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意大利王國

大衛·普斯辛也算是厚積薄發的典型,摩拉維亞陸軍團的骨幹軍官卻在捷克公國建國時只撈到一箇中校營長的職務,當然這也和他的岳父有相當大的關係。實際上在很多時候有一個不錯的背景也許並不是什麼好事,例如大衛·普斯辛就是這般。

這一次戰爭給予大衛·普斯辛機會,可同時也有家中不和的關係,如果大衛·普斯辛和他的岳父很是親密那麼無論如何恩斯特也不可能給予他如此重要的位置。

捷克立陶宛王國聯軍的上校團長、攻佔前波蘭部分地區之後的准將地區副司令官,現在恩斯特又將給予他國土安全部第一任部長的主要職權,可以說大衛·普斯辛這些年的忍耐是相當有效果的。

對於他的任命一到大衛·普斯辛立即收拾自己的東西前往布拉格,甚至他連自己的職責都沒有交代清楚給下一任。

來到布拉格經過簡單的見面大衛·普斯辛就開始組建國土安全部的籌備工作當中,數百軍中精英以及秘密警察骨幹被調離到國土安全部,他們的第一個目標任務就是打擊掉前波蘭地區幾個民族武裝分子。

這樣的事情恩斯特自然不會參與到其中,蘇菲郡主的到來讓恩斯特很是高興,爲此他甚至不顧國家還處於戰爭狀態召開宮廷宴會。剛剛被冊封爲伯爵的捷克公國首相馬塞納也是暫時放下手中的工作參與到宴會當中,一時之間布拉格甚至有些歌舞昇平的感覺。

但是好景不長,新組建的幾個皇家陸軍師剛剛具備些許戰鬥力的時候,歐洲戰局的僵持被打破,意大利王國退出三國同盟並開戰奧地利,爲此奧地利也開始重蹈德國兩線開戰的局面,俄軍趁虛而入讓奧匈帝國的局勢不由有些危及起來。

說起來意大利王國也蠻倒黴,他準備退出三國同盟聯合英、法、俄的事情一早就被德奧兩國發現,開戰的第一天意大利王國亞德利亞海岸上的7個城市就遭到轟炸。此時意大利內閣政府已經獲得戰時的全部權利,而德國和奧匈帝國也已經撤回自己的外交官。

說起來這個時候的意大利王國也相當不好對付,首先是意大利王國內部對於同奧匈帝國以及德國作戰都保持支持狀態。這也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大約有3萬餘意大利人想要回到自己的國家,但是這一舉動卻被德奧兩國阻止。說實話捷克公國內部也有一些意大利裔,可是他們同德奧兩國不同,這些大部分都是貧困之人,回到意大利和呆在捷克公國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1915年5月末,奧匈帝國首先發起攻擊。奧匈帝國的轟炸機轟炸了亞得里亞海岸的威尼斯、波託、科爾西尼、安科納和其它四個地方的軍火庫。當恩斯特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意大利高的射炮已經擊退了奧地利的轟炸機羣,然後,兩艘奧地利戰艦參加了進攻。但短短几個小時之後,奧軍戰艦就被意方魚雷艇擊退。

意大利王國準備在兩個關鍵地點準備戰鬥,其中之一是亞德里亞海,奧地利海軍已經在那裡部署了艦隊。奧匈帝國雖然很厲害,但意大利相信它自己的艦隊更爲強大。

意大利王國同奧匈帝國接壤的西北邊界是另一個易受攻擊的前線,在那裡國王維克多·伊曼紐爾的軍隊面臨着奧匈帝國善於山地作戰十分難於對付的某野戰部隊,並且他們還可能得到德軍的增援。

經過商討,意大利司令部命令他們的軍隊開始向的裡雅斯特方向推進。不過此時奧匈帝國政府已經把那座城市置於軍管之下。這一舉動很危險,因爲意大利不相信這個時候自己的盟友法國會提供任何的軍事援助。

布拉格皇宮:

“奧匈帝國希望我們能夠提供空軍支持,這裡、這裡是奧匈帝國希望我們能夠轟炸的目標。”

陸軍司令部的幾位參謀拿着地圖指向幾個重要區域看向恩斯特,無論是同盟的身份還是恩斯特哈布斯堡家族出身的身份,幾位參謀都認爲恩斯特應該不會拒絕這項提議,但……事情並非他們想象中的那般。

搖搖頭恩斯特指着幾個地方說道:“這裡都是意軍重點防守的區域,奧匈帝國這是想讓我們消耗對方給奧匈帝國的陸軍留出攻擊的時間,沒有好處的事情我們不會做,尤其這種……對於整個局勢都沒有太大關係的事情。”

奧匈帝國會打不過意大利王國?這就是一個笑話,現在奧匈帝國只是不想損傷太重而已,可是恩斯特何嘗願意讓自己的空軍白白損耗?現在歐洲的戰場局勢模糊一片,但是隱隱約約恩斯特還是覺得歷史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既然如此那麼保證自己的實力纔是最重要的。

前一世的一戰雖然協約國獲得勝利,可是他們的損傷實在是太大太大,而且如果不是有幾十萬華裔勞工的到來估計戰爭還兩說,即便有美國參戰。而這一世北洋政府已經決定站在同盟國這一方,相信最終即便協約國獲得勝利也已經疲憊不堪。

威廉二世那基本上就是國內的貴族同協約國妥協才被驅趕下去的,捷克公國誰敢這樣做?因此即便戰敗恩斯特捷克大公的位置依然會坐的穩穩的,甚至他的地盤都不會有太大的縮減,頂多就是拿出一些戰爭賠款而已。

戰爭賠款?一戰和二戰距離不過二十餘年而已,恩斯特拖延一下把戰爭賠款拖到30年之後,二戰一起誰還在乎什麼賠款不賠款?而二十年的時間積累,相信那個時候捷克公國已經強大到一定的程度吧!

腦海中想着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但是嘴上卻沒有閒着,否決掉奧匈帝國希望的援助之後恩斯特開始如何獲取再多一些的利益而進行商討。看來看去還是捷克公國的地理位置限制它的發展,四周除去俄羅斯帝國其餘都是盟友,這讓恩斯特如何下手?

這個時候遠東的局勢也開始有進一步的突破,也不知道如何做成的協議,俄羅斯徹底退出北洋政府境內。其他地方不說表面上整個北方都已經統一、平定,包括蒙古、整個東北地區此時都在袁大總統的治理之下。

日本被驅逐出東北,而他們留下的大量武器彈藥都已經被北洋陸軍分配下去,30萬陸軍是經歷血火而出的“精銳”。未來袁大總統能否順當的推行帝制也要靠他們,而實際上這個時候袁大總統已經開始做帝制的準備。

燕京、中原、河東幾個地區都開始吹鼓帝制的好處,爲此一些學士紛紛登報進行諷刺,整個北方地區的媒體行業一片熱鬧。不過說起來這些知識分子大多數都具備相當的影響力,袁世凱唯一能做的就是關上門自己生悶氣倒是不敢有什麼過激的舉動。

當然這個時候光是吹鼓是不行的,威脅、賄賂之下一些社會名流也不得不站出來請願,希望能夠重新恢復帝制而袁世凱毫無疑問就是帝國的第一任皇帝。

有軍事實力、有經濟實力、請願團也聚集起來,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認爲袁世凱稱帝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一些反對人員也開始準備好各種抵制的辦法。可估計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時候袁世凱居然做出一個舉動。

“祖國未統一,某何德何能登上帝座?”

袁世凱居然沒有按照應該做的那般推脫而是一把答應下來,只是坐上皇帝位置之前他居然要完成國土的統一?這,這實在是太出乎人的意料之外,那些準備攻擊他的文人學者革命者們也不由呆愣起來。

這個時候站起來自然是不行,畢竟人家袁世凱並沒有明確的答應登上皇帝的寶座,並且人家是準備爲這個國家立一大功,人家是特麼的民族英雄這個時候如何站出來批評指責?可是如果不站出來……失敗自然沒有什麼可如果成功……批判的話如何說出口?

論機智也並非沒有,軍方一位重量級將領就直接在報紙上表示:若大總統真的能夠成功,那麼我們願意推動總統世襲制度。也僅僅是世襲而已,你想要成爲皇帝?那就是做夢!

雖然世襲總統和皇帝意義相同,可是說起來卻是兩種概念,如果袁世凱同意那麼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勝利。但……誰也沒有想到袁大總統居然無恥的選擇沒有看到,而那位出意見的將領也不知道因爲什麼原因並沒有繼續在報紙上宣揚此事。

其實不單單是他,就是任何一位文青學士都沒有繼續提起這件事,因爲此時袁世凱已經向英法協約國宣戰,十餘萬精銳陸軍已經奔赴香港、澳門等地區,國家統一就在此一戰。

這個時候自然沒有外籍軍團的事情,可是這個時候外籍軍團的地理位置很是尷尬,北洋政府不太歡迎、俄軍不允許回去,他們只能孤零零的留在東北的營地裡。爲避免北洋政府驅趕,他們甚至都很少出營地。

這樣結果北洋政府也不想,可是誰讓他們吹鼓要國家統一,這個時候國內還有外籍軍團這樣的境外軍隊無論如何也不合適,也幸好他們大部分都是華裔組成否則北洋政府更爲難。

第175章 “伯爵”第117章 伏伊伏丁那(四)第321章 進軍的日本第141章 捷克公國第259章 立波戰爭第76章 弗洛伊德的選擇第374章 德國投降第274章 15集團軍第92章 爭吵第273章 軍事統一第33章 海因茨第366章 哈布斯堡家族的國王們第73章 針對第252章 鬱金香家族第326章 君主政體第158章 西伯利亞(三)第118章 伏伊伏丁那(六)第274章 15集團軍第148章 戰爭爆發第270章 公主的妥協第360章 東普魯士和“秦國”第136章 鉅變第179章 戰爭結束前夕(四)第360章 盛大節日第142章 捷克公國(二)第315章 一份大禮第361章 日本的目標第364章 新首相第78章 錦上添花第124章 聖彼得堡第359章 華沙理事會第92章 爭吵第124章 聖彼得堡第300章 教育問題第179章 戰爭結束前夕(四)第271章 華沙會議前夕第354章 莫斯科鉅變第86章 巴黎第281章 中學第348章 和平會議(二)第82章 禮物第275章 哈薩克王國第62章 訪客第147章 刺殺之後第258章 立波戰爭前夕第28章 百萬富翁第343章 俄日戰爭(一)第66章 一分爲二第59章 貧困的摩拉維亞第186章 戰爭結束(四)第84章 戰馬第79章 三大家族第3章 教宗利奧十三世第6章 15萬英鎊第262章 斐迪南大公第284章 德國的新動作第369章 一觸即發第310章 駐華沙大使第110章 南斯拉夫第265章 憤怒的領袖第299章 1925的小資生活第275章 哈薩克王國第128章 宴會(三)第112章 兵臨城下第18章 博那羅蒂伯爵歸來第55章 失之交臂第331章 福布斯排行榜第357章 軍方兩系第181章 戰爭結束前夕(六)第210章 國際皇家會議第339章 二戰前(二)第328章 國內的變化第253章 騙局第20章 八國聯軍事件第132章 戰爭前夕第247章 安妮的邀請第362章 流水的國家永久的帝王第95章 請求第85章 維多利亞女王第110章 僱傭兵第311章 奧地利暴亂事件第11章 國王遇刺第8章 博那羅蒂伯爵(下)第49章 奧托的癡心第258章 立波戰爭前夕第353章 戰爭開啓第3章 教宗利奧十三世第170章 新城區第221章 演唱會第61章 古堡第358章 希特勒的猶豫第314章 皇儲們的性格第199章 遠東變局第242章 邊境風雲(四)第77章 妥協第88章 遊輪第390章 “科技王國”第271章 華沙會議前夕第296章 “中東鐵路”第70章 清晨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