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征戰誰爲先?

漢初平三年,五月初六。

在董卓死去一個月中,整個天下發生了諸多大事。時任東郡太守的曹操入主兗州,短短的一月之內,平定青州黃巾,俘獲降卒三十餘萬,從中挑選精壯者,組建“青州軍。”一時間,名震天下。

而在曹操佔據兗州之時,袁紹公孫瓚這當世兩大諸侯在界橋之戰不久後,又爆發了龍湊之戰。此戰,公孫瓚戰敗,退還幽州。而公孫瓚的退敗,也徹底讓袁紹真正的在冀州立足起來,佔據着天下最爲富饒的一州之地。

長安,李肅府宅內。

李肅穿戴好朝服,在銅鏡面前自視,頗爲自得。一手輕輕撫摸着劍柄,目光閃現一絲陰狠,“呂奉先,若非我,你安能得到董卓的信任與獎賞,若非我,你安能成爲如今的大漢溫侯!可你卻三番五次羞辱我,今日,定要你平日的所作所爲付出代價!”

與此同時,司徒府。

王允也已穿戴好朝服,坐於席位上,長久將目光注視在桌案上的書帛上。

“老爺,馬車備好了。”

一位老僕躬着身子進來稟告道。

“好。”

王允應道,輕嘆一聲,將書帛拿起,放在了一旁的燭火上燃燒了起來,“呂布,天下第一猛將!雖勇武,可卻無智謀,爲人見利忘義,貪圖美色,倒好掌控,只可惜……罷了,罷了,幷州軍太強,也並非好事!那李偉恭雖然比呂布更有心機點兒,但官欲太重,倒也在掌控之中……”

隨着最後一片書帛都燃爲灰燼,王允這才站立起來,身上氣勢忽然一變,在這一刻,纔在王允身上看到了一代權臣纔有的威勢。

溫侯府。

呂布望着嚴氏低頭爲他整理着衣襟,眼中的目光很是溫柔,忽然抓住嚴氏的雙手,“好了,不用再弄了。”

“夫君……”

嚴氏的手被呂布抓着,臉色微微一紅。

“呵呵。”

呂布輕笑一聲,“我走了。”

成廉此時走了進來,“溫侯,該出發了。”

“嗯。”

呂布應道。

呂布擡起腳步,正準備離開,嚴氏忽然擡起頭來,看着呂布欲言又止,“奉先……”

“怎麼了?”

呂布訝異的看着嚴氏。

只見嚴氏臉色露出一絲擔憂,“聽聞奉先又要去征戰了?”

“嗯。”

呂布臉色微沉。

“奉先,如今國家安穩,長安安定。這陝縣牛輔等西涼兵餘衆不過是癬疥之疾,隨便派遣一員將領便可平定,奉先爲何要親自前去?”

嚴氏勸諫道。

卻不料,她這話讓呂布面色冷了下來,望着嚴氏,呂布忽然回想起來了史冊上關於嚴氏的一段記載。

當初呂布欲要陳宮,高順守城,而自己親自率兵去劫取曹操的糧道。可嚴氏卻是阻止了呂布的想法,一是擔心陳宮高順兩人不能合力守城,若是發生了什麼意外怎麼辦?二是向呂布抱怨。你以前曾經在長安便是將我丟棄了一次,辛虧龐舒救了我,現在你也不用再管我的。

不得不說,嚴氏性格中是有點兒缺陷的。這一點,呂布能夠清楚的感覺到了,嚴氏對於自己的依賴感太強了!可能是這個時代的女子大多的想法吧,總是感覺不到安全感,只有呂布在身邊,嚴氏纔會安心。

可是,自己可能如同前身那般,爲了家人,而長久陪伴在她身邊麼?

“家國大事,我自有決斷,夫人不必多言。”

呂布淡淡的說了一句,毅然轉身離去。

“奉先……”

望着呂布離去的背影,嚴氏目光中透露十分的不捨。成廉看着依依不捨的嚴氏,安慰道,“夫人,自從溫侯甦醒之後,一不近酒色,二不設宴嬉戲。反而日日探查軍營,關心將士。溫侯此舉,乃是爲了大家,爲了三軍將士,還望夫人能夠體諒。”

“哎。”

嚴氏聽到了成廉之語,輕嘆一聲,默然不語。

漢宮,宣室殿。

漢朝自西漢孝宣帝開始,便是有着五日一朝的規定。今天,又是漢室照例五日一朝的日子。百官早已經跪坐在朝堂兩邊,而作爲司徒的王允則坐於漢帝劉協的下方,面色肅穆的看着百官。

“陛下,今長安安定,四周郡縣皆已安穩,自董賊去後,諸多西涼軍將皆降。可駐在陝縣的董賊心腹牛輔等人卻是拒不降朝廷,更是聚衆謀反。如今牛輔又是誅殺了在華陰鎮守的董越,盡並其衆。數萬精銳,虎視長安,聲勢浩大,願陛下遣兵征討逆賊。”

太尉馬日磾率先站出來道。

僅僅是這一句,瞬間讓百官紛紛議論起來。

“肅靜!”

王允看着議論的百官,冷喝一聲。瞬間,議論聲戛然而止。而王允則朝着劉協道,“陛下,太尉所言甚是!牛輔乃是董賊心腹,更是董賊女婿,如今據數萬西涼精銳於陝縣,對長安構成了極大的威脅。若是不快速平復,恐怕董賊逆黨死灰復燃。”

董卓雖死,可西涼軍卻未滅!在整個司隸以及雍涼地區還有着一二十餘萬西涼精銳!在長安被朝廷收降的西涼軍,終究只是一小部分。

“司徒所言不錯。”

劉協微微點頭,看了一眼百官,“諸位,爾等認爲誰可至陝地,平定叛亂,誅殺牛輔?”

“陛下,可派遣徵西將軍皇甫嵩至陝地安撫這些叛黨。”

侍中馬宇出聲諫議道。

徵西將軍皇甫嵩,可謂是整個大漢如今僅存的幾員名將之一了。昔日平定黃巾之亂的三大名將,盧植已經病故,朱雋還在中牟與李傕郭汜兩人大戰,在這長安,也唯有皇甫嵩了。

“是啊!徵西將軍乃是舊日雍涼統帥,在那羣西涼兵中素有威望,若是徵西將軍至陝地,必能誅殺牛輔,安撫住這西涼叛軍。”

“我等同意馬侍中所言!”

“………”

“王司徒,你如何看?”

劉協心中也是頗爲意動。

皇甫嵩若是去陝地,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意見。而且皇甫嵩忠於朝廷,想必也不怕他擁兵自重。

“不可!”

王允臉色嚴肅。

百官的聲音立刻被王允一人之音遮蓋了下去,板着臉的王允冷聲道,“徵西將軍守衛郿塢,萬不能亂動!而且今時不同往日,西涼軍驍勇精銳,更有牛輔等悍將統帥,徵西將軍若不能勝,乃是折損我大漢顏面!”

王允面對劉協,“陛下,此乃我軍誅殺董賊以來的第一戰,萬萬不可有失!依老臣看來,朝中唯有一人,可平定叛亂,誅殺牛輔。”

第434章 張燕之死第316章 密謀第225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153章 敲詐世族一筆!第164章 亂世何問對錯?第191章 君侯神射第417章 沙場立功,便在今朝第55章 天下再無白波!第四百六十一章 趙寵之死第四百八十五章 呂布的黑歷史第155章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第209章 郭嘉之謀第267章 黑山賊寇第74章 這幷州,還是大漢的幷州嗎?(爲本書第一個舵主糖的加更!)第140章 一室之不治,何以家國爲?第199章 當直取王庭第280章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第139章 郭嘉與徐庶第323章 鄴城之危第307章 天生郭奉孝第240章 箕陵之亂(一)第288章 沮授之計第四百七十一章 約法三章第116章 龍舌弓第四百八十七章 夏侯惇赤膊戰孫策第372章 屯田制第105章 招賢令(求訂閱!)第132章 熊羆之力!第117章 暴怒的普富盧第316章 密謀第四百七十八章 李進的傲氣第四百六十三章 豫州刺史郭貢第362章 九原有故人第171章 我也會訓練出一支驍勇之騎第242章 箕陵之亂(三)第416章 三進三出第393章 遊胡市第四百五十六章 刺殺第367章 朔方有鹽澤第230章 旗倒了,有人去扶第291章 白丘之戰(三)第170章 各方使節第一章 貂蟬不見了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質第45章 河內聯軍第75章 三杯祭酒第200章 井徑關第166章 他們不給,我們便搶過來第5章 蔡邕下獄第375章 須卜鵠第315章 喜訊第344章 欲歸九原第335章 孝悌力田(下)第240章 箕陵之亂(一)第43章 君之道,用人識人!第163章 君侯爲曹袁所逼,誰能救之?第164章 亂世何問對錯?第302章 此生,無憾!第266章 矢盡糧絕第375章 須卜鵠第363章 兩千石可謂成大器乎?第61章 司馬家的千里駒第21章 牛輔之死第四百五十一章 戰夏侯第337章 扶風馬鈞第248章 我知奉孝,奉孝知我第10章 離開長安的契機到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463章 重創虎豹騎第37章 暗司第271章 小孝孝於庭闈,大孝孝於天下第147章 代漢之心第424章 漢軍細作?第54章 狼騎至第184章 雪人第366章 禍亂四起,遂使宵小之輩猖狂第15章 出師告捷第411章 驅趕潰兵第四百六十九章 半渡而擊第7章 欲離長安第230章 旗倒了,有人去扶第294章 大戟士第119章 諸君,還能戰否?第四百六十章 不循私情,只依國法第278章 有詐?第35章 寧我負人!第260章 得意的於扶羅第59章 如若用之,河內太平!第292章 長驅直入第333章 扶犁親耕第243章 箕陵之亂(四)第420章 將軍的資格第153章 敲詐世族一筆!第67章 司馬懿第4章 安定軍心第196章 荀攸荀公達第371章 吾要三千騎!第318章 甕中捉鱉第371章 吾要三千騎!第25章 興師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