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闢方



在位起訖:公元前892—前886年。

生卒年:公元前937—前886年。

出生地:南鄭王都(今陝西漢中市)。

立都:槐裡(即犬丘,今陝西興平市東南)。

年號:孝王元年(庚午,前891)。

———————————————————————————————————————

周孝王姬闢方,姓姬,名闢方。中國王族分封時代西周王朝的第八任王。他的祖父是周昭王姬瑕,父親是周穆王姬滿,周共王姬伊扈是他的長兄,周懿王姬堅是他的侄子。姬闢方與懿王姬堅同齡,都出生在穆王四十年(甲申,前937)。姬闢方出生時,父親已經63歲,他的母親是父親最爲寵愛的少妃,因此父王對他也是十分寵愛。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他這個最小的兒子竟能坐上王位。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突然去世,因爲東宮虛位沒有太子,王室內部圍繞着王位繼承人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議。周懿王的長子姬燮是偏妃所生,自幼狂傲任性,一向不爲懿王所愛,而元妃又一直沒有生育。他和元妃商議打算過幾年從偏妃的兒子中選一名品德好的過繼給元妃,然後立爲太子。但這件事還沒來得及實施,他便撒手人寰了,臨終前又沒指定合法繼承人,這就給宗族大臣們留下了麻煩。一些大臣認爲,先王不立姬燮爲太子,是因爲他少才無德,不具備爲王的資格,應該重新推選王族中有德望的人爲王。經過商議,大家一致同意推選王叔姬闢方爲王。這樣,姬闢方便幸運地坐上了王位。

姬闢方即位後,號孝王,以庚午年(前891)爲孝王元年。

姬闢方不忘被犬戎擊敗之辱,於孝王元年命申侯領兵,大起六師西征。

申侯是申國(姜姓封國,在今河南南陽市唐河縣西北)的國君,他雖然受命領兵出征,但內心卻不願去打仗。他認爲出

兵征討犬戎是不義之戰,只能使兩國的百姓遭受無謂的傷亡。

於是,他向周孝王建議說:“從前我的祖先娶了酈山氏之女,生下一個女兒,嫁給了西戎的胥軒爲妻,後來生了個兒子名叫中橘(戰國時秦國和趙國的祖先)。中橘因爲母親的緣故歸服了周朝,使周朝西部的邊境不受侵犯。現在我又把女兒嫁給了中橘的後人大駱(爲西戎的一個分支),生下了嫡子贏成。如果大王能保證讓我的外孫來繼承大駱的嗣位,申、扈兩族就能保證讓西戎人順服,使西周西部邊境永遠安寧。”

那麼,申侯爲什麼提出這樣一個建議呢?

原來,大駱庶生的長子叫作贏非子。贏非子從小就喜歡養馬,他養的馬匹個個精良,人見人愛。有一次他往犬丘(即周王都槐裡)販馬,無意間撞見了剛剛即位的周孝王。周孝王見他精明能幹,便把他留在了王都任主管畜牧的大臣。申侯擔心日後周孝王會讓贏非子回國承嗣,與他的外孫爭位,故此纔有以上建議。

孝王姬闢方當即承諾,不會放贏非子回國,也不會支持贏非子回去與申侯的外孫爭奪國君之位。於是,申侯便出面與西戎講和。西戎果然接受了申侯的調解,同意與西周息兵言和,並且表示此後永不侵犯西周邊境。

一場一觸即發的戰爭就這樣被申侯化解了。

孝王二年(辛未,前890),西戎遣使入朝,獻良馬百匹。孝王十分高興,重賞了來使,並回贈了許多糧食和布匹等禮物。

孝王三年(壬申,前889),姬闢方命贏非子爲王室養馬。

贏非子的先祖是大費,大費是氏族聯盟時代舜帝的大臣,賜姓爲贏。大費的後人一直在夏商兩朝爲官。商朝末年,大費的後人贏惡來爲紂王大臣。贏惡來是位勇猛而有神力的將軍,因爲他忠心輔佐紂王,被周武王所殺。贏惡來的族人被周武王強行遷徙到西犬丘(今甘肅天水市西南),他的後人便在那

裡發展起來,成爲西戎的重要一支。

贏非子的父親就是申侯的女婿大駱,是西戎的一個部落首領。

西周王朝時,馬已經成爲國家的重要交通工具,無論戰時還是平時,都需要大量優良健壯的好馬。但西周馬的發展一直緩慢,許多優質馬都靠從外地買進。此次西戎進獻的一百匹馬,大部分都是母馬。姬闢方爲了發展王朝的馬匹,讓贏非子前往汧(今陝西寶雞市隴縣西南汧山)、渭(今甘肅定西市隴西縣西北鳥鼠山)之間,爲王室養馬。

孝王六年(乙亥,前886),贏非子爲王室養馬三年,馬羣大增,爲西周王朝創造了一筆很大的財富。孝王姬闢方因其養馬有功,將他封於秦(今甘肅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東),號稱秦贏。後來,贏非子一族迅速發展壯大,成爲秦國。到戰國時期,秦國已經成爲戰國七雄之首。最後,秦王贏政滅掉山東六國,統一華夏各族,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

姬闢方四十六歲即位,在位執政虛記七年(《西周金文歷譜》),卒於孝王六年(前886),終年五十二歲。死後葬在西周孝王陵(埋葬地址不詳),尊號周孝王。史書上說“慈惠愛親曰孝”,故諡號孝王。

…………………………………………………………………………………………………

周孝王在位年表(供參考)

公元紀年(干支)……在位時間……大事記

前891(庚午)…………元年……

前890(辛未)…………二年……

前889(壬申)…………三年……

前888(癸酉)…………四年……

前887(甲戌)…………五年……

前886(乙亥)…………六年……

………………………………………………………………………………………………………

(本章完)

第二部 氏族聯盟時代_氏族聯盟時代概述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章 夏王姒履癸(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章 商王子仲壬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二章 二任帝姜繼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七章 商王子太庚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章 首任王姒禹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己暢楑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八章 夏王姒發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一章 西伯侯姬昌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一章 商王子小辛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六章 帝 螭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六章 夏王姒孔甲(下)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概 述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八章 商王子小甲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三章 三任帝姬江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九章 夏王姒履癸(上)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四章 十四任帝姜美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章 羅 秦(有巢氏2)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闢方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六章 可 塑(柏皇氏2)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香莫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十六章 十六任帝上施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四章 風 和(伏羲氏20)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 尹(下)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四章 十四任帝姜美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六十四章 荷 曲(陰康氏1)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六章 伏 安(慄陸氏1)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九章 商王子文丁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概 述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五章 晁 安(伏羲氏13)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七章 黃帝姬號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七章 六任帝姜密(二)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五章 周昭王姬瑕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九章 圭 嬜(伏羲氏14)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一章 首任王姒禹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四章 周康王姬釗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三章 黃帝仡諒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一章 印 槍(伏羲氏11)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九章 周孝王姬闢方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六章 六任帝姜散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卷 商王朝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四章 商王子祖庚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五章 有巢氏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九章 伏 秧(赫胥氏5)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三章 十三任帝長幅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三章 姯 印(大庭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七章 鬱 莟(柏皇氏3)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一章 伏 羲(伏羲氏1)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二章 二任帝伊祁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三十一章 商王子帝辛(下)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帝堯陶唐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己暘珢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七章 帝 蚦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二章 蒼 芒(無懷氏1)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十二章 姒 泄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一章 炎帝魁隗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章 嬟 移(伏羲氏3)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一章 伏 羲(伏羲氏1)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簡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四章 商王伊 尹(下)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十一章 商王子小辛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八卷 顓頊高陽氏政權_第十章 十任帝貴尤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二章 伏 案(中央氏3)第二部 第五卷 九黎蚩尤氏政權_第三章 帝蚩尤(二)第二部 第九卷 帝嚳高辛氏政權_第二章 二任帝沙芙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四十四章 三 那(尊盧氏4)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六章 黃帝號次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四章 人 皇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三章 黃帝仡諒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九章 姒 杼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二章 首任帝虞舜(二)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六章 黃帝姬常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四章 四任帝己暘珢第二部 第十一卷 帝堯陶唐氏政權_第十一卷 第四章 四任帝姜起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三章 曲 秦(中央氏4)第三部 第三卷 西周王朝_第三章 周成王姬誦(上)第三部 第二卷 商王朝_第二章 商王子外丙第三部 第一卷 夏王朝_第四章 四任王姒仲康第二部 第六卷 黃帝軒轅氏政權_第十五章 黃帝昌塊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五章 有巢氏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八章 河 圭(慄陸氏3)第二部 第三卷 炎帝神農氏政權_第四章 炎帝姜明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十一章 渭 茂(伏羲氏19)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第十七章 十七任帝匡二第二部 第十二卷 帝舜有虞氏政權_第十二卷 第二章 二任帝美叔第二部 第二卷 炎帝魁隗氏政權_第四章 炎帝戲器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七章 少 昊(伏羲氏7)第二部 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_第十卷 帝摯青陽氏政權簡介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三十一章 施 公(驪連氏2)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十七章 鬱 莟(柏皇氏3)第一部 原始初民時代_第一章 盤 古第二部 第七卷 少昊金天氏政權_第一章 首任帝己清嚳第二部 第一卷 伏羲女媧氏政權_第二十五章 晁 安(伏羲氏13)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_第三部 王族分封時代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