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暗中造勢

一個春節趙昺頻頻曝光,出現在公衆面前,而各方的對他的評價似乎也接着七洲洋大捷而又提到了一個新高度。節後解印開衙,此前議定的事情也開始進入實施階段。

俘軍開始進行整編,從中選出三千精壯補充到受損後軍和中軍,餘者編爲三個將調歸轉運司服勞役,他們除了暫時不發餉外,其它待遇與帥府軍相同。他們其中一個將和數萬難民轉移到吉陽軍開荒墾田,承擔開挖水渠,修建水利工程的任務;另外兩個將接替徵調的民夫參與擴建瓊州城和修整驛路的任務。

大把的錢撒出去了,而這些資金大部分來自繳獲與‘巧取豪奪’,趙昺知道靠這些和印假鈔的方式補充資金不足是難以長久的,必須有自我造血功能纔可以進入良性循環。可僅靠薄弱的農業是無法解決問題的,還要靠工商業才能增加財政收入,如此還能補充瓊州物資補充嚴重依賴‘進口’的問題。

想着逃到瓊州的難民並非都是那種衣不遮體,窮苦潦倒之人,其中不乏家財萬貫的商人們,而瓊州四面臨海,控扼交通要道,自西方和東南亞前往大陸的商船都要經過,且多需要在島停靠補充淡水和糧食,其中可謂商機無限。趙昺便召集轉運司和常平司商議可以出臺優惠政策,鼓勵那些商人繼續經商。

對於經營瓊州緊缺商品的,如糧食、牲畜和銅鐵及硫磺、硝石的可以免除關稅,其它商品的也可以有一定的稅費減免,以此來吸引外來商船和大陸商家上島經營。這樣既可減少走私的現象發生,繁榮瓊州市場,補充不足的同時,還可以獲得一定的稅收。大家都覺得不錯,現在正是信風颳起商船過島之時,正可藉此機會實施。

趙昺做這些事情本來都是出於穩定瓊州局勢,拓展生存空間,籌措資金之舉,當然對於百姓也也是有實惠的,說起來也是互惠互利。但他發現自己被人誤會了,不僅瓊州各商會給他送來一扇‘利國惠民’的大匾,連那些難民們也給他送來了‘萬民傘’,且街頭巷尾都在傳陛下要遠行占城之事,由此還引來好事者的爭論……

種種不正常的事情頻頻發生,讓趙昺警覺起來。年前便曾有帥府軍‘圍攻’朝廷船隊從而逼走陛下的傳言,讓他擔心有人試圖控制輿論造勢。而對於輿論的威力如何,先前‘抹黑’蒙古人迫使其不得不改變政策的事情就是明證,於是他暗令事務局五部迅速收集有關自己的風評和傳言,以便查清是誰在暗中操縱,是要做什麼?

事務局五部的調查員現在已經遍佈全島,散佈於各行各業之中,趙昺一聲令下各種信息很快便彙集於他的案頭。他仔細翻看了所有的情報,發現其中少有人給自己差評,絕大部分都是五分好評,但其中不誇大其詞的說法,甚至將自己神話。這些消息來源似乎很凌亂,可他覺察到似乎有人在暗中炒作,試圖把自己打造成‘三胖’一樣的人物。

趙昺又將這些情報梳理了一番,發現造勢之人此事做的很高明,只要將這些看似混亂的信息排列一番,便是一份好簡歷。

他爹是皇帝自然沒有辦法捏造,而他的生母出身平凡,在宮中地位低下,世人對其知之甚少,也就有了可以充分發揮的空間。於是俞修容便被塑造成一個聰穎智慧的女性,且虔誠修道,懷孕時曾夢見黃龍入懷,這樣趙昺便有了極好的底子。而他出生時空中出現彩霞,更有百鳥來朝,如此一來昭示他的出世便是不凡,與上天也掛上了勾,爲後邊的發揮留下了足夠的餘地。

由於生母的身份不高,趙昺的童年自然被描述的十分淒涼、悲慘,不受父皇的喜愛,吃穿用度皆不如人,只能與母親棲身於宮城中一偏殿中,這樣的描述理所當然的引起了聞者的同情,爲其遭遇憤憤不平,便也與他那昏庸無道的爹劃清了界限。接着話鋒一轉,剛會說話的他便俞修容的教導下讀書習字,兩歲便識字過千,能讀會寫,此後便博覽羣書,且過目不忘,但因爲不受重視,使得無人知曉。

四歲時先皇駕崩,兄長繼位,他受封親王,境遇並沒有改變,但他窮人孩子早當家,對母至孝,聰明懂事。聽聞外寇入侵國事日衰,便立下報國之志,希望能有朝一日能御外敵、治社稷,恢復祖宗江山,因此更加發奮讀書,但母親又離世,他變成了孤兒。

無奈皇帝幼小,奸臣當道,以致臨安失陷,皇帝北狩。城破前有先見之明的謝老太后爲保國脈不失,送二王離城,臨行前暗示以廣王繼承大統。但逃到福州後,由於益王之母被尊爲太后,加上楊家人勢大,便改立益王爲帝。趙昺以爲此人心機極深,他編造的故事在這裡留了個梗,宮中之人不是死了,便是伴君北行,謝老太后所言無從查證。

可楊太后聽政,其親子登基是實,衛王沒當上皇帝也是真。這看似巧合的事情就不能不讓人展開聯想,覺的這就是一陰謀,楊太后勾結外戚,操縱朝臣欺負一個沒爹沒孃沒親戚的小孩子,搶了衛王的皇位。而此後的事情便順利成章了,在逃難途中衛王誤上疫船,欲遣他出質蒙古和鎮守瓊州都是陰謀的繼續,那便是要將衛王置於死地,以圖毀滅他這個正統。

結果卻是趙昺不但沒被害死,還一次次擺脫暗算,就可以解釋爲吉人自有天相,得到了上天的眷顧,也可以說他就是受天命之人豈能輕易被小人陰了。而接下來衛王不但利用所學救世度人,白手起家創建了帥府軍,還在瓊州苦練精兵,施仁政,恩澤全島百姓,一舉戰敗了劉深。

朝廷則被說成了白眼狼,不僅沒有嘉獎迎駕有功的殿下,反而妒賢嫉能要將他扣留,激起了帥府軍廣大士兵的不滿,義憤填膺之下兵威七星嶺下,迫使朝廷放人。但衛王大義爲先不計個人恩怨,反而積極籌措糧草,禮送離開,終將小王爺塑造成無所不能,忠義無雙,愛國愛民的一代明君……

第293章 作秀有風險(一)第041章 焦慮第072章 老師第1252章 形勢逆轉第998章 ‘飯’難第340章 不打不相識第199章 潛移默化第791章 難捨第167章 要保第603章 遇襲第1232章 速下徐州第1205章 情形不對第621章 全面接戰第1388章 九華進香第404章 再等等第694章 太子其人第1046章 沉住氣第204章 勇士號(三)第560 當務之急第1266章 暗藏機鋒第294章 作秀有風險(二)第724章 順服或抗爭第539章 扛雷第173章 積弊第171章 人選第1293章 因事施策第464章 該殺第1418章 開放代價第382章 擔心第482章 爽約第073章 童謠第920章 不適應第148章 情非得已第665章 各有所求第464章 該殺第433章 籠絡第109章 不得已第301章 試射第642章 無商不奸第1400章 無功是過第1291章 過在於君第891章 玩過了第512章 人心難測第1223章 斬首成功第791章 難捨第834章 情況不明第1299章 朕心甚憂第016章 選擇第1451章 亂象已生第969章 問題不斷第438章 發難第568章 反省第1457章 處處董卓第907章 奇想第556章 逆流而上第053章 棄子求生第596章 算計又算計第679章 開悟第662章 定位第1366章 如何取捨第873章 交易第425章 ‘寓教於樂’第1022章 猝不及防第1067章 欲擒故縱第605章 欲蓋彌彰第536章 誰比誰‘白’第914章 懷璧其罪第1335章 盡數封爵第1058章 險象環生第270章 熱粘糕第702章 手段第1074章 豈有此理第424章 感慨第168章 不敗之地第082章 以守爲攻第019章 投效第412章 對決(四)第1429章 是何套路第495章 安撫第1280章 無法逃避第1364章 陛下勿憂第1432章 士有好壞第662章 定位第393章 扯謊第346章 東海島之役(一)第1126章 危在旦夕第997章 陳府第396章 啓幕第1231章 攻守相攜第723章 棄與守第1358章 暗伏奇兵第057章 進宮第958章 大有不同第334章 必有一戰第532章 正劇開演第242章 迎駕第851章 取長補短第170章 點撥第180章 瘧疾第844章 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