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傳國玉璽

一旦他們被突厥人發現,突厥人勢必調動人馬圍剿,這樣固然給後續的大軍創造了有利條件,但他們自己卻陷入了險境,甚至有性命之憂。

蘇定方主動請纓,便是要將這件極爲危險的差事攬在自己的身上。

當晚,當蘇定方率三百精騎繞小路往突厥鐵山大營繞去時,天時又再一次站在了大唐一邊。

隨着蘇定方率軍往鐵山潛行時,山中竟突然生起了濃霧,再加上晚上漆黑的夜色,雖還未到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步,但一丈開外已經人馬難辨。

蘇定方一衆一直潛行往前,直到距離突厥牙帳五里外的一處關卡才被徹底堵住了去路。

“將軍,此處乃是前往鐵山大營的必經之地,再繞不過去了。”突厥的嚮導對蘇定方道。

蘇定方請纓前來,早就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能夠一直兵不血刃地走到這裡已是萬幸。

蘇定方道:“此處的關卡人馬不足,衆軍上馬,準備破陣!”

蘇定方一聲令下,麾下三百精騎紛紛上馬,朝着守衛關卡的突厥士卒先是一陣箭雨,接着便衝馬而出,直奔突厥士卒而去。

鐵山甚廣,關卡衆多,而且兩國和談在即,突厥人的防備本就不足,蘇定方軍的突然出現叫突厥人始料未及,不過一個衝陣,被突襲的突厥人便落荒而逃。

蘇定方自不肯叫他們逃脫報信,蘇定方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下令追擊。

可就當蘇定方一邊追擊突厥軍的時候,卻從他們的口中聽到了一句話:“唐軍突襲,快往稟告可汗。”

這些突厥人竟是往頡利可汗的方向去了,蘇定方頓時明白了過來,指着突厥人逃跑的方向,對麾下士卒高聲吼道:“頡利的牙帳便在前方,破了牙帳,生擒頡利,建功立業便在今日!”

頡利可汗的牙帳守衛森嚴,光憑着蘇定方的三百人想要攻取無異於癡人說夢,但蘇定方攻打頡利的汗帳本就不是爲了真的生擒頡利,只是爲了吸引突厥人的注意。

取其牙帳只是爲了調動四周的兵力,給外圍的李靖可乘之機。

果然,當鐵山出現唐軍,已直奔牙帳而來的消息傳到頡利耳中時,頡利已經驚丟了半條命。

困境之中,風聲鶴唳尚且叫人膽寒,如今出現在頡利身邊的卻是實打實的唐軍,頡利豈能安坐。而且最爲要命的是頡利根本不知唐軍的人數,只當唐軍是大舉進攻至此,否則又怎會一路殺到汗帳?

這些天來頡利已經被殺地怕了,沒有了膽氣的他聽到有唐軍往牙帳攻來,頡利的第一反應便是棄帳而逃,而非召集兵力於前往襲營的蘇定方決一死戰。

現在的蘇定方彷彿一顆被扔進了深潭的石子,頓時掀起了陣陣漣漪,數萬突厥大軍瞬間都亂掉了。

今日之戰,頡利被殺地措手不及,頡利手下最後的五萬精銳恐怕也難逃厄運,沒人知道今日之後,頡利的五萬精銳還能剩下幾成,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自此以後,突厥再無於大唐爲敵的資本,甚至就連最後和談的資本都沒有了。

大唐不會與不堪一擊的弱者和談,這一戰也打散了突厥和談的希望,大唐大軍大舉北伐已成定局,而士氣高漲的唐軍勢不可擋。

頡利見勢不妙,立馬北逃,李靖李恪那肯放虎歸山,立馬指揮大軍追了上去,誓要活捉頡利。

李恪與李靖正在行軍的路上,忽然有一唐軍士卒走了過來。

“啓稟殿下、大帥,方纔前往追擊的前軍回報,僞王楊政道已被生擒。”唐軍士卒上前道。

“好!”聽聞楊政道被生擒,李靖興奮地撫掌道。

李靖北伐,李世民在臨行前早有交代,此次他最爲要緊之事無非有二:一爲擒拿頡利,這第二便是要奪回這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干係重大,李靖原本還擔心楊政道逃脫,傳國玉璽再難尋得,如今得知楊政道帶被擒獲,李靖豈能不喜。

傳國玉璽一直在楊政道的手中,如今楊政道成擒,傳國玉璽也不遠了。

李靖對李恪道:“殿下若還不累,便請隨臣一同前往,如何?”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李恪當即應道。

……

楊政道畢竟是前隋皇室,又是少年,楊政道被前軍擒拿,唐軍倒也沒有欺辱於他,而是給關押在了一處營帳之中。

“殿下、大帥,楊政道便在帳內。”前來引路的士卒指着營帳對李恪和李靖道。

李恪推開帳門而入,果然,大帳之中坐着的正是李恪曾今在陰山牧羊時見過的楊政道。

“想必,爾便是大名鼎鼎的漢王殿下吧…”楊政道見李恪進帳,沒有絲毫的畏懼和不適,起身對李恪道。

李恪微笑道:“閣下好眼力,孤正是李恪。”

楊政道又看了看李靖,問道:“這位想必就是唐軍主帥,名震天下的李靖李大帥吧。”

李靖道:“正是李靖,不過名震天下四字卻不敢當。”

楊振道道:“滅國之功,何等了得,此戰之後,李帥之名當海內皆知了。”

李靖道:“閣下是聰明人,當知我與殿下來此所爲何事。”

楊政道點了點頭道:“楊某一介孺子,能有什麼值得二位親自跑一趟的,無非就是爲了那傳國玉璽罷了。”

楊政道一個無兵無權的僞隋王,在已經這麼晚的時候,能叫李恪和李靖二人如此惦念的,也就是隻有那枚象徵着皇位正統的傳國玉璽了。

“卻不知那玉璽現在何處?”李靖見楊政道倒也直白,於是追問道。

楊政道道:“我區區豎子,流亡北地,萬般無奈之下才被立爲隋王。這隋王之位本就非我所願,傳國玉璽於我也無甚用處,大帥想要,我自當雙手奉上。只不過我尚有一事還需二位應下我。”

李靖同李恪對視了一眼,問道:“何事?”

作爲亡國之君,他們的心思倒是不難猜,無非就是想要留下性命,保得富貴,李靖想者楊政道的條件恐怕是希望大唐給予他官爵封地,衣食無憂地度過餘生。

552 長孫無忌的算計0120 後續影響608 井水澆灌604 西域事了472 六相0081 岑文本635 數學561 分頭行動510 稱心224 大功告成441 議事282 外戚0100 大都督0157 楚王籌劃398 房謀杜斷624 太子的拉攏0176 賜婚311 比賽開始0068 李恪二次被揍282 外戚434 重耳故事443 懟327 天子怒232 突利二汗305 演練賽結束284 大獲全勝459 蕭美娘470 一妻二妾227 果酒533 迷局343 各方角逐530 祿東贊0183 貞觀元年0175 有女名婉440 早朝240 各抒己見0150 立威0021 釣魚0009 宜秋宮474 寸步不讓347 借題發揮235 聲東擊西269 凌煙閣第二235 聲東擊西0135 高士廉568 《三字經》619 殺鬼見血(二)0145 聚寶盆0049 各有算計0170 上元節0159 安置賑民395 天可汗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0215 千牛衛0007 一羣小蘿莉630 孔穎達的埋怨314 決賽開始0042 李孝恭604 西域事了614 苦盡甘來383 班師回朝(二)0094 消於無形0113 二子擇師0114 得償所願433 灞橋折柳266 河間郡王0069 程咬金404 見好就收433 灞橋折柳0145 聚寶盆404 見好就收607 挖井571 初雪610 軍民一家249 突厥王帳574 孔穎達256 羅藝反唐319 追蹤261 豆腐腦542 國之儲君434 重耳故事435 修行宮501 高昌亡321 入宮453 不愧名相475 白熱化447 蝦夷人399 勸諫253 長安商會246 李恪的憂慮367 斬將0093 齊聚政事堂305 演練賽結束0004 李世民416 禍兮福所倚0091 攤上事了0105 鬥志昂揚0115 各方反應428 破局0126 君子遠庖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