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南渡

玉昔帖木兒對於江南的平靜並不驚訝,他清楚春節將至,而漢人對此皆十分重視,官府封衙放假,百姓也是紛紛歸家團聚,這個時候不免會放鬆警惕。加上當下戰事發生在江北,且連戰連捷,會讓人產生一種誤解,以爲戰爭離他們很遠。不過對於欲南渡奇襲臨安的他們來說,卻是天賜良機,打南朝朝廷一個措手不及,待他們接到急報重新組織兵力的時候,自己已經直逼城下。

想想此時此刻,正是一年最爲寒冷的時候,長江進入深度枯水期,江面變窄,水流變緩,也是用兵的好時節;而屯駐河南江北行省的各軍大多參加過當年攻滅南宋朝廷的戰爭,並屯駐多年,後來整合各萬戶府,他們這些以蒙古萬戶府才紛紛北調,拱衛京畿外圍,因此對於江南的地理、民情並不陌生;再有當下自己執政行省樞密司,控制着兩個都萬戶府十餘萬大軍,且此時已經甘心爲自己所用。又有大汗的重託和期望,自己可謂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局勢看似對於己方十分有利,玉昔帖木兒心中雖然還有少許餘慮,可也知道此刻已經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了,再拖下去錯過了戰機,不知道還需要多少年。且世界上又哪裡有十成把握的勝仗,思慮再三,他決定賭一下自己的命運,大元的國運。

玉昔帖木兒大定主意後立刻聚將下令出兵,令兵鋒以至如皋山東河北都萬戶塞散納率所部兩個萬人隊星夜趕路,務必在三天內到達江口鎮渡口,立刻組織渡江奪取對岸渡口,架設浮橋過江。渡江後不必等候大軍到來,即刻出發攻佔常熟,奪取宋軍囤積在此的物資,爲大軍後續作戰提供輜重補給。在得到補充後不做停留,繼續向平江方向攻擊前進,直驅臨安。

中軍的四個萬人隊和四個千人隊由玉昔帖木兒親領,各部間隔十里晝伏夜行趕往江口鎮渡江,同時派出偵騎攔截靠近的宋軍巡騎,防止行軍路線走露;後軍則由河南淮北都萬戶哈土孫率領兩個萬人隊及步軍隨後出發,防止敵軍發現己方渡江企圖後堅決堵截尾隨的宋軍。

與此同時,玉昔帖木兒令札忽兒臺做出攻擊泰州,打開增援通路,攻擊宋軍右翼的姿態,以牽制、迷惑宋軍,掩護大軍南渡。他又密會馬紹派出的信使,要其告知鎮南王和馬紹不惜代價的堅守揚州城,盡力與南朝周旋,半月之內揚州之圍必解。

次日清晨,姜堰蒙軍大營雖然仍有更鼓和號角聲不時傳出,但其實已與空營無異,營中只剩下了留守的各軍老弱傷病。三十里外的札忽兒臺所部卻茫然不知,依然咋咋呼呼的在泰州城外挑戰,可他們似乎十分心虛,往往城上的炮聲一響,便立刻遠遁……

“禿格,距常熟還有多少裡!”一隊蒙元騎兵沿着大路快速前行,轉過一個彎,萬夫長八撒催馬登上路旁的高坡勒住馬問緊隨身後的都事。

“稟萬戶,還有六十里!”禿格看看周圍地形,又掏出懷裡的羊皮地圖對比了下回答道。

“路途尚未過半,偵騎可有回報?”八撒向四周看看,皺皺眉對禿格言道,他覺得情況十分詭異,因爲一路行來路上太平靜了。

昨夜八撒率部做前鋒就趕到了江口鎮,那裡回回水軍已經提前趕到在一處江灣中待命,見大軍到來隨即開始架設浮橋。守護渡口的宋軍發現後立刻點燃烽火發出警報,並依託寨堡開炮試圖阻止架橋。但是駐守的宋軍只有一個營,並並配有三艘巡船,兵力並不多。

宋軍的炮火雖然稀疏,可還是給架橋造成了不小的阻礙,數次將作爲支撐的浮船擊毀。而他們三艘巡船也不顧勢弱,在江中往來衝突,與己方駕船強渡的水軍周旋,僅依靠搭載的兩門小炮便擊沉了十數艘渡船。激戰至凌晨,纔有一隊人馬從上游偷渡成功,從側翼對堡寨中的宋軍進行牽制,吸引了他們的火力,才使渡橋架設成功。直到此刻,被包圍的宋軍眼見不敵,援兵又遲遲不至才離開堡寨,向東逃走。

雖然此後陸續又有宋軍趕到,但是根基已失,很快便被己方的騎兵驅散。隨着大隊過江,渡口已然被牢牢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可這個時候天已經大亮。八撒得到的帥令是在過江後迅速攻取常熟,不要顧及敵軍的騷擾,一路向前,趁虛佔領這個後勤補給重地。

八撒知道兵貴神速的道理,對奪取常熟也沒有意見,可卻難消心中的疑慮,他覺得渡江雙方雖然發生激戰,但無論是戰鬥規模,還是宋軍隨後的反擊力度都與此前的估計相差甚遠,不免讓他以爲太過輕鬆,好像宋軍故意讓出渡口一般。

心中有了疙瘩,又看看四起的狼煙,八撒遲疑了片刻,但依然遵命整理仔細清點隊伍,準備行裝器械出發。不過他也清楚軍隊出征行軍,其實是一個挺複雜的活兒,尤其是深入敵境腹地,前方情況不明的形勢下,因而他令大隊緩行,首先按照慣例派出了偵騎。

偵騎可以理解爲偵察兵+通信兵,乾的就是在行軍過程中探查敵情、彙報信息的任務。可以說偵騎就是軍隊的眼睛和耳朵,他們一般以十人隊爲編制,在偵查時要注意彼此相望,不能脫離各自視線。而大軍在行軍時不管兵分幾路,每一路都要設置偵騎,每路共有二十四隊,分散四方,每人之間相距一里,散佈範圍最大可達二十餘里

偵騎每人配備多匹戰馬,除裝備弓箭、長刀外,還配有號角和旗幟,以便遭遇突發事件時給大軍報警。說是旗幟其實就是旗槍了,槍長丈餘,槍頭下置一面尺寬的小旗幟。如果發現敵人隊伍,就左右急搖旗幟,後邊的偵騎看到後,即層層傳遞信息至主將處。如果敵人距離還很遠,不是突發遭遇這種情況,那麼只需要慢慢點動旗幟。要是敵人大部隊氣勢洶洶,那麼就要畫圓圈搖動旗幟。

如果是地勢問題,比如說無路可走、有水狹窄等情況,就不必搖旗,層層口傳就行了。爲了避免敵人對偵騎進行驅逐,信息中斷,軍法規定偵騎不能全部退回,而是根據敵人驅逐力度撤退。如說敵人驅逐隊伍靠近,最前一名偵騎就退到一里後另一名偵騎處。若敵人繼續追擊,就這樣依次退回。待到敵人驅逐隊伍退走,那麼偵騎各回原位,就這樣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各隊依次進行。

南北地理不同,主要就是地形不同。北方雖然也有高山,但平原爲主,且塞外長坡大川一覽無餘。南方各省大不相同,山川險峻、水道縱橫,無地不可伏、無地不可截。因此在南方行軍偵騎除了弓馬嫺熟外,還要擅於攀登,但凡遇到山地險峻、馬上不去的地方,就要棄馬步行上山探查,所有山谷、密林之處都不能錯過。

沒有問題後,偵騎就舉着旗幟立定在那,由後邊的偵騎奔馬回軍彙報,軍隊就前進到偵騎立定的地方尋找寬闊平坦地方,駐紮列陣警戒,然後偵騎們繼續向前搜索,就這樣一直到出了山谷爲止。要是查出異樣遭遇伏兵,偵騎遇害或搖旗,後方的偵騎亦要迅速奔回軍中報警,然後主將依山形佈置軍隊列陣迎敵。當頭的偵騎如果沒有遇害,可以允許隨意逃脫暫時不回軍營。等到大戰結束,偵騎們皆有獎賞。

除此之外,偵騎獲得情報只對主將傳遞,要是有偵騎回營彙報探查信息,不管是要緊還是不要緊的事情,都不許沿途官兵攔截盤問,只需要直接前往中軍報告主將,之後主將再召集各部軍官探討。如果有人敢在中途攔截偵騎盤問情報,即以軍法處理。

此外“一軍過萬,無邊無際”,行軍時,數萬乃至十萬大軍甚至能長達數十里。由於隊伍距離過長金鼓不相聞旗幟不可見,這時還要依靠偵騎以言語傳遞信息。而偵騎前後分爲多個次第,層層傳遞很容易出現錯漏,因此規定傳遞信息不可廢話連篇需精簡重點,內容不能超過三句,然後層層傳遞。傳遞的時候還要複述一遍確認,然後才能繼續向後傳遞。

“萬戶,現在我軍已經深入敵境四十里,各路偵騎皆沒有發現大隊的宋軍,還要加快速度行軍,否則天黑前就到不了常熟了!”都事禿格見萬戶還在猶豫,進軍處處小心,遇到山谷、密林皆會列陣警戒,非待偵騎搜索完畢便不肯前行,他看看太陽焦急地道。

“還是小心些,你烽煙四起,我軍過江的消息定然已經爲敵獲知,可這一路太過安靜了!”八撒又向四周看看,眼前雖然看不到一個敵軍,但是心中卻依舊不安,總覺得前方危機四伏……

第863章 情歸何處第1255章 禍水東引第609章 浮城第807章 出招第711章 扎硬寨第521章 殺了他第1062章 闖灘(四)第500章 枝節橫生第836章 絕不讓步第1293章 因事施策第028章 狀況迭出第546章 情非所願第1279章 皇帝苦啊第916章 驚訝第1192章 世事無常第1123章 難以效仿第765章 徵鄂州第377章 出陣第817章 爲財所困第991章 並非不可第1335章 盡數封爵第318章 防患未然第266章 不退第153章 難堪第460章 私鹽販子第282章 坑人第018章 發財第572章 除掉他第106章 出府第1235章 驚聞噩耗第1081章 開幕戰第1263章 親征襄陽第972章 深謀遠略第540章 有種還來第811章 碟譜第122章 ‘分贓’第416章 拉出來第1375章 拉人上船第865章 謹慎些好第757章 難啊第017章 發掘第1014章 棋在局外第1371章 如何相制第1038章 局面第382章 擔心第1368章 剝絲抽繭第509章 衝陣第855章 組建車營第1296章 制度保障第894章 長學問了第793章 謀後事第326章 打草驚蛇第408章 決死第1102章 不放過第1176章 百炮轟城第418章 死個明白第708章 搶渡第1373章 帝王心術第973章 庸劣不留第1457章 處處董卓第759章 御街風光第674章 取而代之第180章 瘧疾第611章 勝券在握第465章 大肥羊第041章 焦慮第065章 賭第740章 失利第487章 鬆弛有度第567章 套路第221章 各有所長第756章 隱憂第1277章 出警入蹕第594章 窺視第919章 就勢而爲第440章 共贏第1087章 兵敗如山第1478章 潛移默化第919章 就勢而爲第756章 隱憂第150章 順勢而爲第495章 安撫第1067章 欲擒故縱第948章 意外之喜第869章 放肆一回第1035章 該砍了你第978章 人才難求第479章 逼瘋了第428章 顧慮第702章 手段第1251章 兩廂對比第310章 抉擇第1222章 甕中捉鱉第1401章 老天添堵第324章 擴招第246章 或有不測第539章 扛雷第411章 對決(三)第697章 躊躇第1018章 另有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