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崔家兒拳

第18章 崔家兒拳

對於崔澈來說,耳畔有了裴秀的鼾聲,這一覺睡得無比踏實。

半夜醒來的裴秀聽見崔澈的磨牙聲,也能很快入眠。

哥倆自然是睡了一個好覺,可滿腦子胡思亂想的妙容卻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以致於清晨回到院子裡的崔澈看見她神情萎靡的模樣,趕緊讓她回屋裡再補一覺。

好不容易來了聞喜縣,自然不會急着離開,封德彝規劃路線時,特意要來聞喜與裴秀匯合,自然是存了與裴氏子弟結識的心思,否則大可讓裴秀在洛陽與自己匯合。

雖說崔澈最感興趣的裴矩如今不在聞喜,北齊滅亡後,他被定州總管楊堅闢爲記室參軍事,成爲其幕僚,如今跟着楊堅被調往亳州任職去了。

但也知道自己此行是爲了結交人脈,便與封德彝同行,崔澈本還要喚上裴秀,但裴秀推辭身體不適,這讓崔澈心底多了一分怪異,方纔明明還好得很。

來到裴氏族學,崔澈總算明白裴秀爲何不願過來。

“你便是內宦口中的表弟?快讓我瞧瞧,你那玩意還在不在。”

互通姓名後,一名年紀與封德彝相仿的裴姓少年輕蔑道。

他的譏諷引起了周圍人一陣鬨笑。

所謂內宦,無非是嘲諷裴秀遭牽連,曾受宮刑,將裴秀視作宦官。

封德彝是想與聞喜裴氏子弟交好不假,但相較於崔澈的身份,他也分得清輕重,正要出言怒斥,卻聽崔澈朝他招手道:

“此地人多,若是解帶脫褲恐有傷風化,不如你靠近些,我讓伱瞧上一眼。”

裴姓少年本是戲弄之言,畢竟按年紀推算就知道,四年前崔澈未滿三歲,免於劫難。

可聽崔澈這般說,也忍不住靠了過去。

只見崔澈將腰帶一鬆,左手把褲腰輕輕往外扯,那裴姓少年低頭還未看清,崔澈右手握拳已經砸在他腦袋上,一拳將人給打趴下。

崔澈還不放過這人,徑直騎在他身上,小拳頭如雨點一般落下。

變故突發,裴氏族學的一衆少年反應過來時,崔澈胯下之人已經在連連哀嚎,衆人要救的時候,只聽崔澈大喝道:

“我是博陵崔氏第三房的嫡系子弟,贈開府儀同大將軍、定州刺史的唯一血脈,你們且先想想,傷了我的後果!”

一時間,原本義憤填膺的衆人又止步不前。

而封德彝卻一直在拉偏架,嘴上喊着讓崔澈住手,膝蓋卻頂住那人的腰,讓他起身不得。

將人打得鼻青臉腫,崔澈也終於消了氣,他起身又狠狠給了身下那人一腳,纔對此前鬨笑的裴家子弟們冷哼道:

“太史公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爲作也。

“孟子又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

“你等今日因裴秀受刑而譏笑,焉知這不是上天對他的考驗,在我看來,裴秀將來之成就,必在你等之上!”

說罷,與封德彝揚長而去。

一衆裴氏少年有人聞言沉默,也有人不屑一顧,嘟囔着:

“閹豎而已,能有什麼成就。”

躺在地上的少年則忍着疼痛喊道:

“莫要嘀咕了,快扶我去醫館。”

他自認不是打不過崔澈,只不過被那小子偷襲,一時沒反應過來,給打懵了。

正要還手,又聽了崔澈的恐嚇之言,想到他的身份,又被封德彝拉偏架,只得雙手抱頭,護着要害。

封德彝與崔澈一同走出裴府族學,今日這位六歲的表侄可是讓他大開眼見,倒不是崔澈無師自通,揮拳之間暗含其祖父崔季舒當年的英姿。

畢竟以封德彝的年紀,也不可能親眼見到崔季舒歐帝三拳的名場面。

而是崔澈才七歲,卻能說出這般大道理,終於讓他確信,此前聽聞崔府奴僕所言詠鵝一詩,確爲崔澈所作。

鬧出這檔子事,封德彝原以爲與裴氏子弟結交是沒指望了,但他也不後悔,與崔澈加深了關係,遠比交好裴氏子弟更重要。

回到裴府,崔澈與封德彝都未提及族學所發生的事,而崔澈一回來,裴秀所謂身體不適也不見了蹤影,與崔澈膩在一起嬉笑。

只有睡醒的妙容憂心忡忡,她可是聽說了,裴家公子與自家小郎君同宿後,身體不適,此前都在屋中歇息。

直到夜間,裴秀家中賓客盈門,原來是族學放課後,少年們回家與長輩說起了今日發生之事,長輩們聽聞崔澈的不凡,紛紛帶了子侄既是登門向裴秀致歉,也是生了讓子侄們與崔澈結交的心思。

才七歲便這般聰慧,又是博陵崔氏的核心子弟,想來前途定是不可限量。

就連被崔澈毆打的少年,也被其父帶來裴秀府上,誠懇向裴秀致歉,畢竟再怎麼說也是他辱及同族血親,挑釁崔澈在前。

而且崔澈雖然下手重,但到底還是年紀太小,終究沒將人打出個好歹。

裴秀一家聽聞今日之事,對崔澈更是喜愛。

而崔澈也在感慨,若是打了小的,來了老的找麻煩,那纔是常態。

可聞喜裴氏衆人的做法,也讓他明白,爲何這個家族能夠後來居上。

有如此家風,何愁宗族不盛。

當夜,裴老夫人在府上設宴,與崔澈、封德彝以及登門的一衆族人同樂。

席間衆人言笑晏晏,封德彝怎麼也沒想到,被崔澈攪合一番,自己反而能夠更順利地在酒宴上結交裴氏子弟。

與衆人歡笑的崔澈並不知道,宴席過後,有人寫信與裴矩說起了今日之事,裴矩又將之作爲趣事說與楊堅解悶。

楊堅一時沒有記起是誰,經李圓通提醒才恍然道:

“便是那近春文會的崔詠鵝?果然是名門之後。”

自此,崔澈神童之名,在楊堅心中又加深了幾分。

求推薦票。

(本章完)

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211章 江南叛亂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231章 突破浙江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281章 重回幽州(第六更)第163章 兒女之事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205章 儲位之議第12章 少年詠鵝第469章 長遠之計第319章 祭拜聖山第497章 孝心可嘉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121章 刺史韋藝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317章 不問前罪第3章 鄴城來人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617章 消息真假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353章 契丹軍隊第531章 夜間生變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38章 大戰將起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41章 吃瓜羣衆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64章 再別長安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432章 洛陽易幟第68章 太原王氏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106章 少年秦瓊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60章 孝子賢孫第124章 食鹽入關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198章 計劃出巡(第六更)第22章 求學之心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206章 塞外消息第318章 契丹歸附第102章 精騎迎主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229章 殺人脫身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295章 家事國事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488章 展現財富第117章 爲民解惑第370章 崔澈起兵第348章 奪取遼東第259章 打聽消息第514章 接見二郎第490章 崔家兄弟第618章 父子合謀第320章 贖買婦孺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199章 武官升遷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478章 功過相抵(4000)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608章 拖延時間新章在審覈第615章 消息泄露第164章 重回書院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244章 祖母病故第410章 忠臣死節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527章 重逢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