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滿

兩鎮合併正式啓動後,各種事情,千頭萬緒。

沈淮對鶴塘鎮的幹部瞭解不多,要發現他們的長處,壓制他們的短處,要讓他們儘快的融入新的集體裡來,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接觸、去了解。

鎮領導班子合併是一方面,下面的七站八所合併,則是更大、更復雜的一攤子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近三百名中小學教師外,鶴塘鎮吃財政的行政事業編制人員也有八、九十人,人數甚至比編制精簡後的梅溪鎮還要多。

爲解決機構臃腫問題,沈淮一方面要求原鶴塘鎮有兼營行爲的人員脫離編制;一方面提前成立社區服務站、環衛所、市政園林所等具備城市功能的公共服務性機構,還在蔡家橋村西南角沿梅溪河汊口區域,劃地成立園林公司及相應林木種植基地,分流冗員,吸收剩餘勞動力;一方面更大範圍的鼓勵人員自主擇業或創業,由鎮上給予一定的補助跟創業支持。

經過整合壓縮,到十月中旬,梅溪鎮政府的行政事業編制,控制在一百二十人以下。原鶴塘鎮下屬站所負責人,在合併後,統統擔任副職,還會視情況進一步的淘劣留良。

好在梅溪鎮黨員幹部享受的福利、待遇要高過鶴塘鎮一大截,即使合併過來,鶴塘鎮的幹部地位有所下降,怨氣倒也不是太大。

鶴塘、梅溪以往都很窮困,早初除了杜建、袁宏軍等少數人可能有大的好處可撈之外,其他人想貪污受賄,都沒有門路。

往年,鶴塘鎮普通幹部一年的工資獎金,加起來也就四五千元的收入而已,甚至遠不如梅鋼的一線工人——他們更多的時候比普通老百姓好的,也就撈個吃喝,肥個肚子腸胃,但也要熬着基層工作的辛苦。

解決冗員只是一方面,沈淮還計劃將鶴塘鎮區全部推平掉,爲工業園區往東整體推進,置換出更多的工業用地及發展空間出來。

這樣,包括佔地一點六平方公里的鶴塘舊鎮區以及夾於鶴塘鎮區、工業園之間的朝東埭村,梅溪鎮工業園就能夠整體往東擴張八平方公里。

當然,除了朝東埭村三百餘戶村民外,鶴塘鎮區範圍內還有八百餘戶居民都要遷出安置,還有村小、鎮小、鎮初級中學、衛生所、敬老院等機構需要遷出合併。

這些工作要想得到順利的推進,都需要額外有大筆的資金投入進去。

長青集團與海豐實業進行爲期達三個月的考察跟談判之後,最終決定在梅溪港工業園投資建設機電生產基地,十月上旬爲兩百畝的工業用地,繳納總數達八百萬、差不多跟市開發區同等級別的土地款及工業配套費用——加上梅鋼南拓、梅溪電廠、鴻基燈飾、紫蘿新廠區建設等項目,梅溪鎮同期獲得土地價款,總計高達六千萬元。

其中梅鋼南拓的貢獻最大,前後爲碼頭等工程繳納的土地款就高達三千五百萬元。

一方面是梅鋼爲將來的發展需要儲備大量的工業用地,一方面沈淮考慮到梅溪鎮要想高速發展,就必須要有大量的資金支撐。

梅鋼在七月產能擴張之後,需要一定平緩期把管理上的工作進一步的做細,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也同步在推進中。

由於梅溪電廠有東電負責投資建造,使得梅鋼在七月之後的利潤,差不多都以每個月六七百萬的速度快速積累。

梅溪鎮作爲政府部門,直接向金融機構貸款受到嚴格的限制;要是從梅鋼直接抽取大量的利潤,又會限制梅鋼資產規模的擴張。

在七月之後,沈淮就使梅鋼正式大規模儲備工業用地,將儲備地規模擴到一千畝,這樣就使得梅鋼七月之後產生的大部分利潤通過繳納土地款的方式,轉移到鎮上。

梅鋼獲得工業儲備用地後,可以併入資產進行覈算,不會影響資產規模的擴大,同時可以拿工業儲備用地,向金融機構獲得相當額度的貸款;而提前儲備工業用地,也能爲將來的擴張節約大量的前期時間。

同時,梅溪鎮從梅鋼等企業獲得大量的土地款,則可以更大規模的建造集中居住區,用於村民及舊鎮區居民的拆遷安置;也能爲工業園區修造更多的道路,完善水電路網,以及進行河道疏浚、排水、排污工程設施的建造,進一步的擴大工業園區的規模及完善工業配套能力。

十月中旬,除了工業園內西陂閘路、李社路、濱江路等兩縱一橫的園區公路開始建造外,還同時在梅溪河東岸啓動沿河公路的建造。

加上已經建成的梅鶴公路一期、正在施工中的渚溪路,梅溪鎮九四年開工的道路建設規模將近二十公里。

除了新梅新村一二期工程外,蔡家橋、李社兩村合併後建集中居住區,也是早在五月下旬就開始大規模的建設。到十月中旬,蔡家橋社區建成規模達六百戶;爲鶴塘鎮區及朝東埭民衆遷出,蔡家橋社區二期工程投入的啓動資金就高達一千兩百萬。

蔡家橋二期工程除了一千兩百戶住宅外,還包括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公園、蔡家橋小學二期工程及幼兒園、社區菜市場及商業配套等工程的建設。

這些資金,沈淮是放在鎮財政收入之外單獨覈算的。不然,梅溪鎮九四年的財政收入及支出規模,將超過八千萬,甚至有可能摸高到一個億,數目驚人,而非之前普遍預測的兩千五百萬左右。

十月上旬,市人大表決通過東華市統計條例,梅溪鎮也是以最快的速度成立鎮信息統計中心。

周明也是到這時,纔有正式在梅溪鎮有了具體的分管工作,就是負責鎮信息統計中心的籌備跟運作,負責梅溪鎮有關工農業、第三產業、土地、人口以及工業園區等信息數據的採集跟統計工作,手下有了四五個可以直接指揮的人馬。

也是冷板凳坐了兩個月,周明纔有機會較爲深入的接觸梅溪鎮發展的核心數據,之前周明想了解也沒有門路。財政所、資產管理公司等核心部門,都在沈淮、何清社的直接掌握之下,沒有人會理會周明的存在。

瞭解到梅溪鎮今年內已經開工以及即將開工,計劃在明年上半年之前建成的新建住宅數將近四千套,周明也深深地震驚了。

周明長期在市計委工作,對東華的經濟數據,要比普通的鄉鎮幹部熟悉得多。

東華市自改開以來,十五六年時間,通過各種形式的新建住宅,總計不到三萬套,平均每年也就兩千套不到。東華近年來建造住宅的速度要快一些,但今年內開工的新建住宅,也就三千來套。

而沈淮在梅溪鎮啓動的新鎮建設,竟然超過整個東華市的規模,這樣的數據揭開來,怎能叫周明不吃驚?

以往沈淮數度跟譚啓平彙報工作,都不會涉及具體的數據;又由於梅溪鎮跟區里約好三年財政包乾的協議,市裡也沒有辦法從唐閘區瞭解到梅溪鎮的具體經濟數據。

譚啓平知道梅溪鎮這一年多時間來發展很快,但快到什麼程度並不清楚,也只能從一些財稅數據窺得一斑,但掌握不到全面的情況;特別是沈淮把梅溪鎮土地款運作獨立於傳統的財政體系之外,外人對梅溪鎮的情況更是摸瞎。

十一月十八日,是譚啓平五十歲生日,他很注意個人影響,沒有在酒店大肆操辦。趕巧宋鴻軍同期到東華來檢查燈飾廠的建設情況,譚啓平也就在家裡辦了兩桌酒,邀沈淮、宋鴻軍、周明、孫亞琳、趙東等人到家裡私下小聚,除此之外,也就請樑小林、潘石華、闞學濤等人。

在席間,周明談到一些梅溪鎮發展的具體數據,算在譚啓平面前,直接把梅溪鎮那一層惹隱若現的面紗揭開來。

在席間,譚啓平沒有就此說什麼話。

吃過飯,沈淮就跟宋鴻軍、孫亞琳、趙東告辭離開;闞學濤、樑小林、潘石華等人也相繼離開,譚啓平把熊文斌留下來談其他事情,周明自然就陪岳父熊文斌留了下來。

“梅溪的速度好快啊;要不是周明去梅溪鎮任職,沈淮大概也沒有打算跟我交什麼底啊。”譚啓平把熊文斌、蘇愷聞、周明叫到書房,第一句話就不掩飾對沈淮的不滿。

熊文斌此前從就周明那裡陸續知道梅溪鎮發展的一些數據,也知道沈淮以梅鋼爲核心,進行資本運作的手段非常嫺熟。

有梅鋼這個吸金機器在,又能在外圍獲得業信銀行、東電、鵬悅集團的巨大支持,沈淮着手建設梅溪鎮的速度,想要慢下來也很難。

熊文斌能推測一些事情,但忍着沒有在譚啓平面前說,他也沒有想到周明今天沒有跟他招呼一聲,就在席間把沈淮有意無意遮掩的一些數據直接捅破。

面對譚啓平對沈淮的不滿,熊文斌實在不好說什麼,也不想說什麼,他甚至不能流露對女婿周明的不滿。

第一百四十一章 齊頭並進第八百九十二章 朱儀家世第九百八十六章 車禍第四百八十章 夜色第二百二十七章 返回東華第六百零四章 圖謀(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提拔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淮海國資第九百一十七章 塵埃落定第三百三十一章 陳兵的出路第九百一十六章 打斷腿第四百四十八章 心理防線第三百八十一章 原來如此第九百七十四章 密謀破局第九百二十四章 夜宅熱鬧第四百四十五章 互咬第一百八十章 風雲陡然第一百九十章 髒活第四百五十五章 再見謝棠第三百七十三章 示敵以弱第六百零四章 圖謀(三)第八百九十二章 朱儀家世第二百四十九章 搬家第三十八章 赴任(三)第六百三十二章 冬日第四百六十四章 那一場煙火表演第二百三十六章 投桃報李第七百九十八章 教子不賢第二十八章 權力的基礎第九百八十六章 車禍第三百三十七章 還有戲第四十章 不歡而散的筵席第一百四十八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四百五十五章 再見謝棠第七百七十一章 高攀不上第六百七十章 不要籌碼第九十三章 遠房表姐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決之道第八百零五章 少婦失婚第六百四十四章 反咬第四百二十二章 劫道第二百二十章 接機第三百九十四章 人心滋怨第四章 誰能不忍氣吞聲第四百四十三章 疑局第五百零四章 沈淮的心思第四百九十章 小嘍囉第五百九十七章 深夜風寒第三百六十八章 還以顏色第六百二十一章 大煉化(三)第七百二十七章 胡林的態度第七百六十五章 世界真小第七百一十三章 不知好歹第九百零七章 路遇第六百七十四章 土地危機第五十二章 彈冠相慶總有時第一百七十八章 少婦心思(二)出警第九百八十章 調研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選第五百零八章 黑暗樓梯間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語將成讖第九百二十章 撲朔迷離第八百四十一章 新房客第二百四十九章 搬家第九百五十八章 熱水之浴第五十二章 彈冠相慶總有時第三百三十三章 回東華第七百七十章 打草驚蛇第二十五章 舊識與關係網第七百一十七章 迷霧第七百零六章 讓功第七百零八章 夜深抹藥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六十六章 夜飲酒第三百一十二章 晨睡鬧人第八百五十六章 寶和的變化第四十八章 悶棍打自家狗第六百七十七章 夜行第二百一十六章 父子有別第九百三十四章 成禮第二百五十五章 鬥人第二百八十三章 市長徐沛第三百零二章 人比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新的課題第一百三十五章 拜年第三百七十章 大小筐第三百四十二章 嫡系第九百七十二章 推薦名單第一千零七章 戚家第八百四十九章 生存危機第九百八十三章 也是千億第六十四章 不好下嘴第五百四十八章 庵門驚見第八十三章 資產管理辦公室第三百九十六章 鳥爲食亡第一十一章 棄子的待遇第四百二十四章 疑無路第三百八十三章 企業是有屬性的第九百九十三章 難堪的覺悟第二百零八章 兩家舊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