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三章 夏王姒不降



在位起訖:公元前1818——前1749年。

生卒年:公元前1840—前1749年。

出生地:老邱(今河南開封市陳留縣北)。

立都:老邱(今河南開封市陳留縣北)。

年號:不降元年(甲辰,前1817)。

——————————————————————————————————————————

夏王姒不降,姓姒,名不降,又稱後降、江威、江武。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第十三任王。姒不降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一任王姒芒,父親是十二任王姒泄。

夏王姒泄早年無子,直到四十二時,他的一位愛妃才爲他生下了第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姒不降。姒不降生於帝泄三年(辛巳,前1840),出生在老邱的王宮。夏王姒泄喜得王子,欣喜若狂,下令大赦天下,舉國同慶。此後,姒泄對兒子十分疼愛,稍大後,便在朝中選最好的老師教他學文習武。姒不降天資聰穎,許多知識一學就會,各種武功一點就通,進步很快,十幾歲時就成了文武全才。

公元前1818年,夏王朝第十二任王姒泄在宮中去世,姒不降以長子身份即帝位,號帝不降,以甲辰年(前1817)爲帝不降元年。

姒不降即位之初,仍施行父王姒泄制定的基本國策,對內加強經濟管理,努力發展生產,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對外對周邊的夷族方國保持友好往來,使國家在總體上保持穩定。但這種和平安穩的局面並沒有維持多久。

帝不降六年(己酉,前1812),九苑叛亂,一羣奴隸和自由民聯合起來造反,殺死貴族頭領,組成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公開反對夏王朝的統治,並向夏王朝的統治區域發動進攻。姒不降調動夏王朝的精兵和各諸侯國的隊伍進行圍剿,很快平定了九苑的叛亂。《古本竹書紀年》載:“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指的就是這場戰爭。

九苑之地在於何處,現在已經很難考證,可能是一個夷族方國,也可能是一個諸侯國,因爲沒有標明方位,很難知道它在今天的哪裡。有人認爲九苑很可能就是戰國時趙國的九原,但九原的地望在今天的內蒙包頭市西,夏王朝的勢力範圍似乎還沒有達到那裡,因此這種說法很難成立。其實九苑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這一記載瞭解到,在姒不降執政時期,夏王朝又開始了血腥的戰爭。夏王朝對平民和奴隸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點燃了民衆反抗的烈火,起義的民衆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夏王朝的統治卻從此不得安寧了。各地不斷傳來民衆暴亂的消息,弄得姒不降十分恐慌。

而這時各諸侯國之間也不斷髮生爭端,他們爲各自的利益互相攻伐,爭奪土地和人民,藉以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其中最有影響的就是商侯上甲微(即子報甲)。

上甲微是先商的第十任國君(諸侯),他的父親是先商八任君子王亥。子王亥於公元前1831年在有易國強姦少女,被有易國的國君綿臣處死後,他的弟弟子王恆接替他爲商侯,爲先商第九任君。二年後子王恆去世,傳位於子王亥的兒子上甲微。上甲微於

公元前1827年聯合河國滅掉了有易部族,將國都遷到有易(今河北保定市易縣),此後便不斷對外擴張,侵吞邊境的小國,發展自己的勢力。

帝不降三十五年(戊寅,前1783),商侯上甲微以皮氏亂政爲藉口,大舉進攻皮氏(諸侯國,居今河南安陽市),將其國滅亡,佔居了皮氏全部領土。接着,上甲微下令在皮氏修建都城,新都建成後,取名爲殷,所轄之地稱爲殷邑。商族遷都於殷後,始稱殷,又稱殷商。至此,殷商一族幾乎控制了整個北方。諸侯國之間的攻伐和擴張,對夏王朝構成了很大的威脅,雖然這些壯大起來的諸侯並沒有不臣之舉,但卻給夏王朝的後世子孫留下了重大隱患。

姒不降先後生了十幾個兒子,但這些兒子全都是庸碌無能之輩,難以繼承帝業。姒不降的小弟弟姒扃聰明好學,很有治國才能,多年來一直在朝中輔佐他治理國政,深得他的器重。他有意把帝位傳給弟弟,又恐怕自己死後他的兒子們不服,發生爭權奪政的暴亂。思來想去,最終決定在自己生前就把帝位傳給弟弟,自己退居二線從旁監國。

帝不降五十九年(壬寅,前1759),八十歲高齡的姒不降果斷地做出決定,把王位禪讓給弟弟姒扃。《今本竹書紀年》記載:“(不降)五十九年,遜位於帝扃。”又說:“三代之世內禪,惟不降實有聖德。”夏、商、週三代帝王,只有姒不降是位有聖德的明君,他沒有把帝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有才德有威望的弟弟。

姒扃即位後,仍以姒不降的年號紀年。

姒不降二十三歲即帝位,在位執政五十九年時遜位給弟弟姒扃,遜位後又活了十年,於不降六十九年(壬子,前1749)去世,享年九十歲。死後葬地不詳,尊號夏王不降、後不降,諡號帝不降。

…………………………………………………………………………………………………

姒不降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前1817(甲辰)……元年……

前1816(乙巳)……二年……

前1815(丙午)……三年……

前1814(丁未)……四年……

前1813(戊申)……五年……

前1812(己酉)……六年……

前1811(庚戌)……七年……

前1810(辛亥)……八年……

前1809(壬子)……九年……

前1808(癸丑)……十年……

前1807(甲寅)……十一年……

前1806(乙卯)……十二年……

前1805(丙辰)……十三年……

前1804(丁巳)……十四年……

前1803(戊午)……十五年……

前1802(己未)……十六年……

前1801(庚申)……十七年……

前1800(辛酉)……十八年……

前1799(壬戌)……十九年……

前1798(癸亥)……

二十年……

前1797(甲子)……二十一年……

前1796(乙丑)……二十二年……

前1795(丙寅)……二十三年……

前1794(丁卯)……二十四年……

前1793(戊辰)……二十五年……

前1792(己巳)……二十六年……

前1791(庚午)……二十七年……

前1790(辛未)……二十八年……

前1789(壬申)……二十九年……

前1788(癸酉)……三十年……

前1787(甲戌)……三十一年……

前1786(乙亥)……三十二年……

前1785(丙子)……三十三年……

前1784(丁丑)……三十四年……

前1783(戊寅)……三十五年……

前1782(己卯)……三十六年……

前1781(庚辰)……三十七年……

前1780(辛巳)……三十八年……

前1779(壬午)……三十九年……

前1778(癸未)……四十年……

前1777(甲申)……四十一年……

前1776(乙酉)……四十二年……

前1775(丙戌)……四十三年……

前1774(丁亥)……四十四年……

前1773(戊子)……四十五年……

前1772(己丑)……四十六年……

前1771(庚寅)……四十七年……

前1770(辛卯)……四十八年……

前1769(壬辰)……四十九年……

前1768(癸巳)……五十年……

前1767(甲午)……五十一年……

前1766(乙未)……五十二年……

前1765(丙申)……五十三年……

前1764(丁酉)……五十四年……

前1763(戊戌)……五十五年……

前1762(己亥)……五十六年……

前1761(庚子)……五十七年……

前1760(辛丑)……五十八年……

前1759(壬寅)……五十九年……

前1758(癸卯)……六十年……

前1757(甲辰)……六十一年……

前1756(乙巳)……六十二年……

前1755(丙午)……六十三年……

前1754(丁未)……六十四年……

前1753(戊申)……六十五年……

前1752(己酉)……六十六年……

前1751(庚戌)……六十七年……

前1750(辛亥)……六十八年……

前1749(壬子)……六十九年……

…………………………………………………………………………………………………

(本章完)

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伏羲女媧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五章 商王子祖辛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十一章 周厲王姬胡遠古歷史到底有多遠(卷首語)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五章 十五任帝親義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八章 商王子武乙(下)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七章 炎帝姜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章 太 昊(伏羲氏5)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三章 商王河亶甲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九章 商王子文丁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五章 節 氏(伏羲氏21)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沙芙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神農(一)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章 二十任帝將肅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四章 團 伏(驪連氏5)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十一任帝姜牡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三章 冠 象(驪連氏4)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二章 姒 泄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十章 商王子太戊(上)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森輩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四章 黃帝江陽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八章 歸 紋(赫胥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章 泰 望(驪連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章 象 偉(中央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六章 可 塑(柏皇氏2)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七章 七任帝姜千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五章 規 辛(昊英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二章 商王子小乙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二章 蒼 芒(無懷氏1)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一章 首任帝姜角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五章 周昭王姬瑕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五章 五任帝長晝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五章 五任帝祁裘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章 炎帝姜承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三章 冠 象(驪連氏4)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章 女 媧(伏羲氏2)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章 炎帝姜承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九章 牆 爍(朱襄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三章 姯 印(大庭氏2)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七章 黃帝姬號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一章 商王子小辛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章 商王子仲壬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三章 周成王姬誦(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一章 風 誥(葛天氏1)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一章 軒轅酋長姬邦卉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二章 革 池(尊盧氏2)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森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章 團 暤(伏羲氏1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章 女 媧(伏羲氏2)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五章 十五任帝斯績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四章 茜 河(混沌氏4)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五章 黃帝姬本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章 商王子仲壬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章 桑 味(伏羲氏16)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八章 八任帝美勾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章 姒 槐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六章 赤 禪(祝融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五章 商王子祖甲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二章 炎帝炎居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十一章 二十一任帝巴加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二章 商王子小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章 團 暤(伏羲氏15)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二章 新 印(大庭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慄陸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六章 商王子廩辛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章 黃帝姬常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八章 嬑 節(伏羲氏8)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章 女 媧(伏羲氏2)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九章 九任帝卜習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森輩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三章 三任王姒太康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五十七章 掮 師(昊英氏3)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四章 夏王姒扃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四章 黃帝姬豕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章 羲 暤(伏羲氏10)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二章 帝 吼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六章 炎帝共工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六章 商王子沃丁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二章 十二任帝姍先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三章 商王子武丁(上)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闢方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五章 炎帝祝融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五章 五任帝苟羿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章 嬟 移(伏羲氏3)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六章 有窮王后羿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三章 黃帝仡諒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四章 人 皇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二章 天皇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斯遂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西周王朝簡介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二章 黃帝姬芒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一章 商王子天乙(上)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五章 帝回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