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不是每一個人都當得了“一把手”

在中國,長久以來,“官本位”觀念深入人心。在很多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做“官”當“頭兒”的結。當然,合夥創業的你也不例外。在自己的公司或企業中,你當然希望“自己說了算”,手中握有“相當大的權力”,做整個公司或企業的核心,這樣,你可以:

公司或企業的展方向和前景,由你制定或規劃;

公司或企業的重大的決策由你說了算;

公司或企業重大的人事或職務任免,由你說了算;

當然,你所獲得的利益(股權、分紅等也要比其它合作伙伴多。

每個人都想當一把手,但事實上卻是,並不是毎一個人都能當得了“一把手”。

古往今來,創業打天下的人衆多、但卻不是誰想做“一把手”就能做得了的,事實上也不需要大家都去做“一把手”有些一把手你該做必做,不做反會壞大事,如孫中山,因爲太謙讓,使大好革命形勢差點付諸東流,有時候你得學會主動讓賢,比如項羽,硬要做楚國的“一把手”,害死自己事小,敗壞了大楚的宏圖大業,淪爲天下人之笑料豈不事大?

會做人就能當得了“一把手”嗎?

三國時期,劉備與魏、吳三足鼎立。劉備只不過是一個賣草鞋出身的,文比不過諸葛孔明,武比不過關張,卻始終是“大哥”,始終是“老闆”。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劉備會做人,會算計。於是,就有人這樣說了,凡是會做人的,都能當“一把手”。事實上,是這樣嗎?

不見得!我們看,毛周朱一代領導人創立新中國,假如論做人,周朱均勝過毛,那麼何以毛做了“一把手”呢?

其實做“一把手”的,絕對不是會做人就行的,你還要同時具備其它方面的素質。一般來說,除了會做人。”一把手”還要具備以下關鍵素質:

1.先進的理念,高超的聰明,非凡的見地

其實“一把手”就是要有別人提不出來的目標,你得有兄弟們願意追隨你去實現的宏偉藍圖。毛就是這樣、劉備也是這樣。“一把手”經營的是理念而不是其它。

2寬廣的胸懷

“一把手”一定要有寬廣的胸懷。古往今來,創業打天下的人,從劉備到孫中山再到**,沒有一個主動去搶“一把手”的位置,他們都是要求主動讓賢的,爲了偉大的目標的實現,他們什麼都不在乎,把自己的位子讓給別人也在所不惜,他們能夠誠心誠意地延攬各種人才,包括具備領導才能的人,因爲他們明白: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沒有大夥的共同努力,再宏偉的藍圖都只能是空談。

以上兩點纔是一般人做不了領導的真正原因,看看你自己,具備這些關鍵素質嗎?

不做“一把手”又何妨!

其實,真正做事業的人並不在乎誰是一把手。你能提出先進的理念,就會有一大羣人追隨你。而你寬廣的胸懷保證大家的齊心協力,而不會出現爭權奪利的內訌。事業成功了,你就是當之無愧的領袖級人物!

在很多公司或企業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做二把手的,三把手的……每一個人也都是功成名就,沒有人覺得自己虧了,越是先進的組織越有先進的理念,這樣的團體事業做得也就越大,內部矛盾也就越小,大家各盡其能,各獲應得,沒有人或少有人抱怨,像微軟,其治理水平世界第一,比爾·蓋茨沒有喊着要當“一把手”,人家的公司沒多少人覺得自己的水平得不到揮,也沒人喊這不公平那不公平,大家都很愉快,所以人家的公司才能做到世界第一。

職場物語

比爾,蓋茨都沒有聲聲喊着一定要當“一把手”,你又何苦來哉!

一定要有百分百的把握嗎?

事實上,對於很多職場人來說,在其心裡,都有自己創業當老闆的想法,有誰一心只想着一輩子爲別人打工呢?當然,你也會有這樣的想法。但你爲什麼只有想法而不敢去進行創業實踐呢?你也許會這樣回答:我沒有十足的把握啊!萬一失敗了怎麼辦?我還要養家呢?

難道,創業一定要有百分百的把握才能去做嗎?

你永遠不可能知道前面是什麼

事實上,任何的創業都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把握,如果那樣的話,創業也就不叫創業了,而應該改爲就業了。創業,你永遠不可能知道前面是什麼,是成還是敗。這恐怕就是“創”的最大意義了!

創業,正是因爲你不可能知道前面是什麼,因此你需要冒一定的風險。事實上,冒險精神也是創業者成功的最大特質之一。有時,你沒有成功的原因,並不是你不想成功,而是沒有敢於冒險的褚神。機遇擺在面前,你不敢嘗試,害怕困難,害怕挫折,害怕有風險,於是在機遇而前,你猶豫徘徊,拿不定主意,機遇是不會等你的,當它來到你面前時,如果你不抓住它的手,瞬間就消失在你的眼前,不會再回來。

風險越大,利潤越大,風險與利潤同在,世上沒有完全沒有風險的事,如果你想獲得更大的收益,你想創此成功,就要敢於冒險。如果一件事你有了100%的把握再去做,你連入局的機會都沒有了;有50%去做也許還有一半的機會;有30%就幹,你應會有百分之百的機會!

要冒險,但不要冒進

的確,創業需要膽量,需要冒險。但創業畢竟不是賭博,你必須要掌握這樣一個原則,那就是:冒險但不冒進。那麼,冒險和冒進有哪些實質的因別呢?

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個人問一個哲學家,什麼叫冒險,什麼叫冒進?哲學家說,比如有一個山洞,山澗裡有一桶金子,你進去把金子拿了出來。假如那山洞是一個狼洞,你這就是冒險;假如那山洞是一個老虎洞,你這就是冒進。這個人表示懂了。哲學家又說,假如那山洞裡的只是一捆劈柴,那麼,即使那是一個狗洞,你也是冒進。

我們對這個故事的意思進行總結:

冒險和冒進的區別就在於:冒險是你經過努力,有可能得到,而且那東西值得你得到,否則,你只是冒進。

冒險,是綜合了運氣、計劃、膽量和智慧的一種探索活動。由於有運氣成分的存在,所以你冒險的最終結果是可能失敗,也可能成功。如果是前者的話,說明你的目標難以逾越或是自己準備不夠充分;如果後者的話,說明你自己選擇了正確的目標,準備了洋細的計劃等。總之,最終的結果主要由你自身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來決定。冒險是在進行一種等價交換,你付出了多少,在成功後便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冒進,通常是盲目的,雖然你也勇於進取,但卻沒有去估量實際的條件和可能性,結果你常常因爲浮躁而無法達到預期目標並有可能招致意外的麻煩,所以,冒進的成功機率幾乎爲零。冒進所產生的結果與你自身的付出通常是不等式,目標太大以至於受挫折而使你灰心,目標太小由於收效緩慢而令你泄氣。

小故事中的大感悟

40歲的陳林芳是某針織廠廠長,原是一名針織廠女職工的她,1999年下崗後,生活非常的艱辛——她下崗時,丈夫也失業在家,而且身體有病,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一個上初中,公公婆婆年邁多病,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沒有了經濟來源,陳林芳一家生活十分艱難。

困難的日子,使陳林芳決心自謀生路,但她想做小買賣又沒有本錢,於是就和丈夫商定出外打工謀生。夫妻二人先後去了上海、北京、山東等地,幹過清潔工、計時工、服務員等,一干就是4年,也沒有掙着錢,就又回了家,雖然沒有掙到錢,但他們長了見識,摸到了點門道。有一次,陳林芳收集到一個信息,說家庭編織手套成本低、簡單易學,她覺得搞針織應該是內行,這個項目比較適合自己,便橫下一條心借錢買回一臺機器,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織出第一批手套後,陳林芳就用自行車馱着,一戶一戶地與勞保商店和用貨單位聯繫,但事與願違,走遍了所有的商店,手套卻一副也沒賣出去,難道自己這條路走錯了?陳林芳心裡的滋味非常不好受,但她並沒有因此灰心。

後來,經過總結改進,陳林芳的第二批產品終於打開了銷路,有了可現的經濟效益,由於銷路好,自己忙不過來,就添些設備和人手,擴大生產規棋,在家裡辦起了手套編織廠,通過不懈努力,她的事業不斷展,固定資產很快達到60多萬元。

職場物語

冒險,是創業者創業成功的最大特質之一;冒進,是創業者創業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不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某村積極響應“三下鄉”活動。

村長非拉着一同學胳膊讓他幫忙把村頭牆上的標語翻譯成英文。

這位同學實在推脫不過,於是大筆一揮,在“樹新風”下寫到“treenewbee!”

職業生涯規劃對於一個人的職場展意義巨大!一個好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你在職場獲得更大的展。也許你會認爲,自己已經30多歲了,別說職業生涯規劃,能夠保住這份戶口的工作已經很不錯了。這種認識是不對的,職業生涯設計不僅僅是年輕人的事,它會伴隨人的一生。無論你是什麼樣年齡的人,都可以做職業生涯規劃,而且需要做規劃。有了職業生涯規劃,你纔有目的,才能按既定目標奮力前進。

人過三十不學藝?

古人云:“人過三十不學藝。”究其原因,一般認爲有這樣幾點:一則年紀大了,記憶力明顯減退;二則顧及個人臉面,不恥下問會感覺很沒面子;三則理解能力明顯不足,多年工作的習慣已經形成定向思維;四則紛亂的事,致使沒有精力潛心學習。那麼,人過三十,就真的不學藝或者是不能學藝了嗎?

活到老,學到老

“人過三十不學藝”,這句話顯然是沒有道理的!就當今這個社會來說,它已經嚴重過時了。

當今社會,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信息技術在飛速展,人類科學在日新月異的進步,如果你不學習,馬上就要被淘汰。動物爲了生存,在一生中都需要不停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老虎需要不斷磨牙,犀牛需要堅持磨角。對於—個人來說,也應如此,活到老,學習到老!

如今社會,不要說過了三十需要學藝,即便過了四十、五十、六十歲也需要學藝。媒體不是也常常報道嗎?說某某成年人在上小學,某某老年人邁上了大學考場。沒有金鋼鑽,就沒辦法招攬瓷器活,趙麗蓉70歲時還在不斷學藝,還在不斷進取,演出的小品一個比一個耐看。何況你呢?

或許你到了三十多年齡,就不好意思光明正大地去學習了。怕旁人說三道四,覺得不怎麼好意思。其實,你這種“丟不下面子、放不下架子”的思想,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陷阱。年齡大了,學習起來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腦子不如年輕時靈光,主要是雜事多,精力不夠用,但無論如何,你也要繼續學,有藝走遍天下,無藝寸步難行。即使己經具備了一定能力,也需要不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