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幷州不可一日無君!

百年之後,他們這些匈奴人就能夠成爲漢人中的一員。這麼一想,那些匈奴人又怎麼可能不感激涕零?可知道,他們匈奴人歸附也有數百年了,卻是從來沒有讓真正的漢人認同過。即使是大漢的文化,深深地影響了這些胡人,可是他們卻永遠融入不進去漢人的陣營。

總之,兩漢時代,這些胡人想要得到大漢的認同感實在是太難了!他們想要拿到大漢的綠卡,那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可呂布這一下倒好,將這些部落的人每人給發了一張綠卡。這樣的手筆,讓長久沒有受到大漢認同的匈奴人很是感激。

在這些匈奴人的大力支持下,嚴氏的祭祖儀式,也是辦的很是風光。嚴邯這個三叔父,也是自然而然地成了嚴氏的族長!至於他的兩個兒子,嚴修嚴武也是當了兩個小吏,依呂布看來,這兩人還是有進步的空間,若是能夠在基層多歷練一下,將來還是能夠成爲這北地的棟樑之才。

時間飛逝,轉眼間便是九月。

金秋九月,本是收穫的季節,可是在朔方五原雲中雁門這些地方,卻是開始準備了秋冬之際的耕種了。兩漢時代的糧食產量很低,若是一年一耕的話,還是養不活所有人的。也正是因爲如此,這時候基本上一年兩耕。冬種小麥春種粟,兩種農作物輪流耕作,才能夠養活一個家庭。而如今正值秋冬之際,那冬小麥的種子,也是讓各地官吏紛發給屯田民衆。這些日子,經常可以看到那農田邊上成羣的屯田在翻新着田地。

這些安置下來的屯民,深懷期望,各個都是有一身的幹勁,經歷顛肺流離之後,他們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安穩的生活。那些分發給他們的田地,也是如同孩子一樣,這一日要去看上個數次。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走向了正軌。

可呂布一行人,卻是悄然地離去。沒有這來時的轟轟烈烈,這歸去時,都沒有人多少人知曉。

離別,難免是有些傷感的。尤其是這個時代,一但離去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回!回來時只怕又是物是人非了。那些九原故人,下次再回來時不知道又有多少人已經不在……

最後看了一眼那土黃色的九原城郭,呂布抓起繮繩,調轉馬頭,長嘆一聲,“走吧!”

一行人,終究是踏上了歸途!

……

這回去的路,並不是走的來時的路。

呂布並沒有繼續選擇從朔方西河那邊回去,反而是從雲中、定襄經過,抵達雁門。這樣正好可以看看這些地方的屯田進展。這一路上,也是能夠隨處可見各地忙碌的景象。看得出來,韓浩也是和程種一樣,在屯田上下了一番苦功,這些地方的屯田也是進展得很快。在呂布他們經過這雲中的時候,韓浩還專門上前詢問了一些屯田的事情,而呂布也是將他和程種兩人之間制訂好的屯田大略告知了韓浩。

當然,這北地屯田的大計還是得託付在程種的身上。韓浩在這北地,只是爲了維護這屯田的進行罷了。待程種將朔方五原那些地方屯田進行好之後,也是要到雲中定襄雁門這些地方進行屯田事宜的。屯田的制度完善之後,這基本上就不會出什麼亂子,韓浩這個武威校尉也是管理好軍隊也就夠了,至於屯田的事情還是要交付給程種的,畢竟韓浩可沒有程種那樣專業。

這從雲中定襄兩個地方經過之後,呂布他們便是走到了雁門,雁門太守郭韜聞說呂布他們抵達時,也是掃榻相迎。這位雁門太守,晉陽郭氏的領頭人,在和呂布相別數月之後,風采依舊。這數月的時間,呂布掃平了北地,退拒強敵,而郭韜也是沒有閒着,將雁門治理得井然有序。不僅是讓代郡的烏桓沒有寇掠邊境的機會,還成功地抵擋住了數次太行山上的黑山賊寇的襲擊。更是開胡市,通胡利、治水患、勸農桑。所謂保境安民,治土一方,莫不如是。

這樣的表現,實在是讓呂布刮目相看!

那些世家大族,能夠屹立不倒,開枝散葉,愈來愈繁盛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這郭韜真的不負晉陽郭氏之名,與其相比,那個晉陽的郭勝實在是差的不止一點點。

夜宿陰館一宿後,呂布他們也不在這雁門作任何的停留,便是立馬繼續前進了。郭韜彷彿放心不下呂布這一行人,將他們送至廣武后,這才止住腳步。

看着前方的道路,郭韜勒住了馬的繮繩,指着前方道,“從廣武至晉陽,可有兩條道。直走,過原平之後便是陽曲,那兒便是太原郡的地界了。只是這些地方,也是井陘道上的那些太行盜匪的劫掠之地,近些時日,我多有聽說這太行山上的賊匪經常在這原平出沒。爲了君侯的安危着想,我還是勸諫君侯選擇另一條道路,繞道原平,沿着汾水,經汾陽城故地、羊腸倉而下晉陽,這途中沒有多少人煙,可也算是安穩!”

汾陽,汾水之側,西漢時期所設,東漢時期廢黜了。繞道原平,順着這汾水直下晉陽,也是常道。郭韜說這些,本也是好意,只是在呂布聽來,卻是格外的刺耳。

他堂堂的鎮北將軍,大漢的幷州牧!途經他們幷州的地界,還要畏懼於那些盜匪而繞路而行的話,這傳出去,實在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了。

也沒有多言,呂布看了看那前方的路,又看了看這個郭韜,微微一笑,“德容說的這些話,我都知曉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德容還是請回吧!我看如今這雁門,可是一日都離不開你郭德容啊!”

“君侯謬讚了!”

郭韜拱拱手,“我看是雁門可無郭韜,幷州卻不可無君侯!君侯的行程要緊,我便只能送君侯至此了,還望君侯一路順風!”

這樣的一番言語之後,郭韜和呂布又是分別了。看着那郭韜縱馬而去的背影,呂布也是執起繮繩,欲要繼續啓程。在他一側的李儒悠悠地道來,“君侯欲要從何處走?”

“這還用說?”

呂布直指前方,“直行便可!我看這幷州有哪些蟊賊敢攔我車駕?”

第5章 蔡邕下獄第228章 須禰之死(一)第274章 虎父安有犬子乎第40章 觸犯軍法者幾人第68章 才女傾心!第412章 斬將刈旗第四百五十八章 營亂第165章 帶上他們的頭顱第329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第203章 征戰前昔第35章 寧我負人!第174章 河北名士,無禮之極!第328章 使術有子如孫郎,死而無憾第235章 吾乃呂布第116章 龍舌弓第9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17章 沙場立功,便在今朝第123章 殺戮只爲存活第257章 殺!第407章 只爭朝夕第33章 胡軫之死(二)第368章 以勢壓人第418章 黑山軍的潰敗第131章 漢人勇士何在?第268章 人才濟濟第408章 荀攸之問(4k)第94章 分田第256章 漢人不仁,我亦不義第206章 破城!第64章 張楊書信第四百五十五章 詐降?第44章 此酒,當祭諸位!第四百七十五章 李乾第184章 雪人第127章 良臣擇主而仕第252章 三日城若不克,請斬吾頭第291章 白丘之戰(三)第396章 無奸不商第303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284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381章 偏向虎山行第386章第157章 常林遇襲第438章 暫罷刀兵第414章 帥旗所至,義從所往第430章 勝敗之論第353章 第三把五十二章 衣錦還鄉第106章 龐德公(求訂閱!)第194章 晉陽樂,不思歸第92章 立威第四百四十三章 欲取關中,先取河東第296章 八百先登!第四百四十章 收田租令第144章 不如,你也爲我生一個吧?第四百七十章 又見故人第228章 須禰之死(一)第157章 常林遇襲第146章 晉陽書院(爲第一個長老糖的加更!)第39章 立軍法!第四百五十九章 人質第239章 錯失良機第370章 西河左氏第290章 白丘之戰(二)第154章 無酒,萬萬不可!第330章 長安的天子第188章 趙雲vs張遼第467章 袁呂之盟不可動搖第213章 敵將授首第157章 常林遇襲第83章 王凌第56章 得一良將!第351章 紫氣曜日第412章 斬將刈旗第389章 天然池鹽第382章 羌人豪帥第277章 要糧不要馬第171章 我也會訓練出一支驍勇之騎第157章 常林遇襲第213章 敵將授首第176章 好色不是壞事第403章 歲舉第132章 熊羆之力!第303章 勝敗兵家事不期第177章 呂布的小舅子第21章 牛輔之死第390章 北地皆平第351章 紫氣曜日第318章 甕中捉鱉第54章 狼騎至第四百八十六章 督軍第302章 此生,無憾!第72章 薛洪送信第323章 鄴城之危第12章 征戰誰爲先?第69章 暗司第一功第368章 以勢壓人第426章 陽曲故人,可否一見?第433章 託付家小第72章 薛洪送信第293章 傲嬌的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