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封疆

十月初五,聖旨下,戶部侍郎曹顒爲直隸總督兼巡撫事,直隸巡撫李維鈞調任戶部侍郎。

這道聖旨,不僅使得朝野震驚,連曹顒都頗爲意外。

湖廣總督楊宗仁這一年之中,受了幾次申斥,這次他就在奉旨陛見之列。曹顆先前謀的,就是湖廣總督缺。

說起來,兩廣總督現下也空着,可是前些日子年希充以巡撫署廣東總督事,曹顆不耐煩插一腳,又覺得兩廣有些遠,就盯上湖廣。直隸總督,轄直隸、山東、河南諸省,天下疆臣之首。曹頒隨着傳旨的內侍,去養心殿陛見時,還覺得迷迷糊糊,如墜夢他實沒想到,自己會到這個位置。御前對答時,他都失去平素的饋定,帶了幾分僵硬與忐忑。

雍正坐在几案後,看着這樣的曹顆,板着臉交代了幾句,無非是總督好地方,將“攤丁入畝”推行下去,配合怙親王,管理好北河道等事務。曹頗一一領旨,才從御前退了下來。直出了養心殿,他才鬆了口氣,隱隱地透出歡喜來。直隸總督官署早年治下在大名府,後來遷保定府。

直隸總督衙門曾降級爲直隸巡撫衙門,所以現下保定府的直隸巡撫衙門,也是直隸總督署。

保定府離京城不足三百里,既能出京透透氣,又不用離京太遠,真是個外放的好地界。

至於“攤丁入畝”他只需“曹規蕭隨”即可;疏通清理北河道之事,是利國利民之事,跟在十三爺後頭當差便是。

美中不足的是,直隸因爲宿衛京畿,直隸總督不常設,即便有實技,能長期任職的也少,不像其他督撫,要是差事做的不差,連任一、兩任也是有的。而且,做完直隸總督後,再任其他總督,就是降職。曹頒的外任經歷,當止步直隸。”總是好事!”曹顆低聲自語,心中已經盤算着上任事宜。地方官與京官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幕僚的應用。六部堂官,衙門有書吏與筆帖式,並不倚重師爺。

地方官卻是不同,執掌一方,需要處理的事務繁雜,正需要大量的幕僚來協理政務。

剛出宮門,迎頭就碰上伊都立。

他滿臉歡喜,走路都顯得輕快,見到曹顆,臉上更是樂開花,道:“天下疆臣之首,真是恭喜孚若!”曹頒止步,道:“曹顆亦恭喜大人,心願得償!”

同曹顆遷總督一起下旨的,還有兵部侍郎伊都立遷山西巡撫的旨意。只是,皇上傳召二人陛見的時間有先有後,這纔在宮門口碰到。

伊都立笑着衝北抱了抱拳,道:“都是皇上恩典,我等唯有勤勉當差,方能回報浩蕩天恩。”

因宮門前,人多眼雜,伊都立又要進宮陛見,兩人說了兩句「便就此散去。

在下月赴任前,戶部的差事,曹顆還得擔着。因此,從宮裡出來後,他便回了戶部。

六部消息最是靈通,不過半日功夫,戶部上下均已知曉曹額外遷的消息。

雖說侍郎與總督同爲正二品,但是一個是副京堂,一個是封疆大吏,名爲“遷轉”實際上“高升”0所以,自打曹顆進了戶部大門,就收穫了一路的“恭喜”聲。

到了他的辦公處,幾位他屬下的堂主事,更是都湊上前來,那滿臉的喜慶,就如同高升的是他們一般。官場上,講究“提挈”0曹頒是個不錯的上峰,不貪屬下之功,這幾年與大家相處的也不

現下他雖外放,可明眼人都明白,這位大人前程似錦,總有一日要轉回六戶做正堂的,自是越發抱緊他的大腿。說起來,曹額外放,最歡喜的,除了他自己,就是蔣堅。他地方師爺出身,拘在六部,幫曹顆處理了幾年文書,也是不容可是就如曹顆對這高官顯位心懷惶恐,蔣堅也帶了幾分不安。從戶部落衙後,衆人騎馬而歸,蔣堅就對曹顆提及幕僚事。這次外放,同曹顆當年外放道臺不同。他當年外放做守道時,禮聘四名師爺,就已經夠用。如今主政一方,以總督兼巡撫事,只書吏這塊,就需要二十到四十人。這是個龐大的幕僚人數,曹府現下只有一個蔣堅,如何能成事?“大人,學生早年處理的地州縣事,督撫衙門,是另一番格局,恐怕學生無法勝任,耽擱了大人差事,還當再聘大賢方好。”蔣堅道。

曹頒笑着擺擺手,道:“非磷不要着急,要萬壽節後方赴任,還有二十多天,到時不會缺了人手,說不定就要由着咱們挑。”

上一次任外官時,幕僚之事是曹寅替他操心,是曹家主動禮聘的;如今督撫一方,躍居高位,親朋故舊都看着,還不知要薦多少人手過來,壓根就不需要自家操心。蔣堅見曹顆心中有數,便不再多說,神色中依是帶了幾分興奮。

到了曹府,還沒下馬,就見大管家曹元帶了衆多管事,在門口相迎。看到曹顆回來,衆人齊聲恭賀。

曹頒翻身下馬,將馬繮交到小廝手中,看了曹無一眼道:“有人來過了?”

曹無躬身道:“回老爺話,從中午開始,就有不少人送了賀帖。”說着,他從小廝手中接過一疊名帖,雙手送到曹顏面前。曹頒接過,隨手翻了翻,有認識的,還有不認識的,消息倒是靈進了二門,管事蕃子口中也是不住嗩的恭喜。蘭院上房,除了李氏婆媳,天佑、恆生、左住、左成、長生也在。見曹顆回來,孩子們都起身請了安。李氏將曹顆叫到炕邊,看着兒子,滿是欣慰道:“我兒大才,光耀曹家門楣,明日可以開堂祭祖!”

曹家從曹顆五世祖錫遠公歸清朝後,曾祖振彥公官至道臺、祖父璽公與父親曹顆官至侍郎,曹顢這個新出爐的直隸總督,成爲曹家首位疆臣。

曹頒道:“不過是僥倖,躍居顯位,兒亦惶恐,不敢在祖宗面前輕狂。唯一歡喜的是,能奉老太太出京透透氣,省得久居京城,待着氣悶。

李氏聽了,眼睛一亮,又帶了幾分猶疑道:“府裡總要留人,媳婦是要隨着體去的,我還是留在府裡……”

想着這怕是自己唯一的外放機會,曹顆還是決定帶母親出去轉轉:“府裡的事,老太太就放心吧,要下個月纔出京赴任,兒子總會處理妥當。”

李氏雖還遲疑,但見兒子興致正高,不願掃他的興致,便笑着聽了,不再說話。

初瑜早就聽丈夫提及外放之事,如今終於有了結果,也替丈夫高興。另外,同其他地方比起來,直隸總7$\離京城最近,這就是喜上加喜了。可是,孩子們大了,不像過去那樣,便宜隨父母出行。天佑要上旗學,恆生要進宮伴讀,都不好離京。

長子才十三,要是老太太與自己都出京……初瑜的心一緊,看着丈夫,又看看孩子們,心慢慢地沉了下去……天佑沒有說話,只是看了看恆生。恆生站起身來,道:“父親,兒子想要辭去伴讀,侍奉父親左右。一句話說-完,滿屋皆驚。

皇子伴讀,這是官宦子弟的休毒。更不要說他侍候的皇子,是最有希望登儲位的弘曆阿哥。

即便身爲次子,又是抱養的,不能承繼父祖爵位,可他只要緊着弘曆阿哥這邊,未來的成就,未必會在長兄天佑下。現下,他卻說要辭去伴讀。

曹頒看了他一眼,道:“我是去當差,又不是七老八十去榮養,哪裡缺人侍候?別扯大旗,是不是上書房裡遇到什麼難處,被人欺負了?”聽他這麼說,衆人都帶了擔心,望向,悼生。

恆生“嘿嘿”笑了兩聲道:“父親,沒人欺負兒子,是兒子不耐煩早起,想要跟着父親出去長長見識。”

曹頒見他不說實話,曉得這其中另有隱情,不願衆人跟着擔心,就放下此話不提,問了問左住與左成功課上的事。他們兄弟兩個,聽說義父要出京,眼裡也露了渴盼。

可是他們也知道,隨去希望渺茫,順天府官學,可不像八旗官學那樣鬆散,想要請長假,那是不可能的。

如今他們漸長,知羞知恥,雖說知道義父身居高位,對他們又愛護有加,可也不願成爲不學無術的廢人,賴義父費心。

曹頒是看着他們長大的,那裡不明白他們的心思,道:“即便不爲了功名,也要知書識禮。雖也想要帶你們去,可是學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耽擱不得。無需心急,等你們成丁後,要是不耐煩再念書,我再安排你們出去歷練也不遲。”即便他不外放,還有曹頌、曹項兄弟兩個,子弟歷練總能找到地方。

左住、左成起身應了,曹顆看了看左住,想起一事,道:“你岳父明年進京,你這做女婿的,這半年要努努力,別讓你岳父小瞧了去。

左住紅着臉,唯唯稱是。

屋子裡的氣氛,又活躍起來。

曹頒陪着李氏又說了兩句話,便同初瑜回了梧桐苑,走前看了恆生一眼。回到梧桐苑,更衣梳洗,初瑜使人傳了飯。

沒等夫妻兩個動筷子,就聽到院子裡傳來腳步聲,而後丫鬟樂春進來稟道:“老爺、太太,大爺、二爺來了……”這兩個小子,不知倒騰什麼!”曹顆對妻子抱怨一句,吩咐傳他們進來。“這麼着急,連晚飯也不等不得了?”見他們毛毛躁躁,沒有往日的穩重,曹顆哼了一聲,道:“有什麼,用了晚飯再說。”初瑜在旁,已經使人給他們兄弟預備碗筷。

一家四口,用罷晚飯,丫鬟都退下去,天佑方道:“父親別怪二弟自作主張,都是兒子出的主意。宮裡最近動靜不對,二弟擔心,同兒子說了,兒子就想着二弟能早日抽身也好。”自打年羹充進京這幾日,上書房裡的氣氛就很詭異。早先圍着弘曆、弘晝兄弟打轉轉的,現下都失了往日熱絡,巴不得敬而遠之。

恆生性子向來爽快,接人待物又大氣,雖不是散財童子,可是送這個一個小玩意兒,送那個一個小物件也是常有的,所以消息還算靈通。

原來,從宮裡傳出消息,說是年羹充這回進京,得到如此殊榮,是因爲-皇上有立儲之意,才厚待皇子外家。這“儲”自然就是年貴妃所出的福惠阿哥。

如此,早先被視爲儲位人選的四阿哥,就成了衆人避之不及的忌諱人物。

曹頒聽了直皺眉,看着恆生道:“就爲了這流言蜚語,你佚想學着旁人,與四阿哥劃清界限?你已經十二歲,已經不算小,就沒有自己的判斷?”

要是,停生是旁的皇子的伴讀,能曉得趨吉避凶,曹顆要贊上幾旬的;可他是未來皇帝的伴讀,曹顆還是希望他能與弘曆多處些交情。

恆生黯然道:“兒子不想學旁人,做趨炎附勢的小人……可更不敢因自己的緣故,將家族拖入奪儲漩渦……兩害權益取其輕,與其使得家族受累,兒子只能做小人……”

曹頒搖頭道:“有畏懼心是好事,但是也不能人云亦云。要是京城真有大變,我早就得了消息,還輪的着你們心急?”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道:“早年,我也在上書房做過伴讀,因此得以與你們十六叔姥爺相交,引爲知己。你能成爲四阿哥伴讀,也是緣分。即便不能視他爲主,也要視之爲尊,維護他的體面,是你身爲伴讀應有之義,豈可在這個時候忘了道義?”恆生被說得滿臉通紅,羞慚不已。

曹頒怕將他教迂了,神色稍緩,溫言道:“你還年少,無需思慮大多,只按道義行事便是。上面還有我這當老子的,要走到了與家族有礙之事,我會同你說知。”恆生使勁地點了點頭,臉上也生出歡喜來。天佑聽了父親這一番話,也跟着低下頭,只覺得自己妄作小人。

曹頒望向長子,怕他心灰,道:“你能爲弟弟出謀劃策,拾遺補缺是好事,可要記得,可以存私心,但人前行事要磊落,不能留話柄與人。

不說旁的,就說恆生此事,要是真按照你所說的,固然可以使得家族避開立儲風波,可說不定就要結怨四阿哥,落到皇上眼中,曹家也未必落好。”

天佑聽得糊塗,道:“無風不起浪,要是傳言是真,二弟還爲四阿哥伴讀的話,那家中……”

曹頒笑笑,道:“停生對四阿哥榮辱不棄,是爲義;我恪守臣子本分,不摻合奪儲事,是爲忠。忠義並不機悖,何以將你們兄弟爲難至此……”

撒花,終於要出京了,嘎嘎

第548章 側目(上)第669章 禮敬第824章 流言第196章 火起第229章 名士第76章 恩典第152章 早春第576章 漩渦(下)第509章 難關(四)第176章 相求第412章 御狀(上)第338章 賀壽第299章 梳理第875章 打擊第1377章 窺探第317章 春末第669章 禮敬第1313章 讓爵第926章 脅迫第800章 親不待第480章 蛻化第332章 福祉第248章 親家第797章 初伏第1255章 官非(上)第309章 喜事第958章 熊第827章 “迷糊”第843章 燒週年第370章 小年(上)第908章 真假外甥第804章 送行第595章 示好(下)第942章 過繼第696章 鹿肉(上)第619章 鬼域(下)第963章 醉酒第949章 明媚第478章 窺視第901章 祈佛第259章 交差第156章 遠慮第754章 女兒強第1359章 及笄禮(上)第461章 朔日(上)第66章 議親第564章 荒蕪第1344章 相看(上)第595章 示好(下)第496章 團圓宴(下)第822章 銀車第171章 雨下第480章 蛻化第1119章 寒潮第222章 暮春第861章 孽緣(上)第738章 第一關(上)第207章 沂州第441章 除孝第1250章 三人行第337章 別過第957章 抽身第1054章 故人面第197章 保全第1392章 變動第79章 家書第37章 嬌客到第292章 念頭第1025章 恩與罰第1147章 花喻第92章 水落第637章 嚴打(中)第1237章 英雄暮年第380章 入巷第247章 舅爺第708章 喧囂(上)第383章 除夕(下)第1324章 御下第1286章 喜訊來了第1252章 私怨第1340章 青杏小第550章 家賊(上)第155章 家事第753章 高飛第670章 求援第928章 爭見(下)第295章 歸省(下)第968章 倉廩第397章 黃雀第812章 謬誤第347章 弔唁(上)第1221章 滄海遺珠(中)第909章 朔日變第528章 家教(上)第963章 醉酒第410章 驚聞(中)第138章 歷史第1139章 眼神第154章 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