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郭守雲的幫忙,霍爾尼科娃拿不拿採訪證已經無關緊要了,她與報社的兩位股東,很如願的在會場後方的記者席上得到一個寬敞的位置,而他們帶來的採訪機,也堂而皇之的放到了主席臺的發言席上。
不得不承認,霍爾尼科娃是一個很有眼光的女人,她從前一次郭守雲來莫斯科的時候,便盯上了這個男人,而如今她的這一番舉動,又將自己朝成功的道路上推進了一步。世界上越是黑暗的地方,越具有輿論報道的價值,而躋身在一個操縱黑暗的人身邊,那無論是多麼不具備新聞敏感度的媒體人,都可能成爲享譽世界的“名記”。也許對於如今霍爾尼科娃來說,她自己都想不到這一步走的有多麼關鍵,但是當半年後,她以第一位深入報道朝鮮現狀的國際記者身份,登上普利策國際報道獎獲獎名單的時候,她才意識到自己有多麼明智。
有美女陪在身邊的時間,總是過得那麼快,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那麼一晃眼的過去了。
在霍爾尼科娃的陪同下,郭守雲與兩點整的時候,步入了大克里姆林宮會場,而此時,主席臺上的與會官員已經係數就坐了,各方代表也都準備好了新一輪的戰役。
在走進大會議廳的那一刻,郭守雲一眼就看到了使勁朝他打眼色的霍多爾科夫斯基。不過他沒有理會,全當什麼都沒看見,就那麼和霍爾尼科娃說了兩句話,而後自顧自地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今天下午會場的氣氛顯然與上午不同了,這會場其實就是一個圈子,圈子內呢,消息流通的很快,而圈子外面,則絲毫感受不到任何變化。中午六巨頭談崩的消息。瞞不住在場這些各州的蘇維埃代表,他們雖然知道的不太相信。但也聽說郭守雲負氣離席,別列佐夫斯基大怒掀桌的小道消息。這種消息意味着什麼?毫無疑問。這就是風向,風向變了,如果態度立場再不分清楚,那是要被大風捲走的。受這一“利好消息”地影響,今天下午的會場上異常安靜,各方代表坐地是涇渭分明,而且誰不跟另一陣營的人交談,甚至連基本禮節性地微笑都免了。
主持會議的,仍舊是丘拜斯,儘管白宮有兩三個部長以種種理由爲藉口缺席了。但是他是躲不過去的,誰不來他也得來,不然這會沒法開了。但是丘拜斯萬萬想不到的是,他這個會議主持是來了,可這會照樣開不下去。
在丘拜斯長達三分鐘的序辭講完之後。按照會議的規程,是由央行方面的主要負責人上臺,一方面闡述央行近一段時間的大政方針以及今後一段時間內的主要工作方向,另一方面呢,也要接受蘇維埃代表們的質詢。
央行負責人地講話持續了二十五分鐘。隨後。也就到了蘇維埃代表們質詢的時候,極其怪異的一幕出現了。
冷場!徹底的、**裸的冷場!
整整十三分鐘地時間。上千人的大會場上,除了記者們“咔嚓咔嚓”拍照的聲音,以及偶爾傳來的咳嗽聲之外,別說是來自蘇維埃代表們的質詢了,連一個站出來說話地人沒有。
央行地負責人,就那麼孤零零的站在發言臺上,眼巴巴地瞅着臺下那些始終保持緘默的代表們,那額頭上的冷汗都出來了。他現在終於明白了一點,有時候被人羣起而攻也是幸福的。
面對十三分鐘的會場靜默,到場的記者們瘋狂了,各種各樣的猜測紛至沓來,而其中最可靠、最受公認的一種,就是:蘇維埃代表們在用靜默的方式,同克里姆林宮權力層對抗,這是一種雖然無聲,但是卻最爲激烈的對抗,是民主自由與腐朽**之間的對抗。
隨着時間在靜默中一點點流逝,紅場上雲集的示威者也越來越多,爲了體現民主思維,這場擴大會議是安排了現場直播的,那些關心時政的人,能夠第一時間得到媒體從會場發來的消息。當然,這些消息都經過人爲加工的,那些新聞播報員顯然在猜測方面加了太多水分,他們將蘇維埃代表們抗議的矛頭,直接導向了岌岌可危的克里姆林宮,至於說上午白宮遭受代表們譴責的事,卻是沒有人會再提了。
靜默三分鐘,會場的記者沸騰,靜默十三分鐘,那就是整個莫斯科的沸騰。無數的人流,從莫斯科的各個角落涌向紅場,原本一兩萬人的示威人羣,在很短的時間內便飛速膨脹,一直擴到了六七萬人。他們高舉着各種各樣的條幅,高呼着各式各樣的口號,給靜默中的蘇維埃代表們打氣,支持他們在這條抗爭的路上繼續走下去。
“俄羅斯獨立萬歲!”
“民主自由萬歲!”
“堅持,我們在你身後!”
對於普通的民衆來說,支持蘇維埃代表就是支持他們自己,這一場無聲的抗爭,就是他們自己的抗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通過對這些代表的支持,他們這些普通人也算是參政議政了。可他們不知道的是,站在這些代表身後的,並不是他們這些人,他們起不了任何作用,真正站在這些代表身後的,是六個貪心不足的巨頭。
霍多爾科夫斯基很聰明,他知道今天中午得罪了郭守雲,這事沒解決,下午的會上他就撈不到任何便宜,可以預見,只要他的人一冒頭,會場上馬上就會熱鬧起來。因此呢,他想了一個辦法:你們不是照我來嗎?OK,下午我的人一語不發,讓你們找不着打擊的靶子。等下午這會結束了,那有一晚上的時間呢,他霍多爾科夫斯基大可以趁這個時候忙碌一番,給郭守雲認個錯,讓他泄了氣,大家達成一個共識,有什麼大事明天會上也可以繼續談嘛。
就這麼地,霍多爾科夫斯基以及他所控制的蘇維埃代表保持了緘默,今天下午對他們來說,唯一的事情就看戲,絕不上臺表演。
結果他這一個決定引來一連串的反應,郭守雲這邊等着他冒頭然後下錘子呢,古辛斯基他們則在等郭守雲的反應,然後跟風拾漏。就這樣,一個怪圈出來了,霍多爾科夫斯基不動,郭守雲也不動,郭守雲不動,古辛斯基幾個人也不動,當然,白宮和克里姆林宮在會場上也有自己的人,但是他們躲還來不及呢,哪敢在這個時候開口說話啊?那好不好的就會惹來大麻煩。
蘇維埃擴大會議的冷場意味着什麼?毫無疑問,那意味着很多國家大事解決不了;意味着一系列亟待解決的政治問題得不到商討;還意味着會議時間要向後拖延,而這對白宮來說,就是每天幾十萬盧布的負擔。數萬名莫斯科市民在支持蘇維埃代表的靜默抗爭,卻不說他們的支持角度如何,單說這一事件本身,那也是毫無道理的,因爲會議每天幾十萬的費用,都是需要用從他們身上得到的稅收支付的。會議多開一天,莫斯科政府就要多掏幾十萬出來,目前嚴冬已經到來,莫斯科的城市居民取暖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呢,資金上還存在着近二百盧布的缺口,這也就是說,會議少開兩三天,這筆資金就省出來了。但是現在沒人考慮那個,大家都很熱情,甚至比會場內真正控制全局的幾位巨頭還要熱情幾十倍。
坐在會場後方記者席的第一排座椅上,霍爾尼科娃的臉上始終帶着迷人的微笑,因爲她身邊那兩位報社董事已經給了她新的承諾,只要今後兩年內她不跳槽走人,那麼報社方面會給她百分之二十的股份,除此之外,報社的年盈利,她還能另外得到百分之三的抽成。
霍爾尼科娃固然很勢利,但是她卻很有眼光,她進到,有了今天在紅場上的那一番表演,也許等不到明天早上,各個媒體機構的邀請函就會送到她的面前,這其中肯定也包括不久前炒她魷魚的塔斯社。在這樣一個關頭,她會怎麼選擇?離開毫無名氣可言的《進步日報》?不,她不會,她要留下來,她要做給所有人看,她霍爾尼科娃絕不是一個只有外在的花瓶。
會場上的靜默,令這個新聞敏感度極高的女人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作爲一個曾經頗有知名度的記者,霍爾尼科娃當然不會相信這些所謂的蘇維埃代表在以靜默的抵制克里姆林宮,這裡面肯定有貓膩,而有貓膩的地方就有新聞線索——不管這個新聞線索是真抑或是假,都能吸引住公衆的視線。
帶着這樣一種想法,霍爾尼科娃密切關注着會場上的每一絲異常。經過這樣的觀察,她發現一個奇妙的地方,那就是主席臺上的人,一縷面色緊張、焦躁甚至還帶了幾分無可奈何。而在代表席上,那些保持緘默的代表們,也不是很輕鬆,他們幾乎每隔幾十秒鐘,就會扭頭朝一個固定的方向張望一眼,而在他們所看的方向上,都會有一個顯赫人物的存在——郭守雲便是這顯赫人物中的一個。
“六巨頭操控蘇維埃擴大會議,全體代表成傀儡。”幾乎是在發現這一規律的同時,霍爾尼科娃的腦子裡便出現了這麼一個新聞標題,而這個新聞標題的出現,令她既覺得興奮又覺得不寒而慄。
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她用筆在自己的記錄本上寫了一段話,而後將這一頁撕下來,摺疊整齊之後,又在紙背寫下郭守雲的名字,隨後,纔將紙條悄無聲息的遞給了場邊負責警戒的安全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