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

朱翊鈞和劉顯聊了許久,關於新藥,朱翊鈞說他嚴厲的批評解刳院的大醫官!並且換上更加珍貴的藥材進行治療。

劉顯前往了五軍都督府任職,五軍都督府的職能在漫長的時間裡被兵部所代替,但五軍都督府一直存在,算是個象徵着大明武力最高統治權的地方。

劉顯其實知道皇帝在騙他,那種藥的藥效,劉顯也讓人打聽過了,好用的很,但老人都跟半大的孩子一樣,抹不開面子,皇帝說換了,這就是個臺階,大家都下了臺,算是爲看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最終,大家心照不宣的結束了這次的奏對。

大明大醫官們在看病這方面還是值得信賴的,無論是譚綸,還是凌雲翼都得到了極爲周全的看護,大明革故鼎新日新月異,劉顯也願意多看看這大好河山,他用一生守護的世界,欣欣向榮,就是對他一生最大的肯定和寬慰。

劉顯很喜歡現在的大明,他也希望大明可以一直富強下去。

臨近過年的時候,朝陽門外的一處煙花爆竹廠發生了劇烈的爆炸,地動山搖,朝陽門外的民舍人人都聽到了劇烈的轟鳴聲,飛沙走石,火光沖天,而後大明京營們開始疏散附近的百姓,因爲爆竹廠爆炸最大的二次傷害就是火災。

整個救災的過程整整持續了一天的時間才結束,本來已經休沐的順天府衙門,這年也不用過了,全都雲集到了朝陽門外的草舍,開始對這個案子進行調查,這麼大的事兒,就發生在朝陽門外,想瞞也瞞不住,在下午的時候,朱翊鈞就收到了順天府丞王一鶚的奏疏。

大明的煙花爆竹廠生產,都是要經過朝廷批准的,最高三十斤火藥的手工作坊,倉庫裡,硬生生搞出了三千斤火藥!

商賈逐利,這管理不善,直接導致了爆炸的發生,爆炸直接炸死了十三人,而後發生的火災,導致了數千人,大半夜被京營銳卒們從牀上拉起來避險,爆炸引發的火災造成了十一人死亡,總計死亡二十四人,受傷超過了一百五十人。

不得了的大案!老天爺下了一場數年不見的大雪沒有凍死人,這一場爆炸,直接傷亡一百七十餘人。

朱翊鈞沒有關注罵聲,因爲他在關注這場火藥爆炸案的前因後果,明明只有三十斤火藥的批文,這個朝陽門外的煙花廠,居然囤了三千斤火藥,爆竹廠的東家,住在西城,姓陳,當天就被衙役們給拿了,而煙花廠火藥的來源不是硝石,而是廁灰。

這個案子,也引起了朝陽門外附郭民舍管理的討論,這是朝廷管理的薄弱地帶,並沒有專門的衙門進行管理,草市百姓,本就多流民,各種惡劣事件時有發生,大明京畿,算上草市百姓已經超過了兩百萬人,而且以朝陽門外居多。

這是爲了防止因爲皇帝的激烈衝突,帶來的朝廷動盪,大明皇叔都喜歡造反,也需要兄弟齊心。

王恭廠數目高達五十萬斤的火藥開始逐步轉移到各個小型武庫之中,火藥管理制度將會改變,防止任何隱患的發生。

隨着陛下逐漸長大,順天府逐漸變成了忠誠的順天府。

大明第一繼承人繼承皇位後,第二繼承人要在京師久居,一直等到太子長大一些纔會就藩。

朱翊鈞習慣這種安靜,大明百姓們可一點都不習慣,皇帝的這個聖旨,自然是又被罵了,罵朝廷管得寬。

劉妃、李妃、朱翊鈞都很年輕,反正每個月都要見面,還有的是機會。

預產期在十二月的孩子,在萬曆九年正月纔來,孩子只有五斤七兩,母子平安,因爲是男丁,所以皇太后專門下了道懿旨入朝,與臣民同樂。

硝石是朝廷嚴格管理的火藥原料,連老君山熬硝洞都是比較隱秘的消息,而民間廁所牆上的白灰,則不屬於管控範圍,這次爆竹廠的爆炸,立刻引起了朝廷的警惕,而各大城池的糞道主們立刻倒了黴,關於廁灰這種東西,糞道主們收集之後,不得私自買賣囤積,要賣給衙門,運送到軍器監集中製作火藥,違令者,按私藏火銃、甲冑論罪。

這個陳東家,過年後論斬,總要有人爲這場爆炸案負責,因爲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利,明火出現時,管倉庫的夥計跑去喝酒去了,炸了之後酒也醒了。

不得寵的原因也簡單,朱翊鈞確實不喜歡她們身上那股清冷的架勢,倒不是她們端着架子,這個年紀本不怎會伺候人,而劉妃喜歡詩詞,每次都要吟詩作對,而李妃則是喜歡樂曲,每次都要彈唱,爲了討好皇帝,想要充分展現自己的閃光點,就越喜歡展示,可這兩方面朱翊鈞都不太擅長,便越發的不合拍。

比如朱瞻基登基後,襄王朱瞻墡、鄭王朱瞻埈,宣德四年就藩;比如朱祁鎮登基後,郕王朱祁鈺一直住到了正統十四年,在土木天變後成爲皇帝;比如萬曆皇帝朱翊鈞繼承王位後,弟弟朱翊鏐在京師住了近二十年,直到萬曆十七年才就藩;比如信王朱由檢,就一直在京師住着,天啓皇帝絕嗣,兄終弟及。

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爆炸案,鬧騰了半個月的時間,終於停下了,大明從過年的氣氛中醒來,朝廷在正月初五結束了休沐,初六開始正式點卯。

劉妃和李妃也沒人指導,便越發不知如何是好,朱翊鈞還專門跟她們聊了聊,但成效甚微,二人還是有點放不開,二人不得聖眷,就越是謹小慎微,更加放不開,放不開就更得不到聖眷,就越小心,最後都成了個解不開的死循環了。

這是一件十分值得慶幸的事兒,大明經歷了孝宗獨子、武宗絕嗣、嘉靖皇帝旁支入大宗、道爺八子只剩一人、隆慶皇帝只留下了兩個兒子之後,大明皇室的大宗終於子嗣興旺了起來!

“既有祖宗成法,理當如此。”萬士和沒什麼反對意見,陛下又不是強搶民女,大宗繁衍這件事,本身就是朝廷焦頭爛額的大事,隆慶皇帝當初納了那麼多妃子,也沒人說什麼,大明大宗不興旺,再來一次旁支入大宗,大明真的遭不住。

朱翊鈞發現一個怪事,明明沒有進行過排練,但這種祝賀詞,總是能夠如此整齊,大家都是老油條了,什麼場合說什麼樣的詞,都心裡有數,纔會有這種整齊。

後宮的劉妃劉夢姝、李妃李錦,這兩個大婚時入宮的側妃,到現在沒有正式的封號,也沒有身孕,更不得寵。

爲爆炸案負責,不是這個利慾薰心的東家,就是監察不到位的順天府衙門,總得有人負責,所以陳東家就要被斬首了。

“太后昨日懿旨到了文淵閣,說是要爲陛下再納兩個嬪妃,按照嘉靖舊制,的確要補齊四妃九嬪制,禮部以爲呢?”張居正看向了禮部尚書萬士和。

李太后真的很喜歡孩子,周德妃比皇帝大八歲,只是生了個公主,就得到了李太后的認可。

“臣等爲陛下賀,爲大明賀。”張居正帶着羣臣齊聲說道。

王崇古眉頭緊鎖的看完了奏疏,面色倒是平靜了下來,他還以爲什麼事兒呢!就這點事,還想扳倒他王次輔?!

還有一幫人倒了黴,那就是這次販售廁灰的糞道主們,廁灰是他們收集的,廁灰也是他們賣給爆竹工坊的,這次陳東家被抓了,糞道主也一併被抓了,這真的是禍從天降,糞道主這糞霸生意做得好好的,遭此大難。

這孩子體重甚至不如姐姐朱軒媖,李太后有些擔心會夭折,故此下了道懿旨,百事大吉盒裡多兩塊銀幣,算是藉着朝廷的運勢,爲孩子擋災。

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大明的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

在皇帝發下聖旨的當天,大明五城兵馬司開始挨家挨戶的搜檢爆竹,朱翊鈞也不怕校尉們趁機搶劫,因爲大明的緹騎們就在後面跟着,詢問是否財物丟失等等,而城外,則是由京營銳卒們進行收繳。

他將奏疏的遞給了馮保說道:“這事陛下早就知道了。”

皇帝的天職裡,就有繁衍子嗣這一項,無論是否夭折都要多生,有繼承人總比沒有要強得多。

經過了緊急的討論,通州這個州縣級別的衙門代管,而後吏部會在年後解決這個問題。

李太后之所以有這道懿旨,也是跟宮裡最近缺人有關。

萬曆九年正月初六,大明第一次廷議,再次日復一日的上演了,潞王朱翊鏐沒有參加,逢三六九,他會休息,不參與廷議,他打定了主意,自己就是享樂的命,想讓他當磨坊裡的驢,想都別想!

“喜報,正月初三,冉淑妃丕昭淑惠,敬慎持躬,誕下皇嗣,賜名朱常潮,仰承皇太后慈諭,淑妃有德,望今後修德自持,和睦宮闈,勤謹奉上,綿延後嗣。”馮保首先宣佈了一條好消息。

“張大伴已經拿着百事大吉盒送往了各衙門,算是同喜,諸位明公下朝之後,記得領取。”朱翊鈞擺了擺手,示意大家免禮。

萬曆八年的新年是安靜的一年,朱翊鈞其實很習慣這種安靜,因爲自從武宗皇帝過年點菸花點了幹清宮後,大明皇宮就全面禁止煙火了,已經數十年了。

三千斤火藥的轟鳴之後,十二月二十七日,大明皇帝下旨,京師全面禁止煙花燃放,很快這個禁令就擴展到了人口超過一百萬人的三十二個城池,對於任何爆竹廠的生產都進行了嚴格規範。

最近侍寢的只有王皇后,十月生孩子的周德妃在接受老嬤嬤的產後恢復,冉淑妃在坐月子。

朱翊鈞想了想也沒反對,點頭說道:“那就按孃親說的辦吧。”

“懷義王土蠻汗以包圖爲名,上奏疏定入朝朝貢,共計二十七人永居京師,剩餘三百怯薛護衛入京後轉韃官,安置山東諸備倭衛所之中,奏疏言,謝陛下賜鐵鍋之恩,還說了一些關於王次輔的…壞話。”張居正拿出了一本奏疏,看着王崇古,將奏疏先遞給了王崇古。

糞道主倒是沒落得腦袋搬家的地步,但是以後得去呂宋當糞道主了。

土蠻汗本名孛兒只斤·圖們,改漢名爲包圖,入京永居只有二十七個人,這是他的兄弟和子侄女兒,人數並不多,上奏專門感謝了皇帝賜鐵鍋過冬的恩德。

自朱元璋開始一直到隆慶五年俺答封王,放開了邊境貿易爲止,大明對草原實行了兩百年的貿易禁運,直接導致了草原的食物加工能力都回到了石器時代,而鐵鍋,是草原的頂級奢侈品,用壞了都捨不得扔,但凡大明守不住邊方,北虜南下,以劫掠鐵鍋爲主。

謂曰:生鍋破壞,百計補漏用之,不得巳至以皮貯水煮肉爲食,此各邊通丁所具知也。

俺答汗曾問二十年漢兒趙全,我祖札木合在十三翼之戰勝利後,用幾十口大鍋把俘虜的敵對貴族活活煮死,可確有此事?趙全說:必然。

俺答汗又問:爲何我這個大汗,也沒有這麼多的大禍呢?而多用皮鍋呢?

用各種皮具盛水,將石塊燒紅後丟入水中,把肉丟進水裡,半生半熟燙着吃,這就是草原的皮鍋。 等到俺答憑藉着自己的勇武攻破了燕山防線,和大明打了二十多年,最後俺答俯首稱臣,換來了邊方貢市貿易的開放,纔算是有了鐵鍋,可隨着鐵鍋、鹽巴、布匹、茶等物的大量涌入的還有晉商的高利貸。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土蠻汗在奏疏裡哭訴了晉商們的罪行!簡直是在不當人這種事上,一點都不做人。

晉商們的高利貸,搞得草原一地雞毛,從上到下,從王爺到普通的牧民,人人焦頭爛額一屁股債,俺答汗是順義王,土蠻汗是懷義王,這左右兩翼大汗每年折騰那點錢,也僅僅夠還債的,而且北虜人均文化偏低,晉商債主說多少就是多少,他們自己算不明白,賬房先生那算盤一打,就讓人抖三抖。

本來,我憑本事借的錢,憑什麼還!這北虜們是長在馬背上的人,我還不起,我就不還了!

但隨着大明振武,大明皇帝這頭一直猛揍,那頭晉商們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動不動就:待我天兵至,必告將軍爾等罪行!

大汗就只能逼着萬戶還,萬戶逼着千戶還,千戶逼着牧民還,而且不還錢的部落,晉商控制的邊方貿易,就不賣給你這個部落,你這個部落只能去其他部落轉手倒騰,這裡外裡就是倒兩手,還不如還錢。

整個草原被如此折騰,算是眉毛以下截肢了。

而且最過分的是那些大同婆娘!

大同婆娘是一個宣府、大同娼妓的統稱,往往那些生了病的娼妓,纔會隨着商隊到草原上賺最後一筆錢,這就等同於一個個生化母體,在草原上放毒,而且和大明衝突了兩百年的北虜,那見過中原的花活,哪怕知道會有問題,也會去玩,這導致很多人染病,身體格外虛弱。

土蠻汗在奏疏裡歷數晉黨的罪行,王崇古絲毫不慌,晉黨、晉商幹這些生孩子沒屁眼的事兒,陛下是一清二楚的,當初張四維死後,王崇古問過陛下是否繼續這麼做,因爲三娘子也到朝廷告過狀,控訴晉商的惡行。

皇帝的回答是沒有回答。

陛下是萬民之主,是億萬瞻仰,不明令禁止,就是允許,甚至暗中推動。

這土蠻汗投降可不僅僅是軍事威脅,還有經濟和離心力逐漸增多,再加上俺答汗纔是黃金家族第一個叛徒,他土蠻汗這是識時務者爲俊傑!

朱翊鈞搖頭說道:“胡虜無百年之運,這種全族都圍繞着一兩個天才進行制度設計,最大問題就是根本沒法體系化,生產高水平人才,提高生產力,腐化和衰敗的速度是中原王朝難以想象的。”

成吉思汗強不強?當然強,成吉思汗死後,拖雷、蒙哥很強,但不夠強,所以都是一盤散沙了。

土蠻汗之所以強調皮鍋,是因爲草原用的牛糞爲燃料,是牛糞燒石頭扔進皮鍋裡煮食物吃,而草原之所以不用陶瓷瓦罐,是因爲他們常常遷徙,這些易碎品不便攜帶。

朱翊鈞擅長換位思考,這種思考方式,是天生貴人不具備的,比如朱翊鏐就學不會這種思考方式。

“土蠻汗在奏疏裡還說了一件事,是這喇嘛廟附近的流民太多,導致這一場瘟疫,就死一多半,土蠻汗列舉了草原的幾個弊病希望朝廷能夠在他入貢之後,解決這些事兒,當然看土蠻汗這意思,入京之後,估計也是不管不顧,安心過自己的日子了。”張居正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這是移交政權最後交待,這是他最後爲草原發聲,之後草原的事兒,和他包圖就沒關係了。

“土蠻汗入朝朝貢,俺答汗何等反應?”朱翊鈞面色凝重的問道。

兵部尚書譚綸開口說道:“俺答汗沒有任何反應。”

俺答汗不想阻攔,他天天被罵草原叛徒,到頭來,你土蠻汗投的更快,俺答汗也無力阻攔,打仗是要花錢的,草原打仗也是要花錢的,而錢都在三娘子手裡。

隨着大明振武,北虜已經無法劫掠不了大明,動武對俺答汗而言,就是找死,強盜總是如此,一旦無法劫掠到足夠的貨物,就會內訌。

“那就繼續籌備土蠻汗入京朝貢之事吧。”朱翊鈞做出了指示,對於草原的諸多問題,大明在沒有徹底解決俺答汗之前,是不會有大的更改的,是的,草原很苦,明公們一清二楚,但這個苦日子,邊民還要繼續下去,直到主要矛盾得到了解決。

“陛下聖明。”王崇古俯首說道,陛下的意思很明確,晉黨、晉商繼續在草原放錢,大明會武裝討債。

戶部尚書大司徒王國光拿出了本奏疏說道:“陛下,松江遠洋商行商總孫克弘、長崎市舶司市舶使孫克毅上奏言元緒羣島開發七事。”

“一、安土牧民,開拓種植園後,理當教會他們如何種植,尤其是稻米、棕櫚和甘蔗。”

“二、鹽場曬鹽,海島番夷食海魚補鹽,但海魚多爲魚油,且多運中國,故應曬鹽。”

“三、擴大船隊,元緒羣島千島之國,多香料、宜種植,種多少便收多少,方纔能合舟共濟。”

“四、惠民藥局,一來謀利,賣藥利厚,二來避免土番奴僕早喪。”

“五、興文教化,番夷無文字更無語言,此番開拓理應興文教化,順應大明,教化成則元緒興。”

“六、廣移漢民,鼓勵漢民前往元緒羣島,以安天下社稷,以定元緒綱常。”

“七、多遣船探索,海外多金銀銅、宜多田地,商舶以利爲本。”

王國光詳細的說明了下這七條的理由,比如惠民藥局,根據元緒羣島的商舶探索,元緒土著基本上二十來歲就死了,有的甚至活不到二十歲,明明還有十幾年幹活的時間,就這麼浪費了,所以多弄點藥過去,讓土著活得久一點,爲種植園的擴大做出足夠的貢獻。

“不是,朕記得當初說好的,是要搶劫吧,正因爲商賈逐利,所以才讓他們搶劫,他們現在這是要搞建設嗎?”朱翊鈞聽完了這開拓七事,覺得哪裡哪裡都不對勁,明明是出海搶劫,這七條一出,搶劫的味兒立刻就淡了。

“孫商總說,是爲了賺錢。”王國光十分確定的說道:“他頗有眼光,頓頓飽和一頓飽,還是有區別的。”

這七條每一條都是爲了長治久安,看似前期投入大,但收益都是以百年乃至數百年去計算,尤其是在種植園奴僕皆爲閹奴的情況下,這些土地,在數百年之後,就是大明的自古以來。

朱翊鈞敏銳的察覺到了,大明的海外開拓,和泰西的海外開拓,是不同,大家都是吃人,誰也不比誰高尚,但大明多少會給土著條活路。

“讓他先試試吧,如果好用就多用。”朱翊鈞想了想,還是準了這七條。

遠洋商行的發展趨勢,讓朱翊鈞感到了一些意外,他們似乎保留着一絲天朝上國的驕傲,並不是非常樂意幹那種絕戶的買賣,這種發展是有利於大明的,因爲大明需要更多的糧食。

海瑞拿出了一本奏疏,並沒有開口,而是遞給了馮保,所有明公都當沒看見,大家都知道里面說的是什麼事兒,大明的御史們,又在罵皇帝了。

朱翊鈞翻看開了幾眼,拿起了硃筆說道:“言官的批評,朕接受了。”

言官們罵皇帝,罵的比較委婉,先是一頓天花亂墜的馬屁,說在陛下的帶領下,大明取得了如何如何的功績,而後話鋒一轉,淺嘗輒止的說到了:大明禦寒之物都不夠用,給邊民使用,是不是有些寧予友邦,不給家奴了?

監察御史陳澤明提到了嘉靖二十年冬,大雪積五尺不化,連雪三場,井冰地鏡,人多凍死,路有殭屍,僅昌平一縣,舉家凍殍者數百,自後宮、諸王府,凍餒而死者日三四,百姓少衣短薪,理應照拂黔首,而不施恩狼子野心之徒。

嘉靖二十年冬天的大雪,甚至連宮裡的宮婢都有凍死的,主要是禦寒衣物不足,在城外草市窮民苦力之家,衣物多以蘆花、茅草填充禦寒,敗絮其中,說的也是這些質量很差的禦寒之物,棉被和棉衣乃是貴重家當,貧民之家,一家多數只有一兩條褲子,擡柴極遠,煤薪極貴,多不曾煮羹吃,長年惟吃冷菜。

這個御史不是爲了博取名聲批評皇帝,是深入到了朝陽門外的民舍之中,深入的探訪之後才寫的奏疏,他爲官身,入百姓之家,家中女眷臥牀而不迎,詢問原因,才知道是沒有褲子,家裡只有兩條棉褲,見他這個大官人,就會光着腿,天氣太冷了。

陳澤明認爲,陛下給塞外的十幾萬棉物,不該給那麼多,今年雪很大沒凍死人,但如果連下三場大雪,無積蓄,如何賑濟?不能因爲現在朝廷財用日盈,便不知積蓄。

朱翊鈞拿出了一少部分的棉物賜給了邊民,並沒有把京堂存儲的所有棉物都賜出去,邊方問題是要解決的,否則兵禍之下,同樣生靈塗炭,陳澤明這問題看起來類似於後世那種,有人吃不飽飯,爲什麼要搞原子彈、航天等等,但並不是如此。

陳澤明這番話的大前提是他在深入的走訪百姓,站在民爲邦本的角度思考問題,他希望皇帝關心窮民苦力的生活,而不是反對大明對北虜的王化,更不是爲了反對皇帝而反對。

這是根本的區別,有調研有實踐的討論問題,而不是爲了反對而反對,這纔是一個學士應該做的,以事實爲根本去看待問題,是值得鼓勵的。

要是踩着朱翊鈞這個大皇帝陛下刷名望,朱翊鈞會讓賤儒知道朕的劍未嘗不利。

但要是深入百姓,民爲邦本,朱翊鈞是很樂意接受批評的。

這天下事,終究是,一人智短,衆人智長。

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369章 大明皇帝的恩情,根本還不完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二百零九章 朱翊鈞的算學小課堂,開課了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359章 大明不是讓他們喜歡的,是讓他們怕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477章 太殘忍了!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423章 若再有戰禍邊釁,朕必永清草原大漠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559章 大明舉重冠軍朱翊鈞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288章 怎麼可能讓狗皇帝順意!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