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庸劣不留

中午用膳時間,趙昺與劉辰翁邊吃邊敲定細節,而在旁的陳鳳林卻是如坐鍼氈,一頓飯吃的如同嚼蠟。他已經看出來了,皇帝對於此戰二師的表現十分不滿,自己作爲一軍之首定然是罪責難逃。可一頓飯吃下來,皇帝都沒有正眼瞧自己,恐怕只一場臭罵是過不了關的。

“陛下,要不要休息片刻?”見陛下將碗中的飯吃淨,放下筷子,陳鳳林趕緊也撂下碗筷問道。

“衆將都已經到了嗎?”趙昺擺手示意不需要,扭臉問道。

“陛下,各部統制以上官員一早皆已在寨中待命,準備聽候陛下訓話!”陳鳳林回答道。

“陛下一路勞頓,又一夜未眠,還是稍作休息,不要累壞了龍體!”劉辰翁看小皇帝眼圈發青,眼白掛滿血絲,心中一痛也勸道。

“不必,京中大考業已開始,朕還要主持殿試,沒有多少時間可以耽擱!”趙昺搖搖頭道。

“陛下,還是要多保重龍體!”劉辰翁自然知道科舉乃是爲國取才的大事,殿試更是需要皇帝把關,皆是不能耽誤的,也只能輕嘆口氣道。

“通知下去,兩刻鐘後衆將大堂議事!”趙昺轉向陳鳳林言道。

皇帝駕臨建康督戰,在軍中早已傳開,但各部主官沒有宣召自然不敢貿然相見,直到清晨纔有鎮撫使派出的傳令兵通知統制以上的軍將前來水寨議事。雖然未提皇帝召見之事,但是衆將也心中明白,得令後立刻動身,準時前來,可等了多時卻不見相召,只說陛下尚在與知府議事。

衆將多是皇帝一手提拔起來的,深知小皇帝甚是守時,可今日召見的時間一推再推,便覺得有些不妙。尤其他們也有所耳聞,陛下對此戰結果甚是不滿,風傳要追究責任,嚴懲作戰不力者。而其遲遲不現身,更讓衆將心中不安,不知道此次誰會撞到了皇帝的槍口上。

直到午後衆將才得到召見的命令,大家都鬆了口氣,可有人發現二師的兩位主官卻是步伐沉重,臉色鐵青,與人打招呼時也是面部僵硬,勉強擠出絲笑容,簡直比哭都難看,而踏進大堂的時候,發現李鴻斌的身子居然有些發抖。

“敬禮!”衆人剛剛落座,便見小皇帝步入堂中,其中許多人已經與其有年餘未見,看其依然是一身舊軍裝,臉上如從前一樣掛着淡淡微笑,只是覺得威嚴更重,大家不等口令便齊齊起身行禮。

“坐!”趙昺還禮後,壓了下手言道。

“謝陛下!”衆將再次行禮後才坐下,目光仍然落在小皇帝身上。

“朕此次前來,大家想必也早有風聞。不過朕初時並不想打擾,但是一戰之下,朕覺得還是有必要見下面,但不是敘舊,而是罵人、殺人的!”趙昺將帽子摘下來,‘啪’的一聲摔在案上,厲聲道。

“……”剛剛見面,小皇帝便大發雷霆,尤其是這種開場白,讓衆將都是一驚,身子不由的挺的更直,連大氣都不敢喘。

趙昺今天確實是懷着殺人之心召開此次軍事會議的。他清楚治軍、治國都是一樣的,皆需有賞有罰,賞與罰的作用各有其側重,賞是用人的激勵機制,而罰則是糾正機制。而人的心理其實很簡單:我爲你好好地幹,你給我應得的報酬。

事實上,賞罰的問題也就是付出與得到的問題,如果賞罰不分明,那麼他們就對自己的付出的意義感到懷疑,積極性下降甚至喪失。因此,賞與罰是領導手段,亦是治軍的兩大“利器“,只有賞罰分明,令出必行,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別人積極性的最佳辦法之一。

“李都統、嚴虞侯,這便是你們對此戰的總結嗎?其中經沒有一點過錯,真是好啊!”趙昺首先要二師的兩位主官先後介紹了戰鬥經過,並作出總結及草擬的獎懲人員情況,他聽後冷笑聲道。

“陛下,此戰卑職有過!”李鴻斌起身答道。

“過在何處,朕沒有聽到一句!”趙昺追問道。

“卑職……”李鴻斌吭哧了幾句卻沒有答出來。

“好,朕來問你!”趙昺見狀心中氣惱,但仍強壓怒火道,“朕問你,你部過江突擊分隊陷在江南,朕可下旨着令你設法營救?”

“陛下曾多次下旨,令卑職營救,並稱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李鴻斌擡頭回答道。

“朕再問你,可曾組織過營救?”

“稟陛下,卑職曾多次遣兵過江尋找,卻無功而返。後敵增兵瓜步山,營救愈加困難,以致拖延至今!”

“爲何發現蹤跡後,又明知敵增兵,爲何只遣小分隊前去,而非果斷動用大軍營救?”趙昺再沉聲問道。

“稟陛下,卑職……卑職以爲過江分隊已經被重兵圍困多日,已難以生還,因而覺得已無必要!”在小皇帝的連連發問下,他臉上見汗,卻不敢擡手拭去。

“朕的旨意是什麼?”趙昺提高聲調問道。

“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一定將他們帶回江南。卑職違反聖命,還請治罪!”李鴻斌言道。

“朕看你就未將朕的命令放在心上?”趙昺一拍桌子道。

“陛下,卑職不敢!”

“你有何不敢?朕已親至督戰,你卻一再隱瞞實情,夜間江北槍聲清晰可聞,你卻聲稱生還已無可能。四名斷後的士兵戰死瓜步鎮,被曝屍街上,又知情不報,以致戰鬥開始後才獲知實情!”趙昺站起身,指點着其言道。

“卑職非是知情不報,而是的確不知!”

“一句不知就能推脫掉嗎?四名陣亡士兵曝屍街頭,江北盡人皆知,足可見你遣兵營救也是敷衍了事,稍遇阻攔便撤回江北,根本沒有盡心,卻還在這裡狡辯。”趙昺抓起桌上的茶杯向其擲去,茶水撒了其一身,李鴻斌卻動也不敢動。而在場的衆將從未見過小皇帝如此生氣,皆是噤若寒蟬,大氣兒都不敢喘。

“卑職知罪!”李鴻斌施禮顫聲道。

“即便你不知實情,爲何渡江後在獲知情況後,卻執意要按照計劃撤兵?”

“既然作戰計劃是陛下御準,卑職不敢擅自行動!”李鴻斌言道。

“呵呵,原來還是朕之過嘍!”趙昺氣極反笑道,“你是一師都統,又擔當前方指揮,朕也授予汝機宜之權,戰況發生變化自當隨之調整作戰計劃。而你不但不調整部署,反而要丟下前出瓜步鎮的侍衛營,獨自退兵,制友軍於險地,還敢以此強辯!”

“陛下,卑職……”李鴻斌張口結舌地不知再如何自辯了。

“察禁軍第一軍一零二師都統李鴻斌執行命令不堅決、臨敵指揮失措、缺乏爲將者的果斷和擔當,現免去其本職,收繳印信,待兵部論罪。其職暫由二師司馬李磊接替,代行二師都統之職!”趙昺略作平復,掃視了在座的衆將一眼言道。

“卑……卑職領旨謝恩!”李鴻斌雖有心理準備,卻沒有想到皇帝會對此處罰如此嚴厲,當場免去了他的都統之職,這大大超出了他的所料,此等於斷送了自己的軍旅生涯,但當下皇帝金口玉言一出,等於再無迴旋餘地,面如死灰的施禮道。

“望陛下念在李鴻斌爲國征戰多年之功,還請收回成命,讓其戴罪立功。而此戰不利,也有屬下之過,願代受其罪!”這時陳鳳林起身施禮道。

“汝身爲一軍之首,卻將隊伍帶成這樣,以爲能置身事外嗎?退下!”趙昺斜了其一眼低聲喝道。

“屬下遵諭!”陳鳳林不敢再言,訕訕歸座。而場上其他衆將也是一臉震驚,陛下免去李鴻斌的都統之職,可謂開了禁軍中首次因指揮不利罷免高級將領的先例,也讓他們感到了危機。

“二師都虞侯嚴嶽,汝身爲主領軍政官員,卻擅權屢屢插手軍務,干擾軍事主官的行使職權,打壓軍事將領,免去其職,回京待罪!”趙昺又看向嚴嶽道。

“陛下,卑職冤枉!”剛剛還若無其事的嚴嶽聽聞自己亦被免職,大驚失色道。

“你有何冤枉?”趙昺厲聲道。他知此人是軍改之初由兵部調任的文官,從前卻也算安分,但是迴歸江南後,借擴軍之際頻頻欲染指軍事指揮權,這當然是他不能容忍的。

“陛下,此次渡江作戰制定的作戰計劃,皆是陛下御準,督促各部依照計劃行事亦是卑職責任所在,怎能說卑職擅權;再者,卑職只是依照條令管理、選拔官員,又何來打壓之說;另卑職一直恪守本分,何曾干擾都統行事,更無頻繁之說。還請陛下明斷,勿要輕信小人讒言。”嚴嶽躬身施禮自辯道。

“哼,你以爲身在京師千里之外,己之所爲,朕便一無所知嗎?”趙昺冷哼一聲道,“朕屢次下令救援失陷江北的軍兵,而你卻言朕如此只不過是爲了收攏人心,卻非要浪費兵力、財力去就幾個兵丁。勸說李鴻斌敷衍了事,勿要當真,免得來日損傷更多,反倒遭受斥責,才導致其難以下定決心,動員大軍救援。”

“汝身爲一文官,卻貪戀軍權,利用督察之權拉攏屬下軍官,對反對者或不肯就範者便暗中打壓,甚至編造罪名予以處罰,或逼其提前退役,或調往他部。司馬李磊只不過斥責你干涉軍官行使指揮權,你便暗示手段,將其架空,使其無法參與軍務!”

“此外,你在多處大放厥詞,稱揚文抑武乃是祖宗家法。設置虞侯之職就是要以文代武,還常常以孫子在世自稱,干涉軍務,插手指揮。即便這些皆是他人誣陷於你,那麼此次李鴻斌陣前指揮,你留守後方卻接過指揮權,若非陳都帥當機立斷奪了你們的權力,不知還會惹出什麼禍事!”

“陛下,卑職即便有越權之舉亦是爲了國事,絕無絲毫私心在其中。這些皆是因卑職秉公執法,而觸怒了卑鄙小人,才遭其誣陷,還請陛下明斷!”見自己種種所爲皆被陛下揭穿,但他卻想不到軍中皆由皇帝安插的眼線,還以爲是有人不憤將自己告了,因而繼續強辯道。

“汝還敢稱自己秉公執法,此次突擊分隊渡江摧毀敵驛站,截殺信使二人,斃敵百餘人。被困之後依然據險抵抗,誓死不降,彰顯了我軍勇武、忠誠之氣。這戰功放在何處都是殊功一件,而你卻只認定爲小功,還要追查陣亡於瓜步鎮的四位戰士是否有投遞之舉,不與獎賞。”趙昺將手邊的一份公文抓起甩向嚴嶽,揮手道,“你這等庸劣之人也配談公正,也不怕激起公憤捱了黑槍。”

“陛下,請容卑職自辯啊……”這時譚飛領着兩名侍衛上前,將還想再言的嚴嶽架起拖了出去。

轉眼間,兩名師級主官皆因作戰不利被罷黜,讓場面頓時緊張起來,而小皇帝似乎仍然餘怒未消,讓衆人更加心中沒底兒,不知道下一個會輪到誰。而皇帝的目光掃向誰,便覺的寒氣直冒,一個個屏住呼吸,坐的筆直,身子都不敢動。

“此次二師作戰不利,盡在主將失策,而非衆軍之過,朕以爲理當按例獎賞。”趙昺覺得差不多了,這才面色一緩道。

“陛下聖明!”衆將見狀才大出了口氣,起身施禮道。

“隊正龐福以下二十三人立下殊功,朕以爲生者皆升三級任用,陣亡者追授,蔭子弟一人。同時賞錢五百貫,亡者倍之,以激勵我軍將士。同時此戰繳獲全部用於獎勵有功,撫卹傷亡,儘快予以下發,不得遲誤!”趙昺又指指李磊道,“汝當儘快重新整理有功人員名單,重新報備!”

“卑職遵諭!”李磊立刻起身回稟道。

“此戰雖然有所失誤,當仍有可圈可點之處,尤其是龐福等人能以十餘人拒數百之地堅守近十日,這絕非偶然,你們要儘快收集整理,從中吸取經驗。此外,二團、三團充分利用手中的裝備和地形,打了一場漂亮的阻擊戰,也要儘快總結推廣!”趙昺想了想又道……

第1384章 江上遇刺第592章 背鍋俠第1429章 是何套路第1083章 都是騙人的第419章 福兮禍兮第1423章 口是心非第683章 恩科第1174章 金湯之城第036章 算心第185章 忠心不變第037章 挑兵選將第542章 即喜又憂第551章 往深裡看第1475章 不能手軟第1034章 困獸猶鬥第911章 火上澆油第542章 即喜又憂第109章 不得已第177章 善政第020章 賄賂第214章 說陣第1303章 荒唐之極第156章 設計第896章 龍從風第686章 正視第620章 橫刀立馬第609章 浮城第1214章 喜憂參半第568章 反省第1293章 因事施策第031章 從便溺抓起第992章 財神歸來第882章 不能學他第1148章 基本無解第510章 好人難欺第1413章 宮中獸吼第053章 棄子求生第082章 以守爲攻第770章 懾敵第445章 以戰養戰第1403章 階層分裂第1112章 南渡第932章 問策第1254章 海寇兇猛第129章 黏上了第849章 好爲人師第555章 回朝第1422章 吃個悶虧第966章 亂戰第1087章 兵敗如山第039章 小孩心思第1102章 不放過第636章 變革第1437章 敲打後宮第126章 發現第1146章 以一換二第1035章 該砍了你第907章 奇想第1441章 何以成惡第447章 改良第1284章 再上征途第099章 兵無戰心第1420章 達成共識第350章 東海島之役(五)第1269章 不能偏勃第994章 逆風行舟第1201章 一意孤行第403章 以亂打亂第1203章 盲人瞎馬第716章 動盪第216章 韓振其人第1463章 不合時宜第1468章 原來如此第006章 製藥第1059章 闖灘(一)第050章 不速之客第1434章 死路一條第654章 說服第1033章 另有所指第672章 妥協第1032章 煩心事兒第153章 難堪第1029章 功成身退第1109章 遭遇戰第474章 來了第1386章 緣起學爭第202章 勇士號(一)第195章 假鈔第319章 登基第412章 對決(四)第373章 難捉摸第991章 並非不可第177章 善政第514章 輸的徹底第386章 時機第1318章 自己做過第373章 難捉摸第1052章 原來如此第1343章 確定方位第1110章 都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