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四州舉義

第386章 四州舉義

青州鹽場,一千五百名鹽兵團第一營的士卒以及三千鹽工聚集在一處高臺之下,臺上一名老者聲嘶力竭地呼喊着。

那名老者,正是秦愛,他面對衆人,痛心疾首道:

“諸位鹽工、鹽兵,你們每日遭受奴役之苦,你們的家人也一樣苦不堪言吧!

“鹽工們在鹽田裡辛苦曬制食鹽,自己也吃不到,還需要向官府購買。

“鹽場每年向朝廷供應海量的食鹽,朝廷通過海外貿易,攫取巨大的利益。

“權貴們利用你們的汗水結晶,奢靡享受,可伱們卻連溫飽都成了奢望。

“當你們老死、累死在鹽場之後,你們的子子孫孫,也將進入這鹽場,重複你們如今所遭受的苦難,世世代代忍飢挨餓,疲憊不堪!

“如果燕公還在青州,他一定不希望諸位如此受苦。

“都是朝堂上的那羣蟲豸,他們無視你們的苦況,漠視你們的生死!

“所以!諸位!該是爲自己掙命的時候了!

“奪青州!迎燕公!”

秦愛一番煽動性極強的發言,也成功激起了在場四千五百人心中的怒火,他們紛紛跟隨秦愛振臂高呼:

“奪青州!迎燕公!”

這一幕,也同樣發生在密州、萊州、莒州,都是一樣的話術。

是秦愛與程婁出發前,崔澈所擬。

憤怒的青州鹽兵、鹽工們在秦愛的率領下,離開了鹽場,他們向青州治所益都縣進發。

沿途不斷有對朝廷不滿之人加入他們。

由於來護兒調走了齊地主力,義軍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而青州守將見義軍來勢洶洶,城中又有內應作亂,驚恐不已,居然棄城而逃。

義軍並不血刃奪取益都縣,秦愛隨即打開城中武庫,將鹽工與臨時加入之人全數武裝起來。

實際上,由於民間不許私藏兵器,此前真正手握兵刃的也只有一千五百名鹽兵。

密、萊、莒三州與青州的情況一般無二,崔澈二十年前在這四州落子,如今也到了收穫的季節。

僅僅三天時間,青、密、萊、莒四州改旗易幟。

而此時,來護兒纔剛剛抵達鄴城,原本只有兩天的路程,但來護兒在接近相州以後,害怕崔澈伏擊,自然不敢再保持每天六十里的行軍速度。

來護兒對黃河南岸的變故一無所知,而秦愛已經率領青州義軍北上,要奪取青州總管府的臨時所在地,齊州治所歷城縣。

留守歷城的總管府司馬崔君肅,已經從逃回來的青州守將口中,得知青州鹽兵、鹽工反叛的消息。

這位名門子弟根本不敢相信這件事,他全無風度的揪起青州守將的衣襟,咆哮道:

“你在說什麼胡話!”

青州守將驚恐萬分,他顫巍巍道:

“不敢欺瞞崔長史,真是末將親眼所見,青州只有老弱,城內又有內應,末將見城池不能守,這才趕來歷城向長史報訊。”

崔君肅終於鬆開了手,他的表情呆若木雞。

青州鹽兵、鹽工在這個節骨眼上叛亂,無需懷疑,必然是崔澈所爲。

既然如此,密、萊、莒三州如今又是什麼樣的情況,崔君肅心裡多少也清楚。

來護兒領十四萬大軍北上,看上去浩浩蕩蕩,但其中有半數是青、密、萊、莒四州將士,若是得知後方淪陷,對士氣的打擊,就連崔君肅這位並不精通軍事的文人都能夠預見。

崔澈不費吹灰之力,便一連奪取齊地四州,也讓崔君肅難以想象,崔澈在青、密、萊、莒四州究竟佈下了多少暗子。

誰又能保證跟隨來護兒北伐的大軍中,沒有崔澈的內應。

崔君肅匆忙派人北上,想要讓來護兒趕快回師。

只是歷城縣距離鄴城四百餘里,信使快馬加鞭,固然能夠在一天內就將情況通報來護兒。

但來護兒的十四萬大軍,即使丟棄軍資,不派斥候,保持日行百里的急行軍速度,那也需要四天才能回來。

可崔澈又怎麼會輕易放任來護兒逃脫。

不過崔君肅已經沒有閒暇再去爲來護兒的北伐大軍操心,又有使者來報,秦愛領着青州義軍犯境,如今正徑直趨往歷城縣。

齊州本爲齊郡,爲青州管轄,在隋初罷郡後,直到崔澈離任,才從青州之中分出歷城、祝阿等縣,設置齊州。

崔澈當年來齊地賑災,與時任青州總管燕榮隔空鬥法,就是以祝阿、歷城二縣作爲大本營。

可以說,崔澈在祝阿、歷城二縣的根基,甚至超越了黃河以南其餘州縣。

同時,秦愛就是出自歷城秦氏,在來護兒帶走了齊州精兵後,秦愛領着青州義軍殺回齊州,崔君肅別說帶着老弱據守城池,他還得防着下屬割了自己的腦袋去邀功。

崔君肅這時候也體會到了青州守將的難處,這城池根本就守不了,他一咬牙,一跺腳:

那我走!

崔君肅並非是自己獨自落跑,他還捎帶上了自己與來護兒的家眷。

河北他是不敢去的,崔君肅知道,來護兒如今的處境危如累卵,自己所能做的只有盡到警醒的義務。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十月二十三日,當青州義軍距離歷城縣尚有八十里的時候,崔君肅已經棄城而走,逃往曹州。

次日,齊州全境淪陷,祝阿、歷城二縣更是在秦愛尚未抵達之前,就已經改旗易幟。

與此同時,正準備圍攻鄴城的來護兒也終於得知了後方發生鉅變,他只覺得眼前一黑,險些沒有站穩。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哪怕有崔君肅的親筆書信,來護兒還是不願意相信這件事。

然而,在無能狂怒之後,也只能接受現實。

如今的現實便是想來容易,想走卻難。

好在第二批使者告知他,崔君肅雖然棄守齊州,但已經帶着來護兒的家眷逃去了曹州,正向曹州以西各州縣求援,才讓來護兒不必擔心家人的安危。

縱使來護兒已經很小心地在隱瞞小心,不使麾下將士知道後方生變,但一切都是徒然,青、齊、密、萊、莒五州先後淪陷的消息,還是在崔澈內應的熱心幫助下,傳遍了隋軍大營。

(本章完)

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356章 以安其心第85章 相士納賄第516章 李淵嫁女第56章 太后楊氏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532章 重遇舊人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209章 市店之爭第339章 入城爲使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88章 私兵國有第403章 屯兵嶺下第167章 唐公李淵第608章 拖延時間第75章 雕版印刷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266章 東巡泰山第203章 崔澈嫁女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555章 益州長史第84章 涼亭桂樹第572章 少年慕艾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547章 開解心結第255章 減免賦稅第533章 分清主次第48章 崔郎可友第390章 昭烈之事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437章 天子崩殂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583章 宮中餞行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180章 房家驕子第340章 改變想法第89章 有子名樂第440章 宮闈穢事第286章 分兵而行第132章 131大索貌閱第288章 仙娥河畔第471章 援弱抗強新章在審覈第465章 越府報喪第207章 意在江南第185章 兒女親家第392章 休整與否第512章 勸降忠臣第303章 廢立儲君第264章 尚月尼庵第279章 突厥來使第234章 稍作休整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424章 虛虛實實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460章 護寺僧兵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590章 襲取武當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20章 抵達長安第273章 民部尚書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232章 分兵討賊今晚沒有,大家不要等第491章 正旦元會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今天沒有,大家不要等。第422章 大軍南渡第480章 避暑王宮(3000)第472章 出兵準備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388章 棄軍而走第56章 太后楊氏第243章 入宮哭訴第110章 奔襲歷城第455章 卦象玄機第31章 憾失姻緣第360章 來使催促第566章 來來往往第133章 光州刺史第134章 高家父子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2章 時來運轉第609章 假戲真做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504章 李家母女第580章 不顧西域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413章 汾陰薛氏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182章 家中有喜第78章 同姓聯結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567章 二郎從軍第607章 天時地利第337章 平壤婦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