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戰白州

進入二月,大梁各處戰場上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最大的變數當屬靖定。

朝廷一方終於殺出了雄淮關。

在老帥楊延的率領下,朝廷軍一路勢如破竹,將二皇子楊昊儉打得丟盔棄甲,抱頭鼠竄。

譚家人以及玄音閣的樂師隊伍衝在最前,與之前陷入僵持,互有傷亡不同,這一次,他們幾乎未遇到像樣的還擊。

誰都知道,楊昊儉只是個傀儡,仗打成這樣,只有一個可能,很長時間沒有露過面的鐘天政出了意外,“勤王”大軍正處於羣龍無首的狀態。

譚夢州和楊延都不會放過這等天賜良機,經過半個多月的廝殺,接連收復失地,更是在永昌境內追上楊昊儉的車駕,將其重傷。

他們想一鼓作氣將對手連根拔起,但遺憾的是,鍾天政的親信和楊昊儉幕僚們選擇永昌爲退路並不是臨時起意。

他們退入了羣山之中,和朝廷軍捉起了迷藏,暫時站穩腳之後,迅速化整爲零,消失在永昌的土地上。

由於朝廷一方政令不能出雄淮已經長達一年多,各地早已是羣雄並起,此番地盤雖然重新拿回來,很多地方都需要重建衙門,委任官員,對於地方上涌現出來的勢力或拉或打,重建秩序。

面對如此糜爛的局勢,想要將“勤王”軍揪出來,永除後患,即使是譚夢州也覺着希望渺茫。

只能先放過此節,將主要的精力用在搶地盤上。

這個時候。奉京裡那些大權在握的人,譬如譚夢州、楊昊御,纔有餘力將目光投向大梁的東部。

一年時間。大梁這片土地上出現了另一大無法忽視的勢力。

坐鎮開州離水的程國公李承運和率領大軍在白州抗擊外敵的紀南棠。

紀家軍本來在民衆中就有着極高的聲望,而一年來雄淮關外數十萬大軍鏖戰,死了很多軍民,耗費了大量的金銀糧餉,不管其中鍾天政如何參合,在老百姓看來,只是兩個皇子的大位之爭。

二皇子爲了爭皇位。撤走了在白州抵抗外敵的軍隊,致使白州全境失守,若非紀家軍苦守西遙村。數萬大梁民衆響應紀將軍的號召令,趕赴白州參軍,恐怕現在整個大梁都已失陷。

紀家軍的宣傳向來是重中之重,由杜元樸親自負責。老百姓心裡有本賬。眼下舉國的目光都投在白州,紀南棠整合各方勢力之後,率大軍十五萬,在白州永寧城外和列登、東夷大軍對峙,說是大決戰也不爲過。

這一戰若是勝了,有望收復沿海的於泉各處,將敵人徹底趕出大梁的土地。

到那時候,紀南棠的聲望將在大梁百姓心中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是譚夢州也不能與之相較。

紀南棠是程國公李承運的人。

因爲李承運的身份,奉京的權貴們對怎麼應對這股勢力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已經做了攝政王的楊昊御自是欲除之而後快。

大梁原本十二個州。如今東部有五個州都在紀家軍的控制之下,江北又落在南崇手裡,留給他的只有六個州,這六個州滿目瘡痍不說,還要和譚夢州共同掌權,這絕對不能忍。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說的不就是這個理麼,這江山分明姓楊,是他和他兒子的。

但這個意思在朝堂上一冒出來,便遭到了衆多權貴的一齊反對。

鬧到後來,就連譚夢州都表示,他也不贊成向離水方面過分施壓。

聖旨下過去,措辭不能太過嚴厲,更不能斥其不來朝就是造反。

可以先試探一下,看看對方有什麼條件。

畢竟李承運和紀南棠有功於大梁,而且朝廷這邊也沒有餘力再打一場曠日已久的大戰。

只要李承運念着舊情,願意歸附,哪怕封其爲世襲罔替的王爺,封地任他在五個州里選一個都可以。

奉命前往離水傳旨的是三位欽差。

這三位欽差很有分量。

正使符良吉乃是紀南棠的恩師,當年紀南棠受排擠的時候,此老在朝中沒少幫他撐腰出力,之前李承運督軍白州,頂頭上司也正是他,有這麼一段上下級的情意在,他來離水,李承運總得給幾分面子。

兩位副使一個姓魯名茂,是延國公魯大通的次子,李承運的內兄,兩人私交很是不錯。

魯茂此來,背後的深意可就頗爲耐人尋味了。

早在李承運脫困後不久,楊昊御等人還在爲“勤王”大軍焦頭爛額之際,紀南棠這邊便已行動,奉京城裡相關人員以及家眷悄悄撤離,就連王昔和卞睛川都到了離水,更不用說李承運的家眷。

程國公府府門緊閉,其實裡面早已搬空,只留了幾個老僕看家。

但像延國公魯大通這等人家就沒辦法了。

朝廷沒叫魯大通來,派來魯茂,其中威脅之意明眼人一望便知。

另一個副使是個太監,內侍總管張宿,這是楊昊御的心腹。

楊昊御打算得挺好,一路上符良吉和魯茂愁眉不展,就連張宿都不想接這個倒黴差事。

誰知道離水現在是個什麼情形,李承運明擺着想要當皇帝,那兩位欽差好歹還沾親帶故,這要是看完聖旨翻臉的話,除了拿自己撒氣不做第二人想啊。

說不定程國公一怒之下,自己腦袋就得搬家。

三人硬着頭皮一路往東,剛進開州境,便被駐紮的軍隊攔了下來。

上來盤查的是個小隊長,連品級都未入,跟符良吉等人地位差着十萬八千里,態度十分囂張。任你怎麼說,半點也不肯通融。

跟他說聖旨、欽差,根本是雞同鴨講。反反覆覆就是一句話:白州前線正打着仗,爲防奸細混入,上頭有嚴令,任何可疑人都不得通過。

符良吉三人成了“可疑之人”,到是齊齊鬆了口氣。

不讓過,那就在這裡安營紮寨等着吧。

那小隊長回頭叫手下給送了些糧食酒肉來,符良吉接到報告微微苦笑。這是人家對他們的“識趣”表示滿意呢。

其實符良吉幾個一出京,李承運就得了消息。

下一步如何處理與奉京的關係,兩下是戰是和。確實是一件叫人頭疼的事。

李承運不用召集手下商量,就知道大家對此意見不一。

就他個人而言,其實是不大想開戰的,先帝是他的親舅舅。奉京的權貴和他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這絕不是將親眷撤出奉京就可以斬斷的。

同樣有着這種顧及的,還有米景陽等一衆世家出身的將領們。

但李承運又不得不考慮新投奔他的各方勢力。

他們出了力,立了功,自是盼着在新朝中有一席之地。

更重要的是紀南棠和他的紀家軍。

等將外敵徹底趕出大梁,紀南棠的聲望將達到一個前無古人的高度,這樣的人,手握十餘萬大軍,楊昊御哪裡容得下。只有他坐上那個位置了,才能保住這些立下蓋世奇功的將士們。

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動用了“拖”字訣。

先打完眼前這一仗吧,沒什麼比永寧之戰更重要。

此時,大戰的陰雲已經籠罩了整個白州,尤其在雙方屯重兵對峙的永寧一帶,士兵們枕戈待旦,氣氛格外肅殺。

紀南棠的帥帳設在距離永寧二十餘里的城魚鄉。

這附近原本是白州富庶之地,少山陵,近湖泊,土地平坦肥沃,但良田早毀於戰火,如今只見遍地枯草,有時還會在尚未徹底融化的積雪下頭髮現被大火燒過的痕跡。

一去百餘里,十室九空。

紀南棠一連數日召集衆將戰前研究調度,爲了這一戰,他實在是做了充足的準備。

正月底,離水水軍得到情報,在東海截住了蔣海龍的船隊,一場激戰,雙方各有損傷,蔣海龍帶着十餘條船殺出重圍,往深海里逃逸。

五天之後,傳來好消息,倉皇而逃的蔣海龍在長蒙島與許大麻子遇個正着,許大麻子毫不客氣地砍掉了蔣海龍的腦袋。

離水水軍跟着在李曹的率領下橫掃東海,大大小小的海盜聞風而逃。

幾天前,無處可去的王二、王三等人向李曹投誠。

至此東海基本上已經打掃乾淨,紀家軍控制了海上,加上之前童永年率軍襲擊了東夷的本土,這便意味着龜縮於白州的敵人也難再得到海上來的支援。

紀家軍長年和這些外敵打交道,頗有經驗,照此下去,列登和東夷聯軍若是不想被困死在白州,最多一個月,他們便會大舉撤退。這仗不打也贏了。

但紀家軍不要這樣的勝利。

他們要的是將敵人打痛、打怕,打得他們再不敢到大梁來。

終於到了圖窮匕見的時刻。

紀南棠渾身披掛整齊,帥帳裡擠擠挨挨,除了他麾下的米景陽、童永年等十餘位將領,更有厲俊馳這樣的民衆首領,有汪奇這樣的江湖名宿,還有二十餘位樂師。

不錯,凡是離水方面的樂師,以卞晴川爲首,因爲這一戰盡數到齊。

這其中有戚琴,有韋宗,有安敏學,還有不少前羽音社的成員。

若是文笙在此,她會意外地發現有很多熟面孔,最出奇的一位,竟是手握笛子目露緊張的楊蘭逸。

當日於泉港外混戰,王光濟趁亂而逃,有消息說他沒有死,大約是被元愷和王五等人的背叛嚇破了膽,捨棄了海上等着他的手下,連楊蘭逸都沒顧得上,一路隱姓埋名逃回京裡。

經由王十三搭橋,離水軍中紀彪一直與黃四娘等人暗中有着來往,文笙受傷之後還記掛着楊蘭逸,紀彪奉命前去招攬。

這夥人簡直太好請了,楊蘭逸一聽說文笙找他,問也沒問,顛顛地就跟在了後頭。

等他到了離水之後才知道,文笙受傷甚重,由王十三和雲鷺陪着,前往南崇尋找神醫燕白去了。

這會兒紀南棠手持令箭,站在巨大的永寧地圖前分派任務,楊蘭逸聽得半懂不懂,湊到戚琴身邊。

卞晴川的鼓聲特殊,打起仗來肯定是要跟着中軍的,而自己不過是個妙音八法四重的小樂師,哪用管那麼多,到時候跟着戚老,他指哪自己打哪就好了嘛。

所以他就沒有再聽紀南棠調兵遣將,看看這帥帳裡聚集的都是能人異士,連自己都適逢其會,顧文笙呢,她在哪裡?

她還好吧?

想到這裡,楊小少爺忍不住幽幽嘆了口氣。

引得周圍衆人瞪眼向他望來。

楊蘭逸自己也意識到不妥,不禁縮了縮脖子。

紀南棠的聲音沉穩且篤定:“永寧北城的藍貢山上駐紮了大約三萬列登軍,據我們所知,主將是一個叫加里的,景陽,你帶兩萬人馬,先行佯攻。藍貢山地勢險要,我要你確保兵卒不出現大的傷亡,但又要叫敵人感受到壓力。”

米景陽沒有廢話,上前接令:“末將明白。”

紀南棠點了點頭,轉向一旁躍躍欲試的童永年:“永年,你的擔子很重。景陽那邊發動之後,我將視情況對永寧城發動總攻,沙昂的五六萬人駐紮在十餘里外的順寧,名義上與列登軍隊互爲犄角,但有我在這裡給列登主帥萊斯利施加壓力,他自顧不暇,絕不會派兵援救東夷人。”

童永年知道將軍是要利用列登與東夷的不和,派自己率軍先行絞殺東夷人,強按激動,叉手細聽。

果然就聽紀南棠道:“我給你十萬人馬,另外汪先生他們和戚老等一衆樂師全都過去幫你,你必須在三個時辰之內攻克順寧,全殲東夷軍,然後舉兵回援。”

童永年既興奮又不安,遲疑道:“將軍,那您……”

經過這一年來數次大戰,此消彼長,白州紀家軍的人數可能要比敵人稍稍佔優。

但這是攻城戰,據可靠消息,幾座城裡,尤其是列登人佔領的永寧城,裡頭已經很少能看到大梁百姓的身影了。

將軍給自己撥了相當於敵人兩倍之數的大軍,他手裡所剩兵馬可着實不多了。

紀南棠微微一笑:“萊斯利連打幾次敗仗,不在城裡縮着,還敢出來迎敵麼,就算出來,我亦不懼。你只說能不能做到?”

童永年只覺一股熱血涌上頭頂:“末將願立軍令狀。”

ps:??新的一卷開始了。

謝謝大家的表揚。麼麼噠。

出差精力不大夠,等我回去再給大家加更。

第147章 鹹吃蘿蔔鍾天政第487章 當關第259章 好爲人師的文笙第70章 伐木叮噹第187章 殘酷檄文第154章 全武行第297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第411章 鬧花燈(一)第369章 靜謐之夜第194章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第358章 三分之二的機會第295章 齊聚白州第338章 長蒙相會第211章 採荇與獻俘第440章 吉魯第512章 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第125章 直入甲等第113章 君子約定第467章 破陣第246章 脫胎換骨第14章 欺上門來第19章 一枚名章第482章 破局第65章 林中惡戰第503章 驚聞第144章 告狀第162章 逍遙侯第1章 顧九小姐第414章 鬧花燈(四)第437章 做媒第260章 《古平琴歌考》第56章 夢迴洛邑第520章 勸說第77章 師父去哪兒?第31章 按圖索驥第442章 第一夜第204章 再接再厲第252章 大軍出征第186章 地牢遭遇第43章 前程第319章 遺失的琴徽第219章 惺惺相惜的見面第528章 一勞永逸第54章 鄉下戲班第508章 復仇第59章 壞脾氣第74章 最出風頭的人第19章 一枚名章第344章 風雲會第82章 犧牲色相的誘敵第305章 於泉第一夜第88章 青衫洗舊客京華第1章 顧九小姐第303章 李承運的下落第395章 尾巴第146章 琴名太平第197章 夜會第9章 兩個選擇第157章 色字頭上一把刀第469章 住宿的煩惱第100章 情迷夜第62章 山外來客第272章 大比開始第79章 嘴賤的最高境界第549章 地宮第356章 借路紅月村第402章 散不散功抉擇在你第284章 可怕的《搗衣》第53章 分道揚鑣第481章 人莫若故第418章 善後第479章 願賭服輸第530章 爾虞我詐第231章 樂君堂之夜第54章 鄉下戲班第488章 招賢第89章 華服美食第130章 大難題第58章 隱士王昔第497章 大軍壓境第337章 奪燈第140章 “對樂”第261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第160章 應天塔第80章 投名狀第514章 蠱惑第50章 步步緊逼第478章 院長VS院長第494章 順金第139章 送麗姬第275章 保送了第554章 甕裡捉鱉第20章 首提離家第435章 慶功酒第386章 惱人的噴嚏第237章 暗藏殺機第一局第339章 單刀赴會第540章 最後一支《希聲譜》第212章 紀大將軍第203章 震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