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又一個隱藏任務

大漢3年五月十日,準備充分的大漢軍隊兵分七路,對周國最後一股勢力,也就是中山王徐武所控制的地盤發起了攻擊。

中山王徐武麾下的中山軍,遵照徐武的命令,依靠守城之利,對大漢軍隊進行節節抵抗,然而在大漢軍隊的猛攻下,很快一座座中山軍所守衛的城池就被大漢軍隊攻佔。

五月二十六日的晚上,在大周國的都城永興城內,中山王府的一間議事廳之中,中山王徐武聲音沙啞的對謀士陳績問道:“陳先生,我們現在得怎麼辦?開戰才十幾天的時間,中山軍就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丟掉了大約四分之一的地盤,我們中山軍還能堅持下去嗎?”

謀士陳績心中暗歎了一聲,自己主公的口氣,很明顯已經有了投降之意,於是陳績順水推舟的說道:“主公,漢**隊裝備的那種投石器,威力實在太大了,加上漢**隊的戰鬥力又在我們中山軍之上,我們中山軍在各城的守軍,確實有些抵擋不住。”

“陳先生,本王有歸順漢國之意,不知你認爲如何?”

“主公,現在看來,歸順漢國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開平王鄧英、定襄王朱勇和宣平王張鈞歸順了漢國之後,漢國的皇帝對他們三人還算不錯,想必主公歸順漢國之後,待遇不會低於他們三人的。”

“唉——其實本王心裡清楚,依照目前的局勢,歸順漢國應該是最好的選擇,只不過本王有些不甘心啊!”

“主公,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漢**隊實在太強大了。”

大漢3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山王徐武就利用飛鴿傳書,對各地的中山軍,下達了停止抵抗的命令。

對於中山王徐武的主動歸降,劉基大喜過望,立即冊封徐武爲大漢朝的中山侯,並且讓各路大漢軍隊,儘快接收中山軍所控制的各座城池。

到了大漢3年六月十二日,中山軍控制的所有城池,包括大周國的都城永興城,全部落入了大漢軍隊之手,至於在永興城皇宮內的大周國皇帝,劉基倒是沒有爲難他,在大周國這位皇帝表示願意主動退位,把整個大周國獻給大漢之後,劉基給了他一個公爵的爵位。

劉基隨後把周國的二十二個州以及永興城,劃分爲了七個道,任命黃淮、胡廣、曹鼐、陳循、徐有貞、許彬和李賢這七名頂級文臣,擔任這七個道的巡撫之職。

至此整個大漢朝已經擁有一百五十二個州,而這一百五十二個州,被劃分爲了五十個道和一個東蠻都護府,總人口超過了九個億。

劉基從幾支精銳部隊以及西疆、高昌、玄武三大軍團之中,抽調了大量的士兵和將領,然後又從歸降的白蓮軍、赤龍軍、中山軍、開平軍、定襄軍和宣平軍之中,挑選了數百萬士兵,組建了三個新的軍團,分別是南疆軍團、龍驤軍團和龍威軍團。

這三個新組建的軍團,其中南疆軍團爲下設十個衛,每個衛都由兩個騎兵旅和三個步兵旅組成,龍驤軍團和龍威軍團各下設八個衛,每個衛都由一個騎兵旅和四個步兵旅組成。

南疆軍團的統帥爲陸遜,龍驤軍團的統帥爲韋孝寬,龍威軍團的統帥爲姜維,之前三人的職位,分別由呂蒙接任北府兵的統領,種世衡接任魏武卒的統領,張合接任秦銳士的統領。

南疆軍團、龍驤軍團和龍威軍團的駐地,就是周國二十二個州和永興城所組成的七個道,爲了穩定原周國地盤的局面,劉基把玄武軍團也暫時留在了這裡。

另外徹底吞併了周國之後,劉基還得到了一個意外驚喜,系統提示劉基完成了“開疆擴土”的隱藏任務。

這個開疆擴土的隱藏任務,需要劉基在登基稱帝之後,吞併掉一個擁有上億人口的國家。

因爲大宛國在劉基登基稱帝之時,只剩下了三十九個行省,人口已經不足一個億了,所以大漢朝吞併了大宛國,系統也沒有算劉基完成了開疆擴土這個隱藏任務,直到大漢把周國給吞併了,系統才承認劉基完成了一次開疆擴土的隱藏任務。

完成了開疆擴土這個隱藏任務,系統不但獎勵給了劉基五百組怯薛軍和五百組背嵬軍,還獎勵給了劉基十名頂級文臣。

宇文士及,武力值79點、智力值93、統帥值84,唐朝宰相,隋左衛大將軍宇文述之子,原是隋朝駙馬,早年因父勳受封新城縣公,歷任尚輦奉御、鴻臚少卿,江都之變後,封內史令,後西去長安,投奔唐高祖李淵,被拜爲上儀同,隨唐太宗征戰,升任中書侍郎,進封郢國公。

武德八年,宇文士及代理侍中,兼天策府司馬,唐太宗繼位後,又進拜中書令,以後歷任涼州都督、蒲州刺史、右衛大將軍、殿中監等官職,貞觀十六年,宇文士及病逝,追贈左衛大將軍、涼州都督,諡號縱。

張行成,武力值45點、智力值90、統帥值78,唐朝宰相,張行成出身中山張氏,隋末時以察舉入仕,授爲員外郎,後爲鄭國度支尚書,降唐後歷任谷熟尉、陳倉尉、富平主簿、殿中侍御史、給事中、刑部侍郎、尚書左丞等職。

張行成是唐高宗的東宮屬官,多次輔佐高宗監國,高宗年間官至宰相,擔任侍中,兼刑部尚書,封北平縣公,後升任尚書右僕射,永徽四年,張行成病逝,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都督,諡號定。

褚遂良,武力值41點、智力值92、統帥值80,唐朝宰相,其博學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時,跟隨薛舉爲通事舍人,歸順唐朝後,任諫議大夫、中書令執掌朝政大權。

貞觀二十三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升尚書右僕射,封河南郡公,後出爲同州刺史,永徽三年召回,任吏部尚書,監修國史,旋爲尚書右僕射,知政事,因堅決反對立武則天爲後,貶爲潭州都督。

武后掌權後,遷桂州都督,再貶愛州刺史,顯慶三年,卒於官,享年六十三歲,天寶六年,配享高宗廟庭。

蘇良嗣,武力值50點、智力值90、統帥值77,唐朝宰相,出身於武功蘇氏,早年以門蔭入仕,歷任周王府司馬、洛州長史、冀州刺史、荊州長史、雍州長史、工部尚書等職,蘇良嗣在武后攝政時拜相,擔任納言,封溫國公,後升任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

載初元年,蘇良嗣進拜特進,後遭到宰相韋方質的攀誣,武則天雖未相信,但他年事已高,竟因此驚懼而死,追贈開府儀同三司,益州都督,中宗年間又贈司空。

陳叔達,武力值56點、智力值91、統帥值81,唐朝宰相,出身於陳朝皇室,曾授侍中,封義陽王,陳亡入隋,歷任內史舍人、絳郡通守,後歸降唐高祖,擔任丞相府主簿,封漢東郡公。

唐朝建立後,陳叔達歷任黃門侍郎、納言、侍中、禮部尚書,進拜江國公,玄武門之變時曾建議唐高祖立唐太宗爲太子,晚年以散職歸第,貞觀九年,陳叔達病逝,追贈戶部尚書,初諡繆,後改爲忠。

岑文本,武力值49點、智力值94、統帥值85,唐朝宰相,西樑吏部尚書岑善方之孫,其聰慧敏捷,博通經史,十四歲爲父申冤,辭情激切,由是知名,蕭銑荊州稱帝,聘爲中書侍郎,河間郡王李孝恭平定荊州,力勸安民,貞觀元年,以爲秘書郎,遷中書舍人,官至中書令,封爲江陵子,參豫政事。

貞觀十九年,岑文本從徵遼東,卒於途中,享年五十一歲,褒贈侍中、廣州都督,諡號爲憲,陪葬昭陵。

戴胄,武力值43點、智力值91、統帥值79,唐朝宰相,早年在隋朝爲官,曾效力於王世充,歸唐後爲秦王府士曹參軍,唐太宗繼位後,戴胄被擢升爲大理少卿,他生性忠直,數次犯言直諫,後改任尚書左丞。

貞觀三年,戴胄代理吏部尚書,主持選官,次年又以民部尚書之職參預朝政,貞觀七年,戴胄病逝,追贈尚書右僕射,諡號爲忠。

馬周,武力值57點、智力值94、統帥值83,唐朝宰相,東漢馬援的後人,少時就成爲孤兒,家境貧寒,喜好學習,因貧困失意放浪不羈不爲州里尊敬,?武德年間,馬周授任博州助教,後離職西遊長安,寄住在中郎將常何家中。

貞觀五年,太宗令百官上書談論朝政得失,馬周因諫言有功得太宗召見,太宗令他在門下省值班侍奉,貞觀六年,馬周授任監察御史,不久授任侍御史,加朝散大夫,貞觀十一年,因諫言有功,升任給事中,貞觀十二年,轉任中書舍人。

貞觀十五年,升任治書侍御史,兼知諫議大夫,又兼檢校晉王府長史,晉王爲皇太子,拜授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貞觀十八年,馬周升任中書令,依舊兼任太子右庶子,貞觀十九年,太宗出征高麗返回後,馬周以本官代理吏部尚書,貞觀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

貞觀二十二年,馬周逝世,終年四十八歲,太宗追贈其爲幽州都督,陪葬昭陵,高宗繼位,追贈尚書右僕射、高唐縣公。垂拱年間,配享高宗廟庭。

許敬宗,武力值51點、智力值94、統帥值82,唐朝宰相,隋朝禮部侍郎許善心之子,東晉名士許詢之後。

隋大業年間中秀才,後擔任書佐,其父許善心被殺之後投奔瓦崗軍,被李密任命爲記室,李密兵敗之後投奔唐朝,補漣州別駕,秦王李世民問其才學召爲秦府學士。

貞觀八年,許敬宗任着作郎、監修國史,不久遷中書舍人,貞觀十年,因事貶官,任洪州都督府司馬,之後歷任給事中、檢校黃門侍郎、檢校右庶子、檢校禮部尚書等職,太宗李世民征討高麗期間,許敬宗因起草詔書得體而深受太宗欣賞,在岑文本死後以本官檢校中書侍郎,貞觀二十一年,加銀青光祿大夫,高宗李治即位後代于志寧爲禮部尚書。

永徽五年,許敬宗因支持立武則天爲後而官運亨通,先後歷任禮部尚書、太子賓客之職,顯慶元年,升任侍中,仍監修國史,次年進爵高陽郡公,同年代李義府爲中書令,龍朔二年,拜右相,加光祿大夫頭銜,次年又任太子少師、加同東西臺三品,至此位極人臣,咸亨元年以特進的身份退休,咸亨三年去世,時年八十一歲,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繆。

高季輔,武力值48點、智力值91、統帥值78,唐朝宰相,出身於渤海高氏,早年曾參加隋末農民起義,歸唐後歷任陟州戶曹參軍、監察御史、中書舍人、吏部侍郎等職,多次指陳時政,得到唐太宗的稱讚。

高季輔是唐高宗的東宮屬官,多次輔佐高宗監國,在高宗繼位後官至宰相,擔任中書令,兼吏部尚書,封蓚縣公,後升任侍中,永徽四年十二月,高季輔病逝,時年五十八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都督,諡號憲,後配享高宗廟廷。

劉基萬萬沒有想到,吞併了周國之後,系統還有這麼豐厚的獎勵,算上這次獎勵的五百組怯薛軍和五百組背嵬軍,劉基在系統當中已經儲備了五百組怯薛軍和八百三十組背嵬軍,之前儲備的三百三十名組背嵬軍,都是從崑崙山那三十名絕世武將身上得到的。

一下子獎勵了宇文士及、張行成、褚遂良、蘇良嗣、陳叔達、岑文本、戴胄、馬周、許敬宗和高季輔這十名唐朝宰相,頓時讓劉基手中的頂級文臣又寬裕了不少。

隨即劉基就任命岑文本爲南疆軍團的軍師,馬周爲龍驤軍團的軍師,許敬宗爲龍威軍團的軍師。

劉基從系統那裡得知,開疆擴土這個隱藏任務,也屬於系列任務,只要大漢朝吞併掉一個擁有上億人口的國家,就算完成一次開疆擴土的隱藏任務。

劉基一聽系統的這番介紹,不禁後悔之前把大宛國弄的太慘了一些,要是在自己登基稱帝之時,大宛國還能有上億的人口就好了。

第二十七章 抵達祁縣第五百七十五章 西域霸主之爭第三百四十四章 西進軍團第六百三十四章 割地賠款第三百一十一章 準備食言的劉基第一百五十八章 幸災樂禍的大汗第五百一十一章 召喚武將的功能恢復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入侵的原因第四百九十二章 被拋棄的高昌國第五百八十章 鏖戰大宛城第五百六十五章 六十萬精銳士兵第六百五十五章 生擒艾麗卡第三百章 拖延時間第四百二十九章 數量驚人的俘虜第二百八十一章 墨溪大戰之條件第三百六十九章 怒火充滿胸膛的大都督第五百七十九章 儲備的兵力變多了第六百三十一章 開始刮地皮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夥蒙面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一切爲了靈魂值第二百七十二章 墨溪大戰之步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深山巧遇第六百七十一章 對大漢軍隊的恐懼第一百五十二章 樓煩騎兵的鉤索第三百三十五章 聖火教的聖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天生神力的瘦弱少年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方大陸的聯軍第一百六十五章 伸進草原的手第五十一章 土匪的步兵方陣第十六章 開始突圍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位回鶻公主第四十五章 攻佔威虎寨第二百零四章 上源城來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派往京城的軍隊第四百一十二章 意外的驚喜第三百四十六章 西進軍團颳起的旋風第三百三十章 創造出來一位絕世武將第二百三十二章 回鶻人的事情第四章 老爹回來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一統西域第二百六十九章 猛將衆多的契丹大軍第一百三十二章 騎兵八部第二十五章 大晉朝廷的旨意還得再請假一天第二百一十一章 速成的翁婿第五百九十一章 牛叉的洗髓伐毛丸第一百二十六章 劫掠歸來的樓煩騎兵第八十三章 太守的酒宴第三百二十五章 屍體盾牌第五百零四章 魯國入侵第六百六十章 收編禁軍 下第三百八十章 劇毒弩箭又派上用場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由暗轉明的殺戮第五百六十八章 混入平涼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亡族威脅下的遷移第三百零四章 佔領一國之地第十三章 受僱傭的流寇第二百九十六章 執拗的聖女第一百三十四章 提前結束的搶劫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懷好意的笑容第二百四十五章 傀儡丸第三百六十七章 東歸故土第四百一十四章 又添一批文臣武將第二十六章 災民裡的二級武將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肆擴軍第二章 金手指出現第四百八十八章 張紹華的大禮包第五百五十五章 北方大都督第六百六十六章 又來送福利了第四百七十章 另立新君第二十一章 突然冒出的頂級武將第四百八十一章 劉猛斬將第三百零四章 佔領一國之地第六百一十七章 衆叛親離第二百零三章 抽瘋的系統第四百九十八章 全取黔州第三百一十一章 準備食言的劉基第四百六十六章 三名女刺客第六百三十五章 皇家密庫第一百二十四章 被毀的峽口要塞第二百九十二章 殺戮前的寧靜第三百四十八章 草原上的壞消息第四百六十五章 幕後真兇第一百五十章 溪山口的木牆第四百五十三章 呂布逞威第五百六十五章 六十萬精銳士兵第三百四十章 丞相的鬼主意第六百零八章 草原聯軍解散第四百四十五章 因禍得福媳婦的奶奶病故第六百二十二章 魯國增兵第七十八章 華雄的強弓第二百六十八章 幾乎山窮水盡的墨溪城第一百四十章 聚兵於溪山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到底誰瘋狂第三百九十九章 妖孽級的心智第五百九十一章 牛叉的洗髓伐毛丸第六百一十二章 東南危機第六百零八章 草原聯軍解散第一百七十二章 名聲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