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

李太后慢條斯理的吃完了飯,纔將其中的故事分說清楚。

農學士徐貞明是個倒黴蛋,他在浙江墾荒,便得罪了人,他墾荒收攏流民,誰還做佃戶?誰還給大善人們耕田?沒人耕田,難道讓大善人們自己耕田不成?

大善人們糾集在一起,找到了翰林院翰林修撰範應期。

範應期是浙江人,嘉靖三十一年交納了不少的擇校費,捐輸糧食入了國子監,終於到了嘉靖四十四年獨佔鰲頭,獲得了頭名狀元。

徐貞明到浙江山陰開墾荒田,這遮奢戶們便找到了範應期,讓範應期想想辦法,範應期本就是浙江豪強,家中良田半縣之地,一聽說這徐貞明居然如此魚肉縉紳,便找了言官上奏彈劾徐貞明魚肉縉紳。

海瑞被彈劾致仕的罪名也是魚肉縉紳,縉紳那可是享有司法、稅賦特權的豪奢戶,魚肉縉紳這個罪名把海瑞給鬥倒了,自然也能把徐貞明給鬥倒。

徐貞明這才從浙江回京,嘗試投靠誰的門下,謀求起復。

範應期彈劾徐貞明的時候,朝中高拱、陳洪,張居正、馮保兩方正斗的如火如荼,正在進行決戰,斗的你來我往,這奏疏按照既定流程已經批了下去。

等到張居正當國,執掌內閣之後,才清楚了徐貞明到底做了什麼。

這小皇帝要鋤大地,張居正立刻想到了此人,並且舉薦。

李太后稍微停頓,斟酌了一番纔開口說道:“這狀元郎範應期,是晉黨的人,元輔提舉徐貞明,未嘗沒有打壓晉黨的意圖。”

這些個腌臢事,李太后本不想多說,但是小皇帝終究是要親政,直面這些風風雨雨。

“範應期是晉黨的人?”朱翊鈞覺得有些奇怪,這範應期不是浙江人嗎?他怎麼變成了晉黨?

李太后笑着說道:“範應期是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那年的會試主考是高拱,而張四維是同考官。”

座師。

首鼠兩端張四維,王崇古的外甥,楊博致仕之後,即將履任晉黨黨魁,作爲嘉靖四十四年會試的座主之一,範應期這個狀元郎,自然要投靠到張四維的名下。

張居正舉薦徐貞明,自然是看在徐貞明擅長墾田耕種水利之事,大明真正研究農學的有幾個?張居正扒拉了半天,也就找到這麼一個人,順帶手的打壓一下晉黨的士氣。

“朝中這些個大臣們,無論是他們拜了誰爲座主,都是他們內鬥,皇兒穩坐釣魚臺,看着他們斗的你死我活,鬥出個結果,便下印便是。”李太后說起了自己的經驗之談。

這是另外一種活法,不爭不鬥,坐山觀虎鬥。

坐山觀虎鬥嗎?

朱翊鈞清楚的知道,這樣做,只能讓大明的國朝制度順利運行,但是想要再興,絕無可能。

嘉靖、隆慶以來的處置方法,不算好用,但絕對能用。

朱翊鈞似乎是頗爲認可的點頭說道:“孩兒知道了,孩兒把今天種地心得梳理一遍,尤其是徐學士送了不少註解過的農書來,孩兒去看看。”

“早些睡覺,這講筵辛苦、習武辛苦、種地更是辛苦。”李太后還是心疼孩子,面前的孩子是大明皇帝,但是他才十歲。

朱翊鈞回到了自己的寢宮內殿,坐到了長案上,開始讀《馬一龍農說》,短短的六千字,徐貞明批註了兩萬餘字,事無鉅細,這給朱翊鈞讀這本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而他將其中關於耕犁和藏種單獨挑選了出來,用鉛筆進行白話文翻譯,這一忙活,一直到太后遣宮女來催促休息,朱翊鈞才熄了燈,躺在牀上,將自己今日之事,反覆想了幾遍,確定沒有什麼遺漏,才心滿意足的睡去。

清晨的朝陽將金色的光芒灑在了皇宮之中,充實的一天又開始了。

而這一次,關於戚繼光進京領賞之事,廷議充滿了火藥味,雙方你來我往,脣槍舌戰,好不熱鬧,不過這都跟月臺子上認真讀書的朱翊鈞沒有多大的關係,他在認真學習。

偶爾聽兩句,才知道戚繼光爲何不能封爵,甚至連進京領個賞都如此的艱難。

朝中將戚繼光視爲綴疣,意爲贅疣,即多餘無用之物。

而且這還不是一家一人之觀點,甚至在朝堂上是大多數人的看法,而且這種觀點,不僅僅是文官,還有武勳。

甚至是戚繼光麾下的義烏兵,是如此認爲。

自從隆慶和議、俺答封貢之後,北虜不再南下,就是有小股的流寇,給點銀錢也就打發了,而練兵的戚繼光,還有何用?

戚繼光調任薊遼任總兵官,前後三鎮之地歸其約束管轄,麾下十餘萬人,靡費極重,結果卻是大功沒有,小功不斷,這要是每次都大肆恩賞,其他將領豈不是要心生怨言?

修文以柔遠人,方爲天下九經。

修文以柔遠人,剛剛獲得了大成功,俺答封貢就是鐵證!

修文以柔遠人,一來節省朝廷開支;二來沒有悍勇武夫犯上作亂;三來興文匽武修仁德;四來可以藉着修城牆禦敵來做賬。

從嘉靖三十五年到嘉靖四十五年,大明和俺答汗打了十多年,死了十多個總兵官,每年上百萬銀下去,依舊沒打贏,這是恥辱。

但是通過修文以柔遠人,完成了邊方安定。

大明和韃靼俺答汗冰釋前嫌,已經和解了,那是不是代表練兵無用了?

而戚繼光手下的參將、庶弁將、掌令官、軍士們,也對戚繼光極爲不滿,承平日久,上次大戰已經是七年前的事兒,如此嚴格的訓練、如此嚴厲的軍法,踩一根稻穀都要搭上性命,如此苛責,是何等不恤軍士之行爲?

朝廷內外,軍中上下,都覺得戚繼光的練兵、拒敵都是綴疣,戚繼光的抱負又如何施展?他的軍事天賦和才能又如何體現?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

朝廷內外、上下、百官、將士都視戚繼光爲多餘無用之物,那他的志向又如何得到施展呢?

作爲在中原王朝歷史上,排的上號的兵家,戚繼光的處境,極爲艱難。

廷議二十七廷臣,唯獨譚綸和張居正,不以爲戚繼光是多餘無用之物。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我已經稟明瞭陛下,開奉天殿,恩賞其功。”張居正終於變得不耐煩了,選擇了一意孤行,這種一意孤行甚至有些執拗。

之前講筵之時,皇帝已經同意了開奉天殿恩賞戚繼光。

他提拔的禮部尚書陸樹聲,是這次反對戚繼光入京的主力中的主力。

薊州距離大明京師不過百里,算是京畿,但在編制上,薊州鎮軍,仍然是九鎮的邊軍,邊將入京開奉天殿恩賞,不合乎禮制,張居正的這個行爲,似乎在踩着所有人,豎立自己的威權。

“我就知道,你就僭越神器吧!等到陛下親政,看你如何!”葛守禮怒不可遏,看着張居正,如此操持權柄,絕對是沒有什麼好下場的。

廷議廷議,怎麼就成了你張居正的一言堂了?!

張居正看着葛守禮,忽然開口說道:“葛總憲不滿我獨佔講筵,要不葛總憲來講筵?”

“啊?”葛守禮目瞪口呆的看着張居正,從畝產千金的馬鈴薯和番薯出發的質詢,所有的論點都是圍繞着張居正獨佔講筵之事展開。

在葛守禮看來,這是張居正作威作福的底氣和依仗!

把小皇帝糊弄的五迷三愣,暈頭轉向,還不是任由張居正僭越神器?

現在,張居正居然把如此核心的利益讓了出來!

爲了給戚繼光開奉天殿恩賞,張居正可真的是捨得下血本!

張居正依舊保持着自己儒雅隨和的微笑,小皇帝的那幾個問題過於刁鑽,刁鑽到他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地步,既然葛守禮或者說晉黨想把它拿去,那就給他們便是。

一直在閉目養神,沒有參與到論戰之中的楊博,立刻睜開眼說道:“葛總憲主綱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公務累牘,千頭萬緒,極爲繁瑣,還是讓王希烈學士、王家屏學士、和範應期翰林主持吧。”

葛守禮有點懵,他本來想要應承下來,雖然都察院很忙,但是每天一個時辰教一個十歲的孩子讀書,時間還是有的。

但是楊博似乎不打算把這麼重要的事兒,交給葛守禮去辦。

楊博認爲葛守禮過於憨直,不懂變通,不如王家屏。

葛守禮卻有些悵然,他是山東人,不是山西人,雖然他是晉黨的鐵桿,甚至是核心,但是大事,好處,還是處處都是山西人給佔了去。

王家屏是山西人,是晉黨真正的自己人,王家屏也是講筵學士,爲人素來沉穩,決計不會惹是生非,眼下晉黨的核心任務是鞏固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

張居正笑着說道:“並無不可。”

朱翊鈞笑了笑,繼續伏案寫作,這張居正就這麼把自己,輕而易舉的賣給了晉黨!

到時候陳實功專治痔瘡的三品一條槍,捅進去的時候,不給張居正撒茴香散陣痛麻醉!

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張居正打了個激靈,總覺得自己背後一涼,一股寒意從尾椎骨直衝天靈蓋,他左右看了看,大明皇帝依舊在認真讀書。

廷議結束之後,張居正隨着朝臣一起齊聲高退,講筵學士開始進殿講筵。

王家屏信心十足,作爲隆慶二年二甲第二名的進士,他在學問上,自詡不比張居正差到了哪裡,而且還有嘉靖四十四年的狀元範應期壓陣,無論如何,這個差事都不能辦砸了。

教個十歲的小皇帝讀書罷了!

“臣等爲陛下解惑。”王家屏十分恭敬的見禮,開始講筵。

“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王家屏將論語爲政的第一句拿出來講解,朱翊鈞正襟危坐,目不斜視的看着王家屏,等待着他的講解。

“解曰:治國爲政,最重要的便是德行,陛下修德,就會像北極星那樣,安然處之,別的星辰都環繞着它。”

朱翊鈞眨了眨眼,看着王家屏,王家屏看着陛下,大眼對小眼,氣氛一時間有些凝固。

“沒了?”朱翊鈞打破了這種尷尬的氣氛問道。

王家屏和範應期互相看了一眼,這大學士硬着頭皮說道:“陛下有惑?”

“何爲政?”朱翊鈞只好開口問道。

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請假條高燒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481章 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冤大頭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329章 京師第二闊少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願池裡的王八都搖頭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請假條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515章 自有大明律處置他!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448章 在死亡的邊緣試探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554章 莫敢言,道路以目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二百五十章 犯賤的倭寇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上面假裝發餉,我們假裝打仗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