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刎頸之交

第161章 刎頸之交

夜晚,繁星點點,漠南草原隋人、東突厥人、庫莫奚人雜處,他們喝着酒,三五成羣的聚在一起,時而高談嬉笑,時而聲嘶力竭的放聲高歌。

情至深處,卻也會潸然淚下。

自八月中旬,崔澈領軍出塞,迎戰東征的阿波可汗大邏便,聯軍已經相處小半年。

期間經歷過弱落水大捷、夜襲王庭這樣的輝煌時刻,也曾因莫何可汗身中流矢,險些折戟沉沙。

哪怕是普通軍士,相互之間也熟絡起來,多多少少都有些情誼。

崔澈與衆人載歌載舞,阿會魯蘇爲他吹奏胡笳,都藍可汗雍虞閭拉着胡琴,臨別之際的狂歡一直持續到深夜。

澈哥兒多喝了些酒,邁着踉蹌的步子被親隨扶回了帥帳,阿史那氏趕忙讓人燒些熱水,爲他擦拭身子。

有人看重一層膜,也有人偏偏喜歡對方貴重的身份帶來的異樣快感,崔澈就是其中之一。

崔澈不敢明目張膽的納妾,可養些沒有名分的外室倒不是難事。

以他的身份地位,想要處子,唾手可得。

且不說府上那麼多婢女,民間也不缺尚未出嫁的女子。

但如楊麗華、尉遲熾繁、穆邪利、阿史那氏曾作爲一國之母的尊貴,卻更爲難得,也更能帶給他滿足感。

翌日,清晨。

營地早已收拾好,只等崔澈下令,八萬聯軍就將驅趕着婦孺、牲畜各自啓程歸國。

“今日一別,也不知何時纔有機會再見。”

崔澈感慨道。

阿會魯蘇拍着胸脯道:

“子澄但有號召,我必往薊縣!使者旦至,魯蘇夕往!”

都藍可汗雍虞閭瞪了阿會魯蘇一眼,責怪道:

“此舉是爲子澄招禍,豈不知功高震主,更需事事小心,勿使朝廷猜疑!”

崔澈聞言大笑,右手拉着阿會魯蘇:

“酋長愛我,誠心誠意。”

左手牽起雍虞閭:

“可汗謹慎,思慮周詳。

“此番出塞,澈不喜煌煌之功,唯獨慶幸能與二位成刎頸之交。”

又是一番道別,崔澈領着隋軍率先啓程,在東突厥與奚族將士戀戀不捨的目送下,驅趕着婦孺、牲畜向幽州方向而去。

當最後一名隋軍消失在了茫茫草原,阿會魯蘇才與雍虞閭道別,二人各自班師回去部落。

幽州薊縣。

“大捷!總管統率三族聯軍踏破都斤山,燒燬突厥王庭!俘斬無數!”

入城報捷的騎卒策馬疾馳,沿街百姓紛紛避讓。

這名騎卒的嗓音嘶啞,想來沿途沒少高聲呼喊。

街道上的百姓面面相覷,一名年輕男子撓着腦袋不解道:

“自從崔總管上任,怎麼感覺突厥人就成了麪糰,可以任意揉捏。”

這句話倒是說出衆人心中疑惑,崔澈上任才一年,先是在漁陽之戰殲滅西突厥五千騎,隨即徹底覆滅禍害幽州多年的地勤察部,又於弱落水擊潰西突厥十五萬大軍,如今又搗毀突厥王庭。

不知道西突厥人麻不麻,反正幽州百姓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真正當遠征大軍返回隋境,目睹他們的收穫,還是讓六州百姓目瞪口呆。

崔澈此前將俘獲分作兩份,一份十萬餘婦孺,二十餘萬牲畜,由隨他夜襲王庭的六萬將士按戰功分配,另一份則是十萬將士人均一名婦孺,兩頭牲畜。

而隋軍將士盡數參與了那一場戰鬥,故而兩份賞賜相加,幾乎人均能得三名婦孺,五頭牲畜。

進入隋境後,崔澈便遣散了六州將士,使他們各歸州境。

騎卒們在歸鄉後,引得無數鄉人圍觀,在衆人羨豔的目光中,他們擡頭挺胸,賺足了顏面。

崔澈並沒有急於返回薊縣,而是領着二百親衛,挨家挨戶親自往陣亡將士家中慰問,送上他們應得的撫卹。

每到一地,崔澈總要告誡當地鄰長、里長、黨長,對於陣亡將士的家眷,理應有所照顧。

若是有人欺辱遺孀、遺孤,他們作爲當地三長,卻袖手旁觀。

崔澈有言在先,必會借他們的頭顱,告慰亡靈。

各地三長無不膽戰心驚地應承下來。

隋軍將士傷亡並不多,但架不住衆人來自幽、燕、恆、平、玄、易六州各縣,崔澈直到二月十三,纔將撫卹全數下發。

沿途見多了家眷們的悲痛,回到薊縣時已經是身心俱疲。

“這京觀無需再留了。”

崔澈指着官道兩旁高高壘起的京觀,與前來迎接的總管府長史李綱說道

在西突厥身上狠狠刷了一波戰績後,崔澈哪還需要京觀來爲自己立威。

況且薊縣怎麼說也是幽州州治所在,這麼個恐怖景觀長時間堆砌在城外,多少也有點不合適。

李綱躬身應命,他雖然不知道崔澈在塞外的具體經歷,卻也如劉方一般對他心悅誠服。

在回城的時候,李綱抽空爲崔澈介紹起了朝中發生的大小事件。

各州長官與重要幕僚在年底需要輪番進京,奏報該州官員過去一年的政績,去年由於崔澈與劉方出塞未歸,便是由李綱歸朝。

崔澈聽說朝中已經在熱火朝天的做着伐陳準備,心中也沒有多少想法。

之前期待着參與伐陳,自然是期盼立功,但如今他反而擔心起自己功高震主。

回到總管府,崔澈又詢問起弱落水之戰的俘虜。

他當時爲了讓楊堅出風頭,討其歡心,在徵得莫何可汗處羅侯、阿會魯蘇的同意後,將原俘虜盡數送往大興,舉行了一場五萬餘人的獻俘儀式。

在得知楊堅已經將三分之二的俘虜分賞給了庫莫奚與東突厥,崔澈也終於放下心來。

至於阿會魯蘇被冊封爲奚王,崔澈並不感到意外,阿會魯蘇本就是奚族五部共主。

所謂賞賜俘虜,但這些俘虜本就是東突厥與庫莫奚應得的戰利品。

自然要搭上點添頭,比如一個奚王的名號。

老哈河畔,辱紇主部。

阿會魯蘇畢恭畢敬的從隋朝使者手中接過冊封詔書,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他對崔澈的先見之明更是五體投地。

才送走隋朝使者,阿會魯蘇便迫不及待派人往薊縣向崔澈道謝。

(本章完)

第80章 前線覓功第334章 調兵遣將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14章 妙容訪親第342章 拖延時間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76章 突厥消息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68章 太原王氏今晚沒有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14章 妙容訪親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21章 稚子擇師第401章 襲取險隘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79章 戰事再起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201章 初訪李府第225章 圍困無錫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322章 開皇之末第10章 少年出遊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594章 半道伏擊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53章 記事參軍第503章 李家二郎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554章 人事調令第408章 豆盧皇后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549章 混爲一‘潭’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309章 父子娶妻第386章 四州舉義第577章 收取敦煌第362章 各方反應第557章 羣臣逼宮第346章 棄城求援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38章 大戰將起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176章 花落誰家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377章 忠義難全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453章 長孫夫人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292章 破敵之計今晚沒有第402章 奪取城池第91章 作戰計劃第114章 新徵幕僚第128章 南北之事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495章 燕王納妾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156章 重整旗鼓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522章 和親之議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63章 楊堅建隋第45章 賞功罰罪第564章 各有封賞第409章 賣主求榮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391章 重返幷州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63章 楊堅建隋第613章 宴無好宴第69章 晉王設宴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248章 妄人妄語第22章 求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