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金鼓

林聿修今日也起了個大早。

事實上,他幾乎是一夜未眠。

他已經好幾天沒有睡個好覺了。

這幾天,每次看到關盛傑還有文校的師兄們爲了擊鼓一事而奔走,他心中便隱隱不安。

他父母早亡,又不曾娶妻生子,兩個姐姐也都已出嫁,可謂是真真正正的孑然一身,便是有個三長兩短,也不會連累到旁人。

可關盛傑他們則大大不同了。他們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的。

林聿修並不想將他們捲進來。

可看他們熱血沸騰的模樣,卻又是勸不住的。

林聿修有些發愁。

他從沒想過要把事情鬧得這麼大,這本是他一個人的事,如今卻演變成了天下學子之事。

這些人都是他的同窗好友,是他志同道合的知己,他們有些人的父母給他做過飯縫過衣,有些人的孩子他還教過識字。若是他們出了事,他難辭其咎,再無顏面去見他們的家人。

這讓他如何睡得安穩?

好在前兩日,文心堂的少東家回來過一次,與他飲酒對談到了深夜。

少東家雖不曾入過文校,卻也曾受教於祭酒王立鬆,因此他平日裡都喚他一聲師兄。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你不必過於憂心。盡人事,安天命吧。”少東家勸慰他道。

“我只是怕我們這些人都是一廂情願。陛下親政已有數月,若是有心鉗制權臣,便不該是如今的局面。”林聿修嘆氣道,“我是怕陛下本就有意迴護那些參與舞弊案的朝臣。那我們此舉便是以卵擊石,毫無意義了。”

“我向你保證,陛下絕不是這樣的人。陛下對春闈舞弊案深惡痛絕,只會比你我更甚。否則,如何會有禮部年前的人事大變動?年節可是禮部最忙的時候,陛下此時朝上發威要求禮部官員停職審查,便足以見陛下徹查春闈舞弊案的決心。只是,陛下如今沒有人手,是有心無力。”

少東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們便是陛下的人手,便是陛下可以借的力啊。”

兩人徹夜長談,從朝廷積弊談到興瑞變法,又從當今聖上談到今科春闈。

少東家的話多少安慰到了林聿修。

三月十四日,終究是來了。

按照約定,他和關盛傑以及幾百名文校學子辰正便到達了承天門外。

那面兩人高的登聞鼓就立在承天門左側,挨着宮牆的牆根。

然而,金鼓兩側站着兩名執槍的禁軍。

尋常這是沒有的。

看到他們靠近金鼓,兩名禁軍喝問道:“你們是做什麼的?”

緊接着就是一一覈查旌券,問話記錄名冊。

得知他們是來擊登聞鼓請求面聖的學子後,禁軍告知衆人,殿前擊鼓需得提前向太清閣報備,奏明事宜,得到批准後才能擊登聞鼓。

林聿修立即搬出大景律例,指出其中並沒有這樣的規定,質疑禁衛層層加碼,有濫用職權之嫌。

林聿修四歲讀書,林父曾官至刑部侍郎,又出任過太清閣言官,他自幼耳濡目染,立志長大後也要出仕刑部。

雖然後來林父因殿前死諫而斃命於太和殿,連累着他兒子此生也不能入朝爲官,但林聿修對於刑名的喜好和志向卻沒有變過,整部大景律例早被他爛熟於心。且他口才極佳,能言善辯,連王立鬆都不遑多讓,幾個禁衛哪裡唬得住他,幾句話間便被他問得答不上話來。

禁衛於是叫來了他們的隊長與林聿修對線。

不過片刻,禁衛小隊隊長也鎩羽而歸。

於是右衙衛前哨所所長,禁軍驍衛將軍,兵部主事也依次登了場。

然,依次鎩羽而歸。

承天門外的人越聚越多。

林聿修身後是從各地陸陸續續趕來的學子們,面前則是各部各司的禁衛和官員。

他們或身披鎧甲手執長槍,或衣着朱袍頭頂烏紗。

林聿修沒有兵甲也沒有官服,只有一身洗到發灰的月白長袍,以及懷中一卷請願訴狀。

但他僅憑三寸之舌,據理力爭,竟讓這些手執刀槍身居高位之人束手無策。

古有忠武侯舌戰羣儒,今有林聿修舌戰衆將。

雙方僵持良久,眼見日頭越來越高,承天門外的學子也越來越多,人羣中間或有人高聲質問春闈榜單,惹得羣情激憤。

“春闈狀元若是名副其實,爲何不能讓他與我們當堂論理?”

“王祭酒並未在三司會審的狀詞上畫押,爲何就能被判流放?”

“朝廷答應我們一個月內關於春闈舞弊案給我們一個說法,爲何現在一個多月了也沒有說法?”

“文校的師兄明明是協查舞弊案,爲什麼被關押到現在連探監都不許?”

“去年吏部公示的舉孝廉的名單,裡面的徐望明明不是潁州人,憑什麼能被潁州學署推舉上來?”

“爲什麼不讓我們擊鼓面聖?你們在怕什麼?”

……

人羣中憤怒的質疑聲越來越多,眼見着只靠這一支幾十人的禁軍衛隊是控制不住局面了。

前哨所所長面色焦急,他受了羅子昌的命令要穩住門外的局勢,給他擠出時間去內宮中向皇帝請調令調動禁軍。

只要能頂到禁軍大軍出宮,這些亂民自然便散了。

畢竟,在君權神授思想根深蒂固的民間,皇帝的名號還是十分有威懾力的。

禁軍是皇帝的象徵,這些人看到禁軍的軍旗,便會明白什麼擊鼓什麼面聖都是沒用的,皇帝根本不會站在他們那邊。

到時候人心不攻自破,再把幾個挑頭鬧事的一抓,這件事就算是平息了,說不定還能得到羅子昌的青眼,把他提上去當個將軍。

因此這承天門外是一定不能出岔子的。

如今局面穩不住了,前哨所所長連忙吩咐承天門的校尉去宮裡給羅子昌傳話。

羅子昌很快就來了。還帶着人,許多人。

承天門的兩扇大門依次打開,整齊列隊的禁軍跟在羅子昌身後,一眼望去黑壓壓的,少說也有上千人。

當頭一個侍衛手裡高高舉着象徵大景皇室的烈焰旗。

前哨所所長心中一喜:禁軍出宮平亂了。

那些亂民果然安靜了下來,怯怯地交頭接耳起來。

門外的官兵紛紛爲羅子昌讓開了路。

“是何人要面聖?”羅子昌按着腰側的劍,面色鐵青地掃視着面前盡是身穿布袍的書生們,喝問道。

第169章 生辰第91章 因緣第144章 封爵第112章 夜飲第166章 辭呈第188章 要求第170章 琴聲第111章 陳情第五章 稱病第141章 覲見218.第218章 阻力第142章 得意第193章 顧海望第144章 封爵第117章 錢氏第206章 疑雲第二十九章 復課第二十一章 質問第四十四章 往事第149章 籌謀第117章 錢氏第170章 琴聲第78章 金牌第181章 皇陵第145章 軍情第160章 無眠第90章 恐懼第157章 濁水第十七章 買賣第二十六章 守歲第169章 生辰第181章 皇陵第163章 攀咬第156章 薛鬆第138章 宣旨第170章 琴聲第197章 萬壽節第192章 紅竹第160章 無眠第188章 要求第89章 利刃第三十八章 重逢第87章 甦醒第115章 長命鎖第154章 商會第三十七章 抉擇第197章 萬壽節第十四章 求親第六十章 對質第166章 辭呈第163章 攀咬第四十一章 入宮第129章 顧飛燕第五十六章 短兵第76章 陸宅第87章 甦醒第二十章 早朝215.第215章 內亂第81章 勸言第98章 何青長第193章 顧海望第166章 辭呈第122章 真假第四十一章 入宮第136章 決意第154章 商會第三章 畫像第207章 長夜第111章 陳情第六十三章 聖旨第148章 憂慮第十三章 秦寶珠第157章 濁水第153章 蕭索第二十七章 新年第207章 長夜第206章 疑雲第三十一章 試探第197章 萬壽節第六十三章 聖旨第136章 決意第十二章 文心堂第119章 選擇第150章 鉗制第75章 月夜第四十二章 爲難第169章 生辰第六十七章 血仇第198章 貪墨第二十一章 質問第172章 意象第三十章 尋人218.第218章 阻力第169章 生辰第十三章 秦寶珠210.第210章 返京第109章 右衙衛第十一章 秦陽第131章 陳菊連第208章 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