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

洪武七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設立寶鈔寶鈔提舉司,洪武八年詔造大明通行寶鈔正式開始發行,洪武二十六年廢止,在十八年的時間裡,大明一共發行通行寶鈔,共計發行10450萬錠,自洪武二十二年起加小鈔,自十文到五十文不等,這1億錠裡不全都是一貫大鈔,還有一百到五百文,十文到五十文不等的小鈔。

洪武十三年,鈔用久昏爛,立倒鈔法,允許民間舊鈔換新鈔,準銅錢與寶鈔兼用倒換,洪武二十五年,缺銅停止寶源局鑄錢,同年秋天,因爲鈔法行使壅阻,朱元璋下旨不能用錢,洪武二十六年,倒鈔不便,停罷大明通行寶鈔印製。

大明通行寶鈔已經極好了,至少在洪武二十五年秋天之前,還能用鈔從官庫換出錢來,是可兌現紙幣,真正不可兌現只有二十五年秋到二十六年這短暫的時間,洪武二十六年不再印鈔,是因爲府庫裡再也沒有銅錢了,被徹底掏空。

大明的開中法敗壞,也是類似原因。

相比較南宋朝廷動輒億貫,胡元朝廷動輒廢鈔再印,大明通行寶鈔,並沒有搞出舊鈔換新鈔要以多換少的把戲來,終大明一朝二百七十六年,紙幣只發行了大明通行寶鈔一種,並均用洪武年號,算是梗着脖子硬挺着到死的典型。

這之後的大明仍保留寶鈔局,印刷寶鈔,更多的是作爲保存祖制的一種象徵。

戶部意圖推行鈔法,被文華殿所阻攔,而兵部依託於煤銀對流和驛站搞得銀票,實際上是一種契約,記賬貨幣,是付費運銀業務,可以在西山煤局換到焦炭南下,也可以在京師會同館驛折現。

刑部尚書王崇古在最後的時候,給皇帝講了一個小故事,金孝賣油翁拾金不昧反被誣陷,知縣陳榛似乎過度執法,威罰過重,朱翊鈞覺得張居正說得對,大明的風氣就是在這麼一點點小事中敗壞掉的,朝廷想要防微杜漸,卻也是難如登天。

廷議之後,朱翊鈞單獨留下了張居正,不是有什麼機要之事商議,單純就是顯擺自己的不務正業的成果。

“先生你看,這張圖是西山煤局的窯井,窯民多在井下作業,門頭溝的煤埋得深,井下作業危險多,爲了通風換氣,工匠們製作了一根長筒,從地面插入井下,用往復式蒸汽機換氣,倒是極爲巧妙。”朱翊鈞面前有幅畫,畫上是窯民採煤,換氣裝置,就是今歲西山窯井的一個重要發明。

“這是何物?”張居正有些疑惑的指着圖上的一根線問道。

朱翊鈞解釋着:“換氣的出口處有火把,若是出氣被點燃,證明井下有了毒煙氣,就很危險,必須要馬上上井,爲了通知井下,用鐵絲掛銅鈴,在銅鈴快速搖動,並且喊話管內有人呼喊,就立刻出井。”

瓦斯泄露這種事故,在大明叫毒煙氣,一旦有了毒煙氣,就立刻離開井下,張居正指的地方是一整套完善的報警裝置,搖動銅鈴有幾種,如果發現滲水,井下窯民要立刻搖動銅鈴並且馬上撤退,晚一步,就有可能死在井下。

這一整套的鐵絲銅鈴,就是井下的生命線。

“這一個,新制丈量步車!”朱翊鈞來到了一個推車面前,這個車是一個綜合性的繪測工具。

他走到了推車面前,拉出了第一根杆,而後橫樑卡位,讓杆不至於脫落,這一根上是六分儀,負責用來觀北辰出地角度觀測維度,而後又拉出第二根杆,這上面是一個三角繪測望遠鏡,負責確定觀測目標的角度,他推着車走了幾步,讀數上就有了變化,這是路徑距離,而後他從步車上掏出了一個鐵鏟,一個鐵鉗,還有一個鎬頭。

他拉開了推車上的盒子,裡面卡位放着墨水、鋼筆、一個木板,木板上帶着夾子,上面有許多的裁好的標準紙張,還有一臺機械計算器,兩個鐘錶。

“這是丈量步車嗎?”張居正愣了愣,前面那張圖,是西山煤局的工匠們結合實踐畫出來的,而面前這個步車,顯然和他認知裡用於清丈的步車,完全不同。

“這個是朕提議,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們,做好的東西,日後尋龍分金,尋找礦脈,繪測堪輿圖,都會方便許多。”朱翊鈞站在丈量步車前,笑容滿面的說道,他仗着張居正還在朝中,有功夫摸魚,親自設計製作了這麼一臺對格物博士而言很趁手的工具。

大發明家朱翊鈞。

張居正圍着丈量步車轉了兩圈,而後挨個驗證了下功能,研究着車輛結構,還不停的說道:“有趣,有趣。”

“先生走的時候,帶走一臺,朕做了好多,格物博士們人手一臺,東西不貴,一臺不到二兩銀子。”朱翊鈞還在不停的講解着各種工具怎麼使用。

北半球,觀測維度看北極天出地角度就可以,但是到了南半球,就是需要尋找南極天,大小麥哲倫星雲的垂直平分線,和麥哲倫星雲構成等邊三角形的那個點就是,但在實踐之中,往往會搞錯,因爲有一個假十字會干擾。

兩個鐘錶則是用於測量經度,裡面記錄的是北衙時間,兩個負責互相校對去平均值,還有一個測算當地時間的日晷,這些都是舟師們在海上不斷航行的經驗,每一個算法,都極其的寶貴。

朱翊鈞興致勃勃的跟張居正聊着這臺工具的種種妙用。

“好好好,好東西啊。”張居正研究了半天,頗爲確信的說道:“有了這個,就不愁不知天下有多大了。”

“還有呢。”朱翊鈞將張居正帶到了一個巨大的堪輿圖面前,拉開了紅綢布,上面是一副巨型的堪輿圖,是大明當下實土郡縣的精細堪輿圖,桌下還有一個盒子,裡面放着兩京一十三省四大總督府的更精密的堪輿圖。

皇家格物院階段性完成了大明官道驛路周圍的繪測,大明的堪輿圖終於不再比例失調。

“輿地圖!先生回內閣的時候,帶回去一份慢慢研究。”朱翊鈞展現了部分的堪輿圖,只有綏遠的還是簡單的勾勒,但也能看出大概的形狀。

“度數旁通以來,大明的繪測終於在老神仙郭守敬之後,有了顯著的進步,快三百年了。”朱翊鈞這九年的成果,極爲欣慰,郭守敬四海繪測後,大明終於有了更進一步的繪測成就。

老神仙留下的東西,能遺澤三百年,已經很不容易了,而現在大明朝廷終於在老神仙的肩膀上,又往前走了一步。

“最近的新政,先生是不是頗爲反對?”朱翊鈞詢問着張居正對於近來新政的看法。

朱翊鈞長大了,權力的中心正在逐漸從張居正讓渡到皇帝,近來的新政,頗爲激進,燕興樓交易行的擴張、國債、鈔法在海外試行、驛站的承兌匯票,無論哪一項,都和大明國朝有些格格不入,和禮教背道而馳。

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蛻變的過程中,因爲商品的豐富,會產生一種商品無所不能的拜物教,而白銀流入,在京師、南衙、松江等地的白銀堰塞,拜物教,又必然向拜金教轉變,認爲金錢無所不能,無論是拜物教還是拜金教,對崇德教的儒家士大夫而言,都是巨大的衝擊。

“臣的確是不太贊同的。”張居正選擇了實話實說,陛下直接問,他也直接回答了,繞那麼多的彎兒,猜來猜去的不符合他們這對君臣相處模式,他思索再三開口說道:“其實在臣看來,新政的力度已經完全足夠了,沒有必要更進一步。”

五桅過洋船已經足夠了,沒必要再造快速帆船;清丈還田足夠了,沒必要普查丁口,均田役;六冊一賬已經足夠了,大明財用日盈,交易行沒必要擴張,更沒有必要發行國債;涌入大明的白銀和赤銅也足夠了,沒必要再探索鈔法;《給驛條例》已經足夠了,驛站的承兌匯票是兵部撈過界了。

如此種種,張居正覺得夠了,再繼續下去,就會威脅到皇權了。

新興的資產階級,絕對不會滿足當下階級,掌握了更多社會資源的他們,會對自上而下的朘剝越發不滿,新興資產階級,一定會想方設法的實現自己的階級躍遷,也就是造反。

這是有歷史教訓的,一場安史之亂,讓大唐從盛世向地獄滑落,安史之亂被平定後,節度使們發現了自己的強大,一個個做起了山大王,藩鎮割據成了中晚唐的最大亂象。

當一個階級掌控了完全不屬於他這個階級應該掌控的社會資源時,想要更進一步,變成了必然。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孝,是儒教之下的社會基本運行規則:官序貴賤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後世有尊卑長幼之序。

朱翊鈞看着張居正的表情,露出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笑容,一如當初,朱翊鈞想起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他讓張居正把君父、君師、君國區分開來,那時候,張居正不肯,現在張居正依舊不肯。

張居正的新政,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要建立一種新的秩序,只是爲了給大明王朝續命。

現在的新政,的確有些過於離經叛道了。

“那先生不贊同,爲何不反對呢?”朱翊鈞好奇的問道。

張居正眉頭緊皺,認真思索之後,搖頭說道:“因爲臣不知道從何反對,最近的新政推行,都有隱憂,這其實很正常,沒有任何一個政令是完美無瑕的,矛盾無處不在,好壞對立而統一的存在,因噎廢食又過分餒弱。”

“所以只好先試試看了。”

大明現在已經有了試錯的資本,不是陛下剛登基時岌岌可危的局面了,政令具體好壞,先試試,反正都是試點,成了就成了,不成不還是有‘張居正’、‘王崇古’這些佞臣嗎?

張居正收好了陛下送他的東西,迴文淵閣前,他猶豫了下說道:“陛下,石城縣知縣陳榛這個案子,那個失主,估計是當地遮奢戶的走狗,陳榛剛剛到任,當地遮奢戶怕是要給陳榛一個下馬威,陳榛也不是泥捏的。”

朱翊鈞頗爲認同的說道:“三十兩銀子,不是普通人家能拿出來的。”

這不奇怪,他剛登基,張四維還打算給皇帝一個下馬威呢,弄個王景龍入宮嚇唬皇帝。

萬曆九年八月十五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遠在長崎總督府的總督徐渭,罕見的開了一瓶萬曆元年的國窖,叫來了提舉市舶使孫克毅,長崎都司指揮使李誠立、市舶司提舉太監王朝、巡按御史羅應和等人。

中秋佳節本是團圓佳節,他們全都是身處異國他鄉,只能望明月思鄉。

“諸位,今日中秋,滿飲。”徐渭舉起了酒杯,沒說那麼多祝酒詞,上來就是一口悶,五個人分一斤,一人不過三兩而已。

“京師傳來了幾個好消息。”徐渭喝完杯中酒之後,說起了大明來的消息。

“戚帥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踏平板升,斬首五千壘京觀威震草原,長驅直入再復河套,此爲第一喜。”

“大同、勝州、臥馬崗發現了大煤山、銅山、銀山,自此之後我大明亟需白銀不,必完全仰賴海外輸入,此爲第二喜。”

“大明水師三萬擴軍九萬,分駐密州、松江、廣州、琉球,我大明海波已平,商舶販運海上再無倭寇之憂,此爲第三喜。”

“陛下再得公主,乃皇后嫡出,此爲第四喜。”“爲大明賀!爲陛下賀!”

“爲大明賀!爲陛下賀!”所有人再次舉杯滿飲,長崎總督府內喜氣洋洋。

這都是和長崎總督府息息相關的喜事,大明還在振武,長崎總督府就必然存續,白銀不必仰賴海外,這是大明白銀安全的重中之重,長崎總督府的壓力驟減,水師擴軍,長崎總督府若有變,則有援護,陛下喜得千金,若是哪個總督府家裡燒了高香,尚了公主,那自然是喜上加喜。

“美酒啊,徐總督摳摳索索,這好酒只肯開一瓶!”李誠立晃盪了下酒瓶,已經見底了。

孫克毅則連連擺手說道:“畢竟我們身在長崎,還是要小心爲上,喝多了誤事。”

不是沒有,只是不方便敞開了喝。

“孫提舉,這半年元緒羣島又送去了多少倭奴?”徐渭看着孫克毅低聲問道,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看向了孫克毅,倭奴生意,是見不得光的奴隸貿易。

元緒羣島有需求,而長崎總督府有貨源倭奴,這有需求有供應,自然有價格,而且利厚,長崎總督府敲鈴鐺的手藝極好,倭奴產出極高。

自從陳璘援護長崎總督府,踏平了島津氏、龍造寺和大友氏之後,整個九州島筑前、筑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薩摩、大隅九國、包括所轄1400個島嶼,盡歸長崎總督府。

自從大明水師總兵首裡伯陳璘離開長崎之後,長崎總督府一直在幹一件事,那就是平叛,但平叛之後的俘虜,殺的話,殺俘不祥,不殺的話,留着也是礙事,索性都敲了鈴鐺,送往了元緒羣島做奴隸,開墾荒田。

兩難自解,豈不美哉?

“三萬,另有四千七百倭國遊女,送往了松江府。”孫克毅平靜的說道,孫克毅是松江人,更是當初倭患的親歷者,讓他同情倭人,他實在是無法做到,所以他表現的冷血無情,摘人鈴鐺如同敲豬。

血仇唯有血報,倭寇是怎麼在禍亂東南的,現在孫克毅就在怎麼對等報復。

三萬倭奴,這裡面不都是俘虜,有的是專門的捕奴手抓來的,九州島大約有倭人100餘萬,半年時間,就摘了三萬對兒鈴鐺,效率已經很低了。

“京師送來了一批寶鈔,我打算用這批寶鈔換取白銀。”徐渭拿出了一個盒子來,打開,裡面是大明海外寶鈔,和通行寶鈔不同,海外寶鈔,用的是萬曆年號。

巡按御史羅應和翻了翻那精美的寶鈔,搖頭說道:“印的倒是極爲精美,而且看起來頗爲結實,一堆廢紙,毛利家、織田家,都不是蠢貨,怎麼肯要,廢紙換白銀硫磺,自是不樂意的。”

羅應和作爲巡按御史,他和倭國士族接觸過,倭國的頂層都學漢文,往來文書也是如此。

倭國的律法、醫書、經書都是用漢文寫的,這就是階級壁壘,倭國的平民接觸不到漢學,律法醫書經文看都看不懂,倭國是這麼幹的,朝鮮也是如此。

倭國的頂層對大明還是很瞭解的,大明的寶鈔不如廁紙,也是預料之中。

“他們不想要,就不要了嗎?”都司指揮使李誠立翻動着一沓寶鈔,微眯着眼說道:“他們不想要也得要,倭人說了不算。”

萬曆二年,廣東總兵張元勳遣部將李誠立,前往潮州府平定盤踞潮州海外諸島的倭寇,李誠立不敵敗北,殷正茂革罷了李成立,後來李誠立在攻打馬尼拉、宿務、棉蘭老島的過程中,屢次立功,纔再次成爲了參將,從呂宋調到了長崎。

呂宋總督府的官員任免,是聽朝廷調令的,這和雲南黔國公府受王命是一致的。

現在的李誠立已經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了,多次‘一揆民亂’中,李誠立都是一馬當先,這兩年的治安戰,都是李誠立打的,他是站在實力的角度去說這番話。

寶鈔,倭國不想要,也得要,而且還得拿真金白銀來換!

“明日我打算遣人去請尋毛利氏、長宗我部氏、河野氏、德川氏、後北條氏、上衫氏等諸多家督前來長崎,以倭國國王足利義昭的名義讓他們前來,共議寶鈔之事。”徐渭看了一圈,做出了決定。

市舶司提舉太監王朝聽到這裡,稍加思索說道:“上次足利義昭那個蘿蔔章已經爛了,再刻個新的吧。”

室町幕府倭國國王的印綬,本就是大明賜予的,大明長崎總督府再刻個倭國國王的印綬,這非常合理,上一次已經用蘿蔔刻過一次了。

“行。”徐渭點頭說道,如果肯過來,那最好不過,如果不肯過來,那徐渭就要召喚天兵天將,請首裡伯陳璘,帶着五桅過洋船,踏門侵戶綁他們過來了。

“這裡面最難搞的就是織田信長了,他要做天下人,怕是不肯給我們這個面子。”巡按御史羅應和略顯擔憂的說道。

“別人都來了,他沒來,他想做天下人也做不得了。”徐渭不在意的笑了笑,之前這些戰國大名畏懼織田信長的威名,認同他天下人的身份,現在大明來了,如果織田信長不來,那反倒是落到了下風,再不是天下人了。

威望這個東西,看不到摸不着,卻真實存在。

萬曆九年八月十六,長崎海防巡檢司,共計二十四個海防巡檢水上飛,架着水翼帆船,掛着北斗七星旗向着各大幕府而去。

徐渭作爲大明天使長崎總督,要在九月初一,在長崎代倭國國王召見大名。

去還是不去,這不是一個問題,這些個戰國大名們根本沒有選擇,只能坐水翼帆船,帶上兩個扈從前往。

大明水師直接的軍事威脅暫且不提,雖然五桅過洋船每年都要武裝巡遊一圈,名曰演練,實則威懾,是實打實看得見的威脅。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且說厭惡了長崎總督府,還怎麼跟大明做生意?整個倭國的大名們,都要通過長崎總督府才能完成和大明的商貿。

徐渭一句話,他們就得吃糠喝稀,不得不來。

經濟羈縻的威力正在逐漸展現,只要徐渭不要了他們的命,不讓他們死,不太過分的要求,就只能答應,臨行前的大名們,個個和家眷們抱頭痛哭交代後事,生怕到了長崎,因爲什麼古怪的原因,被刀抹了脖子。

徐渭一直在積極籌備,這一次他一共要求了二十名大名前來商討寶鈔大事,既是發鈔,也是貿易,這種大型的貿易會,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大明今年堆積的商品需要出售,還要確定來年的份額。

大名們對長崎總督府的觀感是極其複雜的,一方面,長崎總督府本來是他們倭國的一地盤,現在成了大明的海外總督區,這顯然是大明對嘉靖年間倭患的報復;而另一方面,這種貿易會,其實就是變相的朝貢貿易。

在長崎總督府建立之前,倭國只有十年一次朝貢,而且規定只有兩艘船,並且是兩桅倭船,爲了這十年一次的朝貢,嘉靖年間,還鬧出了倭使爭貢的鬧劇來。

而現在,每年都可以一次朝貢貿易,這讓倭國對長崎總督府的態度,變得複雜且矛盾,不想長崎總督府存在,又怕長崎總督府真的離開。

貿易會推遲了,從初一推遲到了初九,比約定的日子晚了八天。

之所以推遲,是因爲首裡伯陳璘,帶着三條五桅過洋船,要從松江府趕到長崎總督府來,收到消息的徐渭,立刻選擇了延後,陳璘是來進行武力威懾的,強扭的瓜當然不甜,但是解渴。

織田信長來了,因爲他的主要敵人都到了長崎。

西側的毛利家毛利輝元,南側的長宗我部元親、北側的上衫家上杉景勝、東側的北條氏直,這都是織田信長布武天下路上的敵人,織田信長不得不來,如果不來,這幾家再搞個第三次信長包圍圈,織田信長也受不了。

徐渭是第一次見到織田信長,他帶着兩個隨從,來到總督府拜訪。

頭上頂着月代頭,再俊俏的臉龐都會變得奇怪,鼻子高隆,鼻下有八字鬍,內白外青的裳唐衣,最爲古怪的就是,織田信長披着一個紅披風,這個紅色披風是泰西國王那種款式。

織田信長在京都養着一羣傳教士,起初倭國人不知道紅毛番從何處來,故此稱他們爲南蠻,他的披風,來自於傳教士的禮物。

一種很另類的打扮。

但大名們見怪不怪了,在大名們的眼裡,織田信長就是魔王,打扮另類不足爲奇,有傳言說,織田信長還沒有繼承家督時,喜歡穿女裝,和妹妹織田市並稱美人。

“日本國王天下人織田信長,見過大明特使。”織田信長沒有行跪禮,顯然,他知道想從大明獲得支持,已經是不可能的事兒了,室町幕府徵夷大將軍已經被安置在了京師,所以織田信長壓根就沒有客氣。

徐渭笑了笑,沒有過多的計較,第一感覺,就織田信長他很狂妄,頗爲目中無人。

“坐。”徐渭示意織田信長就坐,他也沒有過多的含蓄,拿出了大明海外寶鈔讓人放到了織田信長的面前。

徐渭看着織田信長兩肩上的永樂通寶家徽標誌,說道:“這是寶鈔,日後倭國通行寶鈔。”

“我倭國自有貨幣,不勞上國費心了。”織田信長沒有打開盒子,他知道里面是寶鈔,他直接表示了反對。

“是這些嗎?僭越之主鑄造的永樂通寶,你鑄我大明的通寶,可有我大明的准許?”徐渭抖了抖袖子,甩出十幾枚銅錢,扔到了織田信長的面前,嗤笑的說道:“就這錢,在我大明,連飛錢都不如。”

不是徐渭羞辱他,織田信長私鑄大明永樂通寶爲貨幣,鑄錢工藝極差,天圓地方,既不圓也不方,而且要比大明的通寶小兩號,永樂通寶是用赤銅加錫鋅鑄造,而織田信長鑄的錢,是青銅,質量差還輕。

大明母錢,爲了翻鑄出來的字口清晰,會經常修字根,而倭國鑄造的‘永樂通寶’缺少修字根的步驟,連字都看不清楚。

就這種破錢,也好意思頂着‘永樂’二字?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二百七十三章 吃幹抹淨不幹事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一百三十二章 你的命是不是命,你是不是人?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513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331章 誰爲萬民奔波,誰爲萬民之王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五十二章 戚帥,朕有疑慮第344章 誰輸誰贏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441章 利者,人之所欲也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五十三章 養寇自重,弛防徇敵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一百六十六章 你去把唐僧師徒除掉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507章 陛下雖然好殺人,但的確是仁君!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傲慢,是失敗的開始第561章 詔廢賤奴籍仁極至功德,鄉野田畝間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一百二十四章 真誠就是最大的必殺技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