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父子兄弟

第624章 父子兄弟

楊阿五希望能夠前往父母墳前祭拜,崔澈聞言,心中有感。

雖然他與楊堅在仁壽年間交惡,但他們夫妻的恩情,崔澈從未忘懷。

“你若是思念關中,大可在明年夏季,往仁壽宮避暑,到時候帶上楊顥一起,往二聖墳前祭拜。”

崔澈認真說道。

曾經的東隋天子楊顥禪讓之後,被送出了晉陽,每日深居簡出,倒也安分。

只是崔澈雖然遵照了承諾,不曾謀害於他,但也從未放鬆過對楊顥的監視。

楊阿五疑惑道:

“陛下不與妾身同去?”

崔澈感慨道:

“我已人至中年,時不我待,當一統九州,立下不世之功,豈能勞煩後人。”

當崔彥卿與劉方這對翁婿帶着三萬精騎趕到洛陽城外時,距離除夕也沒剩幾天。

崔棄疾奉其父崔澈之命,出城相迎。

看上去崔彥卿此時手握三萬精騎,似乎可以威脅洛陽的安危,但崔棄疾心裡卻清楚,即使崔彥卿擁有這三萬精騎的指揮權,也不足以完全掌控他們。

這三萬精騎,是父皇真正的嫡系,軍中的將校,跟隨他多年,不敢生出背叛之心。

因此,崔棄疾絲毫不擔心崔彥卿趁機發動兵變。

當三萬精騎在崔彥卿的率領下,出現在眼前之時,崔棄疾並沒有生出任何的恐懼之感,而是回憶起了自己跟隨父親前往河北,當時博陵騎卒前來迎接的那一幕。

“大哥!”

隔了老遠,崔彥卿就迫不及待的越衆而出,獨自一人朝着崔棄疾揮手奔來。

崔棄疾的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三弟!”

二人是同父同母的親生兄弟,崔彥卿哪怕曾經冒出過一丁點爭儲的苗頭,但被崔澈及時掐滅。

因此,崔棄疾與崔彥卿這對兄弟,不敢心中究竟如何作想,至少維持了表面上的和睦。

對於皇室來說,這也就夠了。

這點表面上的和睦,足以讓他們各自生出安全感,不至於走到劍拔弩張的地步。

崔彥卿翻身下馬,與崔棄疾緊緊相擁,待他們二人訴說了相思之情,崔祐之才上前見禮:

“侄兒拜見王叔。”

崔彥卿撫着崔祐之的小腦袋,笑道:

“魏王都長這般大了。”

崔祐之正是身體發育的年齡,跟着崔澈去了南方大半年,確實長高了不少。

崔彥卿問道:

“跟隨父皇南征,獾兒可有什麼收穫?”

這個問題崔祐之回朝以來,回答過無數次,父親問他,母親問他,就連皇祖母也會問他一句。

但崔祐之並不感到煩躁,依舊耐心的回答道:

“侄兒看見了民生艱苦,看見了皇祖父創業不易。”

崔彥卿頷首道:

“不錯,父皇創業不易,我等兒孫更應該珍惜,佑之你能明白這個道理,父皇想必也是欣慰的。”

崔棄疾笑道:

“好了,莫要再說閒話了,父皇如今還在洛陽宮裡急着見你。”

崔棄疾顯然也是對崔祐之這個兒子滿意的,作爲太子,除了展現自己的治國才能之外,最爲重要的便是在父親面前固寵。

而崔祐之毫無疑問就是他太子之位的重要保障。

崔澈越是寵愛崔祐之,便越不會讓兄弟們有機會染指他崔棄疾的儲君之位。

楊廣之所以能夠取代楊勇,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其子楊昭受寵,恐怕也是楊堅決心易儲的重要原因。 劉方跟隨崔彥卿一起去到宮中面聖,只是被崔澈好言寬慰幾句後,劉方便提出告辭,以免打擾了他們一家團聚。

大殿之內,只剩了崔澈、崔棄疾、崔彥卿、崔祐之四人。

既然都是骨肉血親,崔澈也計劃與他們說些心裡話。

他看向了第三子崔彥卿,喚道:

“彥卿。”

崔彥卿應聲道:

“孩兒在。”

崔澈問道

“此前伱是樑王,此後我以你爲吳王,以麻痹隋人,如今又將你改封蜀王,其中用意你可明白?”

崔彥卿恭敬道:

“孩兒省得,如今蜀地新附,父皇是想讓孩兒出鎮成都,孩兒必定爲父皇看好了蜀地,不使其生亂。”

崔澈微微頷首,又道:

“但你在蜀中待不長久,蜀中天府之國,形勝之地,不是分封親王的好去處。

“將來你嘔心瀝血治理蜀地,卓有成效之時,我卻要將你改封他處,你會如何作想?”

崔彥卿神色一怔,隨即答道:

“兒子的一切都來自於父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豈敢生出怨言。”

崔澈聞言笑道: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當年爲父也是這般與你們外祖父說的。”

說着,他看向崔棄疾問道:

“菩薩奴,如果你是彥卿,你是否會心生怨言,認爲都是我的兒子,爲何我要偏愛於太子。”

崔彥卿也立即看向了崔棄疾,等待着他的回答。

崔棄疾稍作沉吟說道:

“不敢欺瞞父皇,孩兒也會爲此心中不平。”

崔澈點點頭,繼續道:

“所以啊,菩薩奴,你要知道,你們都是我的兒子,但我爲了你們將來不至於手足相殘,刀兵相向,行事常常偏向於你,讓彥卿受了委屈。

“作爲父親的我,對他又何曾不會心生愧疚。

“若有朝一日,爲父駕崩,你坐上了這個皇位,必須要好好待他。”

崔棄疾驚慌道:

“孩兒只求父皇龍體安康,不敢作他想。”

崔彥卿、崔祐之也紛紛請求崔澈不要口出這等不詳之言。

崔澈搖搖頭,他直視着崔棄疾,沉聲道:

“答應我。”

崔棄疾賭咒發誓道:

“孩兒謹遵父皇教誨,將來必定與弟弟們和睦相處,不敢虧待了三弟,若是有違此誓,讓我死在天雷之下。”

崔澈聞言點點頭,對崔彥卿說道:

“這是爲父唯一能爲你做的。”

崔彥卿爲之動容:

“孩兒謝父皇維護,此番入蜀,孩兒不敢生出懈怠之心,必使蜀地長治久安。”

崔澈笑道:

“不用急着前去赴任,暫且留在洛陽陪同爲父一些時日,待明年春暖花開,再去也不遲。”

隨即,崔澈又與他們三人說起了自己明年春耕後,準備攻取淮南的計劃。

而崔棄疾與崔彥卿先後鎮守徐州,對淮南頗爲了解,也對崔澈介紹起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本章完)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256章 東陽豪傑第505章 渡河西進第425章 屯駐邙山第450章 苦衷難言第268章 蘇威來訪第372章 舉兵南下第430章 金墉之戰(一)第65章 屠戮宇文第112章 總管人選第108章 蘇威問案第249章 孝悌崔郎第15章 闔家再聚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582章 父子爭執第427章 搜尋蹤跡第292章 破敵之計第79章 戰事再起第165章 崔澈相婿第540章 九錫之禮第240章 各有去處第588章 兵發南陽第290章 揣測心思(第五更)第581章 開平三年第462章 組建水師番外發不出來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446章 東隋馬政第332章 心懷憂慮第492章 入府慰問第373章 何處爲先第25章 竇府家宴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592章 偷渡漢水第384章 分取各地第457章 徹查案件第364章 兩封文書第598章 南郡太守第227章 自相殘殺第181章 禍亂江南第278章 入宮辭行第113章 人中的盧第604章 夜襲水寨第23章 北齊舊人第498章 好心錯事第285章 營州之圍第10章 少年出遊第209章 市店之爭請假第208章 表親來投第375章 全取毛州第61章 恢復舊姓第621章 歪曲事實第343章 喪師自刎第261章 秀外慧中第146章 迴歸薊縣第543章 鳳縣生變第126章 文士來投第619章 下詔止戰第103章 縣令百吉第493章 無忌嫁母第331章 崔楊聚兵第578章 倉促回京第283章 便宜行事第184章 不知前路第327章 故地重遊第175章 渡江破城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41章 吃瓜羣衆第11章 近春雅會第462章 組建水師第216章 夜探敵營第552章 水淹陽平第589章 掎角之勢第191章 徐門三傑第520章 恩師留書第325章 欲求連任第171章 早做準備第84章 涼亭桂樹第605章 繼領水軍第556章 洛陽宮室第571章 孤城難守第130章 總管外巡第487章 彥卿爲使(3000)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451章 出兵隨州第235章 誘敵之計第413章 汾陰薛氏第221章 夜渡長江第470章 世子立威第539章 李淵爲將第226章 變故突發第358章 意氣之爭第393章 暗結將領還要晚一點第428章 夜襲山谷第602章 九江太守第82章 勿慮婚姻第64章 再別長安第598章 南郡太守