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東陽豪傑

第256章 東陽豪傑

這一次沒有人催着澈哥兒給嫡次子取名,但崔澈反倒當場拍板,爲第三子取名崔彥卿。

崔彥卿出生不久,張麗華又爲崔澈誕下一女,名爲崔文娟。

眼看着家中人丁逐漸興旺,崔澈私底下也是笑得合不攏嘴。

當然,在外人面前,還是得一臉戚容,爲祖母離世而哀傷。

東陽與安平相距不過百餘里,孫安祖辭別妻子與好友竇建德後,來到安平已經有一段時間。

原以爲要投奔到燕國公麾下,只怕會經歷一番曲折,不曾想,事情順利得有些過頭。

自打崔澈回到河北,就陸續有人拖家帶口前來投奔,他的名聲在關東,尤其是河北實在太響亮了。

然而,衆所周知,崔澈生性至孝,因祖母故去,悲痛不已,曾經馳騁沙場的大將,據說如今連走路都得讓人攙扶,更是輕易不見外客。

於是安排房玄齡出面,代他揀選門客,鎩羽而歸之人,也會爲他們贈上回鄉的盤纏。

孫安祖沒讀過書,但他身具勇力,等閒三五人難以近身,讓房玄齡眼前一亮,便也召進了崔府。

崔澈養士,倒是大方,陸續收容了數十名門客,每天好吃好喝的招呼着。

由於自己還在孝期,也沒什麼事讓他們做,隱秘之事更不放心交給他們做,就跟養閒人似的。

所幸家大業大,也不缺這些人的食用。

崔澈平素深居內院,很少出現在人前,而他們這些人也進不得莊園內院。

故而孫安祖當了一多月的門客,甚至都沒有能夠見到崔澈一面。

實在無事可做,孫安祖向房玄齡告假,要回一趟東陽縣,房玄齡自無不許。

百餘里的路程,當天夜裡孫安祖便來到了竇建德的家中。

正值竇建德與幾名好友在飲酒。

“安祖來得正好,我們正在爲竇大哥慶賀咧。”

一名健壯的年輕人笑道。

孫安祖好奇道:

“哦!是有什麼喜事?”

年輕人解釋道:

“前些時日裡長過了,大傢伙推舉竇大哥接任,縣裡已經同意了。”

原來竇建德豪爽重義,時常扶貧濟困,深得鄉人愛戴,前任里正去世,便由鄉人們推舉爲了新任里正。

竇建德朝年輕人擺手道:

“黑闥,我的事先不急着說。”

又問孫安祖道:

“安祖,此去安平,可有結果?”

衆人也紛紛看向孫安祖。

孫安祖笑道:

“這次回來,正是要叫上諸位兄弟一同投奔燕國公。”

隨即就將自己在安平縣的經歷盡數告知一衆好友。

衆人無不羨豔,唯有竇建德暗暗皺眉。

竇建德倒不是舍不區區一個里正,而是他意識到,如今崔澈正值孝期,只能養士,卻不能用士。

與其在安平縣吃兩年多的白飯,還不如留在東陽,利用里正的職位,繼續爲自己積攢名聲。

可別小看了里正,當年漢高祖劉邦,不也是藉着亭長的身份交往豪傑麼。

竇建德以不願去安平縣荒廢時光爲由,婉拒了孫安祖的好意。

其餘衆人見他拒絕,也打算推辭。

他們平日裡沒少受竇建德的照顧,比如先前那名年輕人,他名叫劉黑闥,與竇建德、孫安祖等人是同鄉。

劉黑闥嗜酒好賭,不治產業,被父兄厭棄,卻與竇建德自小友善,時常受他的接濟。

竇建德並非衆人之中年紀最長之人,但是大家都心甘情願認他爲大哥。

眼見一衆兄弟爲了自己,不願隨孫安祖前往安平,竇建德感動之餘,也與衆人說道:

“燕公是當世英雄,值得我等投奔。

“我之所以留在東陽,是不願在燕公守孝期間碌碌無爲。

“但早晚也會前往安平,求得一席之地。

“諸位兄弟雖然家境貧苦,但絕非泛泛之輩,怎能爲了我而放棄這次機會。

“不如隨安祖離去,若得燕公恩養,也能衣食無憂,解一時之急。”

劉黑闥等人能夠感覺到竇建德這番話是出自真心,對於這位大哥,更是發自內心的敬重。

既然竇建德都這樣說了,他們也沒再推辭,當即約定,衆人跟隨孫安祖去往安平,等待將來竇建德與他們在崔澈麾下重聚。

翌日,衆人處置了家中的田畝,將其轉租。

公田不能買賣,卻可以轉租他人。

妥善處理好諸事之後,孫安祖帶上懷孕的妻子,與劉黑闥等人一同與竇建德道別,踏上前往安平的歸途。

當房玄齡聽說孫安祖帶了一大幫子人前來投奔的時候,起初是有一些不滿,認爲孫安祖是覺得燕公重士,就帶了親朋好友前來吃白飯。

但等真正見識了這些人的才幹,他們或有勇力,或有急智,房玄齡沒有急於做主把這些人收入門下,而是將此事告知了崔澈。

崔澈聽着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諸如孫安祖、劉黑闥、王伏寶、劉十善、高雅賢、範願、董康買、曹湛、王小胡,心道:

自己莫非是把竇建德的親信給一鍋端了。

對於這羣人,崔澈也倍感棘手。

原時空中,他們能夠在竇建德敗亡後,捲土重來,先敗李績,又殺羅士信,是李世民親自出馬才平定叛亂。

毫無疑問,這些人絕非酒囊飯袋。

可要是將他們收在門下,只怕自己麾下就得多出一個東陽派系,而派系的領袖人物,無疑會是竇建德。

崔澈考慮再三,還是接納了這些人,將他們收作門客,暫且養在安平。

畢竟人才難得,若將來真的尾大不掉,要把崔字旗改成竇字旗,崔澈自覺也有能力親手將他們除去。

有崔澈的幫助,劉黑闥等人順利在安平縣落戶,但對於這羣東陽豪傑,崔澈並沒有表現出有別於其他門客的態度。

然而崔澈好客養士,這小孟嘗的名頭也越發響亮。

冀州高成縣(今河北鹽山)一名十三歲的小道士,也生了投奔之心。

小道士名叫魏徵,自幼孤苦貧寒,卻喜好讀書,只是迫於生計,出家當了道士。

在辭別了觀主後,魏徵徒步來到安平縣,輕易打聽到了崔澈的住處,魏徵穿着一襲道袍便前往莊園拜門。

還有三章,十二點前發兩章,凌晨一章。

(本章完)

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314章 與敵僵持第274章 越府相親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597章 壯士斷腕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569章 薛氏父子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365章 夫妻同心第297章 姐妹和睦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20章 抵達長安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596章 封鎖江面第394章 陣前敘話第419章 世子相求第53章 記事參軍第612章 收縮兵力第476章 一計不成第42章 行差踏錯第30章 貴人相邀第287章 二度出塞第313章 西遼河畔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190章 越府尋人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485章 廢除酷法(3000)第125章 禮輕意重第441章 重設商稅第434章 東線戰起第546章 謀定水淹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389章 全據河北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74章 懲治罪惡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44章 提攜後進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123章 巡視灘田第158章 威望之隆第142章 趙穆爲間第282章 李景稱病第298章 震懾北疆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162章 論功封賞第336章 分兵策應第463章 重定租調第52章 相府同僚第215章 重瞳快腿第67章 重回晉陽第75章 雕版印刷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246章 重回河北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38章 大戰將起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399章 孰輕孰重第523章 其人性情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186章 吏部牛弘第101章 青州總管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19章 感傷離別(4000)第376章 三路出擊第411章 加官進爵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56章 太后楊氏第575章 重回幽州第381章 兩軍列陣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139章 范陽盧氏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168章 誰可爲帥第80章 前線覓功第499章 大戰將啓第328章 巧遇小陳第92章 可汗夜遁第534章 議和班師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541章 兵出散關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239章 再遇蘭陵第222章 投江而死第519章 南渡渭水第442章 晉陽宮殿第26章 希望落空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267章 兼祧之論第291章 所謂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