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投江而死

第222章 投江而死

京口城外,長江南岸,天已破曉。

火把都已經陸續被熄滅,但依稀可見叛軍們臉上驚恐的表情。

隋軍怎麼可以不要俘虜,他們怎麼敢不要俘虜!

“崔澈!”

朱莫問受傷不輕,他由親信攙扶着,越過人羣大聲喊道:

“你當真要置我等於死地!難道你就不知道,今日之事,若是被各路義軍知曉,會使他們拼死抵抗嗎!”

沒有人回答他。

戰場上寂靜無比,將士們粗重的呼吸聲清晰可聞。

朱莫問又喊道:

“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是被我裹挾,若是你肯納降,饒過他們,我願意自刎而死!”

說罷,拔出佩劍,橫於頸前。

一衆親信紛紛阻止道:

“刺史!不可呀!”

終於,南面的騎卒之中有人高聲回道:

“朱莫問,我敬伱是條漢子,不願欺瞞,只有陣前反正,纔可免死,如今已然交兵,我不會收容俘虜,但也可以給你們一個機會,跳下江水,是死是活,我不再追問!”

正是置身於重重護衛之中的崔澈,他愛惜性命,纔不會越衆答話,真要中了一支冷箭,上哪喊冤去。

說罷,崔澈大喝道:

“進軍!”

朱莫問自知必死,他強忍傷痛,帶領叛軍數次衝鋒,但始終衝不出包圍圈

三面圍堵的隋軍步步逼近,叛軍的活動範圍越縮越小,不時有人被擠落水中,被滾滾長江所吞噬。

眼見突圍無望,隋軍又不願納降,朱莫問仰天長嘆: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都是我朱莫問的過錯!”

說罷,早已是傷痕累累的他縱身躍入江中,在水中撲哧了幾下,便沉了下去,再也沒有水花被拍打起來。

主將投水而死,剩餘叛軍早已沒了戰心,留在岸上,必死無疑,他們用俚語唱着家鄉的歌謠,跳入波濤之中,去奮力拼取一線生機。

隋軍在南岸放箭,逼迫他們去往江心,但如今正值春汛,水勢遠比麥鐵杖當初夜泅時要迅猛,縱使精通水性,無論如何也遊不到對岸。

京口城外四萬叛軍,除了少部分潰卒成功在包圍圈合攏之前脫身,其餘要麼被斬殺,要麼葬身魚腹。

崔澈站在江岸上,目睹了叛軍們在水中奮力掙扎,心道:

‘原來這就是天子之怒。’

也知道,隨着那些逃脫的叛軍四處宣揚隋軍不納俘虜,後續的平叛,就不會這麼輕鬆了。

至少,再也不會有人心存僥倖,以爲隋軍是仁義之師,能夠善待俘虜,便輕易繳械。

相比較原時空的平叛,只是替換了主將人選,但殘酷的鎮壓手段卻並未更改。

無論是楊素,還是崔澈,他們都不能違背楊堅的意志,大隋聖人的怒火,必須用叛軍的鮮血剿滅。

原時空中,爲了對抗抱有必死之心的叛軍,楊素採取高壓手段治軍。

戰前,楊素會刻意尋找士兵過失,殺人立威。

戰時,派遣一二百人爲先鋒,若是獲勝,便能苟全性命。

但凡敗退,無論多少人,盡皆斬首,隨即再派兩三百人繼續與敵激戰,不勝,則照斬不誤。

崔澈暗下決定,若是後續的戰事不利,也只有借鑑楊素的高壓手段,激起隋軍的必死之心。

將士們沉默地打掃戰場,雖然在事前都已經知曉此戰不納俘虜,但真正有數以萬計的叛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悲壯投江,也着實震撼人心。

遠處,快馬奔來,正是楊廣的信使,原來盤踞在京口的守軍已然開城投降,楊廣來使詢問崔澈應該如何處置。

崔澈沉默後,說道:

“既然是主動獻城,無需害其性命,城中叛軍,盡數送往江北爲奴。”

打掃完戰場,割下叛軍的鼻子,將屍首掩埋,崔澈這才領軍回到京口,楊廣已經在城外等候。

“子澄初戰告捷,一戰殺敵四萬,本王已經遣使向大興報捷,聖人必有嘉獎。”

得知楊廣入城後,就已經發布了告示,崔澈便也沒有入城,而是在城外紮營,派人通知江北,接管京口防務。

告示是離開大興之前,崔澈所擬,由楊堅過目。

其一是告知江南百姓,廢除誦讀《五教》的政令。

其二是駁斥要將江南之民前往北方的流言。

這兩條自然是要阻止更多人蔘與叛亂。

第三條指明,此次渡江,是爲平叛,不會劫掠百姓,讓民衆無需害怕。

至於第四條,則是針對叛軍,開誠佈公的告知他們,此戰不納俘虜,只有陣前起義,才能保住性命。

大戰過後,將士們早已是疲憊不堪,崔澈在安排了部隊輪值警戒以後,便讓全軍歇息。

直到午後,京口大營外擂響了集結的鼓聲,將士們被驚醒,他們不明所以,但還是快速地穿戴整齊,去往營外。

走出營門便看到了讓他們難以忘懷的一幕。

左側是堆積如山的物資,右側則是數不清的婦人、女子,她們在博陵騎卒的環伺下,惶恐不安。

營外不知何時搭建了高臺,直面營門。

崔澈就站在高臺上,指着物資與叛軍妻女,高聲道:

“這些,都是你們的戰利品!今日,我將按照此戰的功勳,爲你等賞賜。

“只是軍中不可攜帶婦人,分配過後,我會將這些婦人與物資盡數送往江北,暫由揚州總管府代爲看管,平叛之後,你等自去領取!”

隋軍將士的歡呼聲卻響徹天際。

崔澈一伸手,身側的孔穎達就恭敬地將功勞簿遞給了他,崔澈翻開後,大聲道:

“麥鐵杖!”

三千騎卒聞聲,吶喊道:

“麥鐵杖何在!”

麥鐵杖挺起了胸膛,來到高臺之下:

“末將在!”

崔澈卻不看他,而是對着全軍將士高聲道:

“麥鐵杖冒險渡江,查明敵情,立下大功,京口一戰,又殺敵數人,今日我賜他罪婦兩人,布十匹,米十石,你等可有異議!”

“未有異議!”

將士們迴應道。

崔澈微微頷首,他低下頭看着臺下的麥鐵杖笑道:

“莫非還要我來爲你挑選!”

麥鐵杖聞言,更是欣喜。

衆人見是按照功勞的大小,來排列領賞的先後順序,無不悔恨。

早知道就應該奮勇爭先,但凡有點姿色,哪能留到最後。

實際上,隋軍平定五教之亂,就是婦人作爲戰利品,男丁除非陣前起義,

不然都得死。

史書上沒明說是楊堅授意楊素這麼幹,但是考慮到楊堅那小心眼,應該是他的授意,畢竟楊素這個人其實挺愛名聲的。

還有三章。

(本章完)

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361章 奚族生亂第145章 舊地重遊第601章 揚水運河第16章 德彝同行第614章 襲佔二郡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464章 起意南巡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559章 自比貞婦第253章 徐門新人第270章 行宮落成第378章 攻佔魏州第573章 目標敦煌第52章 相府同僚第86章 佳人邀見第511章 忠臣義士第397章 陣前斬將第252章 君臣離心第223章 聚兵無錫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610章 約定舉義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560章 燕王三辭第197章 藥師同乘第118章 選拔鹽兵第456章 晉陽寺院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382章 鄴城之戰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293章 時機已現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291章 所謂計謀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92章 可汗夜遁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41章 吃瓜羣衆第586章 以詩明志第138章 回鄉省親第471章 援弱抗強第53章 記事參軍第588章 兵發南陽更新要晚一點番外發不出來第369章 仁壽宮變(二)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218章 兄弟重逢第177章 貴妃入彀第400章 兩軍僵持第484章 軍隊整編第47章 獻策平陳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308章 造訪東宮第182章 家中有喜大家不要等今晚沒有第24章 爲報君恩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406章 將士譁變第237章 崔澈歸朝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553章 李府奔喪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33章 暗中投效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137章 出鎮幽州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529章 夜宿清水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438章 回師晉陽第170章 都藍來訪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551章 撤圍而去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312章 三部酋長第70章 擊鼓鳴冤第544章 大將獻城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309章 父子娶妻請假一天第371章 士族來投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60章 孝子賢孫第45章 賞功罰罪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366章 君臣訣別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