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常委會上的提議

聶振邦的話,雖然是以一種玩笑的方式說出來的,可是,聶家樑卻是很清楚,自家老三的姓格,這絕對不是隻說說而已。而是心底裡真正有這種想法。

兩兄弟再次交流了一陣之後,聶家樑也站了起來,笑着道:“老三,時候不早了,你也回去休息吧,明天,你就不要送了,昆子送我上機。婚姻的事情,你自己最好是躲着一點,我估計,等到過年的時候,你一回京城,肯定會有事情的。最好你自己事先給準備好了。”

第二天一早,聶振邦就已經坐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裡面,收拾了一下東西,聶振邦再次站了起來,走出辦公室,易軍跟在身後,拿着聶振邦的茶杯和筆記本。這是秘書必須要做的。

上午八點半。縣委小會議室裡,這是地震之後,特意召開的一次常委會,事實上也是一次例行常委會,時間剛好是撞到一起來了。

梨縣縣委的小會議室,就在張楚斌辦公室的旁邊,靠着南邊這一邊,此時正值夏天,有一股南風吹拂進來。

聶振邦趕到會議室的時候,整個縣委常委會的常委除去張楚斌之外都已經坐到了這裡。

清一色的白色短袖襯衫和深色西褲。這種裝扮已經成爲了機關幹部的一種風尚了。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一種幹部的沉穩和莊重。聶振邦卻是一條深色的牛仔褲,上身是一件夢特嬌的絲綿T恤。這是董婉從香港特意帶過來的。此刻,在一干常委之中,顯得有些鶴立雞羣的感覺。

聶振邦剛一坐下,張楚斌就踏進了會議室,這也是常委會的一種慣例,基本上,其他常委都是提前到來。之後是縣委專職副書記、縣長,最後一個進門的,肯定是縣委書記。如果在常委會上出現了縣委書記先進門,縣長後進來的情況,根本不需要多問,絕對是有矛盾。

一進門,張楚斌的臉上就帶着笑容,和衆人都點頭致意了一下。坐了下來之後,張楚斌就緩緩開口道:“同志們,會議之前,先通報一下這次梨縣地震的情況。”

說着,張楚斌打開筆記本,接着道:“根據梨縣地震局的數據,這次地震,發生在格木鄉附近。震級6.3級,爲強震。地震給全縣的正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全縣,一共倒塌房屋三十六間,學校一間。死亡人數九人。受傷人數兩百餘人。造成經濟財產損失約四十二萬餘元。總得來說,這次地震,對梨縣造成的經濟損失還是巨大的。市委市政斧領導高度關心,市委劉書記更新親臨梨縣,指揮抗震救災工作,全縣幹部,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分頭趕赴各個鄉鎮。聶縣長更是親自趕赴格木鄉。這種精神,得到了劉書記的高度讚揚。這次地震之後。全縣的幹部,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經濟建設和發展上來。”

張楚斌的總結很簡練,這也體現瞭如今梨縣幹部一種務實的心態。旁邊,不少常委也都紛紛點頭。這次強震,整個縣委班子全體出動,能夠將損失挽回道最低,在地震發生之後不到兩個小時,縣城就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這種效率,在梨縣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可是,也正是這樣,梨縣縣委班子,卻是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評。所謂千里當官,只爲求財,有的時候。也不僅僅求財。官聲對於任何一個幹部來說,沒有不喜歡的。

能夠在沒有任何利益衝突的情況下,都得到不錯的名聲,這種事情,人人都喜歡。

張楚斌此刻,再次開口道:“同志們,做完了總結,下面,討論一個問題,地震發生之後,聶縣長這邊,向市委劉書記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鑑於格木鄉的實際情況。聶縣長的意思是,將格木鄉整體遷移出來,安置在開發區的勝利鄉,格木鄉的黨委班子以及下屬各個單位都撤銷併入縣裡其他部門。人員另行安排。市委劉書記已經初步同意了這個看法。大家都暢所欲言一下。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

張楚斌這麼說,就是一種學問,移民方案,這是要討論,可是,張楚斌卻是點出了市委劉書記的意思,市委劉書記,那是誰,霸州市委,就一個姓劉的書記,那就是劉文清,作爲市委一把手都同意了,你梨縣常委會還有人唱反調,這就不是和聶振邦做對這麼簡單了,劉文清發起火來,這可不是鬧着玩的。

“嗯,關於移民的事情,我也來說幾句。”這時候,謝逸也開口了,這還是謝逸擔任梨縣縣委常委,縣委專職副書記之後,在常委會上第一次主動發言。

這要是換成以前,謝逸一般都是以,我還剛來,對梨縣的情況不熟悉,這樣的詞彙給推諉掉。這一次竟然主動發言,卻是引得周圍的常委都紛紛停了下來。

謝逸此刻,倒是一副古井無波的表情,整理了一下思路,隨即道:“以前,我們的思路,尤其是對於類似於格木鄉這種貧困鄉鎮方面,都是考慮如何幫助脫貧致富。可是,卻是忽略了當地的資源環境和特色。強行上馬。急功近利。走了很多彎路,勞民傷財,結果,錢也用了,老百姓還一肚子意見,這一次,聶縣長的建議,卻是開拓出了一條新的思路。格木鄉的情況,我也瞭解了一下,距離縣城78公里,全鄉人口,2357人。一共五百一十三戶。其中,這還包括有編制的幹部。這裡面,還要除掉四十六戶。也就是說。真正需要安置的才四百六十七戶。按照每戶房屋投入兩萬元計算,一共需投入資金接近一千萬左右。可是,卻是能夠增加梨縣縣城的人口,爲梨縣開發區未來面臨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用工、以及促進繁榮上都有很大的幫助,一千萬,能夠一勞永逸。我覺得很值。我同意這個方案。”

這個時候,事情已經是明擺着的,市委劉書記都已經同意了。自然不會有人不開眼的反對。

等謝逸說完之後,其他常委也都紛紛表態,無一列外,基本上都是同意的聲音。最後,整個方案以全票的方式通過。格木鄉的移民撤鄉工程也正式準備啓動。

此刻,聶振邦看了旁邊的張楚斌一眼,隨即也開口道:“移民撤鄉,這也是一個大工程,移民的安置。不單單只是房屋、土地的問題。新環境的變化,心態的問題,生活和學習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調劑的。而且,在技能上需要培訓。讓這些人能夠擁有一技之長。這也是需要時間的。我建議,縣委牽頭,組成一個格木鄉移民工作領導小組,張書記親自擔任組長。縣委班子再抽調精兵強將,專門負責此次的移民工作。”

聶振邦的話音落下,張楚斌也愣住了。把移民工作主動交到自己的手中,這卻是張楚斌根本沒有想到過的事情,這個建議,最初是聶振邦提出來的,按理來說,聶振邦應該親自主抓纔是。自從開發區的事情之後,張楚斌就已經沒有了想法了。沒有想到,這次卻是突然有意外之喜。

不等張楚斌說話,旁邊,薛大銘立刻就開口道:“我也同意聶縣長的提議。我建議,組織部謝部長可以擔任副組長。格木鄉這次撤銷建制。空缺出來的人員都需要另行安排和任用。謝部長擔任副組長的話,也能夠更好的協調一下。做一下格木鄉幹部的思想工作。”

對於薛大銘這種姓格,聶振邦早就看出來、摸透了,薛大銘對自己是很有意見,估計,上次張楚斌搶功勞也是薛大銘鼓動的,這也讓聶振邦很惱火,不過,薛大銘表面倒是做得很好。這樣的跳樑小醜,聶振邦纔不會有任何的在意,而且,這次移民工作,聶振邦本來就是想好了給張楚斌去做。自然是不會有什麼意見。

隨即,聶振邦卻是再次道:“張書記,各位同志,我這裡,倒是還有一個提議,想討論一下。”

這句話,卻是讓張楚斌愣住了,這次的常委會,議題上就只有這一個問題,聶振邦此刻要說的,肯定沒有和自己事先通過氣的。

雖然張楚斌心中很是惱火,可是,表面上,張楚斌卻是笑着道:“聶縣長,有提議就可以說嘛。讓其他常委都參考一下。”

這句話,張楚斌說得很靈活。聽起來,似乎這個提議,聶振邦跟他說過一樣。即保住了面子,又不會得罪人。聶振邦此刻也有些恍然大悟,自己還真是把張楚斌忘記了。事先都沒有打過招呼,這也會給張楚斌一種過於強勢的感覺,聶振邦隨即歉意的看了張楚斌一眼,道:“張書記,各位同志,這次地震,格木鄉小學垮塌的事情,也給了我一個很深刻的教訓。當年,南首長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爲本。這個思路是正確的。俗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如今,國內也開始了希望工程。我們梨縣,也應該自己行動起來,不能等着別人。我看,我們完全可以以這次地震爲契機,對全縣的中小學校進行一次調研,徹底清除危房隱患,該拆除重建的拆除重建,該維修的進行維修,一定要給孩子們一個安全的穩定的讀書環境。”

(未完待續)

第37章第690章 異常的晚宴第1003章 楚南胡彥博第314章 趕赴江北第1084章 誓死的決心第364章 聶三哥的威風第176章 班子穩定很重要第998章 命苦不能怪政府第1182章 深入走訪第761章 王國發的決定第742章 班子分工會第486章 破局第565章 劉亞夫的態度第368章 鐵案如山第1161章 兄弟交心第422章 強勢手段第1104章 深談第820章 調查組的怒氣第224章 周市長很不滿第933章 敲打第209章 嚴鳳嬌的往事第141章 地頭蛇第30章 鵬城海哥第26章 過年第350章 國家蛀蟲第676章 顛倒黑白第1088章 榜樣的力量第338章 書記辦公會第809章 調查組第298章 老兵的血淚第57章 預備黨員第86章 新兵蛋子第1189章 出國訪問第790章 阻力巨大第409章 強行買房子第432章 你是市長?第358章 聶老病危第587章 拼命市長第906章 緊急召見第1043章 暗流涌動第674章 改裝的奧迪A8第503章 閩南代表團成立第261章 全市大調整第254章 堅決徹查第1219章 足以改變世界第434章 關注三農第615章 董老的遺囑第1110章 別了,紅江第608章 調整分工第72章 再赴南海第648章 決斷第915章 赴任紅江第630章 摩根家族第945章 柳勇登門第1054章 摧枯拉朽第1150章 田園木業第1018章 聶振邦之怒第247章 任重而道遠第1190章 赴京準備第1017章 選擇第419章 華夏第一村第965章 大手筆第1236章 大結局第275章 近鄉情怯第352章 聶振邦的怒火第349章 聶市長的講話第731章 強勢亮相第241章 結果很意外第358章 聶老病危第653章 面見首長第811章 有人坐不住了第1164章 提高談判規格第389章 震驚國內外第791章 給我玩陰的第951章 運籌帷幄第393章 聶振邦的文章第784章 抵達興州市第58章 國家機工委第149章 靜觀其變第196章 梨縣地震第875章 政企矛盾第1189章 出國訪問第803章 東港投資團第771章 官場屠夫第1110章 別了,紅江第584章 汪建華登門第932章 宋州考察第135章 蔣書記的肯定第1034章 科學發展觀第47章 冒牌太子第184章 戲劇性的考覈第480章 先得點好處第1002章 龔正登門第1005章 旅博會開幕第1027章 教育爲本第257章 市委常委會議第714章 資不抵債第914章 是個妙人第707章 人脈關係第497章 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