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擺開陣勢,好戲開鑼

貼着水面的清風一路拂近,遠處的波光粼色,柳絛婀娜,到近處是花葉婆娑,至這片殿堂之外的開闊處,又引一片廣袖裙裾翩飛,就有脂粉衣香隨風而起,赤金琉璃瓦上,翠鳥黃鶯卻似乎被這香風驚擾了一般,展翅往遠。

早先還在流光亭閒談玩樂的一衆女眷,這時大多集中此處,除了陳貴妃得了小太監搬過來的一張玫瑰椅安座,又撐起一面華遮替她擋了日曬,其餘無論公候夫人抑或命婦,盡都站在太陽底下,還被一圈內侍虎視眈眈,防備着她們交頭接耳。

包括了剛剛纔往鸝音館告完皇后黑狀的韋十一娘、六妹妹等人,這時也都來了皇后寢殿外罰站。

大家都知發生了不得了的要緊事,卻甚少人洞知其中詳情。

原來早先,蘇妃離開約半個時辰,便有宮女急匆匆地到了流光亭,衆人只見皇后勃然變色率先離席,秦夫人與子若緊隨其後,淑妃、白嬪等都是一臉慌張面面相覷,不過多久,皇后身邊的總管太監任海就沉着臉過來,詔衆人列隊來了這處,也沒給個交待。

但韋十一娘等人當時在鸝音館,卻聽內侍稟報得清楚——大皇子出了意外,不知怎麼墜入蓮池當中,援救不及,竟然夭亡。

太皇太后立即便起駕來了事發當場,卻見天子已經帶着官員先到一步,韋十一娘隔得遠,聽不見天子與太皇太后的交談,只揣摩着那些人的臉色,便知大皇子怕是當真不保。

她正疑惑,就聽沈氏在後頭與秦氏黨羽交頭接耳——楚王妃前腳來了這處,大皇子緊跟着就溺水,怎麼會這般巧合?

韋十一娘心下一沉,正琢磨着怎麼從沈氏口裡套話問清仔細,就忽有數十內侍圍了過來,有品階較高的藍衣重重一喝——諸位不得議論,靜候詔令。

也只好作罷。

但只不過韋十一娘剛纔隱約看見楚王也在天子身後,更兼大長公主與老王妃盡都在場,連着壽太妃等宗室被太皇太后請去了內殿,倒也不擔心旖景孤立無援被皇后欺逼陷構。

這時,正殿當中,八扇雕花門窗盡數敞開,金陽斜斜漫入長檻,可似乎總有一股子森冷盤繞在畫樑之間,懸浮逼壓。

沉寂當中,一個青衣宮女雙膝跪地,哽咽着細訴。

“大皇子午憩才醒,嬤嬤勸服殿下描帖,完成先生朝早佈置的功課,殿下有些不情願,不讓婢子們近身,嬤嬤與婢子等只好候在外頭,過了片刻,嬤嬤再入內時,卻見窗戶大敞,殿下卻不知所蹤……忙囑咐分頭尋找,卻沒人見着殿下去了何處,嬤嬤便猜測殿下是避開衆人跑去了外頭,又讓婢子們到外頭打聽……婢子是被嬤嬤指派到後院這個方向,挨着東向的廊房尋了個遍,也不見殿下,才往蓮池邊找來,遠遠瞧見殿下蹲在池塘邊兒,婢子剛覺喜出望外,又怕驚擾在先,殿下又再躲藏,只悄悄往這頭走,哪知就見殿下滑了下水,婢子立即呼救……可後院空無一人,婢子又不會水,等裡頭采薇姐姐聽聞叫了人過來解救,爲時已晚。”

她這話音才落,皇后便適時發出一聲哭啼,忙用錦帕掩了嘴。

秦夫人沒有得座,站在皇后身旁勸慰,略彎着腰,眼圈深紅。

“娘娘節哀。”勸出聲來的卻是秦子若——她剛纔是被皇后一把拽了入內,除了底下的青衣宮女,偌大的正殿裡這時也便只有她這麼一個“下人”。

太皇太后似乎這才發覺有個不合時宜的人佇在正殿,微蹙了眉頭,眼睛底下沉鬱又再深了幾分。

她在鸝音館與宗室女眷聽戲,正覺自在,先是有旖辰帶着幾個命婦過來“告狀”,把流光亭裡的一場紛擾說得仔仔細細,太皇太后哪還有愉悅的心情,卻提也沒提“罪魁”張選侍與李氏,只對大長公主冷笑道:“我今日讓景丫頭帶秦子若入宮,就是想當着你們的面兒了斷一樁公案,到底是皇后的好日子,我看她這回還算周道,也不想就擾了她的興致,原是打算待閒雜旁人辭席後再說,結果,皇后自己倒鬧了起來,要爲秦子若撐腰!”

朝廷宗室自有法度,莫說皇后,便是天子也不能爲所欲爲,沒有實據,不好說皇后主謀讓後宮與命婦挑釁旖景,包容放縱的態度卻是顯然,太皇太后自是以爲皇后這般行爲是爲了給秦子若以及秦相血恥,哪能不窩火?就想去流光亭“處理”,哪知還沒來得及起駕,便聽說了大皇子遭遇不測。

太皇太后在宮裡住了大半輩子,對後宮陰私手段駕輕就熟,哪能相信諸多“巧合”?更何況她纔到現場,便見天子竟像是早有準備般帶了外臣趕到——其實也不算違禮,畢竟出了命案,遇難的還是皇子,讓刑部官員勘察自是合理,康王是宗人令,也當到場,天子又解釋他正與虞渢商議政務,聞信後便讓虞渢一同,還有包括了蘇明在內的幾個翰林之臣,因爲有史官之務,而天子唯一子嗣遭遇不測,意外還是被害待察,史官們也當在場見證。

皇子若是遇害而非意外,這事便屬國政,需得記於史書予後人交待,所以諸多外臣也就謹遵聖令步入後宮,天子有意當衆審明,自然是要陷楚王妃於死境,防備着太皇太后藉口“不能外揚”,把這事又遮掩過去——死的雖是皇子,但虞渢可是知道底細的,保不準已把大皇子爲妓子所出的事捅給了慈安宮,這要關起門來理論,太皇太后極有可能爲了籠絡衛國公府一系,而不深究一個血緣有疑的皇子死因真相,可當着朝臣史官的面,天子甚有把握。

虞渢倘若並未將小嫚一事稟報,說明心有忌憚,這時更不敢當衆揭穿,而太皇太后,無論是否事前得知,這時也會顧及天家威嚴,大皇子已經死了,混亂血統的隱患已經排除,太皇太后沒了這層擔憂,哪還會把天子曾經的荒謬之行公之於衆?當蘇妃百口莫辯,太皇太后也只好“順水推舟”,以蘇妃一人性命換得息事寧人。

天子以爲,他不再堅持讓秦子若嫁給虞渢爲正妃,遏制秦家與楚王結爲姻好已算奉從祖母之令作出的退步妥協,而太皇太后對蘇、楚聯姻也有忌憚,爲國政着想,也必須退讓一步。

但要是太皇太后到了這個地步仍要力保蘇妃,置大局不顧,顯然就是決意聯合蘇、楚兩府之勢將他這個皇帝架空而爲傀儡任意操縱,便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

天子也不會再“手下留情”!

故而這時,天子雖眉心緊蹙滿面沉痛,卻是胸有成竹。

正殿裡只有皇族宗室在座,相比起來,虞渢與旖景便算晚輩,雖得了座,座次卻靠近末端,但也不妨礙聽清那發現大皇子失足的宮女一番說話,與揣摩帝后各自神情。

這時,虞渢平靜地看向旖景,藉着衣袖的遮掩,輕握了握她略微有些發涼的指尖。

虞渢才聽那宮女自稟名喚採蓮時,便想到正被毫不知情的姜家收容在莊子裡的佃戶,正是採蓮的父母兄弟。

別看採蓮這時一口咬定親眼目睹大皇子失足自墜蓮池,遲早會變供攀污上旖景——宮女採蓮勢必主唱之一。

對於今日這場禍事,虞渢是早有所料,就連旖景也有猜測。

可他們並不認爲天子會有勝算。

天子固然對太皇太后的心思有所掌握,卻不料楚王夫婦在後頭諸番動作,太皇太后對秦家的感觀已經到了“厭惡”二字不能涵括的地步,秦家在她眼裡,已經是顆必須剜除的毒瘤。

只要把矛頭對準以皇后爲首的秦氏一族,再兼天子步步緊逼,太皇太后就越難容忍。

顯而易見,衛國公府不似秦家這般寡廉鮮恥的家族,決不會白白犧牲旖景的性命而保家族苟延殘喘,可今日之事已經驚動朝臣官員、翰林刑部,不是關着門商量出個兩全其美的說法就能掩蓋,天子是要逼得太皇太后決斷。

但太皇太后會怎麼想?

都是秦家在後挑唆,才導致天子步步緊逼讓她左右爲難!

若今日太皇太后不問是非將死罪強加旖景,衛國公府勢必會與之反目,天子固然有了藉口着手根除蘇家,太皇太后也沒了別的選擇,只好妥協,甚至還會協助,可這決非太皇太后情願,而最大的受益者無非就是秦相一黨。

太皇太后能壓制君帝行監政之權,籌碼無非就是先帝詔書與憑信,可若無權臣遵奉,比如衛國公與顯王父子唯命是從,她也無力掌控大局,畢竟當今天子已在龍椅,是爲正統,爲朝臣與諸將接受信服。

太皇太后到底是女子,是後宮,重重宮厥與一道乾明門作爲屏阻,她邁不出去,手裡詔書與憑信便是死物,倘若沒有諸多勢力支持,她的號令甚至不能下達。

而衛國公府一旦與她離心,楚王一系倘若又被天子收服,太皇太后孤掌難鳴,僅靠嚴家無濟於事,嚴家的影響在仕林文臣,決非軍勇。

到時她再不能阻撓天子信重秦相這門奸侫,使大隆國政混亂。

天子這般逼迫,不僅僅是針對衛國公府,更是針對她這個有監政之權的祖母!

虞渢認爲天子破釜沉舟之行,必讓太皇太后警備防範,而越發對另一主謀秦氏諸人咬牙切齒。

衝突再也不可避免,太皇太后勢必不會再顧及太多,而決意給天子一個正式警告。

僅憑此一樁,或許還不能讓太皇太后下定廢位的決心,但不會輕饒秦家,更不會讓天子趁願,旖景只要能自證清白,並把矛頭對準秦氏,足保安全。

但天子只怕也不能容忍秦氏獲罪,失去這麼一個臂膀。

天家這對祖孫之間嫌隙不能避免,接下來的事情才能順理成章。

虞渢輕輕收緊指掌,不好在大皇子夭折這麼一樁驚人噩耗下以微笑撫慰,稍稍頷首之餘,便移開目光,但仍然握了旖景的手,不曾放開。

這並不顯眼的動作沒被旁人注意,卻被秦子若盡納眼中。

事實上她又有許久不曾見着“良人”,早已是相思百繞縈於千轉愁腸,早先隨皇后入殿,及到天子率衆入內,諸位朝臣皆着公服,可她還是一眼就鎖定了氣度翩翩的楚王,儘管也是身着朱羅團花大袖圓領長袍,髮帶展角烏襆,與人無別,可行止之間,氣度儀態之溫文從容,依然那般與衆不同,一下子就吸引了她的目光,再不能移轉。

但可恨的是,他的目光與注意盡在蘇妃一人,就那麼踱步過去與蘇妃並肩,齊齊入座,雖未有言辭交談,但眉來目往間便已心有靈犀,眼下更是無視閒人竟然手掌相牽。

秦子若指尖僵搐,卻偏偏不能收回目光,灼灼兩道向去斜對——就快結束了,已到這般情勢,決不容蘇氏在張狂無肆,今日,你註定有來無回。

妒恨於屈辱便似兩排毒牙咬緊了秦子若的心頭,理智褪去,躁火由丹田熊熊燃起。

可這時,她也總算“盼望”來了虞渢的一個目光。

明明是朝向這邊,又一掠而過,就像是不經心般時掃過了一個擺設。

秦子若指掌一握。

一時間心裡只餘那個決心,蘇氏,今日我勢必置你於死地,你的所有,我都要盡數奪走。

皇后“悲痛欲絕”的抽噎聲仍在寂靜的殿堂斷續,刑部尚書陸澤卻在詹公公的引領下垂臉屈腰步入其間,一揖下去,沉聲而稟:“聖上,據下臣勘察,殿下並非意外墜水,項上有傷,顯然是被人扼暈後沉塘!”

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人交心,寧海衛家第四百五十七章 廖大破產,朗星挨踢第三百六十五章 欲聯三方,挑明陰謀第六百八十八章 預算反目,迫在眉睫第六百九十一章 黃氏“錯識”,張大不蠢第六百五十五章 果然如此,劍指白衣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第七百零六章 流言炸響,黃恪施助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兩百三十五章 金蟬脫殼,反擊螳螂第四百九十章 鴆殺李氏,遷怒旖景第七百七十五章 要與不要,皆在我心第三十七章 恃強凌弱?原來鬧劇第四百五十六章 虞洲娶妻,秦妃“樂禍”第一百五十九章 嫌隙難消,心生倦意第十六章 婉弱母親,強勢女兒第八十六章 一事變遷,混亂全局第五百五十三章 高中之後,並非添花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七百零九章 仲春風暴,暗器脅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盡在計算,撕破面皮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四百零七章甄府賞菊,鬱集黃氏第二十八章 噩夢驚醒,道出真相第兩百五十四 驚人隱情,滔天惡行第六百一十五章 安瑾拜訪,實屬誤解第兩百零五章 又是宮宴,暗涌潮生第七百六十五章 莞爾之間,有若朝晞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辭,徹底否定第兩百七十七章 已在死路,尚不知悔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四百零六章 西郊“巧遇”,夫妻“密謀”第五百九十章 致勝心腹,故人遠歸第八十五章 天下至尊,奈何良薄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太后疾愈,皇子姻定第四百九十八章 雷霆手段,旖景之威第三百零六章 一時衝動,惹火燒身第六十二章 再遇高閣,悲喜難明第七百二十九章 還未揚眉,又再屈膝楔子第兩百七十章 變故迭發,陰謀照舊第三百九十章 冬雨之死,神秘“青雀”第一百七十七章 人生短暫,盡力一次第三百七十九章 敲山震虎,杜絕陰謀第九十五章 你既跳湖,我也落水第三百三十四章 纔剛新婚,便要爭寵第七百五十八章 楊秦互掐,遼王不愚第四百章 將來弟婦,眼下判者第兩百七十二章 冤鼓敲響,是爲何人第四百五十三章 前世軌跡,今生陌路第五百零三章 魏郎無情,紀姑有心第八十九章 一門姻緣,皆大歡喜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決不負誓第三十三章 窗裡窗外,兩心契合第四十三章 故作懵懂,擢升櫻桃第八章 一個幕僚,一個敗類第六百四十九章 以你之死,引發衝突第兩百八十八章 書信叩別,半途勒馬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子審案,世子旁觀第四百六十五章 興師問罪,虎狼之心第兩百九十二章 關鍵一步,聖旨忽降第七百零三章 早有關注,風浪將來第五百八十二章 一入深宮,便過十載第三百一十九章 深思熟慮,兩全之計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四十七章 心有靈犀?緣何如此第三百章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第八十三章 一時善意,卻結惡緣第三百六十一章 揮鞭相助,美人英姿第一百三十六章 誰之劫數,終究難參第八十章 閨閣芳心,所託非人第一百四十章 勝負之間,一步之遙第四百七十二章 疑軍穩軍,祖母厲害第五百九十七章 此生有你,便已無憾第四十九章 溫言安慰,巧救臘梅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真同心?十分未必第兩百六十章 陰霾驟生,有客遠來第一百六十四章 變故突生,生死一線第兩百四十三章 突然生變,生死危機第六百八十一章 隔扇有耳,貪慾顯明第五百五十章 蘇漣趕到,再補一刀第三百二十章 兄妹密談,蹊蹺遺言第六百九十五章 風雨間歇,如此犒賞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三百零八章 漸揭真相,所謂慈母第七百六十七章 分吞北原,暗下協定第兩百四十九章 隱情不淺,世子出場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真相!同道中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籌謀收買,一石二鳥第八十二章 逼迫之辭,徹底否定第兩百六十三章 門外爭執,室裡纏綿第二十四章 雞飛狗跳,銀釵墜井第六百零七章 朝局變動,市坊傳言第三百一十四章 若你意定,決不負誓第六十五章 各懷心思,只待風起第兩百二十九章 春暖來遲,人心早急第兩百九十四章 尚未實施,便有變故第四百七十四章 試探得因,總算決斷第四百零九章 風雲突生,順勢嫁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