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能源新格局

報告十二

能源與環境:中國與世界關係2013年形勢和2014年展望

惠春琳 李鑫

美國“頁岩氣革命”引領的全球新能源技術革命使世界能源格局出現新趨勢,能源儲產重心西移至美洲地區,消費重心東移亞太。隨着世界能源消費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地緣政治的博弈也隨之轉移至亞太,而中國勢必處在博弈的中心。美國的“亞太戰略”,無疑劍指中國;俄羅斯高調重回亞太,中國也是其着重考慮的因素;新興經濟體由於發展的需要勢必會與中國爭奪有限的資源和能源。這些都對中國能源安全和能源外交戰略提出新的挑戰。同時,由於能源問題導致的環境治理也成了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關注的課題。中國將在維護國家主權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樹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一、國際能源新格局

2012年11月12日,國際能源署(IEA)發佈了一項預測,2017年,美國將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爲世界頭號產油國,到2030年,美國將成爲石油淨出口國,2035年,美國將基本實現能源自給自足。這一消息使整個世界爲之震動。自1948年,美國成爲石油淨進口國以來,美國的能源消費世界矚目,能源對外依賴度高居不下,爲了能源,美國不惜在石油富產區掀起腥風血雨。而今,美國將實現能源自給。這一切都源於美國“頁岩氣革命”引領的新一輪能源革命。

頁岩氣是一種以甲烷爲主要成分的,從頁岩石中開採出來的一種天然氣。特殊的地質構造使得頁岩具有含氣高、產氣穩定和分佈廣泛的特點。美國是對頁岩氣資源研究和開發最早的國家,並且在過去的十年中通過對開採和生產技術的革新使得頁岩氣的大規模開發成爲可能。美國的天然氣產量,從2005年的5111億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6814億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總產量的24%。2009年,美國天然氣產量首次超過俄羅斯,從而成爲世界第一天然氣大國。到2020年,美國將成爲天然氣淨出口國。

(一)能源儲產重心西移—從中東到美洲

美國“頁岩氣革命”引領下的新能源革命不僅衝擊了世界天然氣市場,而且正在深刻影響着世界能源格局。由於頁岩氣的大量生產,美國不再需要過多進口天然氣,同時在頁岩氣開採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頁岩油使得美國對石油的對外依賴急劇下降。根據EIA數據顯示,美國2013年7月原油生產達每日750萬桶,是1991年4月以來最高,比2012年同期增加17.4%;10月時產量有望增至每日760萬桶。根據伍德·麥肯齊公司的預測,到2020年前後,美國的頁岩油產量可能會達到每天300萬桶—相當於美國目前日產原油總量的1/3。屆時,美國將超過沙特成爲世界第一原油生產國。到2035年,美國進口石油的比例將跌至10%。從OPEC進口的石油由2004年的日均石油進口量約爲500萬桶,降至2013年上半年的350萬桶/日。

圖12-1 美國能源生產與消費

除美國的頁岩油外,加拿大的油砂和巴西的鹽下油也是此次能源革命的重要產物。加拿大的油砂產油量爲150萬桶/日,未來十年,加拿大的油砂產油量可能會翻番,外加常規石油產量,將使加拿大超越中國,成爲僅次於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美國的第四大產油國。目前加拿大是美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過去是沙特),佔到美國進口總量的1/4,大約是沙特進口石油量的兩倍。

巴西的石油資源埋藏在一條1.6公里厚的鹽帶下,稱爲鹽下油。如果開採順利推進的話,到2020年的時候巴西的石油產量或可達到500萬桶/日,產量大約相當於委內瑞拉現產量的兩倍,巴西將有可能取代委內瑞拉,成爲拉美石油的源泉,並且可能成爲美國石油進口的一個主要來源。

這些非常規能

源構成了一幅新的能源版圖。曾經爲整個世界所熟悉的、似乎無可逆轉的能源儲量帶(從北非馬格里布地區經由波斯灣、環裡海地帶到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巨大的“內新月儲油帶”,這個巨大的“儲量帶”蘊藏着世界石油儲量的75%和天然氣儲量的40%。),即將因爲這場非常規能源革命而改變。新的能源版圖正在呈現。它的中心不在中東,而在西半球。新的能源軸線北起加拿大的艾伯塔,縱貫整個美國東中部,再經過法屬圭亞那沿海一處新發現的大油田,最後到達在巴西附近發現的海上超大油田,幾乎覆蓋整個美洲。美洲真正成爲了美國的“後院油庫”。能源儲產重心開始從東向西移。

(二)能源消費重心東移—從歐美到亞太

與此同時,能源的消費重心,卻從西向東移。二戰後,世界重新步入正常的經濟發展軌道,尤其是西歐各國和北美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作爲“工業血液”的石油在世界範圍內的需求急劇膨脹,其中絕大部分流向了西歐和北美。由於新能源革命和能源結構的改變,美國和歐洲近十年來的石油消費爲負增長,尤其是歐洲,石油消費量跌幅非常明顯(見圖12-2)。而近20年來,亞太地區的國家一直走在發展的快行道上,對於石油的需求與日俱增,由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10%上升到25%。尤其是近十年來,新興經濟體羣體性崛起,推動世界能源消費增長中心發生了轉移。

亞洲國家從中東進口石油增長明顯,從2006年每天1360萬桶增長到2012年每天1442萬桶。也就是說,中東國家將更加依賴亞洲國家對石油的需求,中東地區的石油在亞洲主要國家石油進口總量中的比重日益上升。中東地區是中國、印度、日本三國的第一大石油供應來源地,其中2012年,中國從中東進口的石油約爲53%,印度65%以上,日本約爲83%。因此,中東從美國的“油庫”變身爲亞太的“油庫”。

圖12-2 近十年來石油消費情況區域對比 資料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2013》

圖12-3 2012年世界石油主要貿易流向

(三)能源新格局引發的地緣政治變動

隨着世界能源消費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地緣政治的博弈也隨之轉移至亞太,而中國處在博弈的中心。美國“亞太戰略”的出籠,無疑劍指中國。其戰略呈現“全球收縮,亞太突進”的態勢,騰出手來在亞太地區與中國形成競爭的態勢。

隨着美國戰略的調整,俄羅斯也高調回歸亞太。俄羅斯的油氣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又將油氣的開發投向北極地區。但俄羅斯長期以來能源出口依賴歐洲,當歐洲的能源需求增長趨緩後(由於歐洲的新能源革命),俄羅斯也開始不斷擴展出口市場,實現出口多元化,把目光瞄向了油氣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的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

同時,新興經濟體由於發展的需要勢必會與中國爭奪有限的資源和能源。隨着世界經濟的不斷髮展,世界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據英國石油公司2013統計,2006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量爲110.056億噸油當量,而2012年已達到124.766億噸油當量。2012年全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增長爲1.8%,其中非經合組織能源消費增長量爲4.2%。同時,在新興經濟體聚集的亞太地區一次能源消費量增長迅速。由圖12-4可知,非經合組織國家一次能源需求持續增長,而經合組織國家趨於平緩。2006年亞太地區一次能源消費量爲37.02億噸油當量,而2012年已猛增到49.922億噸油當量,佔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費的40%,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國一次能源消費從2006年的17.647億噸油當量增長到2012年的27.352億噸油當量,2012年較2011年增幅高達21.9%;印度從2006年的3.9億噸油當量漲到2012年5.635億噸油當量。在

所有新興經濟體能源消費量的淨增長中,中國和印度佔全球能源消費量淨增長近90%。到2030年,中國將成爲世界上石油消費第一大國。與此同時,2012年亞洲地區的石油產量與2011年相比增長0.7%,消費量爲3.7%,其中消費總量佔世界的33.6%。其中2012年印度產量比2011年降低0.9%,但是消費量卻增長5.0%。這種能源生產與消費的極度不平衡,造成新興經濟體能源安全問題日益尖銳,將導致更爲激烈的能源爭奪戰。

表12-1 2008—2012年世界部分地區及國家石油產量與消費量(單位:千桶/日) 資料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2013》

圖12-4 全球一次能源需求 資料來源:BP《世界能源統計2013》

中國學者胡鞍鋼教授在《中國大戰略》一書中,提出了“國家生命週期”的“五階段說”。第一階段是經濟發展的準備期或準備成長期;第二階段是經濟迅速發展期或迅速成長期;第三階段是經濟強盛期;第四階段是發展緩慢期;第五階段是國力衰落期。如圖12-5所示:

圖12-5 國家生命週期圖

根據胡鞍鋼教授的理論,中國目前處於國家實力的迅速成長期和崛起階段。21世紀,中國的崛起成爲全球範圍內最爲矚目的趨勢。2000年,中國的GDP超過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2005年,超過法國,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超越德國成爲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0年,超過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崛起和可持續的發展需要能源的推動。而中國的能源現狀卻是:1993年,中國首次成爲石油的淨進口國;2006年,中國首次成爲天然氣的淨進口國;2009年,中國首次成爲煤炭的淨進口國;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爲了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2011年,中國石油進口和原油進口分別達到56.3%和55.1%,首次雙超55%。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有望上升爲近80%。

中國的石油不但對外依存度高,而且進口來源非常集中,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各佔到50%和30%上下。在中國的十大原油進口國中,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委內瑞拉外,其他全部爲中東、非洲國家。如圖12-6所示:

圖12-6 中國十大原油進口國(單位:萬噸)

中東和非洲距離中國遙遠,原油進口需要經過海上運輸才能到達,這不但存在海上運輸安全問題,運輸成本也高。中東、非洲地區地緣政治事件頻發,一旦發生大規模戰亂,中國的石油供給必受到影響,石油價格走高,相關企業運行成本增加,造成輸入性通脹,引發更多經濟和社會問題。雖然我國正在實施中東、裡海(包括俄羅斯)、拉美、非洲、北美、北極等地的能源外交佈局,但這只是分散了進口來源地,降低了我國能源進口中存在的一定風險,並沒有解決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問題。並且,無論是陸上運輸,還是海上運輸,我們很難確保能源通道安全,原油供應鏈一旦中斷,無疑將對我國的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中國崛起和發展的進程將面臨中斷的危險。

中國能源對外依賴度高居不下勢必成爲中國崛起的能源瓶頸,如何降低對外依賴度,是我們走出能源困境的關鍵。中國的發展和崛起受到環境問題的嚴重衝擊,傳統的能源消費結構亟待優化,新能源可以有效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根據法國電力公司最新的數據顯示,法國國內電力供應78%以上依靠核電。在過去的40年裡,通過發展核電,法國能源的對外依賴度從1973年的77.4%降低到現在的50%,每年因此減少石油進口費用240億歐元,並且向歐洲國家售電。近年來,世界各國也紛紛提出低碳能源戰略,積極發展新能源。無疑,新能源(低碳能源)的發展勢必也將成爲中國能源困境的突破口。

(本章完)

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三、日益豐富的中非人文交流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二、中國與拉美的經貿關係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三、中國與中東關係實現新發展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一、中國在俄羅斯對外戰略中的地位上升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一、2013年全球科技投入及發展趨勢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二、中國與東盟關係的新發展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報告一 超越歷史: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_三、結論與2014年展望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一、沒被“浪費”掉的危機:歐洲的改革與轉型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二、2013年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一、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論與現實背景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三、中國與中東關係實現新發展二、低碳能源: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二、2013年全球科技進步及產業變化動態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二、中國與拉美的經貿關係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一、國際能源新格局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五、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政策建議一、沒被“浪費”掉的危機:歐洲的改革與轉型二、2013年全球科技進步及產業變化動態二、低碳能源: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一、中國與拉美關係的新特點二、歐盟“重啓”對華政策調整與加快推進“大西方”戰略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二、中俄關系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分析與2014年展望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四、中國—東盟關係未來展望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二、持續增長的中非經濟合作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一、2013年中日關係回顧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二、中俄關系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二、低碳能源:世界能源發展的方向三、2013年中國與日韓關係的新特點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一、國際能源新格局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二、2013年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探索與挑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五、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政策建議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三、中國與中東關係實現新發展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三、中國與中東關係實現新發展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一、國際能源新格局二、歐盟“重啓”對華政策調整與加快推進“大西方”戰略一、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論與現實背景二、2013年全球科技進步及產業變化動態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四、戰略和政策建議報告三 中國與東南亞關係:穩中求進,面向未來_一、2013年東南亞局勢基本狀況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二、中國與中東相互戰略需求上升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三、中國與中東關係實現新發展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二、2013年國際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述評報告二 深陷安全困境的東北亞:堅冰與暖流同在_一、2013年中日關係回顧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五、中俄關系前景展望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九 新時期中國對外貿易的轉型與發展_二、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三、2014年海外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展望與建議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三、十八大後的中國科技戰略和發展建議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四、中俄關系中尚待解決的矛盾與問題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四、中拉關係發展面臨的挑戰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五、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的政策建議報告五 中俄關系再創新高_三、中俄關系迎來新機遇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四、當前中非關係的特點及面臨的主要問題二、2013年國際投融資及國際金融形勢述評二、歐盟“重啓”對華政策調整與加快推進“大西方”戰略一、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理論與現實背景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一、中東地區局勢發生新變化報告七 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係的全面拓展與提升_一、不斷深化的中非政治合作三、2013年中國與日韓關係的新特點報告六 大變局深化背景下的中國與中東關係發展_三、中國與中東關係實現新發展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報告八 中拉關係:機遇大於挑戰_五、中拉關係展望及政策建議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分析與2014年展望三、中國需要重構對歐政策的目標和內涵三、影響中國與東盟關係深化發展的主要問題三、國際能源格局變動對中國的影響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_三、十八大後的中國科技戰略和發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