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各有不同

趙昺以爲當時隋朝收拾了魏晉的爛攤子,另立了乾坤,是需要銳意改革,但錯在楊廣操之過急。開科舉是功在後世,利在千秋的好事;遷都洛陽,佔據中原要地,亦是鞏固統治的必需;開運河貫通南北,也是促進民族融合,物資流通的好事;而徵高麗是開疆拓土,鞏固邊防的需要。可以說這幾件事楊廣做的都不算差,但最後怎麼就落了個暴君之名呢?

當前趙昺面臨的情況應該說與楊廣相似,在世人眼中他領兵收復江南是延續大宋的國脈,可大宋已經陷入敵手十年,說是復國不若是重新開國。他現下也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來鞏固統治,北伐中原來完成統一。他們欲發動戰爭的原因卻是一致的,都是想通過一場對外戰爭的勝利,攜大勝之威來促進內部的改革,且以此來緩和國內的矛盾。而他與楊廣之間的差別就在於一個是好大喜功,一個是迫於形勢。

楊廣徵高麗一敗再敗,但他爲了面子卻一意孤行,連番出兵,而沒有顧及開科舉引發的統治階層間的矛盾,遷都和修運河已經是舉傾國之力,民力和物力幾乎消耗殆盡,從而導致國內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矛盾爆發,而貴族藉機反叛,利益集團分裂,陷入萬劫不復,導致隋朝兩代而亡。

趙昺比之楊廣勝在頭腦尚還清醒,沒有因爲連番勝利而傲嬌,而他發動戰爭也是爲了改善被動的防禦態勢。與此同時,在他意識到自己的底子太薄,遷都、親祀、大婚等一系列的大事不僅將國庫的積存消耗殆盡,連自己的私房錢也沒剩幾個。

而戰爭打的就是錢糧,一旦戰爭不能按照計劃迅速取勝,陷入膠着狀態,就得靠增加賦稅來維持戰爭,結果顯而易見。另一方面,趙昺發現朝廷內部已有分裂的跡象,而對於自己的改革士大夫階層也一直十分牴觸,廢黜自己的心思一直就沒有斷過。

所以趙昺及時踩了剎車,以免矛盾激化,重蹈楊廣的覆轍。而回手先行積存錢糧,整頓朝廷內部,穩定民心、軍心,再待時機。那麼吳家作爲江南士大夫階層的領軍人物,就有可能成爲自己改革的潛在障礙。但也會成爲趙昺的心頭之患,其若是配合自己完成改革,作爲有功之臣,自己只能大加封賞,使其地位更爲穩固;若是領頭反對,就必須加以鎮壓。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趙昺算是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妙處,無論吳家怎麼樣,即使是閉嘴不言,也難以讓他消除懷疑。而他來時之所以大張旗鼓的領兵回宮,就是欲先行處置皇后以做個預熱,先行除去吳家在宮中的臂助,卻沒想到的是吳碩這個敗家玩意兒居然攔駕耍威風,還大放厥詞,讓他有了一個能夠處置吳家的合情合法的理由……

上元節午宴便皇帝的家宴,往年只有太后和趙昺兩人,今年自己一下娶了五房媳婦,自然熱鬧了不少。她們之中有能歌善舞的,有會吟詩作賦的,加上陳淑這個活寶調解氣氛,把一場午宴搞得有聲有色,全無往日的冷清和沉悶。而趙昺發現吳曦真能藏事,居然表現的亦十分得體,絲毫沒有受到家事的影響。

家宴一直持續到了黃昏,已經到了點燈時分,衆臣請皇帝和太后及衆后妃登城觀燈,與民同樂。趙昺准奏,親自爲太后扶輦,領着后妃登上城樓,接受萬民的朝拜。而此時燈山皆已點亮,照的如白晝一般,而向遠處張望,城中亦是燈火點點,宛如空中銀河墜落人間。

城頭之上已然搭建好了綵棚,樓上皆垂黃綠簾,中一位乃御座,用黃羅設一綵棚,有內侍執黃蓋,掌扇列於簾外。兩朵樓各掛燈球一枚,約方圓丈餘,內燃椽燭。簾內亦佈置了樂隊,樓下用枋木搭起一座露臺,露臺用彩結,兩邊皆有侍衛排立,身穿簇新的軍服,持槍面向外警戒。城上東棚演奏,露臺上表演雜劇,近門亦有護軍排立。百姓皆在露臺下觀看,而樂人不時引導百姓山呼萬歲。

“那些臺上都是何人!”趙昺居中就坐,其他人亦是各自就位。他向城下看去,只見宮門前臨街已然建有幾十座看臺,他扭臉問王德道。

“官家,那邊皆是左、右相,樞密使和六部尚書及他們的家眷在臺上。”王德聽見陛下招呼,馬上湊過來回答道。

“哦,那其他官員呢?”趙昺點點頭,自己在樓上看燈,那些大臣們只能在樓下看臺上觀燈了,他又向下邊左右張望着問道。

“官家,那些品階不夠的官員只能擠在人羣中,挨挨擠擠的賞燈了!”王德嬉笑着道。

“嗯,這才叫與民同樂,朕坐在這裡賞燈卻是與民添麻煩。”趙昺卻是苦笑着道。

“官家切不可下樓,萬民賞燈是假,欲見龍顏纔是真。若是官家下樓,豈不是會惹得百姓們爭先一睹龍顏,那還不天下大亂了。”王德聽了還真怕小皇帝一時興起下樓與民同樂去,連忙講明厲害關係道。

“呵呵,開個玩笑罷了,看嚇的你!”趙昺笑笑,又發現了什麼似的問道,“誒,那趙置使他們在什麼地方啊?”

“官家,估計是在御街邊上的酒樓中。但也不一定,往年那些有先見之明的聰明人兼有錢人爲了觀燈方便,都會提前十幾天就在臨街的酒樓上訂好了位置,一邊看燈,一邊與親朋故交飲酒。其他人想訂座位也來不及了。趙置使等與官家在營中多時,怕是難以尋到位置了。”王德回稟道。

“爲何不給他們也備下彩棚?”趙昺皺皺眉問道。

“官家,宮中向來沒有這個規矩,自然也就沒有備下了。”王德見小皇帝面露不悅,趕緊解釋道。

“哼,你立刻着人去尋他們,再在朕的左手佈置桌椅、酒菜,將他們請到城樓上與朕一同賞燈!”趙昺哼了一聲道。

“官家,這……是,小的這就去!”王德遲疑了下,想想又施禮道。

“慢着,將陸相、文相,張樞帥及三位師傅也請上來吧!”趙昺琢磨下道。

“是,小的這便差人去請!”王德再施禮道,轉頭吩咐人快去尋找。

“陛下,快嚐嚐這是臣妾剛叫的蜜餞!”這是陳淑端着盤蜜餞跑了過來,挨着他坐下拿起一塊道。

“貪吃鬼!”趙昺白了她一眼,嘟囔着道。

“瞎說,這是淑妃姐姐叫的,大家都說好吃,每人要了一些!”陳淑將蜜餞塞到他的嘴裡嘟着嘴道。

“味道是不錯,比宮中的滋味還要好些!”趙昺嚼着言道,“給母后那邊送了些嗎?”

“皇后已經送過去了,代陛下行孝呢!”陳淑將他的腦袋掰過去指指道。

“萬衆目光之下,不要放肆無禮,快坐好!”趙昺果然看見吳曦正陪着太后看燈,嘴邊還掛着笑,看到陳淑還掛在自己身上,拍了下她的背,沉下臉道。

“好!”陳淑嬌嗔一聲,這才離了小皇帝坐下道,“陛下喜歡吃什麼,自可叫上樓來,姐姐買給你吃!”

“你這是何意?以爲朕買不起嗎!”趙昺歪着脖子看看陳淑,疑惑地道。

“誰不知陛下生活簡樸,每日的膳食費只有不足一貫錢,哪裡有錢叫果子吃!”陳淑笑笑道。

“好啊,以後我就到你那裡開伙,否則連口肉都吃不上了!”趙昺聽了卻欣喜地道。

“陛下,你不會說真的吧?”陳淑卻是一愣,半是欣喜,半是懷疑地道。

“你是不知,這上元燈會花了多少錢,那是以十萬貫計的,而地方爲了制燈也是花費甚多,往往是半價給燈戶,這餘下的錢只能朕給了。可現在內藏庫已經快見底了,朕只有省着錢還賬了!”趙昺嘆口氣道。

“不行,陛下已經很是節省了,若是再吃的不好,怎生受的了。臣妾還有些私房錢,陛下儘可拿去用,以後三餐亦由臣妾供給!”陳淑確是當了真,拉着小皇帝的手道。

“呵呵,還是姐姐疼朕,那朕就不客氣了,可是要餐餐都有吃的啊!”趙昺搓搓手,略帶興奮地道。

“沒有問題,臣妾現在每月有八千貫的月錢,少用些脂粉就夠陛下吃肉了!”陳淑認真地道。

“說定了,明日朕就去報瓊齋用膳!”趙昺也假戲真做,使勁點點頭道。

“嗯,我回去便吩咐膳房多做些肉食,這些日子陛下饞壞了吧?”看小皇帝答應的如此痛快,陳淑疑慮頓消,卻用憐惜的目光看着他道。

“是啊,這些日子朕於衆將在營中用膳,他們最低的都是都統,而朕的膳食費卻只能用統制的,看着他們餐餐魚肉不斷,朕當然饞了。”趙昺舔舔嘴脣言道。

“唉,陛下真是可憐!”陳淑長於將門之家,當然清楚統制和都統的膳食費之間的差距,而小皇帝卻是堅持了這麼多年未改自己立下的規矩,不禁嘆口氣道。

“良宵難尋,你不必與朕相比,自可肆意些!”趙昺向嬪妃們的綵棚看去,只見他們一會兒傳諭叫舞隊來演藝,一會兒喚市食盤架來消夜,於是歌呼競入,上樓進御,宮中有些閒錢的皆競相購買,售賣者得賞金銀珠寶無數,個個是喜笑顏開。

“陛下,宮中傳言,皆稱陛下正是因爲不滿皇后花費諸多舉辦燈會,纔開罪於吳家七公子,欲將其斬首的,是也不是?”陳淑卻沒有動,而是扭臉問道。

“其在國難之際,卻不知節儉,如此鋪張奢靡,難道朕不該生氣嗎?”趙昺看着陳淑天真無邪的眼神,及貼近自己的俏臉,竟生出股想親她一口的衝動,看衆目睽睽之下也只能笑笑反問道。

“也許皇后只是想討陛下的歡心,又不知此前的規矩,這才做了錯事的。”陳淑卻沒有踩上一腳,反而爲其辯解道。

“皇后是聰明人,她早就當知過了複選的程姑娘最後爲何沒有能入選,如今被立爲正宮,卻不知朕厭惡奢靡了嗎?”趙昺撇了眼在綵棚外肅立值守的程素言道。

“陛下從小鬼心眼就多,臣妾還以爲是陛下喜歡,纔會一力將程素革除,將妃位留給我的。”陳淑聽罷卻做出了另外的解讀,不滿地道。

“是朕堅持將你召進宮中不假,只不過是因爲朕小時候常受你欺負,如今爲了報仇罷了!”趙昺壞笑着道。

“虧我還一直惦念着陛下,原來卻是如此!”陳淑惡狠狠地道。

“噝……朕是自幼便惦記着你的美貌,爲了滿足這個邪念才堅持將你留下,並封爲貴妃的,這總成了吧!”趙昺沒想到陳淑會下‘黑手’,極力忍着痛陪着笑道。

“哼,這還差不多!”陳淑這才鬆了手,起身施了個禮飄然而去了。

“這瘋丫頭,真下的去手!”趙昺揉揉被擰的生疼的大腿根嘟囔道,可心中卻是美滋滋的,其實在他心裡只有和陳淑在一起,才覺得有些談戀愛的意思,這也算是給自己些心靈上的安慰吧!

“真是越來越看不明白了!”趙昺側身的功夫,餘光正看到仍然跪於宮門前的吳碩,想想數十斤的重枷套在脖子上是個什麼滋味,再強壯的人被枷上一天一夜也會覺得生不如死。而一向嬌生慣養的吳碩此刻已經癱在了地上,估計不死也丟了半條命了,可吳曦對於在自己眼皮底下受罪的哥哥,起碼臉上併爲表現出痛心,更未向自己求情,仍然在樓上談笑風生,使得趙昺更覺看不透。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這時樓下又突然傳來一陣山呼聲,趙昺探身向下望去,只見此次卻非是教坊司或是樂伎們鼓動起來的,而是幾位重臣在樓下向上施禮。

“衆位卿家平身,與朕同樂!”山呼聲此起彼伏,趙昺站起身走到城樓邊擡手高聲道,但是他發現自己的聲音早已被淹沒,而此時不僅是百姓們在高呼,值守的官兵們也在振臂高呼,彷彿自己也享受到了與小皇帝在樓上賞燈的恩賜一般……

第1186章 同樣缺錢第630章 希望第328章 崖山第1194章 情以何堪第480章 平地生雷第160章 效率第223章 萬幸第448章 說道說道第485章 利器第1063章 猜測第359章 態度第1381章 基本同意第992章 財神歸來第900章 熬到頭了第359章 態度第271章 怕第404章 再等等第954章 約法三章第987章 求證第1305章 古董猶在第441章 移駕瓊州第832章 各有目的第038章 攬才第1071章 不如意第1209章 好大的火第1085章 萬騎衝陣第345章 瓊州有變第331章 絕不第452章 歸來第784章 向前第627章 高大上第853章 露一小手第769章 ‘死裡求生’第610章 攪渾水第197章 火門第1339章 撇山攻城第697章 躊躇第1278章 朕也無奈第417章 給他面子第282章 坑人第203章 勇士號(二)第1186章 同樣缺錢第626章 掙扎第607章 不簡單第491章 各有主意第030章 收留第1228章 搶奪先機第890章 利益至上第230章 舊事第282章 坑人第672章 妥協第574章 ‘意外’第602章 或有變數第930章 開張了第576章 ‘妙計’第385章 集火射擊第289章 歡聚一堂第768章 接敵第835章 遠圖大理第133章 預警第369章 改變第1199章 憂慮難消第1115章 多心第777章 緣由第691章 弄死他第252章 再部署第315章 皇帝不好當第1460章 我說了算第1218章 疑陣重重第1100章 沒有不可能第1031章 以弱擊強第370章 心意第1003章 經世致用第695章 危機乍現第200章 塵埃落定第428章 顧慮第125章 白日夢第602章 或有變數第845章 難以拒絕第356章 ‘高論’第1438章 出乎所想第1231章 攻守相攜第707章 先走一步第1086章 炮火洗地第394章 正奇第1417章 亂在根源第675章 不是東西第1460章 我說了算第1399章 心中有路第1173章 調兵遣將第1242章 不作考慮第1030章 包公違法第1334章 誰敢去猜第715章 關鍵是腦子第159章 偷聽第318章 防患未然第1392章 應時而變第1345章 知恥後勇第1478章 潛移默化第204章 勇士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