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分兵之議

第525章 分兵之議

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崔澈的觀點,他們輕視黎庶的力量,對此嗤之以鼻,只不過是不敢當面駁斥崔澈罷了。

但也有人生出強烈的共鳴,譬如李世民,他感慨道: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高熲、宇文述荼毒蒼生,奪人口糧,故而百姓怨之。

“大王設置粥場,拯救萬民於水火,兩相對比,渭北之民又怎敢不盡心竭力,回報大王的恩德。”

年僅十歲的李世民就有這般見識,引得在場之人側目。

崔澈讚許的點頭道:

“阿鳳所言正是孤之所思,古語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此語,孤與諸君共勉。”

不管內心是否真的認同崔澈的觀點,跟隨他遠望的親隨們無不躬身受教。

與此同時,也有人將崔澈的警告當成了耳邊風,渾然沒有將其放在心上。

吐谷渾可汗慕容伏允在聽說崔澈威脅其退兵,同時拒絕聯姻的請求,只覺得自己受到了輕視。

正所謂主辱臣死,他的大臣們同樣是怒不可遏。

其中,麾下諸王之一的天柱王憤慨道:

“人心不足蛇吞相,崔澈如今止步於大興城下,未能全取關中,就已經將隴右視作私產,不容他人染指。

“其人如饕餮,慾壑難填。

“如今可汗好心出兵,助其一臂之力,然而崔澈言語之間,多有冒犯。

“若是真使崔澈佔據關隴,與之爲鄰,豈不是要受其指使,形同奴婢!”

天柱王的一番話,更是引得衆人紛紛進言,請求慕容伏允繼續圍攻天水郡(治上邽縣,今甘肅天水)。

他們個個說得正義凌然,但就其本心而言,阻止慕容伏允撤兵,更是不捨隴右人畜。

好不容易東出,侵犯隋境,恰逢隴右空虛,不搶個盆滿鉢滿,誰又願意離開。

麾下的大臣們不願意走,慕容伏允也不想離開。

他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不然的話,如今坐在汗位上的還是慕容伏允的兄長慕容世伏。

在發動叛亂,以武力登上汗位之後,慕容伏允便時常窺視隋朝,打聽關隴的情報,這引發了楊堅的極大不滿,哪怕慕容伏允是自己名義上的女婿,也對他深惡痛絕。

這一天,慕容伏允等了許久。

大臣們或許只是想搶一筆就走,但慕容伏允卻渴望佔據隴右。

若是崔澈此番西征,在大興城下,與高熲、宇文述等人戰得兩敗俱傷,他未嘗不能順勢東出,伺機而動。

如今眼看天水郡城搖搖欲墜,這時候讓他退兵,慕容伏允又如何甘心。

況且,崔澈雖然嘴上喊着勿謂言之不預,但慕容伏允認爲他在還沒有奪取關中的情況下,並沒有能力干涉隴右,故而並沒有將崔澈的威脅放在心上。

有羣臣的支持,慕容伏允更是信心十足,他召見了一同前來的東隋使者。

“我欲與燕王結秦晉之好,毅然東出,牽制隴右大軍,使燕王能夠從容奪取關中。

“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天地可鑑,日月爲證。

“燕王卻不能分辨忠奸,呵責之言,有如利刃,刺人肺腑。

“還請貴使回稟燕王,吐谷渾並非燕王之臣,沒有尊卑之別,只願結兄弟之盟。

“如果燕王執意問罪,吐谷渾雖然不及大隋強盛,但也是千里之國,不容欺辱。

“假使燕王願意重修舊好,還請送女遠嫁,吐谷渾與燕王結自此合同爲一家,則兩國百姓幸甚。

“否則,必然塗炭生靈,誤及燕王大計!”

慕容伏允不僅拒絕崔澈讓他退兵的要求,甚至重提和親之議。

東隋使者有負使命,鎩羽而歸。

天水至大興,期間七百餘里的路程,他快馬加鞭,只用了四天時間敗趕回了崔澈的身邊。

如今關隴各地收縮兵力,任由使者一路疾馳。

崔澈聽說消息,勃然大怒,尤其是聽說吐谷渾在隴右燒殺劫掠,無惡不作,更是不能坐視不理。

他立即召集諸將,升帳議事,沉聲道:

“吐谷渾侵犯隴右,殺我華夏子民,孤好言相勸,卻被慕容伏允視作耳旁風。

“是可忍孰不可忍!孤欲分兵伐之,諸位以爲如何!”

然而與以往不同,這一次諸將沒有立即響應。

在他們看來,東、南兩面的土山堆壘得越發高了起來,再有幾天,便能遠遠超出城牆的高度,可以架設投石車,與北方的高地一起,三面轟擊大興。

等奪取了大興,關中各地即可傳檄而定,到那時,在出兵隴右,驅逐吐谷渾也不嫌遲。

如今分兵,兩地相距七百餘里,沿途都是西隋的控制區,後勤難以保障,這是要冒極大的風險。

一旦作戰失利,勢必要影響到大興的攻防戰。

故而許多將領都以爲崔澈是被憤怒衝昏了頭腦。

怒而興師,慍而致戰,實乃兵家大忌,這是連觀音婢都明白的道理,這些跟隨崔澈南征北戰的將領們又如何不知道。

就在衆人遲疑之際,有資格列席旁聽的徐世𪟝卻出列贊同崔澈的看法。

衆將紛紛對其怒目而視,以爲是這少年只是阿諛奉承。

然而徐世𪟝卻從容不的分析道:

“隴右之民有倒懸之急,翹首以盼王師,如久旱望甘霖。

“而高熲、宇文述視若無睹,任其遭受吐谷渾的殘害,民衆大失所望。

“慕容伏允言語不恭,無非是認爲大王不能插手隴右局勢。

“若是大王派遣三萬精騎,長途奔襲,攜帶半月之糧足矣。

“出其不意,吐谷渾人絕無防備,必能大勝。

“而大王解民倒懸,隴右人心,盡入大王彀中。

“至於大興守軍,已然喪膽,有十餘萬步卒圍困,高熲、宇文述必然不敢出城浪戰!”

經過徐世𪟝這麼一分析,衆將恍然大悟,也不再反對分兵,紛紛向崔澈求戰。

崔澈更是大喜,徐世𪟝所言,正是他執意要分兵救援隴右的主因。

(本章完)

第619章 下詔止戰好消息與壞消息第591章 探察消息第496章 家中之事第448章 走漏消息第338章 陰差陽錯第330章 騎卒張楨第219章 楊廣隨軍第184章 不知前路新章在審覈第585章 中秋攬月第183章 覬覦遼西(第四更)第171章 早做準備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436章 危牆之下第447章 東窗事發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431章 金墉之戰(二)第530章 難捨慈母第141章 劉焯師徒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52章 相府同僚第247章 塞北來人第326章 回朝述職第302章 五年平遼第357章 咬金投軍第561章 受禪讓詔第305章 江東二陳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579章 天竺夫人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508章 巨石轟擊第131章 設立義倉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550章 亂軍之際第212章 行軍長史第172章 南下襄陽第152章 弱落之戰第280章 心悅誠服第147章 冊立新汗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154章 大興獻俘第574章 天子出巡第387章 議論紛紛第517章 心存死志(516章新婚之夜正在審覈)第195章 元宵夜會第415章 裴家父子第611章 攻陷江陵第534章 議和班師起晚了,下一章在十二點第251章 重義輕財第228章 進兵吳縣第454章 開誠佈公第72章 誇大成果第467章 謀身之法第515章 議定婚事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482章 寬赦爲民第23章 北齊舊人第159章 突厥可敦第129章 初爲人父第510章 軍民譁變第149章 歃血爲盟第304章 重組騎兵第316章 初生牛犢第161章 刎頸之交第500章 徐姓少年第473章 三部騎兵第600章 江陵城防第153章 揮師西進第418章 擄人東出第393章 暗結將領第257章 鉅鹿魏徵第136章 任於何處第24章 爲報君恩第47章 獻策平陳第224章 兵分三路第120章 將士歸心第66章 深夜來客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254章 生計困難第38章 大戰將起第345章 以誠相待第461章 淨身修行第233章 奪取處州第178章 燕公崔澈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475章 重返漠南第587章 下詔南征第479章 義成公主(3000)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315章 搶奪隋羊第8章 周主滅佛第80章 前線覓功第67章 重回晉陽第346章 棄城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