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搶人搶項目

沈淮組建省國資地產集團的第一步,就是要搶走北塘區的花溪市場二期項目,除了周偉民之外,還有兩名北塘區的陪同官員坐在席上,也是面面相覷不知道要怎麼說好。

土地是屬於省紡織集團的,省國資辦有處置權;而組建的省國資地產集團要比北塘區屬地產公司高出兩個級別,要將項目拿走,北塘區也無話可說。

沈淮倒似不太關心別人的想法,又跟周偉民說道:“花溪市場目前的二期工程方案,我大體瞭解了一下,力度還不夠。花溪市場一期,總建築面積八萬平方,四年時間就趨於飽和,但在物流、消防、人員住宿等方面的考慮還不夠充足。我希望二期工程,除了花溪市場擴建之外,還要把交通物流、旅遊觀光、酒店餐飲等因素都包括進來考慮。就這個方案,我個人也有一些看法,有時間想找周副書記你交流交流……”

“你不會除了將項目從北塘區搶走,還要把人從北塘區搶走吧?”李谷笑着問。

“就算我要搶人,也要李市長你同意啊。”沈淮笑着說。

聽沈淮這麼說,李谷就知道他應該是動了這個心思,禁不住搖頭而笑,不接他的話茬。

葉選峰與謝成江對看一眼,心裡暗歎沈淮的動作真快:組建省國資地產集團的事他們都還才聽到點風聲呢,沈淮就開始爲這個地產集團物色人選了,甚至還要將花溪市場二期項目佔過來,作爲省國資地產集團的起步工程。

謝成江心裡想,下午周偉民還爲搭不上關係發愁,卻不曉得沈淮早就將他這個人都看上、想搶過去。

省國資地產集團組建後,前期的重點就省國資體系而言,是通過土地置換、開發,推動省屬老工業往外圍的工業園區轉移,進行產業技術升級;而於徐城市而言,則是舊城改造、改善城區環境、提高就業範圍的關鍵一步。

所以,沈淮要是請周偉民再回省國資體系,主持新組建的地產集團工作,謝成江猜測李谷是不會有什麼意見的,他甚至都懷疑李谷剛纔那一問是專門爲配合沈淮。

謝成江心想周偉民從國企出來到地方任職多年,這時候再請他回國企,他心裡多半會有一些掙扎,但看他的臉色還算平靜,猜想他多半不會拒絕吧。

周偉民留在地方發展,要能擔任區縣黨政班子的一把手,就仕途發展而言自然會更好一些,但他五年前就調到北塘區擔任常務副區長,上面沒有強援,區縣黨委政府一把手的緊缺位子就永遠沒有他的份;就算他想退一步,調到市直機關局擔任一把手,甚至都沒有可能。

不要看周偉民此時才四十出頭,就是已經正處級官員,但很可能他這一輩子就會在不同的正處級職務上輾轉輪調,永遠沒有機會再往上邁一步。

省國資要組建的地產集團,從集團層面是省屬國有獨資。

更爲難得的是沈淮計劃要把省屬國企在徐城市區內將要遷出的建設用地都置入地產集團進行開發,僅這些建設用地的價值就高達上百億;也就是說,僅從資產規模上,這家地產集團將超過其他的省屬國企,排名第一。

而沈淮組建這家地產集團,除了配合徐城市的舊城改造,更主要的是通過土地置換、開發,推動整個省國資體系產業、技術升級,其地位在省國資體系內也是處於核心位置。

這麼一家省國資地產集團,不要說在省裡的行政定級不會低過副廳,在國內房地產業裡的地位也不會比融信地產這樣的大型地產商稍差。

沈淮要是請周偉民去主持這家省國資地產集團,叫周偉民怎麼拒絕?

雖然說沈淮直接將周偉民拉過去負責新成立的省國資地產集團,差不多可以直接着手去推動花溪市場二期工程,不過,沈淮在省國資體系人事任命上,還沒有一票決否、一錘定音的權力,有些話現在還只能點到即止,暫時還不會往深裡說。

在北塘區政府食堂用過宴,叫一干人等圍着道別,李谷看着夜色未深,問沈淮:“要不要到我家裡再坐坐,再喊上老熊?”

坐進李谷的車裡,沈淮打電話給熊文斌,得知熊文斌也剛進家門,就索性拉李谷一起到熊文斌家喝茶去。

五月初的徐城已經入夏,但夜色清涼,坐在院子裡聽着樹動蟲鳴,倒是十分的寫意。

“你要砍掉所有省屬企業所屬的地產公司,合併成立一家大型地產集團,難度很大啊,”李谷手捧着茶杯,吹開熱氣騰騰的霧汽,也不顧水燙,輕抿了一口,說道,“省鋼、省一機、省二機等等,都有下屬的地產公司,效益還算不錯,而且這又涉及到這些集團內部幹部職工的住房福利,他們不會輕易同意國資辦將這方面的權力完全砍掉,只怕你連淮煤孫浮敬的工作都難做通。”

大型國有集團都是一個個獨立王國,誰願意動不動就被主管部門在上面砍手斫腳?市政府秘書長魯俊生剛纔在北塘區政府裡也爲沈淮提出的構想所唬住,但聽李谷的話,細想想,真要照沈淮的方案,阻力還真不是一般的大。

這年頭要推行改制,最難的處理環節就是收權、放權。

“漫天要價,坐地還錢,”沈淮笑道,“效益好的集團,國資辦要充分放權,讓他們自主經營,多元化經營也是可以試探的方向,國資辦只需要確立增值成長目標即可,產業升級轉移,國資辦這邊也只指導跟輔導。不過,省屬國企去年虧損面還有40%,加上微利支撐的企業,差不多有70%是沒有能力去搞多元化擴張、經營的,也沒有能力獨立解決職工住房的問題,更沒有能力獨立推動產業轉移升級,他們反對的聲音總歸是不會太堅決的。”

李谷心想沈淮留了退讓的餘地,能掌握70%的基本面,差不多也足夠了。

“花溪市場二期,打算什麼時候上馬?”熊文斌插話問道。

李谷當然知道熊文斌會比他更早知道沈淮心裡打的算盤,他今天晚上想再拉沈淮到他家裡坐坐,也最關心這事。

“儘快推動,我也不想拖,”沈淮說道,“今天跟周偉民見上面,也算是提到這事;接下來,還要李市長幫着推動啊。”

“又賴到我身上來了?”李谷笑問道。

“花溪市場原先的二期,只計劃投入兩億再擴建六萬平米的綜合市場,”沈淮說道,“但徐城交通地理位置有發展更大中小商品集散市場的潛力,不僅往省內輻射,還要往中原、往江東、往魯豫等省市輻射。要是將旅遊觀光、餐飲酒店以及物流等等環節都考慮進來,我覺得花溪二期可以直接建造五十萬平方米以中小商品集散爲主,包括傢俱、建材、家居、電子等諸多專業市場在內,又輔以旅遊觀光、餐飲酒店的綜合性商業集散區。這樣除了省紡織集團的印染廠要遷出,周邊的棚戶區改造也可能同時推動進行。而考慮到綜合批發市場的特性,花溪二期建成後,差不多可以直接拉動北塘區及周邊近十萬人的就業。圍着花溪市場商品集散的特點,也更有利於促進徐城周邊中小企業羣的發展。花溪市場二期擴建,省國資辦受益反倒是比不上徐城市的,所以還要你一起來出力推動啊……”

“……”聽沈淮這麼說,李谷沉吟稍許,擡頭問道,“你這是打定主意要將周偉民挖過去啊?”

“就看你動不動心了?”沈淮優哉遊哉地說道。

李谷忍不住搖頭而笑,說道:“你真是會挑切入點啊,不過花溪市場二期建成,真能達到你所說的效果?”

“這個只能日後再驗證了。”沈淮攤手說道。

李谷拿沈淮沒轍,轉頭跟坐在身邊的魯俊生說道:“你將這事記下來,這兩天就找相關部門討論研究,儘快形成議題……”

魯俊生點點頭,表示將這事記在心裡,卻暗感沈淮做事找切入點的能耐真是一流。

花溪市場二期,照五十萬平方米的規模進行綜合開發,拋開土地方面的因素不說,加上綜合配套,至少還要投入十三五億的資金。

要是省市都想盡快推動這個大型綜合項目上馬,那由省國資辦組建大型地產集團開發建設,是效率最高的。

現在省市國企改制都到關鍵時期,最大的阻力就是那麼多的企業減員增效,淘汰出局的下崗職工,再就業的問題怎麼解決?

政府救濟只可能是暫時的,民生的根本在於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樣才能化解最大的矛盾跟阻力,纔有可能形成經濟學上的良性循環。

很少有什麼十數億規模的投資項目能直接創造十萬人級數的就業機會。

徐城市這幾年發展較好,但每年新增就業崗位也就十三四萬人的樣子;沈淮的話有再多誇張的成分,哪怕花溪市場二期建成,能新增三五萬就業崗位,都是值得市政府直接花大力氣推動的。

花溪市場一期工程,四年發展了近兩千家商戶,以每家商戶或直接或間接創造十個就業崗位計,也差不多拉動了小兩萬人的就業。啓動二期工程,難怪只是將花溪市場的貿易經營規模再擴大一倍,也是值得大力去推動的。

也許在別人眼裡,沈淮推動省國資組建大型地產集團是想虎口奪食,但在沈淮、李谷、熊文斌等人的層次,真正主要考慮的還是地方上的產業升級、城市建設以及更重要的創造就業等經濟要素。

“你手裡土地是有了,建設花溪綜合批發市場二期工程,市場前景也應該不錯,將周偉民拉過去,人也就有了,但你前期哪裡籌集這麼多的啓動資金?”李谷既然願意叫沈淮“拖”下水,自然也就問得更詳細一些。

廠區外遷、土地置換及開發,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新組建的地產集團作爲省國有獨資企業,能從梅鋼借用到的資源就很有限,融資渠道就成了極大的問題。

省國資體系目前最大的資金源省國投集團還在蔣益彬的控制之下,徐沛即使支持沈淮組建省國資地產集團的計劃,也多半不會讓省國投掏多少資金出來;淮海融投資產龐大,但目前手裡掌握的資金不多,最大的資金來源就只能依靠銀行貸款。

沈淮當前不僅是要組建大型省國資地產集團,推區廠區外遷,更要將近兩百家系統單位、拆分重組成三十家左右的大型國有獨資或控股集團,要搞產業、技術升級,要搞產能擴張,所需要的資金更是天量。

省裡交到沈淮手裡的盤子,看上去是有超過一千一百億的總資產,但其中有五百億的債務,主要就是拖欠各大銀行的貸款。

各大銀行在省國資體系裡已經沉澱了近百億的貸款,還願意,或者說還有多少資金能掏給沈淮?

“蝨子多了不怕咬,”沈淮說道,“省國資整體已經拖欠各大銀行近五百億了,那讓他們再湊一百億給我花花,想來也不是絕無可能。”

“你說起來容易,”李谷笑道,“四大國商行一年在淮海的新增貸款總盤子,就一百二十來億,農地水電、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就要用掉大半,他們就是願意相信你,想上你的賊船,印幣權也在央行的掌握之中,他們沒有辦法印鈔票給你……”

沈淮笑了笑,說道:“其實還好,新世界廣場以及鵬悅現代城,都沒有佔用徐城市的信貸資源,花溪市場二期,四大國商行今年湊十億給我們用於地產開發,還是能勉強辦的。”

“拆分重組三十家大型省國資集團計劃,你打算什麼時候執行?”李谷問道。

“這個工作今年是沒有辦法做,”沈淮說道,“今年能將東獅集團、新的原野集團、地產集團理出一個頭緒來,我最主要還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與淮能合作,重組成立一家主要爲電站及輔配電工程配套的電氣集團。”

“你這想動電力集團跟儀電集團的奶酪啊。”李谷笑道。

“也談不上啊,電力改制方向已定,”沈淮說道,“電力集團管電網,淮能跟東江電力以及地市電廠負責電站建設跟運營,那配套及電站、電網設施製造自然也就要從剝離出來進行重組,形成一個有競爭力、而不是侷限在淮海省內發展的電氣集團。這件事今年不做,會錯過很多的發展機遇,以後想吃後悔丸子都遲了。至於儀電集團,他們要能做好,我也沒道理拆掉他們……”

李谷點點頭,說道:“淮電東送今年已經正式啓動,一期要形成四百萬千瓦裝機容量的輸電規模,其中設備投資就高達四五十億之多,而到二期、三期,設備投資的規模將更加龐大,這一塊的市場要是省內不爭,拱手讓給其他省市的電力設備廠商,那也的確太可惜了,”又問沈淮,“葉選峰今天過來,大概要算是嗅覺靈敏的吧?”

沈淮笑道:“他其實一點都不傻……”

第三百六十六章 田家庚的電話第二百七十章 老虎無威第四十五章 總有人幸災樂禍第六百八十五章 安排偶遇第七百六十四章 抓賭第五百五十五章 以勢壓人第一百三十章 少女情懷(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病倒第六百四十七章 傾斜第七百九十四章 淮海融投第五百三十章 夏夢如春第一百九十二章 萬紫千紅(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要理爛攤子第七百五十二章 真假消息(一)第七百七十六章 捲款外逃第五十七章 大人物都有司機第八百六十九章 談話第二百四十四章 見死不救第六十九章 鵬海貿易的稅源第七百二十九章 北上第六百四十章 戰友第七百六十章 觀勢(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入學第五百七十七章 意圖(一)第六百二十四章 夜尋(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瘋了第一百章 四月不知肉味第七百三十二章 相約第八百七十五章 對手的頭痛第五百六十八章 黨校同學(二)第六百章 淮煤構想(一)第七百三十九章 歸程(三)第八百四十三章 道不再同第七百一十一章 明爭暗鬥第二百八十二章 辛琪的論文第九百六十四章 還有臉第八百七十八章 形勢第七百四十九章 家宴(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獅子開口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路第三百零四章 接受第一百零七章 新的鍛鍊方式第二百八十七章 資金是老虎第五百九十五章 夜場見面(一)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本人的讚許第三百九十八章 跳黃河都洗不清第七百零三章 鼓舞人心第四百六十二章 海外除夕夜第三百零八章 潘少的女友第三百八十八章 水泄石出第三百九十七章 牀塌了第八百三十三章 淹城第五百零八章 黑暗樓梯間第八十七章 交心第一百零七章 新的鍛鍊方式第九十七章 可以合作第九百七十四章 意外撞車第六百七十八章 恨惱難知第八章 美女秘書長第三百七十一章 當頭一棍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察第三百三十八章 動靜第八百五十六章 寶和的變化第五百七十一章 冤家路窄(一)第四百三十九章 兩件事第五百六十二章 頤園新店第四百八十八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三百三十一章 陳兵的出路第六百五十五章 風險對衝第六百一十二章 勢態(三)第二百零六章 家宴第二百四十五章 沒有藉口第二百零八章 兩家舊怨第八百二十二章第六百三十六章 煤炭市場第六百零四章 圖謀(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以和爲貴第九百七十五章 迷離第六百二十五章 醉酒迷歡(一)第七十二章 職工大會(一)第五百七十五章 隱情第八百五十九章 餘薇處境第七百五十九章 觀勢(二)第八百四十九章 生存危機第九百八十五章 餘味第九百三十七章 年夜(2)第六百二十五章 醉酒迷歡(一)第九百四十章 沈桂秀基金會第七百八十一章 我當漁翁第三百九十九章 闖門第一百六十四章 獅子開口第九百二十九章 生孩子第七百三十一章 圖書館戀人第七十八章 小人物的逆轉第五百九十八章 紀氏叔侄(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成就第七百六十八章 買車(二)第三百零四章 接受第六十二章 老宅親戚反目第三百八十九章 急於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