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

朱翊鈞發現自己嚴重高估了賤儒們的抵抗意志,嚴重高估了禮教對皇權的束縛,他有些料敵從寬了。

他以爲這些賤儒會不惜一切代價,例如煽動民亂、裹挾流民、挾持民意、刺王殺駕、倍之加倍執行等等,甚至是不惜造反,無所不用其極的來反對大明皇帝的政令。

清丈還田、開海開闢等等新政,切實破壞了名門望族、勢要豪右的利益。

因爲嘉靖皇帝在前二十一年的時間裡,革故鼎新的時候,就一直在面對這些。

可是賤儒的抵抗意志,在越來越強悍的京營面前,如同陽春三月的白雪一般消融。

現在,廷臣們在商議着大興土木,最後也只不過把三條路,變成了兩條半,到大寧衛的那條馳道,也在籌建的名單之上,而且因爲白土的緣故,大多數人沒有意見,只不過是覺得財政壓力過大。

而朝臣們,遮奢戶的喉舌們,也就喊了兩嗓子,就立刻消停了下來,甚至還‘認捐’拿出了銀子一起幫忙修路。

認捐,這是弘治以來,大明國朝財政收入大幅下降之後,不得不採用的一種方式方法,大明的巡撫們,如殷正茂、凌雲翼、潘季馴都在不同程度上,採用了這種辦法。

廷議還在繼續,幾個市舶司的遠洋商行,籌建已經完成,商總已經開始任命,所有遠洋商行都在等着汪道昆離任,松江遠洋商行出現重大人事變動的情況下,狠狠地在松江遠洋商行的身上咬下一塊肉來。

這些都是利益所在,磨刀霍霍。

判斷一地是郡縣和分封制,也可以從這個標準去勘定,如果地方官司始終屬於某一派系之人,那是分封,不是郡縣,比如呂宋總督府總督,殷正茂就會一直把這個總督當到撒手人寰的最後一刻。

張、晉、浙三黨黨魁拿一份回去,戶部也要拿走一份。

而造船廠的規章制度、組織架構,甚至包括女校織院,這一切統稱爲團造法,是學習了大明永定河畔毛呢廠經驗。

“王次輔功高,經邦濟國之肱骨。”郭朝賓由衷的說道,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從王崇古入閣的那本《安置流氓疏》說起,王崇古是次輔,雖然他從來不在文淵閣坐班,但他入閣的承諾就是安置流氓疏。

“那不然呢?”朱翊鈞笑了笑,肯定了郭朝賓的誇讚,賤儒那些嘴,噴的再多,實打實的功績就在眼前,說一萬次,也動搖不了王崇古的聖眷。

申時行是第一次來偏殿,這是委以重任、也是平步青雲。

這3712萬兩銀子的投資收益明細,其實朱翊鈞可以不給朝臣們看,做好之後,朱翊鈞自己看看就行了,他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公佈財報,這一大筆銀子,朱翊鈞又不是用到了自己奢靡之上,沒什麼不能給大臣們看的。

一個無能的人,是爬不到首輔的位置上的。

被折騰的遮奢戶都支持陛下,實在是陛下大道之行,做事正大光明。

而新一任的松江巡撫在經過了激烈的討論後,最終得到了一個結果,張居正門下、張黨嫡系的申時行。

“營造學舍一千四百三十二所,其中一百二十四所女校織院,供匠人子弟就學,總計有學生十二萬三千餘。”

申時行,嘉靖四十一年狀元,一個當了十五年輔臣的老好人,和稀泥和的一塌糊塗,申時行看起來是一個‘首鼠兩端’、‘八面玲瓏’、‘左右逢源’,既無主見,也無能力,更無作爲的首輔。

這種輪換,是爲了保證朝廷的向心力,保證大明政治格局的基本穩定,天子管京堂,京堂轄外官。

但在朱翊鈞的眼中,現在才四十五歲的申時行,做事慷慨激昂,是變法革新派裡的激進派,申時行在萬曆六年,甚至批評過老師座主張居正,批評的理由非常簡單,萬曆六年張居正歸朝之後,關於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全部推行清丈和一條鞭法中,張居正反對了激進的全國推廣,而是選擇徐徐圖之,一地一政的辦法。

“這裡有一本內帑出的會計財報,三位黨魁走的時候,交給投錢的遮奢戶們,錢花在了哪裡,又從哪裡賺到了錢,爲什麼給他們那麼些分紅,都寫的明明白白。”朱翊鈞讓馮保拿來了四份厚厚的書,這是自萬曆三年起,累計3712萬銀的投資盈利明細。

“免禮,坐。”朱翊鈞示意申時行就坐。

他,王崇古,僭越佞臣,諂媚投獻,讀書人嘴裡爲了求活的在世嚴嵩,突然之間,就成了經邦濟國,還是從當朝明公,工部尚書的嘴裡說出來的,這讓王崇古一時間很難接受這種身份的轉變。

民間把漕糧箱叫做太嶽箱,而且形成了一種習慣,散裝顆粒貨物,都用漕糧箱運輸,郭朝賓叫習慣了,差點在文華殿上說錯。

在需要送到文華殿上進行廷議的內容結束之後,工部尚書郭朝賓簡單的彙報了下,大明皇帝開海投資的諸多成果。

四十五歲的申時行是激進派,五十歲的申時行開始和稀泥,大抵,他在滾滾大勢之下,選擇了明哲保身。

作爲張居正的門下,在張居正被清算時,毫無作爲,在繼任首輔之後,也什麼都沒幹,更沒有繼續推行新政,最終也是在國本案裡,因爲怕事,乾脆致仕回鄉了。

偏殿擺滿了朱翊鈞的奇思妙想,一進門的左手邊,是一堆造船廠送來的各種船隻模型,還有一個水池,來驗證一些船隻模型的受力,而右手邊北側是七個櫥窗,裡面擺滿了各種典籍,是大明新政的總結,在窗臺前,還有一架琴,朱翊鈞不喜樂理,那是王夭灼的樂器。

對張居正的清算,明面上是張四維作爲首輔做的,但其實,申時行作爲閣臣,非常清楚,是萬曆皇帝發動的。

就像朱翊鈞的腳踏板車,都叫旱鴨子,但它的正式名叫踆烏。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吏部右侍郎申時行走進了偏殿,除了吏部事,他還是《大明會典》的副總裁。

“我?經邦濟國?”王崇古本來樂呵呵的聽着郭朝賓如數家珍一樣的說着工部團造,結果突然被提到,有些懵。

汪道昆是浙黨,風水輪流轉,爲了保證松江府屬於朝廷而不是某黨的私產,這種輪換是極爲常見的事兒,例如一直在張黨手中的兩廣,在凌雲翼之後,到了晉黨王家屏手中。

包括不僅限於:三桅五桅船配給、舶來糧份額、瓷器、鐵鍋、絲綢、布料出口市場、出海船隻的堪合、市舶司監當官吏的佔比等等。

去年按照大明各方需求,各種大小船隻共營造一萬兩千餘,安置了十九萬丁,丁是成年的壯勞力,在統計口,一家一戶頂多一個到兩個壯勞力罷了,毫不客氣的說,現在造船業是,大明百萬船匠衣食所繫。

“申侍郎,此去松江府,朕希望你能不負先生期許,把松江府經營妥當,松江府乃是大明開海的橋頭堡,茲事體大。”朱翊鈞詳細沒有寒暄,而是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期許。

“待會兒結束之後,將申學士叫來,前往松江履任,不是小事。”朱翊鈞揮了揮手,宣佈此次廷議結束,而後宣見去地方巡撫的外官。

“三代而上,漕法未備,建置無所於考,今陛下開闢,設漕船以治船以轉粟,國計允賴,實我國家根基之壯舉,萬世之長計也。”

匠人學堂之中,還有女校織院,讀書之外,還要學習紡織,除此之外,也是要讀算學,主要是爲了日後持家守業算賬。

以皇叔朱載堉爲首的大明皇家格物院,算力是十分驚人的,除了計算三角繪測法繪測的堪輿圖之外,還有餘力參加到戶部年終審計和投資審計之中。

“此後每年一期,各館抄錄下發。”朱翊鈞說明白了這份財報,是每年一次,不是僅此一次。

高位不可以久竊,大權不可以久居。

郭朝賓不是三黨中的人物,是個幹活的老實人,他拿着手中的奏疏開口說道:“龍江、清江、衛河、松江、金山、寧波造船廠團造,現有四十七廠,有大木匠、細木匠、鋸匠、皮匠、艌匠、鐵匠、腳伕、縴夫等196048丁,去歲造淺船兩千一百三十隻,平底漕船一千三百隻,四百料鑽風船三千兩百艘、四百料戰座船四千三百艘,千料三桅夾板艦一百四十五艘、三千料五桅夾板艦七十二艘,另有水翼帆船、畫舫、觀星艦等若干,共計12746艘,太…漕糧箱七十五萬只。”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陛下聖明!”張居正、王崇古、譚綸站了起來,俯首謝恩。

王崇古可是除了萬士和外,朝臣們集火的對象,被罵久了,王崇古自己都認爲自己是個奸臣了。

“謝陛下隆恩聖贊。”王崇古趕忙俯首謝恩,早已經不喜形於色的他,也止不住臉上的笑意,決定給王謙漲點例錢。

按照大明的官員任免機制,此番調任,申時行一到,汪道昆就該離任交接,但並非如此,汪道昆會帶申時行近一年的時間,等到明年期滿再離任,申時行到地方,要先當一年的佐貳官,如果做不好,朝廷會選擇讓汪道昆繼續留任,而申時行狼狽回京的結果,就是泯然衆人矣。

朱翊鈞把這裡面的門道說的很清楚,松江府不能在申時行的手裡,變成尾大不掉,如同萬曆初年宣府大同的晉黨,遼東的李成樑那般的存在。

如果申時行做好,再回朝的時候,他就是大明首輔。

“官廠團造之事,定要小心,莫要被遮奢戶裹挾,正統八年,英宗皇帝敕諭造船下西洋,次年船隻督造完成,一場民亂,一場大火,燒的乾乾淨淨,你在吏部做事多年,向來也很清楚,這不是簡單的民亂。”朱翊鈞說話一直都很直接,正統九年的大火燒掉的不僅僅是福建造船廠南下西洋的船隊,還有數個桐園,包括了紫金山的桐園。

南衙紫金山,朱元璋的陵寢所在之地。

“臣遵旨!”申時行深吸一口氣,頗爲鄭重的說道:“臣此番前往松江鎮守巡視,定不辱君命。”

“若力有未逮時,傳書京師,朕爲愛卿做主。”朱翊鈞十分明確的表示了對申時行的支持力度,打不過不丟人,回老家叫人不丟人,把事兒辦砸了才丟人,不必過於擔憂,搬救兵不會導致評價下降。

“臣謝陛下隆恩。”申時行再次俯首,這是無保留的支持,玩不過就掀桌子,三萬水師在側,還能讓遮奢戶翻了天不成?

申時行離開之後,朱翊鈞前往了兵仗局,主要去巡視火器製造,大明邊軍換火器已經迫在眉睫,陝西行都司甘肅鎮有一名老兵,得到了永樂七年造的火銃,喜不自禁,成爲了他唯一一把火器。

不是永樂之後沒造過火器,是永樂造的火器,質量極好,一直到明末鬆錦之戰,這些古董火器依舊活躍在戰場,最後被黃臺吉繳獲,成爲了韃清皇宮的收藏品之一。

大規模列裝的火銃,自然不能像騎營那般奢侈,用花梨木做槍托,那只是矯枉過正的一種態度表示,大明沒那麼多的花梨木,成本過於高昂。

兵仗局一年能造鳥銃三萬五千支,而兵部軍器監一年能造鳥銃六萬支,大明邊方火器,需要三十萬支左右,爲了備戰,還需額外造鳥銃三萬支,各種火炮三百餘門,主要是爲了應對莽應龍死後的西南之變。

兵仗局、軍器監的生產壓力極大。

朱翊鈞其實一直想去王恭廠看看,王恭廠就是大明的火藥庫,奈何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朱翊鈞作爲皇帝,自然不能親自去,釣魚歸釣魚,把自己給賠進去,會被人笑話。

朱翊鈞在兵仗局逗留了半個時辰,整個兵仗局內,一塵不染,連樹葉都乾乾淨淨,顯然是經過了精心打掃。“陛下,內閣回了消息,說水師擴軍的事,有條不紊的進行着,主要是從松江府抽調一萬兩千軍,前往幾個市舶司組建,今年內便能見到成效。”馮保回稟了陛下的詢問,文淵閣已經在全力推進了。

“大司馬和大將軍說,擴軍最難的就是募兵,若是拉壯丁,那就是烏合之衆,一盤散沙,募兵最大的難處,便是兵源,現在比以前好解決,船廠團造,壯丁很多。”馮保又稟報了兵部尚書和京營總兵的判斷。

匠人,非常守規矩,因爲生產中,不守規矩要付出血的代價,很多奇葩的規矩,都是用人命總結出來的,匠人是天生的兵源,因爲他們守規矩,還有力氣,和秦漢唐時的良家子一樣,是中人之家。

“皇叔那個蒸汽輪機,弄的怎麼樣了?”朱翊鈞坐着大駕玉輅回離宮的路上,詢問着皇叔朱載堉的研發進度。

馮保低聲說道:“沒個消息,德王殿下這幾年,醉心於蒸汽輪機,但一直沒什麼結果,有些格物博士對此頗有微詞,那東西一年就要幾萬兩銀子投入。”

“再給皇叔批三萬銀,告訴皇叔,此事不急。”朱翊鈞選擇了真金白銀的支持。

馮保笑着說道:“蒸汽輪機雖然仍然不堪重用,但往復式蒸汽機,已經有了不小的成果,去年秋天,已經有一馬之力了。”

大明的蒸汽機,一共有兩條路線,蒸汽輪機和往復式蒸汽機。

蒸汽輪機這種遠超時代的怪物,能轉起來,都是大明工匠心靈手巧,這是夢想,是追求,是詩和遠方,而往復式蒸汽機則是現實。

蒸汽輪機的難點在哪?對於現在的大明而言,全是難點,即便是做出來,也只是一個奇物,不能大規模量產。

往復式蒸汽機的原理,對於大明而言,不是很難,那就是個風箱,但是從原理到實現,需要漫長的道路要走,比如氣缸的密閉性,蒸汽壓力的控制、蒸汽輸入控制等等。

大明的燃料還是太貴了,試錯成本高昂,煤炭埋藏又太深了些。

三娘子送往了羊毛,面聖之後,再次甩着馬鞭離開了京師回到了草原,歲月開始在三娘子的臉上留下了痕跡,這不影響三娘子的美貌,是時光沉澱的成熟。

黎牙實又納了兩個妾室,一個紅毛番一個金毛番,樂不思泰西,只不過他的遊記裡,再無愛情二字。

琉球國王尚久和倭國國王足利義昭王府緊鄰,彼此斗的很兇,尚久在琉球時候怕倭寇,到了大明親爹的懷抱裡,就不怕倭人了。

琉球王府最近技高一籌,把蒐集好的糞罐,扔進了倭國王府內,導致倭國王府臭氣熏天。倭國王府對等反擊,最終引得禮部鴻臚寺的注意,皇帝一道旨意,訓斥了兩個番王浪費,不得再扔糞罐,那都是肥料。

這也成爲了京堂笑話之一。

沙阿買買提除了喜歡到前門樓子聽評書,忽然喜歡上了逛書院,朗朗的讀書聲,讓沙阿買買提流連忘返。

在數日之後,沙阿特使找到了鴻臚寺卿陳學會,神秘兮兮的獻上了一份寶物,來自波斯灣忽魯謨斯的黑油,這種油可以燃燒,但是味道很不好聞。

光明,非常昂貴。

尤其是在夜裡,大明的燈油,主要是動物和植物的油脂,比如琉球來的魚油,晚上點的起燈,至少也是中人之家,鑿壁借光,是一種向學的讚譽,更是物資匱乏的體現。

朱翊鈞見到了一桶石油,他很確定這就是石油,石油提煉之後,可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溶劑油、潤滑油、齒輪油、石蠟等等,而這一桶石油是沙阿買買提隨身攜帶照明的燈油,因爲味道太難聞了,沙阿特使非常不喜歡,到了大明就換成了魚油掌燈。

“大明真的是物華天寶,無所不有嗎?”朱翊鈞看着石油,嘆了口氣問道。

“應該是吧。”馮保有些不確信,大明缺金少銀沒有銅,煤炭埋得深,優質鐵礦極少,現在馮保發現,又多了一件,石油。

按照沙阿買買提的說法,這種油,在忽魯謨斯只要跺一腳,就往外噴,當地人都把這些黑油點着了,防止火災。

大明的貢品裡有石油,陝西延長縣南迎河有鑿開石油一井,拾斤,其油可燃,兼治六畜疥癬,歲納110斤,而延川縣永平村有一井,歲納400斤,入延豐庫,作爲貢品進入皇宮。

大明不缺蒸餾冷凝技術,朱翊鈞的國窖,就是用番薯等物釀造,又叫地瓜燒,就是烈酒,蒸餾酒技術在大明不是什麼稀罕的技術。

皇宮一年可得510斤石油,而後提煉爲燈油,輕油引火點燈,重油燃做墨,黑光如漆,鬆墨遠不能及。

大明眼下不缺少運油的技術,漕糧箱的製造數量,甚至會出現在文華殿上。

“大明燈油極貴,誰阻攔大明攻佔馬六甲海峽,誰就是名教罪人!”朱翊鈞看着那一桶油,一拍桌子。

打通航線,獲得石油,在舊港、爪哇等地提煉,而後將提煉物運回大明,照亮人間。

或許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但照亮大明的夜晚,是一個讓人心動不已的願景。

沙阿買買提,在表現價值,他在大明四處溜達,就是看看大明缺什麼,補充一下貨物清單,加強大明和蒙兀兒國的羈絆。

大明並不是一個好戰的國朝,甚至厭戰,對於戰馬的需求是短期需求,一旦解決了北虜問題,前往蒙兀兒國商貿的動力立刻銳減。

沙阿買買提不太看好這幫祖地的老鄉,他們已經和大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作爲突厥化的蒙兀兒人,沙阿買買提要爲大明前往西洋商貿提供一個動力,石油,就是沙阿買買提的補充。

在萬曆八年六月二十三日,朱翊鈞一如既往的來到了全楚會館蹭飯。

“熊大,朕給你帶來一個禮物哦。”朱翊鈞讓馮保拿來了一盞燈,這盞燈高一尺有餘,底部是銅刻的魚,而頂部是一個曲蓋,曲蓋是銅製,裡側鍍了一層錫。

馮保拉起了尺長的加壓桿開始加壓,在加壓了十數次後,馮保輕微擰開了開關,而後拉動了一下麻繩,麻繩牽引着燧石,燧石在火鐮上摩擦出了火花,火花點亮了噴出的輕油,輕油的火焰極小,火舌吐在了石灰棒之上。

馮保繼續擰動輕油開關,火焰逐漸加大,打在石灰上,石灰棒從通紅變成了白熾,明亮的光線,充斥了整個全楚會館的書房文昌閣。

“油燈傷眼,以後用這個,這個亮。”朱翊鈞笑容滿面的說道:“以後夜裡讀書,就一定能看得清楚了。”

“謝陛下隆恩。”熊廷弼趕忙謝恩,他非常刻苦,因爲讀書讀的比較多,所以晚上看書是經常的事兒,這盞燈正是他急需之物。

其實熊廷弼自己清楚,陛下就是找個理由往全楚會館送東西,當年造出鉛筆之後,陛下就立刻說此物甚好,送於先生使用。

八年了,宮裡有什麼新奇之物,全楚會館一定有。

油是石頭提煉的輕油,加壓的塞子是爲了讓輕油噴出來,輕油的火舌打在石灰棒上,會發出白色的輝光,而且溫度越高,就越亮。

爲了讓輕油充分燃燒不產生積碳問題,整個燈的燈罩運用了煙囪原理,讓空氣更加便捷的流通,充分燃燒。

這東西,名字叫石灰噴燈,大明工匠們設計了整整半個月的時間,而後調試了半個月,正式開始了量產。

“此物,大明廷臣們人手一件,若是其他人想用,可到皇莊購買。”朱翊鈞沒有多打擾熊廷弼學習,而是和張居正說起賞賜,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朱翊鈞也會把好東西賞賜給廷臣。

“此物作價幾何?”張居正試探性的問道。

“二十銀一盞,燈油五錢銀子一斤。”朱翊鈞笑着說道。

“多少?!”張居正嘴角抽動了下,皇莊的東西好歸好,貴是真的貴,二十兩,一箇中人之家一年能賺十兩銀子就不少了,京營銳卒一年也就十八銀!

一盞燈,二十銀,怎麼不去搶!

“限量。”朱翊鈞嘆了口氣說道:“燈油朕也沒多少,物以稀爲貴嘛,內署出品必屬精品,先生用過都說好。”

張居正,大明的帶貨大師,朱翊鈞把他搗鼓出來的奇怪玩意兒都塞進全楚會館,賣的時候,統統是元輔同款,賣的極好。

張居正欲言又止,最終是沒說什麼,陛下這要是不限量還好,一限量,這玩意兒民間轉手,指定加價。

皇莊的東西,全都是奢侈品,一本書朱翊鈞都敢要價十兩銀子,你可以選擇仿製品,但會被人笑話。

皇莊生意,從不坑窮人。

“燈油的話,得去波斯灣忽魯謨斯,那邊跺一腳就冒油,那是油嗎?那是黑金!”朱翊鈞示意馮保拿來了一盞新的燈,這盞燈上紋理是蟒紋,四爪金龍。

整個大明只有張居正和戚繼光用蟒紋,王崇古、王國光等臣子,都是用的飛魚紋。

“使不得,陛下,書房有一盞就是了,此物極爲貴重,方燈就不必了。”張居正準備謝恩,就看到外面的忙碌,宮婢和宦官們在換屋檐下照明用的方燈!

這要是全換了,得兩百多盞,光是燈油一年就要用幾千斤。

“先生,還是太節儉了。”朱翊鈞看張居正如此認真的拒絕,也是無奈,讓宮婢停手,把石灰輝燈送入庫房保存,既然拿來賞賜,自然沒有收回去的道理。

朱翊鈞去看過,他賞賜的東西,張居正大部分都沒用到,就庫房那些東西,捯飭捯飭,至少能賣七八萬兩銀子。

張居正一品幹了十一年,家產不過十萬銀,朝陽門外快活碑林裡,大大小小的碑石,那當個知縣,三年貪十萬,就有十幾個。

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請假條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請假條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560章 我們泰西應該聯手抗明!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三十七章 天下諍臣以何人爲首?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二百五十一章 在天堂裡的人,不會嚮往地獄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賤儒們那張犯賤的嘴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410章 大鉅變時代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