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一敗塗地

楊太后的話如同一記重錘將陳宜中一下敲醒了,他自以爲憑藉自己昔日的擁立之功可以得到太后的支持,但是卻忘記了自己曾在太后最爲艱難的時候拋棄了他們,以致親生兒子病死在了逃亡的路上,可以說是其間接害死其。而小皇帝則不同,他們雖非親生母子,可是一起相互扶持度過了最爲艱難的時刻,這種情感非是他所能相比的。

此外陳宜中未曾想過女人是最記仇的,尤其是在她最無助的時候你傷害了,其會恨你一輩子,且恨之入骨。而小皇帝憑着自己稚嫩的肩膀挑起拯救大宋的重擔,不僅挽救了行朝,還復興了大宋,重新回到了臨安城。且小皇帝致孝是盡人皆知的事情。如此情況下楊太后的選擇十分簡單,即便是其作出了這些不法的事情,其也會一力維護,絕不會選擇一個曾經多次背叛朝廷的臣子。

眼見楊太后滿臉慍色及周圍昔日同僚嘲諷的目光,陳宜中覺得手心發涼,居然有種想要逃離自己曾夢想重歸的朝堂。但是他清楚自己已經沒有了退路,前進一步可能還有機會,可是退後就是死路一條,因而只能向前,即便明知是死路。

“陳公,對於太后所言,你可還有異議?”文天祥看陳宜中臉色數變,嘴脣發乾,心中有些發慌,輕笑着問道。

“太后玉言,草民怎敢反駁!”陳宜中到底也是久經風浪的老油條,想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不但沒有生出退避之心,反而鎮定下來,挺直身子整整衣衫向文天祥拱拱手道。

“也好!”文天祥看出其已無回頭之意,轉過身對小皇帝道,“陛下,請繼續辯駁。”

“汝言朕繼位後,驅逐行朝舊臣,任用親信。你自可看看這殿上又有多少行朝舊臣,也可到各地走走,他們中又有多少人牧守一方,更有幾人位居宰執。任用親信,打擊舊臣之過又從何來?”趙昺指指滿朝文武問道,“各位臣工,你們誰曾在行朝爲官?”

“稟陛下,臣曾在行朝官居左相!”陸秀夫首先出列道。

“稟陛下,臣曾在行朝官居樞密副使!”張世傑緊跟其後出列道。

“稟陛下,臣曾在行朝任禮部尚書!”徐宗仁出列言道。

“稟陛下,臣曾在行朝任吏部尚書!”陳仲微與徐宗仁並排而立道。

“稟陛下,臣曾在行朝任參知政事!”劉黻撇了陳宜中一眼出列道。

“稟陛下……”隨着趙昺的問話,殿上的官員紛紛出列自報家門,稟告聲連綿不絕。

今日爲迎太后歸京,今日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員全部全部參加朝會,文武官員數百人在殿上,吃飯都得蹲到廊上去。隨着小皇帝的問話,其中站出來的有六成還多,而餘下的只有極少是帥府舊人,多數都是瓊州徵辟的官員及跨海來投的江南名士。

“稟陛下,臣文天祥曾任行朝右相!”見再無人出列,文天祥向小皇帝施禮高聲道。

“汝還有何話講?”趙昺笑着問陳宜中。

“即便如此,也難掩貪攬事權、紊亂國政、打擊同僚之嫌!”都說一朝皇帝一朝臣,看看眼前的場面,陳宜中嘴角直抽抽,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是如此局面,連昔日行朝中小小閣架、員外郎之類的胥吏之流都已站上了朝堂,但事已如此他仍然沒有放棄抵抗,他仍不相信小皇帝會絕對的信任這些舊人,在朝堂上振臂高呼道,希望能引起共鳴,揭發其惡。

“陳公,當初你去占城一去不返,景炎帝駕崩,陛下繼位。吾一念之差轉移至崖山。陛下在行朝覆滅之際,指揮全軍險勝張弘範,行朝在江南再無存身之地,才移駕瓊州。當時官員近萬,軍民十餘萬涌入瓊州,彈丸之地哪裡用得到如此多的官員,那時人心惶惶。但陛下有言,至瓊州者皆是忠義之士,來日必是國之幹臣,因而未曾裁減一人,並妥善安置。恢復江南之後很多人成爲一方牧守,封疆之吏。”張世傑見其樣子,不等小皇帝說話,便上前駁斥道。

“樞帥所言不錯,初到瓊州羣臣人心惶恐,連吾亦是如此,可至今亦與十年,承蒙陛下不棄吾仍居尚書之位,而殿上攘攘衆臣皆在,陳公遇刺詆譭陛下,其意何在?”陳仲微指點着陳宜中道。

“你們衆口鑠金維護於其,但仍難以掩蓋他好勇嗜殺,大肆殺降,私吞財物之舉!”陳宜中看到這場面就已經知道自己再次失算,在此上爭論只會更加難堪,於是立刻轉移話題高聲道。

“呵呵,朕好勇不假,愛財也不錯,但嗜殺和私吞從何說起呢?”趙昺擺手讓衆臣各自歸位,笑笑問道。

“當日攻陷泉州,陛下將蒲氏滿門皆斬,並施以酷刑,抄沒的財物皆歸於內府,任由揮霍、且將俘獲的敵軍在陣前斬殺,可是事實?”陳宜中慷慨激昂地言道。

“說的基本不錯,可朕爲何殺蒲氏一族,汝不知爲何嗎?”趙昺點點頭,可又突然一拍扶手高聲喝問道。

“吾……不知!”陳宜中沒想到小皇帝會動怒,被其所懾,結結巴巴地道。

“好,那朕就提醒你一下!”趙昺站起身冷笑着道,“景炎元年,行朝轉戰之泉州,蒲壽庚拒開城門迎駕,將城中迎駕的士子萬餘人盡皆屠殺,皇家宗室三千餘人無一倖存。並勾結蒙元襲擊聖駕,行朝諸軍及勤王義軍血戰竟日,太后及朕若非泉州義勇拼死相救也險些遇難,逃亡路上鋪滿了大宋官兵和百姓的屍體,你當日身爲朝廷首臣,僅憑不知兩字便可遮掩過去嗎?”

“這……”面對小皇帝的質問,陳宜中嘴脣哆嗦了半天,吭哧了半天也說不出一個字來爲自己辯解。

“朕攻克泉州後,將蒲氏一族盡斬於南宗正寺不假,就是要用他們的人頭祭奠泉州血夜數萬英靈,難道有錯嗎?”趙昺高聲對羣臣和圍觀的百姓們喊道。

“蒲氏背國,屠戮宗子,該殺、該殺!”

“血債血償,殺的好……”

“汝聽到了嗎?這便是民意,豈是你三言兩語便可以改變的!”趙昺對陳宜中冷笑着道,“朕殺降也不錯,當時唆都久攻城池不下,便驅趕百姓在前攻城,並將他們殺死填壕。朕下旨將城中俘獲的蒙古人押到陣前,告知唆都,他們殺吾百姓一人,便殺他蒙古十人。若這就是你所謂的嗜殺,朕即使遭天譴也要將他們一一殺掉!”

“陛下威武……”

“陛下萬歲、萬歲……”

“殺盡韃虜,復我大宋!”旁聽者又是一陣喝彩聲。

“至於朕是否私吞財物,殿上自有從徵的臣僚,你儘可質詢!”趙昺再次言道。

“在抄沒泉州府庫之時,內府之人皆爲染手,而蒲氏府庫中的珍玩皆獻於太后,除賞功之外,陛下只取了其府中的書籍,餘者皆歸朝廷調度,這皆有據可查。”當時的兵部侍郎趙樵出列言道。

“汝言陛下揮霍無度更是可笑,陛下至今膳食開支只是統領之費,東宮所用傢俱皆是從廣州和蒲府抄回的舊物,太后也是極盡節儉,宮中所用帷幔都是多年未曾更換,而這些事情瓊州上下盡知。若說這也算上揮霍奢靡,只怕天下再無清廉之官吏了。”王德這時後上前冷笑道。

“陳公若以爲尚不可信,自可再問他人!”文天祥再次轉向陳宜中言道。

“你們君臣沆瀣一氣,吾再問又有何用?”陳宜中連連受挫,已經有些沉不住氣了,口不擇言地道。

“陳公,注意言辭,否則將以妄言論罪!”陸秀夫皺皺眉不客氣地道。

“好、好,既便前說皆是吾有誤,那收復江南後大肆迫害朝廷舊官、誅殺鄉紳總是事實吧!”陳宜中連喊兩聲好,又大聲質問道。

“陳公,勿要信口雌黃,還請拿出證據來!”陸秀夫聽罷上前警告道。

“陸相,人證具在,敢否當堂對質!”陳宜中絲毫不退讓地道。

“宣他們上殿對質!”趙昺一擺手,對王德道。

“草民等叩見太后、陛下!”陳宜中點了幾個人名,稍時便被帶到御前,幾個人趕緊跪下磕頭道。

“平身,是爾等聲稱受到朝廷迫害,那邊說說吧!”趙昺讓他們起身道。

“……”可是幾個人左顧右看,誰也不敢吭聲。

“汝是何人,曾官居何職,又是哪裡人士?”見幾個人不吭聲,趙昺指着其中一人問道。

“稟陛下,小人郭成山,浙東人士,曾任肇慶府知新州。”那人施禮道。

“陛下,可否由臣來問?”這時權刑部尚書鄧文原出列道。

“準!”趙昺點點頭道。

“郭成山,景炎二年,敵軍犯境未曾抵抗便開城出降,接受僞職仍知新州爲敵效力,多次捕殺抗蒙義士,受其害者達百人之多。在祥興五年,敵整頓江南官吏,因貪污公帑被罷職還鄉。我朝收復江南後,其自知罪惡深重潛逃他鄉,被朝廷通緝!”鄧文原博聞強記居然不用翻越案卷,只知其名便將其罪說的一清二楚。

“小人是爲百姓着想,纔開城出降的,至於捕殺抗蒙義士那是韃子所爲,與吾無關啊!”郭成山聽罷立刻跪在地上,先請罪道。

“哼,地方官員皆以查清事實,證人、證詞皆在,可否要一一對質!”鄧文原冷哼聲道。

“小人……”

“汝姓氏名誰,曾官居何職?”看郭成山已經說不出話來,指指下一個人道。

“小人張曦勝,曾任廣南西路鬱林州觀察使,被地方官員污爲通敵,還請上官做主!”那人躬身施禮道。

“張曦勝,景炎元年八月,阿里海牙領軍南下攻鬱林州,你懼敵不戰,還將主持守城的知州殺害,開城降敵。其後出任鬱林州守將,多次領兵清剿抗蒙義軍,蒙元調整各地駐軍你去職還家。大軍攻克鬱林州之時,你領家丁拒捕,殺死殺傷多名官兵,隨後潛逃他鄉,可否屬實!”鄧文原指着其言道。

“灑家跟你拼了……哎喲!”

“朝堂之上怎是你們撒野的地方,綁了!”張曦勝被揭穿老底兒,作勢欲撲,卻被倪亮一腳踹翻在地,踏上一腳道。自有侍衛上前將其捆了個結實,扔在一邊。

“報上你們的姓名,若有冤屈,自有本官爲你們做主!”鄧文原指指剩下的幾個人道。

“陛下饒命,小的知道錯了,這都是陳相公逼迫我們來的,說只要聽他的,將來不但免罪,還可重新入朝爲官。”眼看着前邊倆人只報上姓名,便被揭出了昔日罪行,他們再不敢心存僥倖,跪倒磕頭道。

“胡言論語,分明是汝等欺騙吾,還混亂攀咬,真是該死!”陳宜中本想通過這些人的控訴扳回局面,卻沒想到是這個局面,氣急敗壞地道。

“剩下的罪名,還是朕來說吧,請諸位臣工及百姓評判是非對錯!”趙昺站起身道,“其稱朕剛愎自用,在諸位先帝陵寢動兵,驚擾先人。其時,朕得報有蒙元總領江南宗教的西域妖僧楊璉真迦盜掘帝陵,此乃我大宋奇恥大辱,朕若坐視祖陵被掘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這才憤而出兵,斬殺了楊璉真迦以下惡僧百餘人,重修被毀的先帝諸陵。朕請問陳公,若陳氏祖墳被掘,汝就因爲擔心驚擾先祖,而不理不睬嗎?”

“吾自是不能!”這個問題雖然刁鑽,但陳宜中又不能不答,可卻又表明自己是胡亂捏造罪名了。

“朕再問你,汝與姚、魏兩位尚書勾結蒙元,爲達成和議,編造種種罪名污衊於朕,指使他人妄認宗親,又該當何罪!”趙昺指着陳宜中喝問道。

“陛下乃是萬民之主,強加罪名於吾,不過是欲蓋彌彰,但是又能堵住天下士子悠悠衆口嗎?”陳宜中聽了大驚,小皇帝是要反守爲攻了,他強壓恐懼仍試圖掙扎道……

第1477章 各有算計第266章 不退第633章 因時就事第693章 動盪始現第1122章 煩惱事兒第1097章 篡班奪權第495章 安撫第938章 計劃第387章 摒棄前嫌第964章 生死之間第969章 問題不斷第1080章 等爾來戰第1057章 不徹底第1176章 百炮轟城第898章 情何以堪第1230章 算人算心第912章 難以迴旋第184章 醒悟第1062章 闖灘(四)第621章 全面接戰第424章 感慨第596章 算計又算計第722章 開火第1049章 撥雲見日第993章 哄我呢第1258章 弦外之音第1269章 不能偏勃第639章 各司其職第1283章 明確告知第1066章 瓜州鎮第1359章 納入囊中第1068章 爲吃操心第480章 平地生雷第259章 助力第782章 新想法第1046章 沉住氣第483章 缺德帶冒煙第147章 共識第1318章 自己做過第082章 以守爲攻第1237章 醉翁之意第1026章 聯合作戰第1283章 明確告知第336章 棄子第365章 壞了第649章 編制第1322章 價賤不劣第1208章 事無萬全第561章 問計第189章 按捺不住第624章 不退第570章 慌亂第728章 伏擊第1440章 隨即而至第398章 踹屁股第456章 動作第164章 真相第1062章 心癢難耐第643章 手段第652章 意義深遠第062章 破題第1060章 秀才論兵第226章 鐵礦第647章 大改第431章 太壞了第600章 慎言第518章 忙不完第1355章 末日降臨第682章 算大賬第308章 大凱子第018章 發財第708章 搶渡第404章 再等等第834章 情況不明第1290章 問題不小第413章 對決(五)第875章 搶佔先機第997章 陳府第1378章 言下之意第1415章 太學有亂第868章 另有玄機第866章 誰服誰第1272章 說易行難第624章 不退第004章 感冒第505章 狗都不如第054章 探討第060章 求賢若渴第1126章 危在旦夕第711章 扎硬寨第887章 如何善後第213章 疍族歸心第1051章 北伐也要算賬第960章 勇者爲王第1038章 一定要快第1340章 我有啥法第1176章 百炮轟城第1455章 諸事速決第1164章 自投羅網第004章 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