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錄像廳

重生之賺錢要趁早獨家首發/68、錄像廳

老一輩的人就是這樣,他們經歷的太多,苦慣了,餓怕了,所以一生求的不過“安穩”二字。

做任何一件事,特別是未知的,沒有人做過的事情之前,他們想的,從來不是成功了會怎樣怎樣,而是最先想到,如果這個事情不成會有什麼後果,謹慎是對的,但是也往往因爲想的太多,瞻前顧後,到最後,這個事情只會仍然歸結爲一個想法而已,永遠沒有實行的機會,而到最後別人做成功了,他們雖然不會嫉妒,但也會隱隱的懊悔:“啊,當初我也想到了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就只是覺得自己的眼光比起別人來也是不差的,從心上把自己安慰過去了。但是再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他們依然不會去做,等着下一次印證自己眼光的人出現。

說穿了,不過是沒有自信而已。

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跟別人相比,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或許心裡特別的想比別人優秀,但是又少了那麼一點底氣,再加上“槍打出頭鳥”的心態,日子久了,就連心底的那一點雄心壯志也給磨去了,只想着這一生平平穩穩的度過,不用吃苦受累那就阿彌陀佛了。

這種心態曾經也多多少少地影響了席虹的,從小到大,她萬一有一點什麼奇思妙想,首先收到的,絕對不是鼓勵而是打擊,不管這想法是可行還是不可行。

爸爸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要是能做到的話,我手板心煎魚給你吃。”明明只需要一句認同的鼓勵的,結果每次收到的都是這種不被信任的激將法,有時候逆反心理上來了,真想故意做壞掉,反正你們不是不相信我能做到嗎?那我乾脆就做不到好了......

當然前世的席虹是不敢故意考差什麼的,只是心裡難免不爽罷了,漸漸的也就沒什麼爭強好勝的心了,只要比大多數人強就行,而不是去爭取做最強的那個。不過,這世的席虹不會了,她知道,他們這麼說,心底其實是有更深的盼望的,自己做不到比別人厲害,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可以。

做個富一代什麼的,雖然很勵志,不過,以席虹現在的年齡,只能努力努力,爭取讓自己做個富二代了,爲了這個目標,每一個機會,她都不會放過的,所以,錄像廳,她是開定了。

“我們本來就要買電視的嘛,其實等於就是隻買了錄像機和錄像帶啊,而且怎麼可能沒的人看嘛,每次看電影都那麼多人,還好久才放一次,有些人沒時間了就根本看不到。要是有個地方隨時可以看,雖然要收錢了,但是也肯定有人願意看的啊。

再說我們又不收多貴,每個人只收兩角錢的話,那個會看不起嘛。”

媽媽又覺得,兩毛錢,相對於投入的幾千塊錢來說,那要收到猴年馬月去了啊,何況,還要一直不停的投入呢?要有新帶子,就得隨時去人到外面去買,還有場地、座椅、電費這些問題,另外現在家裡沒人有時間能夠一直守在那裡啊。

席虹胸有成竹,剛剛思想開小差的時候,她就已經把這個問題全都想過一遍了。

關於場地問題,最開始她本來是想食堂那麼大,凳子也多,容納幾百人完全是小意思。而且以前開會放錄像也在那裡放的,後面突然想到收錢的問題才發現這個根本行不通。食堂到處都是通的,而且有些人錯過飯點來的話,她想的錯開時間這個法子實施起來就很有問題了。

後面突然想到招待所廢棄的會議室了。招待所進大門正對的是值班室,而從大門到值班室這一條通道左邊是住宿樓,右邊則是排平房,平房開了兩個門,但是裡面卻是一個通間,本來是以前的會議室,但是後來因爲條件太過簡陋就棄之不用了,這個平房是舂出來的那種土房,外面刷的石灰牆皮有些地方都脫落了,露出裡面和着稻草的泥磚來,窗戶開的少又不大,裡面光線不好,看着黑洞洞的。

席虹記得這個地方几年後很便宜地租給了一個彈棉花的,那時候她們最愛在一經過這裡就唱那首:“有一天我經過一家古老的棉被店,裡面傳出來一種聲音,聽起來多親切。悄悄地啊走過去(啊)張大了雙眼,李老先生揹着竹竿彈着弦。看他辛勞彈着棉花一點呀不叫怨,民間手藝流傳下去纔對得起祖先......”所以她印象特別的深刻。

可是光線不好對放錄像來說正合適啊!

而且因爲它在大門旁邊,還可以把前面那個門封了,直接在靠廣場的那面牆上開一個門,到時候進出也方便,也不會有人來說影響安全什麼的,簡直是爲做錄像廳量身打造的一般嘛!

裡面還有很多長靠背椅,把這些放在後排的話,前面就放不遮擋視線的小板凳就行了,實在不行,還可以去找根厚木料,訂上幾排矮腳,再打磨一番也行,這樣坐的人還多點。

雖說條件是真簡陋,可是誰叫這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呢,什麼都是從無到有,從簡到繁的。就這樣的條件也沒有人會介意的。

至於人手,現在家裡的確沒有多的人了,可是,老家有啊。爸爸家是三兄妹,可是媽媽家可有姐妹兄弟七個。除了遠嫁的二姨,媽媽和二舅出來了,其他的全在老家務農。而老家的條件放在那裡的,離鎮上就夠遠的了,何況是離縣城呢。現在多了一個事情,也可以多接一家人出來,他家的地也可以其他的兄弟姐妹種着。

就算是他們都有一大家子人,有這樣那樣的顧慮,可是那不還有小舅麼。小舅只比席虹大幾歲,這還是因爲席虹生的晚的緣故,按照一般人家的話,媽媽要是二十歲結婚就生子的話,說不定席虹比小舅還大呢。也因爲這樣,小舅幾乎是媽媽帶着長大的,就是媽媽支邊也把小舅帶進來帶了幾年才送回去的。也因此這麼多弟妹裡面,媽媽最疼的,就是這個小舅!

這話一出,媽媽的態度一下子就軟了,其實婚姻中的兩個人,要一碗水端平真是很難的,二姑現在住家裡,雖然說是特殊情況,但是能夠儘量做到雙方親屬公平起見,不是也能把未來的隱患早早的先掐滅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