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政治賬

阿里海牙接連下達一串命令後,屏退左右獨自登上帥船甲板看看星光燦爛的夜空,又瞅瞅燈火輝煌的海岸,再看看平靜的海面,心中充滿了惆悵和無奈。如今的局勢他可以說比任何人都清楚,自然也知道這場戰鬥的結果將是什麼,但是他不得不如此爲之。

同時出兵占城和瓊州,乃至征討安南,其實打心眼裡來說阿里海牙並不贊成。因爲他清楚雖說江南已經平定,但是並不平靜,各處打着復宋旗號的起義此起彼伏,當下最急需的應當是安撫民衆,恢復生產,平息內亂,而不是急於四處用兵。

至於瓊州,阿里海牙以爲應以招撫爲上,同時封鎖沿岸嚴防他們劫掠內地,再警告占城和安南不得向瓊州提供物資。而瓊州地狹物薄根本養不起幾十萬人,更不要說養兵備武,這樣下去不需數年就能將他們困死。即便不降,再用兵也不會耗費多大力氣。

但是忽必烈拒絕了阿里海牙的建議,堅持要以武力盡快解決安南和瓊州之事。而後又封歡脫爲鎮南王,主持湖廣行省事務,征討南部諸蕃國。阿里海牙再傻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歡脫是忽必烈的愛子,如此安排是想將汗位傳給其。不過蒙古人最重軍功,沒有戰功的話是即便傳位於他,也會引起諸王的不服。所以阿里海牙清楚這打的是政治仗,自己作爲湖廣行省的左丞也就不僅要算經濟賬和軍事賬,還要算政治賬,

如此一來就把阿里海牙逼到了絕路上,立儲乃是國之大事,即便一萬個不願意他也要堅決執行大汗的旨意,這瓊州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將這碗夾生飯嚥下去,己方完全處於下風,且處於死地的現實如何不明白。可是自己若是撤軍,不僅是自己的失敗,還是鎮南王的失敗,因此就是打得全軍覆沒也要堅持下去,然後將罪責攬在自己身上,他當惡人,把其摘出去。

阿里海牙明白帝王一怒伏屍千里,爲了樹立一個繼承人大汗是不會在乎這些損失的,至於自己深受大汗的器重,不過也只是其手中的工具,或殺或赦都在其一念之間,不是他能夠揣摩出來的。但是他要撤兵回去,肯定是死路一條,即便是爲了保住兩廣,遏制瓊州的壯大,但自己毀了一位繼承人,那就從哪個方面講都是不可饒恕的。而這些還在灘頭死戰的軍將們,包括他自己,只不過是新君上位的墊腳石……

趙昺此時同樣也在算賬,他是一國之君,不僅要算政治賬,還要算經濟賬。這一仗對於瓊州來說就是個賠錢仗,不說參戰官兵都要雙餉,伙食費也提高了一倍,陣亡的官兵需要拿錢撫卹,受傷的官兵要醫治,殘廢的要養起來。

而戰後還有賞功,升職都需要拿錢來善後的。

現代有‘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美帝爲撒口氣一下扔了幾十顆導彈,可那也是五千多萬美刀跟着化成了灰,等於中國一箇中等縣一年的財政總收入。這一仗火箭彈、開花彈、箭矢都是以萬來計數的,而損壞的戰船,衣甲器仗都要修理、維護,花費的錢就跟往外扔一般,而哪些繳獲遠遠不足以彌補自己的付出。當然從政治上講,此戰勝利能使趙昺的地位更爲穩固,當然瓊州也可保幾年的安寧,這個可以說是最大的勝利,這些錢花出去是值得的。

若是說趙昺起初的願望只是能守住瓊州,別讓人追的狗一樣連個窩都沒有,那麼現在戰局雖然沒有結束,但以他的判斷勝負已分,底線既然已經滿足了,心思便就又活泛起來了,想從總再獲取更大的利益。從政治上讓自己的威名遠播,使得大宋遺民們知道他們的皇帝還活着,政權還在,趕緊來投奔;從經濟上講,廣西這地方雖然不太富裕,但是官府和那些元朝新貴們有錢,抄了他們的家等於打土豪了!

不過現在問題是這幫大臣們都對趙昺的提議不大支持,自己又不能單幹。可機會難得,錯過了不知道何時才能夠再碰到。而如何能說服這些人讓他了愁,那怎麼辦呢?他琢磨了半天,猛然想到既然現在支持自己的是少數,那麼再把這個範圍擴大一下效果可能就不同了。

“陛下,後軍防地對面的敵軍好像生內亂,他們相互擊殺,有人跑到陣前請開寨門,韓、莊兩位統領爲此生爭執,張樞帥不敢做主,請陛下定奪!”這時有侍衛進屋稟告道。

“前來投降的是什麼人,又有多少人?”趙昺聽了急問道。

“陛下,他們自稱是籤徵的漢軍,約有數千,其中還夾雜着些降軍。”侍衛轉稟道。

“有那麼多人!”趙昺有些吃驚地道。

“正是因爲人數衆多,韓統領才擔心敵軍使詐,而莊統領以爲遲了就被敵軍殺光了,所有才起了爭執!”侍衛稟告道。

“你去將傳信之人帶進來!”趙昺想想自己又不是當事人,也不是目擊者,如何判斷是真是假,他們卻把這棘手的事情塞到自己手裡,真當自己是神仙了。不過他還是很開心,起碼他們還是很尊重自己的。

稍時前來送信的人被帶了進來,據其講元軍連續幾次進攻被擊退,傷亡很大,其後又有一路元軍來攻,可他們卻突然打着白旗扔掉武器,大喊着自己是南人要請降。而後元軍便遣兵前來追擊,雙方爆了激烈的衝突,隨着攪入的人越來越多,弄的他們也糊塗了,只是提高警戒並沒有攻擊,於是逃到寨前的人是越來越多,他們也不知該如何處置。

“令他們打開寨門接入寨中,但是一定要提高警惕,除必須將隨身武器拋到寨子外邊,以百人編爲一隊逐次入寨,然後開闢一條通道迅將他們引導到寨子外,朕會派軍接應約束!”趙昺想了想言道。

“陛下,這是不是太冒險了,若是有詐,豈不誤事!”6秀夫聽了謹慎地道。

“不會!再遲這些人就被殺光了,傳諭去吧!”趙昺擺擺手道,令人趕快去傳令。

“陛下,這麼做是不是太草率了!”6秀夫見陛下不容自己分說,就下旨收容所謂的降軍,大爲不滿地道,當然人家是有修養的,並沒有掛在臉上。

“左相,戰機稍縱即逝,如今元軍敗相已生,不可再猶豫,朕以爲是開始反擊的時候了。”趙昺沒有跟他做過多的解釋,淡淡地說道。

“反擊?!”6秀夫有些驚訝地道。

“對,敵軍連番攻擊失利,軍心已經不穩,而兵敗如山倒的道理左相比朕清楚。”趙昺言道。

“陛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現在敵軍雖損失慘重,但實力尚存,要小心他們反噬一口啊!”6秀夫言道。

“呵呵,朕當然知道狗急跳牆的道理,但是我們只要將他們的水軍徹底擊潰,那些困在岸上的敵軍就是進退不得,得不到滴水,他們想咬朕恐怕都沒了力氣!”趙昺笑道。

“陛下言之有理,只要敵船被毀,元軍必然軍心大亂,兵無鬥志!”陳仲微讚許地點點頭道。

“不錯,韃子歷來視籤軍如草芥,每逢大戰必爲前驅,傷亡亦是最重,他們叛亂也在常理之中。而那些降軍只怕也已心存異志,生死關頭之際必不會力戰的。”徐宗仁也同意皇帝的看法。

“臣以爲左相所言不無道理,陛下還是應謹慎一些,要知阿里海牙也是能征慣戰之將,切不可莽撞。”應節嚴捋捋鬍子言道。

“嗯,先生教訓的是,那我們就先令水軍起攻擊,先斷了他們的後路,左相以爲如何?”趙昺點點頭,他知道老頭兒的心思是不想讓6秀夫太難堪,會意的徵詢其意見道。

“陛下以爲如此比較穩妥,可以令水軍起攻擊,先讓敵軍亂起來!”6秀夫對這個保守的意見還是接受了。

“各位愛卿,朕以爲現在情況已明,敵軍已經將兵力全部壓在了海口。爲保險起見,是不是將所有兵力北調,防敵反撲,以保證府城萬無一失。”趙昺知道6秀夫行事謹慎,尤其是在主政後行事更是趨於保守,他說話也就只能講點兒策略。

“當前的局勢已經證明陛下初時的判斷是正確的,吾以爲在崖州的禁軍可以北調,左相以爲呢?”應節嚴言道。

“既然形勢已明,吾以爲可以。”6秀夫沉吟片刻道。

“好,命右相即刻領殿前禁軍三軍自萬安回瓊州府城!”趙昺言道,“告知樞帥點起烽火,令水軍展開攻擊,圍殲敵水軍。”……

宋軍沒有等到天亮,更沒有等到漲潮,水軍便起了全面進攻。戰至天亮時分,陳奕率領的水軍抵擋不住,瓊州水軍殺人運輸船隊,這些船滿載着物資和尚未上島的軍兵,雖然尚有抵擋能力,但是宋軍根本不與他們近戰,火箭彈、弩炮,輪番轟擊,龍船穿插突擊,被擊沉、擊傷百餘艘。

阿里海牙雖極力維持陣型,以免危及登陸部隊,但是潰散的船隻反倒將他們衝的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陳奕見大勢已去,指揮着十幾艘戰船強行衝開一道口子護着阿里海牙的座船向西而去。帥船一動,其餘戰船也跟着向西突圍,頓時海面上亂作一團。

劉洙令董義成率澄邁水軍追擊阿里海牙的座船,其餘兩支水軍圍殲其餘的敵船,待天大亮之時海面上的戰鬥已經基本結束,上百艘敵船降下船帆,放倒桅杆請降。他命令各船打撈落水的敵兵,同時開始支援步軍作戰,向聚集在海灘上的敵軍展開猛烈的炮擊。

西岸上的元軍此刻成了三明治,被水軍轟的向灘頭跑,可守在壁壘中的宋軍待他們一已進入射程便也不客氣。而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能奪下宋軍城寨,取得立足點據守待援,否則失去了退路的他們只能餵了魚鱉。脫溫不花爲了擺脫困境,親自領兵衝擊,但是在他剛剛衝到沙堤下便被擲下來的十多顆手雷炸的粉身碎骨。

阿里海牙‘逃走’,主將身亡,本已經極度士氣衰落的元軍再難維持,軍兵開始逃散。齊榮祖帶着親兵試圖阻攔,卻被亂兵所殺。而這時宋軍出寨反擊,遭受慘重打擊的元軍再無當初的兇悍,潰亂四方,忙兀難以禁止被亂兵裹挾着向西逃去……

白沙島現在還算平穩,宋軍給了他們最高的禮遇,只是將送他們上岸的戰船或是擊沉,或是奪佔,並沒有向島上一炮。而奧魯赤當然明白自己的處境,令軍兵以擱淺或是擊毀的戰船船板和戰死者的屍體修起了一座簡易城寨,準備據守抗敵。但是島上的局勢也不妙,上島的兩個萬人隊和二萬畲兵經過一日的戰鬥,死傷已經萬餘人,士氣就不用說了。

現在天已亮,太陽升起了老高,島上連棵樹都沒有,只能幹曬着。曬着倒也無妨,還能補鈣,可問題是肚子空着,嘴裡幹着呢!奧魯赤眼看着飢腸轆轆的兵丁三一羣、倆一夥的或坐或躺的窩在泥濘的地上茫然的望着海面,似在期盼己方戰船能夠出現將他們帶走,而最慘的是那些傷兵痛苦的哀嚎着,卻沒有人能給他們任何幫助,只能眼睜睜的瞅着他們嚥下最後一口氣。

“那邊怎麼啦?”奧魯赤突然聽到島南一片喧譁,他急忙問道。

“副帥,漲潮了,島南的那些畲兵想要上島,可就這麼點地方如何放的下,便起了爭執!”一個親兵言道。

“唉……”奧魯赤看着海水漸漸上涌,其中混雜着戰死者的屍體和殘破的船板被推上海島,翻卷的海浪中滿是猩紅色的浮沫,島嶼眼看着在縮小,已經半乾的河流、小溪又很快長滿了水。他對此又能如何呢,嘆口氣搖搖頭走開了。

第376章 立場第471章 曲線相助第840章 國之戰略第562章 分而劃之第355章 勸死書第913章 順其自然第651章 一難又一難第629章 點將第542章 即喜又憂第1267章 我好難啊第350章 東海島之役(五)第620章 橫刀立馬第552章 難解之題第123章 順者生第711章 扎硬寨第1380章 難以得逞第911章 火上澆油第427章 一桃降三士第1362章 精華糟粕第1397章 佛前論道第1336章 朕很不滿第843章 能奈我何第115章 告誡第1089章 計議第1038章 局面第690章 悶聲發展第656章 正人先正己第177章 善政第547章 垂拱而治第952章 網中之魚第947章 故布疑兵第495章 安撫第1340章 我有啥法第022章 不妙第912章 難以迴旋第528章 皇帝最苦第741章 抄後路第077章 說客第548章 欲罷不能第1036章 燙手山芋第1016章 ‘地域黑’第1063章 猜測第882章 不能學他第514章 輸的徹底第1108章 訛來的第644章 合適便好第1321章 有眼不識第325章 疑竇叢生第112章 師徒鬥(二)第168章 不敗之地第1377章 審慎而行第1063章 猜測第695章 危機乍現第389章 打動第909章 事皆有因第972章 深謀遠略第940章 亂其陣腳第1103章 夾城失守第476章 雙重防禦第1021章 自有主意第1438章 出乎所想第1217章 搖擺不定第1142章 弊端橫生第1247章 再加點兒第944章 長見識了第964章 生死之間第469章 非利不動第324章 擴招第355章 勸死書第178章 祖上有德第022章 不妙第1317章 文武殊途第809章 防範未然第273章 相互試探第895章 步步帶坑第1035章 該砍了你第1023章 馬說第1374章 我懂得了第1128章 孤注一擲第403章 以亂打亂第471章 曲線相助第822章 百思難解第493章 新情況第070章 煩惱第647章 大改第096章 流星雨第659章 信念第657章 難熬的一天第702章 手段第321章 難做主第319章 登基第560 當務之急第409章 對決(一)第406章 瞬息萬變第224章 提個醒兒第827章 傷離別第507章 想得美第1033章 另有所指第803章 釜底抽薪第943章 露底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