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過年日常(四)

四川簡稱蜀,自古有言爲天府之國,三國爭霸時期正是劉備定都之地。其實天府之國的稱呼最早源於秦國,特指秦國統治的區域,尤其是關中平原,秦國時期修建完鄭國渠之後,一時間中原地區富甲天下,被古人譽爲“金池湯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國”。

一直以來天府之國的稱謂其實是特指關中平原的。後來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好之後,成都平原風調雨順、糧食產量大漲。《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到唐朝,成都鼎盛時期李白的一首詩:“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間得及此間無。”使成都“天府之國”的地位得以鞏固。自此之後天府之國的稱謂就特指四川。

四川整個地區是一個盆地,周邊山高路險,李白的《蜀道難》就詳細的描述了四川的山是有多麼奇、險、俊。得益於四川獨特的地形,易守難攻,抗日時期,RB的軍隊並沒有開進四川,民國政府首都當時也是位於重慶地區,而當時的重慶正是SC省的省轄市。不得不說,四川人獨特的山水孕育了四川人獨特的文化和人文,尤其是四川人普遍較爲剛烈。抗日前四川地區軍閥混戰,全面抗日爆發後,四川軍閥卻團結一致,以劉湘爲首的川軍當即表示四川出兵30萬。1938年1月20日,四川王劉湘在抗戰前線吐血病發,臨終前留下遺言:“抗戰到底,始終不渝,日軍一日不退出中國,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

而事實上,抗日時期日軍由於沒打進四川也並沒有給四川人民造成什麼影響,但對於四川民衆來說家國天下的思想特別重,即便日軍沒進四川,但四川依然派兵出征,而且排了大量的軍隊。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根據國民政府的統計,川軍在抗戰時期的傷亡人數約爲全國抗日軍隊傷亡總數的1/5,居全國之冠!四川軍民之驍勇可見一斑,可以說無川軍無中國。

而成都,你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有獨特魅力的城市。

李募從成都火車站下了車,聽着熟悉的川音,心情也好了很多,叫了一輛車直接來到青羊宮。

青羊宮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被譽爲“川西第一道觀”,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蜀王本紀》亦曰:“老子爲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時隔三年,老子降臨此地,尹喜如約前來,老子顯現法相,端坐蓮臺,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後,青羊宮觀便成爲神仙聚會、老子傳道的聖地。

青羊宮內最著名的就是三清殿又名無極殿,是青羊宮的主殿,始建於唐朝,重建於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外檐柱上雕刻着六合童兒、雙獅戲球等藝術木雕,有一副貼金對聯:“福地臥青牛石室煙霞萬古,洞天翔白鶴蓬壺歲月千秋”。殿前左陳一鍾,名曰“幽冥鍾”,是明朝時鑄造,重約三千多公斤。

李募走進宮內,來到無極殿,將行李放在殿門口,獨身一人進入,輕輕拍去身上的風塵,恭恭敬敬給三清行一大禮。

這時,一個年幼的道童走了進來,看到一個陌生人跪拜在三清殿,怯生生的問道:“你是誰。”

李募站起身來發現是一個小道童,臉上露出微笑對着道童說道:“李儒道長可在。”

道童一聽李儒二字,好奇的問道:“你找宮主什麼事,你認識我師父。”

小道童的話裡透露了很多信息,沒想到幾年沒有回來,師兄李儒已經成爲了青羊宮的宮主,而且收了這麼一個小徒弟。

一時間李募童心一起笑着說道:“哈哈,我叫李募,是你師叔啊,你師父有沒有提過我?”

小道童腦袋一歪,裝出一副思考的樣子,過了一會才反應過來說道:“你就是師父經常說的大壞人,年輕的時候經常欺負我師父。”一說完這句話,小道童馬上捂住嘴巴,跑出三清殿,一邊跑一邊喊道:“師父,不好啦,老是欺負你的師叔,哦不,是大壞人回來了,師父你快跑啊,大壞人又來打你了。”

李募臉色一黑,沒想到師兄這麼記仇,年輕的事情還要講給自己的小徒弟聽,這不是侮辱了他李募的一世英名麼。

李募順着道童的方向拉上行李跟着跑了過去,到了三清殿後面,一棟獨立的小宮殿中,走出一個仙風道骨的中年道士,這正是李募的師兄李儒。

李募一門,並不是所有人都修煉道功有成,像李募這種的角色修煉道功後就是道宮的護法,而師兄李儒則是一門心思修煉的道法,主要目的就是長生不老,立地成仙,這也是爲什麼年輕的時候,師兄李儒儘管比李募大的多,但是仍然不敢和李募大聲說話的原因,完全是因爲兩人一文一武,不是一個級別的。

只是隨着年紀越來越大,兩人再也不像年輕的時候打鬧,變的越來越謙讓彼此,後來隨着兩人師父離世之後,李募又去參了軍,彼此的牽掛也越來越重,距離李募上次回到四川已經過去好幾年了。

師兄李儒是青羊宮宮主,在成都人民乃至全國道教同行眼裡都是一個得道真仙,一身的仙風道骨,見到的人都以爲自己遇到了謫仙降世。

只是今天,他人眼中的老神仙也開始不淡定起來,看到李募拖着一個行李箱,多年未見的師弟,李儒不顧形象幾步跑到李募身邊,兩人緊緊的抱在一起。

一邊的小道童站在邊上十分好奇,爲什麼大壞人抱着自己的師父,但是看着這溫馨的場面也不像是欺負自己的師父,搞不明白的他就只好呆坐在臺階上,撓着腦袋。

“師兄,好久不見。”李募開口道。

李儒也是很久沒見這個師弟,自從師父走後,世間的牽掛都在這個青羊宮和李募身上,“師弟,可好。”

李募點點頭回答:“師兄你清瘦了許多。”

李儒哈哈大笑說道:“師兄這叫修道有成,還是跟以前一樣沒見識。”

說完拉着李募進了房間,李募看着還是一如既往乾淨簡單的宮殿,拉開自己的行李,將王巧巧爲他準備的dy特產一一拿出遞給邊上的小道童。

小道童笑嘻嘻接過李募手中的禮物,完全忘記了李募曾經欺負過自己的師父,一口一個師叔叫的那個親熱,聽的李儒都有點吃味起來。

兩人坐在椅子上,李儒突然問道:“師弟,師父臨走前給你我算了一卦,我的後路應在了青羊宮,而你卻應在了一個人身上,師兄且問你,可曾找到此人。”

李募點點頭說道:“師兄我找到了,我想張琅正是師父給我卦中說言的明主,跟着他我修煉道功甚至都能快一些,人品、習性、能力都是上上之選。”

李儒點點頭:“那就好,我也放心了,你我有賴師父撫養,長大成人,師父臨走前也沒有別的心願,只希望你我有個好歸屬,看到師弟你找到自己可以依託之人,我的心裡也通透了很多。只是,既然找到明主,望你以後好好保護,有始有終。至於我們宮中的傳承師兄也找到了一個好苗子。”說完目光就轉向了自己的徒弟小道童。

李募看了看一旁的小道童,看着滿嘴的油漬,笑了笑說道:“倒是好心性。”

“師兄,你還記得當初送師祖回山的那個人麼。”

李儒一愣,想起那個前擁後衛的老人,身邊之人無一不是軍中翹楚,單獨一人也比年輕時候的李募差不了多少,更加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氣勢,站在他的邊上頭都擡不起,不敢直視,不敢多看。導致兩人對這個老人的面容都記不太清楚,要說真正有印象的估計也就死去的師父罷了。要怪只能怪當初年輕,修行不夠,對於所謂權勢還看不透、扛不住。

“怎麼了,怎麼突然提起他。”李儒問道

第一百九十九章 市委會議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募和趙景涵第二百三十三章 機智的小樓第二百四十六章 異動第一百八十章 參觀第二十五章 再招工第二百二十五章 難受第一百零一章 抵達深圳第一百八十一章 歸心似箭第五十二章 三方會談(二)第一百零六章 老頭和孫女第二百五十七章 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嘛第七十五章 王家聚餐第一百二十八章 戰友匯合第二百零三章 報復第十章 終出意外第八十五章 再臨杭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佈置安排第一百六十九章 老爺子的家世第六十五章 回家第二百四十章 走着走着就散了第一百八十六章 問策第二百三十六章 偶遇第二百十四章 坦白第二百零六章 難以抉擇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勝其擾第一百九十四章 我三伯第二百四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九十五章 橫着走第八十三章 遊玩第九十九章 過年日常(六)第四十四章 林婉瑜第八十四章 網吧第二百六十一章 八月第一百十六章 巨人隕落第三十二章 工商執法第二百零三章 報復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敏銳的王巧巧第一百十九章 住進醫院第一百四十二章 李募和趙景涵第十一章 李募第二百零二章 夜話林德平第七十五章 王家聚餐第一百四十三章 你爺爺可能第五十一章 三方會談(一)第二百二十二 一日遊第一百五十六章 終見面第一百一十章 許趙淼第一百九十三章 外公家第二百五十一章 任命第二百五十七章 相互促進相互學習嘛第一百七十五章 領略第二百零四章 欲求情第一百零三章 起風了第二十九章 買車第一百七十九章 見世面第六十三章 討論第一百二十七章 暗地的行動第八十三章 遊玩第一百四十七章 夕陽西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邀請第一百二十五章 偶遇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伯第二百二十五章 難受第一百九十六章 期末考試結束第二十章 樓總第一百十九章 住進醫院第二百章 我反對第四十四章 林婉瑜第二百二十四章 有意思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嘴炮第一百三十三章 所謂戰術第一百二十章 逛香港第二百十三章 祖宅第二百二十一章 宅男第一百七十三章 入秋第一百三十七章 末日與狂歡第一百二十八章 戰友匯合第一百七十七章 喝倒第二百零八章 許雅萍的決定第二十八章 張琅的建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戰友匯合第一百三十七章 末日與狂歡第二百十二章 張立言第一百四十三章 你爺爺可能第一百四十八章 斷腸人在天涯第一百三十五章 劉行長大駕光臨第一百三十四章 末日第三十章 徐老闆第九十三章 母親歸來第一百十四章 泰國策略第一百十九章 住進醫院第一百五十九章 一家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劉行長大駕光臨第三十八章 偶遇第一百二十三章 敏銳的王巧巧第二十七章 賈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