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幕爭

到了四月,總督府馬路對面的荷花池旁。已經立起一圈圍牆,蓮花書院已經竣工,天佑他們幾個,也都入學。

當一切公務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曹顒反而清閒下來。

練兵的差事,交給幾位提督、總兵,民政則由布政使司布政使負責。

直隸本無布政使與按察使,只設守道與巡道。

還是在曹顒外放直隸後,雍正才提出效其他行省,在直隸設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負責民政與刑事。

新來的按察使司按察使,是從南邊平調過來,科班出身,聽說辦案乾淨利索,在南邊官場官聲頗佳;新來的布政使,卻是個熟人,那就是曹顒昔日太僕寺同僚唐執玉。

唐執玉這些年來,遷來遷去的,鴻臚寺、大理寺都去過了,就在正四品的位上打轉轉,前幾年還因得罪人。被罷了官職,起復後被外放出京,做了幾年奉天府府丞。

直到雍正二年,一歲三遷到禮部侍郎,唐執玉纔算是嶄露頭角。

以他的侍郎身份,即便外放,也當是一省巡撫纔是,可是這回卻是放了直隸布政使,從正二品降爲從二品官。卻是沒有人覺得他是低就,因爲直隸督撫是一人,這布政使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要缺,同其他省份的巡撫也弱不了多少。

加上曹顒是他昔日上司,擱在外人眼中,反而覺得唐執玉備受器重。

不管曹顒背景如何,畢竟不是科班出身,又年輕,負擔一省軍政還是太吃力了些。皇上派下唐執玉,即是保全了曹顒,又成全了唐執玉。

顯然,曹顒也這麼認爲。

出仕十數年,在昔日同僚中,曹顒與之合作最愉快的,就是唐執玉。不管是從品行,還是從能力上,唐執玉都值得敬重。

他便將那份《直隸發展大計》交給了唐執玉,由唐執玉帶人去執行。

就如同早年在太僕寺衙門時那樣。唐執玉被曹顒的奇思妙想鎮住。不過,同曹顒這個理論家相比,唐執玉顯然是實幹家。

所以關於曹顒提及的那些物產、農耕方面的條例,他便格外慎重。他不贊同馬上推行,而是要親自下去轉一圈,實地考察,再下決斷。

換做其他上司,下屬這樣質疑,早就要惱了;換做曹顒,只有欣喜。

他正擔心弄出的這一套,跟王安石變法似的,上頭想的是好的,下邊執行的變了味兒,最後倒黴的還是地方百姓。

由唐執玉這個性子嚴謹、辦事仔細的人盯着,這套富民的政策執行起來,曹顒才能更放心。

如此這般,曹顒將手上的差事都派了下去,日子就不再像早前那樣繁雜。

他巴不得清閒,可是總督府這些幕僚文書,就閒置不少。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悠閒的,這些幕者。沒有選擇出仕,而是選擇隱在幕後,有的是爲了求財,有的則是爲了求權。

在他們看來,要是手上不接差事,不好表現自己的能力,也就少了外頭的“孝敬”,淪爲成了刀筆吏之流。

宋任見幕院氣氛不對,便對曹顒提議,將這些人舉薦到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衙門,既平了衆人躁動,還掌握這兩司動態,也正符合“御下之道”。

蔣堅卻是不贊成如此,將直隸弄成鐵桶似的,固然可以證明曹顒能力出衆,卻未必是皇上樂見。

總督府幕僚文書的薪酬已算豐厚,從每年五十兩銀子,到每年五百兩銀子不等。

加上年節賞銀,不僅能養家餬口,日子也能過的比常人富足。那些存了斂財心思之人,立身不正,要是想走也不必強留。

曹顒想了想,折中了一下,實在表現輕浮的就尋了由子辭退;真有能力、不甘寂寞的幾個,他也沒有往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舉薦,而是直接寫了推薦信,打發他們去山西伊都立處。

伊都立前些日子,連來了好幾封信,請曹顒幫忙留心。聘幾個當用的幕僚、書吏過去。

他這幾個月的巡撫生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焦頭爛額”。

山西官紳一體,地方勢力極爲強硬,他這個一省父母下去,也有點無處下嘴的感覺。

加上他帶過去的那些人,多是族人親戚,經驗豐富的幕僚書吏寥寥無幾,更是雪上加霜,纔來信跟曹顒求援。

要是來布政使不是唐執玉,是其他人,曹顒會“舉薦”幾個幕僚文書下去,掌握下邊動態,省得兩處政見有異,耽擱功夫;換做唐執玉,那樣的話,反而影響兩人和諧。

至於按察使司,是雙重領導的衙門,既歸直隸屬督察院管,又歸督撫衙門官管。

在曹顒看來,司法權還是相對對立些要好,自己參合進去插手刑事,還不如在上邊監管。

對於曹顒的決定。宋任與蔣堅沒有說什麼。

只是自打這以後,他們兩個相處起來,便不如早下那麼自在,而是有些微妙,總有點爭鋒之勢。

其他幕僚、書吏,或是親近宋任,或是親近蔣堅,像是在站隊。

曹顒察覺這其中變化,沒耐心弄“平衡”那套。

他自覺精力有限,應付京城與地方官們已經耗費心力,不願在總督府裡還不省心。

於是。他根據宋任同蔣堅所長,明確二人責任範圍。

宋任是負責京城方面的官場關係,與六工房中,吏、兵、工三房;蔣堅則是負責省內官場往來,與戶、刑、禮三房。

如此一來,這兩人倒是不分上下,平分總督府庶務。

這回,傻眼的是先頭站隊的那些幕僚與文書,這個明明是吏科的,卻偏偏前些日子與蔣堅攀上鄉誼;那個是戶科的,頭兩天到宋任跟前“請教”。

蔣堅與曹顒相處的久,宋任人老成精,曹顒雖沒有直言不滿,可這般不偏不倚地明確分責,也表達了他的意思。

他顧念舊情,信賴蔣堅,同時也看重宋任的經驗,予以重任。

這兩人都是聰明人,自是曉得分寸。

加上這回分責後,兩人所處理的,都是他們最擅長的,他們也就都有了幹勁。到底誰爲總督身邊第一人,不是靠嘴皮子說了算,最終還要看誰差事做的好。

他們兩個年俸是每人一千五百兩銀子,這在督撫一級的幕僚中,待遇不算最高,也能排到前面。

加上他們得了曹顒器重,下邊官員來總督府時,還有“幕敬”。幾個月下來,每人也有七、八百兩銀子,一年下來少說也有兩、三千兩銀子。

不管是收益,還是所治之地,身爲幕者,他們已經到達事業的頂峰,兩人很是幹勁十足。

蔣堅之妻鍾氏,不僅知書達理,還工詩善畫。

早先在京城時。李氏便很喜歡她。到了直隸後,李氏便言請鍾氏指點丹青。

不過是爲了解悶罷了,李氏年紀漸大,已經有兩年不拿針線。可是除了應酬,與陪着兒孫說話,每日裡還有半日空閒,她閒着無聊,便開始畫佛像來消磨功夫,這才提出請鍾氏指點的話。

因這個緣故,鍾氏每隔一天,便到李氏處教上一個時辰。

妞妞與天慧瞧着有趣,每次也跟着湊趣。她們年紀小,佛法什麼的,對她們來說太遙遠。隨着鍾氏學畫,也多是畫些花草,自己配色,畫一些新的花樣子。

不過,鍾氏的“教畫”生涯,只進行了一個多月就停止,因爲查出來身孕。

蔣堅已經年過不惑,這又是他們夫妻成親三年首次有喜訊,衆人都替他們夫妻歡喜。

自打知道蔣堅成了總督府幕僚,這半年來蔣堅老家那邊的族人,先後打發了好幾撥族人帶孩子過來。

雖說沒有明着要蔣堅收嗣之意,可這大的十幾歲,小的七、八歲孩子送過來,其用心顯露無比。

就連蔣家族長,都給蔣堅來信,讓他在衆侄中挑一個留在身邊。

蔣堅哭笑不得,他打小養在寺中,長大後又學的是法家,滿心抱負就是爲百姓張目,對於血脈傳承之事,反而看得不那麼重。

三個孩子中,他一個都沒選,決定全部送回江西。在給族長的信中,也表明自己並無過繼嗣子之意。

送幾個孩子過來的蔣氏族人,都勸蔣堅三思。

他已經四十多歲,就算以後有了親生子,等他知天命,孩子還在稚齡;留下兩個侄兒在身邊孝敬,總是便宜些。

蔣堅卻很堅定,幾經勸說,也沒有改變主意。

那幾位族人當面沒說什麼,背後卻將此事都歸到鍾氏頭上,以爲是她攔着。

他們正想着仗着長輩身份,從鍾氏那邊再勸,就聽說鍾氏有喜,最後只得不情不願地離開了直隸。

蔣堅雖沒有官職在身,可誰都知道,他是曹顒的臂膀。

他家有喜訊,這道賀的自是絡繹不絕。

就連宋任這邊,都使人往蔣堅處送了賀禮。是專程使人從京城淘換來的,一幅百子圖的帳子,還有一塊童子抱蓮的碧玉插屏。

這兩份禮,不僅精細,還帶了吉祥。

蔣堅看出宋任在示好,不僅接受了這份好意,還專程置辦了酒席,單請宋任吃了一次酒。

這一頓酒吃過,兩人之間的關係,不能說恢復如初,也再沒有之前的明爭暗鬥……

年度評選結束,年度作品第八,進前十了,吼吼,感謝大家,超級感謝,^_^……

第277章 年關(五)第1401章 察覺第102章 桃源(下)第392章 點心第835章 果決第374章 爭議第940章 喜慶第79章 家書第208章 喜訊第194章 驛站第159章 盛世第274章 年關(二)第636章 嚴打(上)第1392章 變動第938章 喜重逢第1162章 賣國第203章 人心第795章 謀奪第438章 稻香村(下)第820章 局(下)第902章 庇佑第334章 壽禮(上)第169章 陷阱第556章 公差(上)第509章 人情第968章 倉廩第150章 雙朝第912章 佳音第1104章 封疆第1345章 相看(下)第348章 弔唁(中)第554章 血親(下)第1343章 高升七百四十一章 財色第234章 守靈第1184章 花燈(一)第276章 年關(四)第431章 光華第666章 爭新(上)第308章 大典第1225章 洪門再現(上)第498章 分產(下)第164章 端午第791章 集腋第33章 新侍衛第529章 家教(下)第797章 初伏第406章 和諧第157章 查賬第1373章 頭緒第1371章 頂缸第1270章 誠意第805章 加恩第235章 順藤第624章 窘境(上)第1046章 點醒第1348章 揭破第1187章 借醫第452章 福禍(一)第1375章 烏恩其第530章 人蔘(上)第1170章 人來人往第1134章 三爺第1109章 腳爐、皮袍、幕僚第299章 梳理第477章 子孫第513章 出手第747章 駭猴第146章 進補第120章 暗算第48章 御前第1317章 分產第396章 成算第802章 點將第762章 怯懦第1034章 衆口鑠金第50章 赴宴第1202章 宰相肚腸第231章 荷園第863章 春第1001章 置產第1073章 皆大歡喜第223章 簡王府第827章 “迷糊”第1346章 敲打第1055章 名伶第1308章 勁爆第515章 不平第824章 流言第1096章 中秋後的熱鬧第1389章 騷動第570章 立功(上)第1060章 “良善”第320章 表禮第489章 綱常第1233章 臥底生涯第913章 診脈第491章 “招蜂”(下)第912章 佳音第617章 宿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