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七章 黃帝姬號



在位起訖:公元前4366—前4330年。

生卒年:公元前4396—前4330年。

出生地:常隆(今山西臨汾市翼城縣東)。

立都:霍山(今山西臨汾霍州市南)。

年號:帝號元年(丙子,前4365)。

———————————————————————————————————————

黃帝姬號,男,姓姬,名號,號軒轅氏。中國氏族聯盟時代黃帝軒轅氏政權的六任帝。

姬號的祖父是黃帝軒轅氏政權三任帝姬豕,父親是黃帝政權四任帝姬本,母親姜氏。黃帝政權五任帝姬常是他的叔叔。

姬號生於帝本二十年(乙巳,前4396),出生在汾水流域的常隆(今山西臨汾市翼城縣東)。常隆是黃帝政權四任帝姬本少妃姜氏的故鄉,姬本在一次視察汾水流域時,與美麗的少女姜氏邂逅相逢,二人一見鍾情,旋即便在姜氏的居住地成婚。婚後,姬本就把姜氏封在了這裡,並在此修建宮室和城郭,供姜氏居住和遊玩。後來姜氏懷了身孕,便在此地生下了兒子姬號。

四任帝姬本雖然娶了多名妻子,但所生子女皆智力平平,無一人可以繼承帝位,爲此他心中常悶悶不樂。直至帝本十九年(甲辰,4397),他結識了姜氏,第二年生下了聰明的兒子姬號,他這纔看到了希望。然而,這時他已經四十七歲了。於是他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了小兒子姬號身上,給他請最好的老師教他學習文化,給他請最好的武師教他武功。姬號果然不負父親所望,不僅能文善武,而且多才多藝,四任帝姬本便選定他爲帝位繼承人。

眼看着接班人漸漸長大,再過幾年他就可以放心交班了,可偏偏天不作美,突如其來的疾病使姬本一下子到了下去,而此時兒子姬號還不滿十三歲,他還沒有能力獨自支撐朝政。姬本只好在臨終前召見分封在各地的宗族諸侯首領,想託付他們來輔佐姬號。

很快各路諸侯都只帶着少量隨從匆匆來京,唯獨他的弟弟姬常帶領着上千人的軍隊浩浩蕩蕩地開到京都,駐軍的營地包圍了大半個都城。姬本知道弟弟向來就有稱帝的野心,聞報大驚,一面派人去城外迎請弟弟,一面召集羣臣議事,商量對策。這時,他的弟弟姬常卻先進宮看他來了,並且向他申明,他帶軍隊進京完全是爲了京都的安全,絕無他意。姬本信以爲真,很是感動,便把後事託付給他,讓他輔佐姬號治理朝政。

誰知,弟弟姬常竟當着他的面公然假傳遺詔,向大臣們宣佈說是讓他來繼承帝位。

姬本原本已經是病入膏肓朝不保夕了,聞聽此言,當時就被氣死了。

於是,他的弟弟姬常強行坐上了帝位。

姬常即位後,立刻調軍隊入城,維護城中治安,羣臣一見這個場面,都嚇得躲藏起來,哪個還敢多嘴多舌。

姬常爲了除掉身邊的隱患,他把姬號及其全家封在了汾水流域,並限期離開都城。

姬號對叔叔的奪權十分不滿,全家在汾水流域安頓下來以後,他便開始廣招四方豪傑,網絡各種人才,積蓄力量,發展自己的勢力。

經過了十幾年的奮鬥,姬號終於建立起了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

而這時,居住在汾水流域的炎帝后裔姜句龍的子孫,也因爲對五任黃帝姬常的不滿,在自己的封地古陽(今山西臨汾市古縣北)和吉昌(今山西臨汾市吉縣),建立起了自己的軍隊,支持姬號起兵征討五任帝姬常,爭奪帝位。

姬號認爲:自己部下將士勇猛,兵精糧足,而且民心所向,士氣高漲,正是起兵的最佳時機。於是,擇日殺牛宰馬,祭告蒼天,宣佈起兵討伐篡權奪政的逆賊。

公元前4366年春天,汾水侯姬號的討逆大軍兵分兩路,同時向五任帝姬常的統治區發起攻擊。

邊情急報接連不斷地進入帝都下洛(即涿鹿)。

五任帝姬常大驚。

姬常執政的最初幾年還不錯,關心國事,勤於朝政,可是後來就逐漸變了,開始腐化墮落,終日沉醉於吃喝玩樂中,把朝政上的一些大事,全都交給大臣們去做。那些大臣們便乘機巧立名目盤剝百姓,從中取利,社會秩序日益混亂。

軍事設施更是一塌糊塗,服役的軍隊老弱病殘者居多,根本就沒有作戰的能力。

眼見得大兵壓境,都城危在旦夕。姬常這才匆匆忙忙地召集羣臣商議對策。

大臣們面面相覷,無一人出謀獻策。

姬常心中着急,熱血上涌,眼前一黑,突然摔倒在地。

左右上前救治時,發現他目光呆滯,兩眼發直,口流涎水,已經不能說話了。此病中醫稱作中風,現代醫學稱腦血管意外,或者叫腦溢血、心肌梗塞,總之是突然間就死了。史書上記載只說是突發疾病而死。

天子駕崩,羣臣無主,朝中立刻就亂套了。

有人主張擁立姬常的兒子爲帝,繼續商議退敵之計,但遭到大多數人的反對,大家基本上都主張迎請先帝的兒子姬號,擁立他爲天子。

姬常的幾個兒子也都是無用的蠢才,除了吃喝玩樂別無所長。這些大臣們也沒把他們看在眼裡,竟然自作主張去迎請汾水侯姬號。

於是,汾水侯姬號迅速佔領了帝都下洛,即位稱帝,改丙子年(前4365)爲帝號元年。

姬號即位後,把五任帝姬常的族人仍封於武安(今河北邯鄲武安市),限期離開帝都。對前朝的大臣仍給予重用,從而贏得了朝中大臣和各宗族封國的好評。

是年,姬號從各地徵集大批的人力和物力,在霍山(今山西臨汾霍州市南)建造新的都城。

帝號三年(戊寅,前4363),新都建成,黃帝政權正式遷都於霍山

姬號三十一歲即帝位,在位執政虛記三十七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時代》),卒於姬號三十六年(辛亥,前4330),終年六十七歲。死後遺體葬在霍山,尊號黃帝。

…………………………………………………………………………………………………

姬號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4365(丙子)…………元年……

前4364(丁丑)…………二年……

前4363(戊寅)…………三年……

前4362(己卯)…………四年……

前4361(庚辰)…………五年……

前4360(辛巳)…………六年……

前4359(壬午)…………七年……

前4358(癸未)…………八年……

前4357(甲申)…………九年……

前4356(乙酉)…………十年……

前4355(丙戌)…………十一年……

前4354(丁亥)…………十二年……

前4353(戊子)…………十三年……

前4352(己丑)…………十四年……

前4351(庚寅)…………十五年……

前4350(辛卯)…………十六年……

前4349(壬辰)…………十七年……

前4348(癸巳)…………十八年……

前4347(甲午)…………十九年……

前4346(乙未)…………二十年……

前4345(丙申)…………二十一年……

前4344(丁酉)…………二十二年……

前4343(戊戌)…………二十三年……

前4342(己亥)…………二十四年……

前4341(庚子)…………二十五年……

前4340(辛丑)…………二十六年……

前4339(壬寅)…………二十七年……

前4338(癸卯)…………二十八年……

前4337(甲辰)…………二十九年……

前4336(乙巳)…………三十年……

前4335(丙午)…………三十一年……

前4334(丁未)…………三十二年……

前4333(戊申)…………三十三年……

前4332(己酉)…………三十四年……

前4331(庚戌)…………三十五年……

前4330(辛亥)…………三十六年……

…………………………………………………………………………………………………

(本章完)

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七章 帝 蚦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姜牡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章 周夷王姬燮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四章 炎帝姜明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卜習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七章 掮 師(昊英氏3)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五章 有巢氏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六章 赤 禪(祝融氏1)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五章 五任帝己琨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七章 周恭王姬伊扈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窮王后羿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卷 商王朝簡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二章 天皇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六章 可 塑(柏皇氏2)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發(上)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章 黃帝貫俞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八章 十八任帝山回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一章 黃帝恚文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章 黃帝貫俞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章 商王子帝乙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三章 炎帝節並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一章 伏 紀(混沌氏1)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三章 夏王姒不降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斯遂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八章 夏王姒發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二章 黃帝成契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三章 黃帝姬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章 羲 暤(伏羲氏10)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祥象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五章 商王子祖辛《中國遠古帝王譜》上架公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三章 冠 象(驪連氏4)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四章 人 皇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二章 蒼 芒(無懷氏1)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五章 炎帝祝融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嗆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一)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三章 三任帝剛歌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六章 燧人氏(二)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三章 炎帝節並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嗆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五章 黃帝昌塊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四章 周康王姬釗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四章 炎帝姜明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二章 蒼 芒(無懷氏1)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六章 周穆王姬滿(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桑甘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章 團 暤(伏羲氏1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五章 商王子太甲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六章 炎帝共工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二章 隨 嬄(混沌氏2)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宥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五章 有巢氏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二章 團 良(驪連氏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一章 姒 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五章 達 耳(陰康氏2)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八章 商王子南庚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三章 地 皇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章 帝回虻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五章 五任帝己琨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七章 周恭王姬伊扈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五章 伏 義(赫胥氏1)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八章 黃帝姬咁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四章 黃帝江陽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二章 隨 嬄(混沌氏2)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章 十任帝溝次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八章 姒少康(上)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七章 立 路(陰康氏4)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斯遂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四章 團 伏(驪連氏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五章 商王子祖辛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章 十任帝杜裡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二章 二任帝美叔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章 象 偉(中央氏1)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八章 周懿王姬堅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二章 周武王姬發(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一章 商王子仲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慄陸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八章 歸 紋(赫胥氏4)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下)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四卷 史皇倉頡氏政權_第一章 史皇倉頡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三章 夏王姒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