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主流

問題的答案這不僅趙昺知道,恐怕天下人都知道。幾乎所有人都寧願放棄愛國理智而選擇忠君,連質問君主的勇氣和願望都沒有,何況深刻透徹的洞察力呢!這種不能面對真相的愛國主義,從此毒害所有的人,使識時務者的國人學會了迴避真相,向強權屈服,而學會了用沉鬱頓挫豪放憤激的美文抒發漂亮的空洞的愛國深情。寧願拋棄或壓抑最高的價值、踐踏最低的底線,寧願委屈尊嚴、犧牲國本,逐漸形成了一個病態的文化。

這種思想潮流不但讓大宋承受了無盡的災難和恥辱,也形成了士人可憐、可悲、可辱的性格態度,而士人集團除了在道德問題上虛張聲勢之外,在實質性的問題上並沒有什麼作爲。但這個看似只是國家內部本身的問題,卻導致國家陷入致命的困境,讓一個比三個遊牧民族國家還要強大數倍的大宋帝國,在戰爭中屢屢被動,不斷退縮,表現的極爲軟弱無能。

可要是說整個大宋朝就沒有敢挺身而出爲國諫言,想爲國出力的士人,趙昺以爲也過於絕對,如李綱、趙鼐、胡銓,眼前的文天祥、陸秀夫和師傅應節嚴都在其列。但這些人絕對沒有好下場卻是絕對的,不是被貶嫡、就是被流放,或是孤老鄉間終生不得起用,甚至是兵敗身死。管你是出於何種目的報國,偏偏國家就不理睬你,斷絕你的任何報國希望。如果大家沒有權利去愛國和保衛自己家園的話,那麼這個國家其實是不屬於他們的。那還可以做什麼呢?

陸游在趙昺的前世之中可謂是愛國士人的代表,其幼年時期就一直過着南遷逃難生活,參加進士考即遭遇秦檜罷黜,後數次作爲參議官參與北伐策劃與準備行動,卻一而再再而三被黜退,晚年退居故鄉二十年。換句話說,他一生都沒有機會爲愛國出力。凡是愛國抗戰派都是如此遭遇,可是他們都很執着,越在愛國事業上失意,越是不肯放棄,那麼他們是否對這種愛國抗戰事業的正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思考明白了呢?

趙昺想他們都沒有想明白,因爲皇帝不想讓他們打。而在這皇權至上的時代,除了依賴國家政權,他們便不具備自由獨立的愛國能力甚至愛國權利,難以獲得組織任何社會力量的權利和能量,一個****社會斷絕了任何一個有雄心壯志爲國家做事情者的任何具體路徑,你再熱愛祖國和再有雄謀大略,你也不敢、不能有所作爲。除非這個國家,也就是皇帝給你的資格和路徑,所以這些人的下場也註定是英雄氣短,壯志難酬。

那他們能如何呢?就只能像一羣被遺棄的怨婦,不依不饒地哭訴,請求國家允許他們爲這個家賣力,但他們早都已經被厭棄,喪失了爲國獻身的權利,也沒有參政議政的資格,他們是“多餘人”。然而他們還是不敢對皇帝心存腹誹,只是對一個空洞的朝廷不具名的埋怨,對一個抽象的國家無處無能地示愛,完全沒有出路然而卻絕不放棄的悲傷。

激熱的愛國者註定孤獨無力。一面是自以爲正義的復國抗戰,一面是沒有正當的身份,那麼這個“國殤情結”將何以歸宿呢?除了像一個怨婦一樣的表演離騷再離騷,宜乎英雄氣短,沉鬱頓挫。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除了舉大白,聽金縷之外,恐怕還真沒有什麼可以做的。

如此情緒下,即便這些愛國士人的文章也都帶着多多少少戾氣怨恨沉鬱頓挫的情緒病,其實都是給氣出來的。那股強烈噴發的怨氣得不到合理合法的釋放和正當的表現,沒有一個正當的渠道允許想建功立業的壯士一個機會爲國效勞,那就只好壓抑着、積聚着、沉重着、抑鬱着,適當時候抒發一下,糟蹋一些劣酒之後,再度漸漸壓抑積聚沉重抑鬱,周而復始。

於是一廂情願的執著空想,自我吹噓一種情感幻想便成了潮流,以此煽動後來人。它讓你悲悲切切,心頭堵塞,喉頭凝噎,血壓升高,但是不准許你反思國家本身的責任,不准許思考如何爲國治療。你只要表示愛的空洞感情就可以了,傷感,憤怒,忠孝,向現政府表忠心都好,但只許有激情膨脹,卻不能有理性深度和基本常識。

讀完這些作品,能把你鼻子氣歪了,然而又讓你無能爲力。進而漸漸形成了病態憤青心理:莫名其妙的仇恨和戾氣。大家就都躲在安逸處迴避真相和現實,寫寫“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一類豪言壯語罷了,一面自我陶醉幻想“鐵馬冰河入夢來”,一面“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藉此表達自己的悲憤之情,但這種悲傷已變成了絕望之悲……

趙昺明白愛國絕對不可以空談,尤其是在這危亡之際。這些不敢以徹底真實和痛切骨髓的深刻精神來反省和批判造成這樣情勢的原因,卻遮遮掩掩,以痛國說愛國的文章,他以爲起到的反作用是極大的。而那些東西卻非英雄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愛國精神,最多也只能夠證明都是的懦弱無能和自己人壓迫自己人的窩裡鬥而已,還會給衆人留下一個難解的疑問:爲什麼所有的愛國者都被禁止去爲國獻身效力?是愛國忠君非法,還是愛國有罪呢!

文天祥雖然仗打得不怎麼樣,但是卻在淪陷區有極高的威望,可以說是士人抗戰的一面旗幟。王炎午在這當口卻要苦勸文天祥去死,想也是多年積壓的憤懣之情稀裡糊塗地噴薄而出。而跟風起鬨叫好的人,趙昺以爲他們除了糊塗之外,更大的可能是想從中撈些稻草藉機出名,踩着別人的血向上爬,反正不論成敗跟他們也沒有多大幹系,死的又不是自己。

可這些人此次算是打錯了算盤,趙昺不僅需要文天祥活着,還要豎起一個士人抗戰的標杆,藉以改變現下之頹廢虛僞之風氣。而王炎午之流此時的言行明顯是在與其唱反調,反面典型也就當定了……

第759章 御街風光第037章 挑兵選將第478章 形勢已成第378章 皇命在身第1365章 所問非答第1476章 取捨皆難第1083章 神兵再現第060章 求賢若渴第1210章 是否正確第1289章 答疑解惑第480章 平地生雷第405章 勢有可爲第1467章 除掉伯顏第1436章 善惡有報第749章 着急第465章 大肥羊第418章 死個明白第368章 分化第1413章 宮中獸吼第230章 舊事第286章 由他去吧第850章 戰車第624章 不退第409章 對決(一)第1047章 舉棋不定第937章 說服第764章 能怎麼樣第474章 來了第692章 炒故事第180章 瘧疾第457章 爲君不早朝第1227章 呼之欲出第253章 心難平第486章 飽和攻擊第591章 有問題第298章 規矩第1049章 皆有學問第061章 攤牌第388章 維護第175章 變通第624章 不退第432章 不擇手段第795章 皇帝慘嗎第073章 童謠第1261章 權衡利弊第1248章 悔之晚矣第186章 心思第702章 手段第1408章 不守規矩第109章 不得已第160章 效率第1308章 膽顫心驚第540章 有種還來第718章 角力第1106章 心思第880章 美人心計第1292章 完美方案第012章 風雨夜(一)第1345章 知恥後勇第1456章 比較樂觀第1000章 共同體第107章 挖寶第1421章 母子同心第343章 捕鯨第212章 豈有此理第575章 考察第780章 破騎第181章 老天有眼第778章 探究第167章 要保第682章 算大賬第542章 即喜又憂第1312章 是何緣由第114章 警告第421章 衡量第1061章 闖灘(三)第696章 有機可乘第347章 東海島之役(二)第337章 大家第1071章 不如意第1045章 諸事不順第395章 成真第174章 圖治第758章 尋個住處第348章 東海島之役(三)第1172章 必爭之地第929章 危機不斷第788章 態度第1169章 以亂打亂第757章 難啊第1021章 自有主意第328章 崖山第595章 趨利避害第206章 人品問題第602章 或有變數第080章 人心難測第705章 本錢第730章 降了第394章 正奇第1256章 意指東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