次內插求解。”

“求得上差27,二差爲37,三差爲24,四差爲6,我們只需要帶入這樣一個歌訣,就可以十分快速的求出結果了。”

朱翊鈞終究還是講到了四次插值招差法的實際運用,他儘量講解清晰明白,將四差的概念講清楚,將如何簡單求和講清楚。

他講完之後發現九十個學子臉上的迷茫,而後他又連續出了幾道例題,這些個學子開始跌跌撞撞的使用,到了下課的時候,四次插值招差法,終於被學子們給完全掌握了。

朱翊鈞露出一個由衷的笑容,他笑着說道:“今天這堂課已經超時了大半個時辰,但是朕看到,大部分的學子都已經學會了此法,朕非常欣慰,先生對咱說,招差法太難了,恐學子學不會,今日一看,並非如此。”

“到了課後,諸位學子可以多用這種插值法,其實不難,如若不會,也不要靦腆,可以互相討教。”

“朕在這裡,若是有疑問可以提問。”

“陛下,學生有問。”張嗣文聽聞可以提問,大喜過望,舉手示意。

“你說。”朱翊鈞點頭,示意張嗣文可以提問。

“陛下,學生在旁通堂學習《泰西算法》,觀今日算學之法,皆爲泰西算法,這是要算學全面泰西化嗎?”張嗣文的提問不可謂不尖銳,上來就問到了核心問題上,華夷之辨。

這個提問讓旁聽的張居正,臉立刻就黑了下來,這個問題其實盤亙在羣臣心中已經很久了,大明的算學對泰西算學多有借鑑,符號、代數等等,似乎都在全面泰西化。

朱翊鈞笑着說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原王朝歷代都是開放包容,容百家之長以自用,以佛學爲例,從東南海商、紅毛番得知,印度已經被莫臥兒帝國所取代,佛國已滅,道統失傳,大明佛學仍然昌盛,朕還修了個佛塔。”

“就像織娘更擅長紡織,你讓織娘去撈羊毛,織娘也撈不到,而擅長染色的染工,他也不擅長去採煤不是?分工的原因就是各有所長,這天下也是如此,寰宇之下芸芸衆生,各有所長。”

“夫子亦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回到算學,借鑑泰西算學,不是全面泰西化,比如《泰西算法》的原文的確是泰西,不過它是經過了禮部長時間的翻譯,而後由皇叔和朕斧正之後得到的算學寶鑑,這種適宜於大明當下的算學,並不完全是泰西算法,而是皇叔的算法。”

“至於那些符號和代數式,不過是爲了方便書寫而已。”

“甲乙丙丁加減乘除,就是比abcd+-×÷書寫要麻煩,是爲了計算方便,算學已經很複雜了。”

“其實也不完全是泰西算法,六分儀是帖木兒王國國王兀魯伯發明的,泰西的算法源頭也是花拉子模的《代數》,而花拉子模也是和大唐溝通有無,我們用的阿拉伯數字,也是由印度人發明,阿拉伯人四處傳播。”

“宋時,阿拉伯數字已經廣爲流行了。”

朱翊鈞從幾個方面去回答了這個問題。

第一個方面,中原王朝自古就不是一個故步自封的文化,即便是到了大明,也有七下西洋,正德年間的葡萄牙使者火者亞三、託梅·皮列士等常駐京師、隆慶開關,大明在積極的對外溝通。

大明的大統歷,太祖高皇帝曾言:西域推測天象最精,其五星緯度又中國所無。命翰林李翀、吳伯宗同回回大師馬沙亦黑等譯其書,大統歷的編修就是納百家之長的典範。

第二個方面,則是從分工方面,承認他人的優秀和領先,並不恥辱,在總結歸納這方面,泰西的算法也有優勢,就像是分工一樣,既然它領先,就拿來用就是,反正都要經過翻譯,都要經過漢化的,學的東西的確叫泰西算法,但是改名成《鄭王算法》也不是不可以,改名,是不是更加容易令人接受?

泰西算法從禮部翻譯,再到皇叔朱載堉的編修,早就不完全是泰西算法了。

第三個方面,則是數學符號化,代數化的實際意義,爲了簡單,能少寫幾筆就少寫幾筆,算學的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比如最近在做的三角網測距法,10分正弦表都是小數點後九位數,這要是寫起來,實在是麻煩。

“學生明白了。”張嗣文十分恭敬的說道,他聽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他們學的泰西算法,不完全是泰西化,而是泰西漢化。

“陛下,學生也有問題。”王謙見陛下回答了張嗣文的問題,舉手提問。

“你問。”朱翊鈞依舊滿是笑意的問道。

“陛下學生不解,算學,更像是由行家施展身手,來表演如何化解難題的高度複雜的智力遊戲,它真的這麼重要嗎?如果重要,大明爲何之前不重視,現在又要重視呢?”王謙表達了自己的疑惑,他對度數旁通不太理解。

王謙此言一出,王崇古直接扶額,他還專門叮囑了王謙,沒事別說話,結果王謙直接提問了一個很古怪的問題,對算學或者說度數旁通重要性的質疑。

“你問的很好。”朱翊鈞笑着說道:“是的,它就是這麼重要,哪怕它只是個高度複雜的智力遊戲,也能在科舉中篩選到一大堆邏輯不通的腐儒,僅僅這一點,就完全足夠值得推廣了。”

“大明之前不重視現在重視,其實和事物發展的規律都是一樣的。”

“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大抵就像是鋸木頭,有時向前,有時向後,但總體是向深入發展的。”

“例如大明之前興文匽武的風氣甚囂塵上,自王驥奉密詔殺武將起,這種風力一直蔓延到了土木堡之變,而後又從弘治年間,蔓延到了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入寇。”

“被打疼了就得振武,因爲不重視算學,導致大明連丈量田畝的都已經做不到了,所以又要重視。”

至於算學的意義,朱翊鈞要真的講明白,需要講十幾章,總結來說,就是三才萬物總經綸。

王謙聽聞,發現陛下完全是用矛盾說的否定的否定來回答,立刻表示自己清楚明白了。

大明反對算學除了妖妄之術之外,其實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功利,算學和做買賣是高度而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而商賈的地位低下,是因爲商賈的功利之心很重。

但是朝廷現在不功利就得亡天下。

朱翊鈞最近一直在讀國史實錄,大明此時的虛弱,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環向下的,這個循環向下的速度不是恆定的,也有英宗皇帝、孝宗皇帝站起來把油門踩到底,加速大明向下滑落。

嘉靖不上朝、隆慶皇帝不見輔臣廷臣,但他們還是批覆奏疏。

到了萬曆皇帝后三十年,萬曆皇帝直接把油門踩進了油箱裡,讓下坡路上的大明朝,一路俯衝進了深淵。

無論如何,奏疏還是要批的。

“招差法就只能用在高次冪運算的求和中嗎?”另外一個學生開始提問。

朱翊鈞笑容滿面的說了幾個招差法的運用案例,招差法是一種擬合方法,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用到,鼎建、募兵、募役、貨運、冶煉、天文等等方面,比如鍊鐵術中要確定某種材料的添加量等等。

朱翊鈞用招差法解釋了下如何日月五星的視行度數,他也只是淺嘗輒止,算日月、五星實行度數,對學子而言,還是太難了,若是要進欽天監,可以繼續學習。

朱翊鈞回答着學生的提問,直到日暮時分,朱翊鈞才結束了今天的第一堂課。

總體來說,他的第一堂課是極爲成功的。

“陛下辛苦了,陛下講學,真的是如雷貫耳,聽者莫不是醍醐灌頂。”馮保見人都散了,上來就是一頓誇,這講了一節課,站了一個半時辰,這真的辛苦至極。

“馬屁精,備馬,去京營。”朱翊鈞沒讓馮保繼續拍馬屁,而是選擇了前往京營操閱軍馬,成祖文皇帝說過,就是天上下刀子也要頂着一把鋼傘去京營操閱軍馬。

得讓軍兵們知道,誰是皇帝。

“陛下,歇一日吧。”俞大猷人老了,但還是堅持聽完了這堂課,他一個粗人,居然學會了招差法,來之前,張居正說要小皇帝講四元術,陛下講完了四元術又講了招差法,而四元術和招差法,俞大猷都聽明白了。

當然,這個授課的過程中,並沒有學生提出先生拖堂了。

畢竟糾儀官就有二十名,站在彝倫堂的兩邊,哪個學子敢這麼說,必然要被物理糾正的。

“今日歇,明日也想歇,朕小小年紀,歇不得,朕先去京營了,諸位回吧。”朱翊鈞擺了擺小手,翻身上馬,奔着德勝門外北土城而去。

葛守禮看着陛下離去的背影,笑容滿面的說道:“鮮衣怒馬正年少。”

太陽正在冉冉升起,葛守禮是極其欣慰的,同樣他對張居正化腐朽爲神奇的力量,感到不可思議。

張居正則是端着手說道:“陛下講學,深入淺出,鞭辟入裡,而且用了一切能用的方法,讓學子們聽懂,中書舍人記錄起居注,已經將其摘抄好了,這堂課,講的極好。”

“張黃榜公告這節課的內容,月考就考招差法,十分得八分者,去毛呢官廠撈三日羊毛,範祭酒,這件事就交給你來辦了。”

“是。”範應期立刻領命,他並不認爲這個要求很高,陛下授課是極爲生動的,邏輯縝密而嚴謹,對於國子監的監生而言,這都學不會,不找根繩把自己掛起來,就太對不起陛下的準備了。

皇帝親自授課講學,而且講的這麼好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

張居正怕學子們聽不明白招差法,讓皇帝講四元術,他大抵是小看了皇帝的授課能力,從課後學生們的反應和俞大猷的反應來看,這節課是非常成功的。

國子監的月考,就靠這個內容,學不會?學不會就去勞動改造一下,體驗下窮民苦力的辛苦,幹三天體力活,知道今日生活來之不易,下個月一定學的會了。

國子監立刻哀鴻遍野,但是焦竑看完了黃榜,已經完全明悟了招差法的運用,真的不是很難。

朱翊鈞再次來到了北土城大營內,他沒有折騰軍兵,訓練已經結束,就是四處轉了轉,軍兵還以爲今天皇帝不來了,結果還是在太陽落山前,見到了皇帝的車駕、龍旗大纛和皇帝本人和戚帥在一起說話。

這讓京營的軍兵們,格外的安心。

龍旗大纛在京營飄蕩一天,就證明大明振武就會不結束。

上次朱翊鈞手刃賤儒陳友仁在京營散播開來之後,朱翊鈞進入軍營,軍兵發自內心的擁戴。

朱翊鈞和戚繼光聊了下東北戰事,大寧衛和土蠻汗彼此進行了二十多輪的小範圍交手,互有勝負,但是大明依託營堡之利,完全擊退了土蠻汗奪獲大寧衛的企圖。

王如龍不是湯克寬,王如龍是戚繼光的嫡系,聽從將令,根本不主動出營堡作戰,青龍堡、杏樹堡、桃吐山堡,就是互爲犄角之勢,土蠻汗沒有火炮的情況下,想要攻下,就是癡人做夢。

喀爾喀五大營也是在李成樑面前碰了一鼻子的灰,李成樑用兵極爲詭異,若不是喀爾喀萬戶速把亥跑得快,差點被李成樑給掏了腚,速把亥戰略轉進的時候,從馬上摔下去,摔折了一條胳膊,短時間內,無法對彰武形成有效攻勢。

“速把亥是非常絕望的,因爲即便是打敗了彰武守軍,從彰武到平虜堡,遍地都是土營堡,必須要啃下來,否則入寇遼東,就是有去無回。”朱翊鈞的軍事天賦爲零,但他也知道,速把亥敢玩穿插,就只有死路一條。

一旦速把亥冒進,就像是步兵入了地雷陣,四面八方沒有一處是安全的。

侯於趙在遼東的屯耕,給直接對手速把亥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臣比較擔憂左右兩翼和解。”戚繼光頗爲擔憂的說道:“三娘子這個人,雖然看似恭敬,但是她一直在尋求左右兩翼的和解,上次她從青龍堡前往土蠻汗金頂大帳,商量了此事。”

對於政治人物而言,性別是其次的,政治身份至關重要。

“戚帥所慮也是朕所擔憂之事,戚帥太能打了,朕還以爲北虜孱弱,但是湯克寬之死,的確是明確的告訴了朕,即便是被戚帥耍得團團轉的董狐狸,都能殺得了湯克寬。”朱翊鈞也是比較擔心這個問題。

“得裡挑外撅下,讓左右兩翼不能和解,容朕緩思,誒,有了!”朱翊鈞左拳擊右掌眉頭一挑說道:“讓王如龍趁着入冬之前,收一次右翼羊毛,土蠻汗的使者嘮叨了這麼多次,就格外開恩,就以低於左翼價格的三分之一價格收購。”

“這人啊,不患寡,患不均。”

戚繼光聽聞只感覺脊椎骨一涼,呆滯的看着陛下,陛下可能不會打仗,但是這拱火的本事,那是一等一的強悍,眼睛珠子一轉,就是一個主意。

如果不收羊毛也就算了,結果收還以左翼價格爲基準降價收購。

土蠻汗的右翼原來是沒有資格參與羊毛生意的,吃不到,就不會眼紅,但是吃到了,吃的卻比別人少,那立刻就紅了眼。

而俺答汗的左翼,本來是個獨門的生意,被土蠻汗以低價硬生生的挖掉一塊,俺答汗會怎麼想?殺了土蠻汗的心都有了。

“成爲陛下的敵人,真的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兒啊。”戚繼光由衷的說道,陛下能夠正確的使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就是戚繼光最欣慰的地方,他可以提供無敵的軍隊給陛下使用,但是陛下不用,他也沒辦法了。

“那還是得戚帥打贏了,朕才能這麼折騰他們。”朱翊鈞笑的陽光燦爛的說道。

軍事勝利帶來了更多的主動性,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這一切都建立在打贏了的基礎上,要是打不贏,再多的鬼點子,都用不上。

朱翊鈞和戚繼光的背影,被夕陽拉的很長很長。

朱翊鈞打馬回京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今日雜報拿過來都看了看,全晉雜報全面梳理了一下毛呢官廠的種種技術創新,對工匠們鑽研精神進行了歌功頌德,很多不顯眼的小技術,節省了大量的成本和人力物力,晉黨展現出了他們對匠人的尊重。

而全楚雜報主要報道的內容是連載戚繼光東征記,胡言亂語的平倭記,讓張居正非常非常生氣,大明就這麼一支軍隊,寧願自己餓肚子,也不會把手伸向百姓的米缸,東征記,則是踐履之實的系列報道,連載戚繼光從練兵到都平倭的所有戰績,着重描寫平倭前後百姓生活的對比。

全浙雜報則是刊登了清丈的一些進展,還有宋儀望在南衙治水的種種。

除了三大黨刊之外,許多雜報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比如民報,喜歡報道各種和百姓息息相關的事兒,成爲黨刊之外最受追捧的報刊,這個民報是由耿定向在京籌辦的,主要就是講吃喝玩樂的內容,比如朱載堉的十二律,各種新奇的樂器,還有海帶的若干食用方法。

解刳院對於大脖子病的研究,也刊登在了民報之上。

朱翊鈞最不喜歡的一份雜報,是由孫繼皋等一衆復古儒生創辦的復社報,全都是講復古,還喜歡陰陽怪氣朝政,陳友仁屍骨未涼,孫繼皋也不敢胡言亂語,但是還是提倡復古。

朱翊鈞嗤之以鼻的說道:“這個孫繼皋,天天被小孩子罵的還不了嘴,還辦報,還賣的挺好,你看吧,過段時間,連房租都付不起!”

賣不出去的報紙會自然而然的被淘汰,孫繼皋的復社報有很大的市場,但是那些個老掉牙的東西,講的時間長了,也就沒人聽了。

“禮部奏聞,佛郎機特使黎牙實想辦個泰西報,刊登一些海外趣事,請奏陛下。”張宏拿出了一本奏疏,黎牙實也想湊湊辦雜報的熱鬧,介紹下海外之事。

朱翊鈞拿過了奏疏看過之後,硃批了這本奏疏,他準了黎牙實所請,但是特意下章禮部,不讓黎牙實傳教,但有發現,立刻取締。

傳教是絕對不可能允許傳教的,大隆興寺都被拿走了一大半建皇家格物院。

шωш✿ttκa n✿¢ ○

“安東尼奧走了沒?”朱翊鈞詢問着船長的去向,他可是投資人,自然要關注下項目進度。

“借了五十萬已經離開了京師,到天津衛坐水翼帆船到松江府,準備回泰西了。”張宏摸出了一本備忘錄,找到了黎牙實的條目,奏稟安東尼奧的去向。

安東尼奧一共買了四條船,買了兩條船的火器,買了一點火藥,僱傭了一批大明的水手和舟師,這批水手和舟師,是五年期,到期解約,是續約,還是換船,全看舟師和水手們自己的決定。

大明船隻可以帶弓披甲配刀、火炮和火銃也可以配備,但是入港不得張弓填藥,都是要海防巡檢監察之後纔可以,而朱翊鈞給安東尼奧大明船隻待遇,畢竟安東尼奧覲見是稱臣的。

安東尼奧的利潤全都用於購買船隻,還欠了一屁股的債。

大明掙錢,大明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547章 言速勝多是養寇自重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