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長青集團有危機

孫亞琳跟她爸通過電話,將手機丟到一邊的窗臺上,拿浴巾遮在胸前,露出一片雪白的肌膚,跟沈淮說道:“我爸人在香港,明天直接飛過來,到時候再細談吧。”

跟孫家的聯絡,一直都是孫亞琳在負責,沈淮不關心孫啓善等人的行蹤,不過聽到他在香港,還是頗爲奇怪,問道:“你爸這時候在香港,是不是在跟這段時間泰誅匯率市場的振盪有關?”

孫亞琳點點頭,說道:“嗯,泰國去年服裝及電子產品出口大幅下降,導致常規項目逆差達一百五十多億美元。這個數字到今年三月底,就累計到二百億美元。泰國政府方面,動作遲緩,看不到有刺激出口的動作,只是一味的吸引短期外匯資金流入,實際導致短期外債激增,而泰國國內金融證券以及房地產這兩年過熱發展——所以,泰銖在匯率市場上給一些對衝基金盯上,倒不叫人奇怪。雖說泰國政府跟新加坡聯手拿出一百二十億美元,在匯率市場收購泰銖,叫一些投機基金損失很大,退了出去,但泰國經濟體系內的風險並沒有釋放出來。他們過去這些年,在泰國的投資過於集中了,我爸這次到香港,是要對泰國的投資業務,重新做個風險評估。”

沈淮下巴磕在椅榻上,在七十年代之後,繼日本,亞洲其他地區的經濟也迅速崛起,其中就以“四小龍、四小虎”爲代表,泰國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並不緩慢,但鋒芒還是給“四小龍、四小虎”蓋住。也因此,在九十年代中前期,東南亞地區雖然總人口不到中國的一半,外資流入量卻要高過中國一截。

長青集團在亞太地區的累積投資超過十二億美元,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地區;近年來雖有加大在大陸地區的投資比重,但也佔不到亞太投資總額的三成。

“要是長青集團在泰國的投資,真要遭遇什麼風險,照我說,那純粹是活該。”沈淮翻過身來,手枕在後腦勺下,說道,“東南亞投資過熱,分割的市場適應性差,缺乏完整的工業體系,對出口依賴強,地區性政府手腕軟弱,一旦出現情況,就缺乏能在整體結構上解決問題的強力手段,所以,長青集團重新評估在泰國、在東南亞的投資,現在至少能算是亡羊補牢。”

沈淮一針見血地指出長青集團在泰國過於集中投資的弊端,但孫亞琳猶對他奚落道:“國內中央政府手腕倒是強了,但年後收緊以來,新浦煉化也給卡住脖子動彈不得,你有什麼好幸災樂禍地?”

“資金真能到位的話,審批應該能鬆一些。”沈淮說道,“還是等你爸明天過來,再談吧。”

國內年後爲抑制投資過熱,收緊大型項目的審批,說到底是國內諸多大型項目的建設,自備資金比例低,對銀行貸款依賴強,不收緊,就會加劇國內金融體系的風險——倘若項目的自備資金充足,對銀行貸款依賴低,這時候放行項目建設,不僅不會加劇風險,相反的還能通過產業鏈的拉動,釋放一定地區及行業的金融風險。

同樣,外匯融債,一般認爲長期融債或直接的產業投資,有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而短期性質的進入,會加劇經濟體系的風險——這也是國內大規模招商引資,卻在金融證券以及房地產開發等領域嚴格限制外匯資金進入的主要原因。

新浦煉化項目現在卡在國家計委手裡,甚至連審批程度都沒有啓動,不僅陳寶齊等人在市裡保持沉默,省裡也沒有特別的去推動什麼,說到底還是這邊的資金籌備情況不理想。

要是梅鋼系能從安田銀行手裡拿到大量外匯貸款,能籌到兩到三億美金,甚至更多的資金,不論是市裡,還是省裡的態度就會發生轉變。

沈淮出國不方便,要跟市裡的申請,故而也沒有立時飛往香港去見孫啓善的條件——一定要在國內見面談事情的話,地點選在徐城跟在東華也沒有多大的區別。

新浦鋼廠項目啓動後,剩下半年不到的時間就能正式投產運營,孫啓善作爲主要的間接投資人,也應該過來看實地走一走,看兩眼。

跟安田的合作都只是有個苗頭,沈淮既不願意這時候去驚動市裡,也不想叫安田智誠、山崎信夫等人感覺他們這邊的急躁,故而也是嚴格封鎖孫啓善來東華的消息。

孫啓善由宋鴻軍陪同,經徐城直接趕到霞浦,甚至縣裡,也僅陶繼興、趙天明等不多的人知道。

沈淮直接在北山鵬悅國際大酒店等候孫啓善一行人的到來,看着車隊緩緩駛過來,沈淮走下臺階,王衛成、杜建等人先一步過去幫忙打開車門。

看着孫啓義下車來,沈淮笑着問道:“二表舅這次怎麼也有空到東華來了?”

沈淮也只是事前跟宋鴻軍通電話時,臨時知道孫啓義這次也一起過來。

說實話,沈淮對此也感到疑惑:孫啓善的行蹤想要徹底瞞過別人是不可能的,但沈淮暫時還無意跟別人透露梅鋼跟安田銀行接觸的消息——孫啓義跟着過來,這個事情就瞞他不住了。

沈淮不明白,孫亞琳她爸爲什麼要讓孫啓義摻和這事?

沈淮是真疑惑,不過在孫啓義聽來卻有些諷刺,尷尬地笑了笑,老臉也忍不住一紅。

沈淮再怎麼桀驁不馴,宋系內部有人再怎麼對他不滿,孫啓義此時卻沒有冷言奚落的資格——梅鋼這些年來的迅猛發展,不過是襯托出他在亞太投資業務上的無能跟低效,而東南亞地區金融風險還在進一步的積蓄之中,也給長青集團在東南亞的巨量投資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

“泰國的問題,可能比想象中要嚴重一些。”孫啓善看得出沈淮有些疑惑,啓義爲什麼跟着過來,他之前在電話裡也沒有細說,這時候下車略加解釋。

“哦。”沈淮點點頭,明白過來。

長青集團這麼大規模,投資又不放在一個籃子裡面,抵抗風險能力自然也強,不可能給區域性的經濟危機一下子拖垮——不過對長青集團的管理層來說,不是說只要保證長青集團不給拖垮,他們就能保住地位的。

實際上只要長青集團在區域的投資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失,就必須要有人、甚至整個管理層都要爲之負責。

孫啓善、孫啓義不能算職業經理人,而是作爲孫家的代表,進駐長青集團,既是董事會的董事,又是集團高級管理人員,地位顯赫,而承擔的責任也重。即使他們跟普通職業經理人不同,但孫家內部想替代他們的,也絕對不只是一個兩個。

如果說泰國的經濟形勢十分不好,而長青集團在泰國的投資無法快速撤出,那平衡、對衝投資風險,對負責長青集團亞太事務的孫啓義來說,則是當務之急。

在泰國的投資損失一些,要是能在大陸地區挽回一些,整體上保持亞太地區的投資風險平衡,把風險對衝掉,也能規避集團股東對他的問責。

當然了,如果長青集團在亞太的投資損失過大,那就不僅僅是孫啓義一個人的問題,整個集團管理層也會面對股東的問責——這也是孫啓善這段時間在香港,又與孫啓義一起趕來東華的原因。

孫啓善跟孫啓義弟兄倆,平時關係不睦,桌子底下拳來腳往,但如果整件事同時有可能危害兩人的利益,還是能重新站到同一個戰壕裡的。

北山鵬悅這邊專門準備了一棟臨西塘河的小樓,安置孫啓善、孫啓義及其隨行人員住下。

到休息廳坐下,孫啓善就介紹起泰國國內更嚴峻的經濟形勢:“泰國曼谷近四年來共建造了七十六萬套住宅,實際銷售不到一半,積累的風險比外界猜測的還要更大一些。現在泰國政府已經鎖死外資撤出的渠道,雖說目的是防範匯率市場進一步動盪,但這隻會加劇恐慌,問題並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我們現在一邊等着看泰國政府方面有沒有進一步的有力措施,但也要未雨綢繆。”

長青集團早期以經營酒店、房產發家,從西歐重回亞太地區發展,也照着舊思路來。泰國的金融市場開放度高,酒店、旅遊業又發達,故而泰國的房地產、旅遊酒店市場是長青集團投資進入的重點區域。

也由於長青集團在泰國投資有大量的房地產、酒店業務,故而對泰國當前的經濟形勢比尋常機構更加的敏感,有着更加清醒的認識,也是正常。

只是現在泰國政府已經鎖死外資撤出的通道,沈淮不明白孫啓義要怎樣藉着這邊,去對衝長青集團在泰國的投資風險。

當然了,孫啓義過來,是擺明了有求於他,他一時想不明白,也不會着急問孫啓義。

不過,孫啓善那邊不賣關子,知道時間很緊,萬一泰國境內的經濟危機全面爆發,到時候想再對衝風險也就困難了,直接跟沈淮說道:“目前泰國鐵礦出口不徵關稅,如果長青集團能拿到新浦鋼廠的部分訂單,就有可能拿在泰國的酒店及房地產資產跟當地的礦產公司進行股權交易。”

沈淮點點頭,心想孫啓善到香港後,大概也是費了好一番腦筋,纔想到這個思路,這事真要成了,是能對衝長青集團在泰國的部分投資風險。

第一十章 不可告人的陰謀第四百二十章 詭局第四百三十章 赴任第八百一十八章 和稀泥第八百六十四章 合作的基礎第三百九十五章 高枝別附第五百六十七章 黨校同學(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停車檢查第五百七十五章 隱情第六百七十九章 看戲第九百五十九章 哭一場第九百七十五章 迷離第一百九十六章 畏罪自殺第七十章 村小當堆場第九百二十七章 深山茶園第二百四十一章 周明的心思第三百一十三章 債務關係第五百二十章 並坐看夕陽第一百七十五章 少女的心(一)第二十二章 人生需要厚臉皮第七百六十五章 世界真小第九百二十八章 秘密第一千零四章 淮海國資第三百二十三章 單純往事第四百一十三章 密見第九百四十六章 母女第一百五十五章 又在英皇第三百四十四章 譚啓平的焦躁第一十八章 也是海外人才第五十章 順勢而來的就職演講第五百九十一章 慪氣第七百五十四章 真假消息(三)第九百四十章 沈桂秀基金會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場見面(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路上偶遇第三百七十四章 步步緊逼第三百一十六章 小輩先聚第八百八十四章 妥協的條件第六百三十七章 交易條件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要理爛攤子第八百二十章 分工第二百五十二章 跑腿第七百四十六章 食堂(二)第九百一十一章 不放過第二百六十二章 矛盾第六百零七章 死結(一)第九十七章 可以合作第三十三章 人狗情未了第八百六十六章 勸酒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受歡迎的提拔第六百七十三章 成文光第四百三十九章 兩件事第五百一十一章 陳寶齊的疑慮第九百八十九章 用人第八百一十一章 幽會第二百四十章 熊文斌有苦說不出第九百零七章 路遇第八百零八章 交接第七百二十六章 反掌易勢第八百七十一章 葉選峰的拖延第二百八十五章 聯絡處第四百六十章 孫啓善的態度第七百二十五章 當槍使第三百七十九章 沒事不要挑逗第二百七十三章 告狀第九百三十章 我們結婚吧第七百六十三章 議學第二百三十四章 共識第六百一十五章 棒打鴛鴦(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密見第八百九十六章 能幹什麼第一百一十四章 寵辱不驚第八百二十五章 出路第八百一十章 調兵遣將第七百八十八章 香餌難食第一百七十一章 合併辦學第四百八十九章 無法解釋的誤會第七百三十六章 治冀理念第一百零三章 校園驚變第三百一十五章 平臺公司第六百五十九章 反思第九百四十二章 父子(一)第九百七十二章 推薦名單第一百五十二章 股權改制第五百二十章 並坐看夕陽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切不是夢第六十九章 鵬海貿易的稅源第五百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三章 人狗情未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少女情懷(三)第三百五十六章 司機一腳有風情第三百七十二章 山頭第一百二十一章 誰纔是老大第六百五十八章 下河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妥協第二百六十四章 西尤明斯第四百五十一章 車上相遇第二百四十一章 周明的心思第四百五十三章 保姆之議第九百三十七章 年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